大家好!我是有米熙子!~
每次到了帳單日都手抖抖哎~今天是三八女神節哇!親愛的女神們有沒有收到美美的禮物呀?或者說,今天是不是家務都是他全包搞定呢?哈哈~難得的節日,一定要好好享受噢~
所以今天只是看看我寫的文就好,至於做菜嘛,要不就讓他做,要不就叫外賣好了,你在家要休息這麼一天哇~
這兩天我們家都是他在做菜,他做的是真的好吃,而且每次他都要說,我做得不好吃是因為我心太急嘞~東西都還沒入味就要出鍋了。我就尋思了,我爸是個了不起的大廚,我咋就一點都沒傳個好手藝捏?原來啊,炒菜好不好吃,除了跟著食譜和分量以外,火候和事前工作很重要,所以我每次給大夥食譜的時候,都認真地寫上「炒前熱身」~也就是說,很多菜在下鍋以前,是要做好提前準備工作的,這些工作做不好,就算是油鹽醬醋你都配好了,做出來口感也會被嫌棄滴~
我反正一直覺得自己做菜挺好吃~嘿嘿
那麼接下來,就給大家舉菜心的例子,來看看你做菜的時候,有沒有這些壞習慣啦!
炒菜心是一道極其普通又簡單的菜,但是如果你去外麵茶餐廳點這個菜,你會發現,每一家店味道都有細微的差別,色相啊、香味啊、入口的口感啊、新鮮度啊等等。我爸以前跟我說,做菜呢,就是事無巨細,每個步驟都是要認真做好的,而且越是細小的事兒,越難做好。有時口感上的差別,也就在這些小細節上。如果你想做出一碟令人回味的菜,這些壞習慣你就得改掉啦!
沒有瀝乾水就下鍋
說實在,我是很討厭洗菜這個工序的,南方的青菜種類非常多,每種青菜洗的方式和處理的方式都不一樣。加之現在我媽自己種了點菜,每次摘了之後都要洗好多次,像我這樣的懶人,洗菜真的很煩。每次洗完後,我媽都要我拿籃子把青菜上的水瀝乾,一直也沒留意這個細節,後來我爸跟我說,菜心一受熱,纖維收縮就會出水,如果洗乾淨沒瀝乾,炒出來的菜就會不香,而且整鍋都是水,跟燜熟一樣了。
沒放臘肉和糖
說實在的,要真讓我吃菜心,就覺得只有家裡才炒得好吃。味道吃起來有點回甘,而且很新鮮。原來是下鍋炒時,要拿油煎一煎臘肉,讓臘肉的甘味出來,這樣炒的時候就能滲到菜裡。而加些許糖,則能夠保鮮,鎖住菜心的葉綠素,讓菜心的味道更融和,吃的時候不是只覺得鹹嗒嗒的~
炒菜心的時候加水
這個動作,我相信很多朋友都會有,那就是中途加水!我有時候炒菜,不知道應該要放多少油,然後炒著炒著,看著鍋就要焦了,馬上想放水降溫,同時心裡感覺這樣能把菜攪動起來。但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做法。因為菜心含有很多水分,一加熱水就出水,一出水就滿鍋都是水,所以以後真的不要再做這個動作了!
用熱水灼完再炒
這個做法完全是因為貪方便!我也曾經有這個想法,因為覺得灼完之後再炒比較容易入味,而且比較好翻動。但你可能也會發現,用熱水灼完後,菜色是很暗淡的(上桌很難看),而且會流失營養和葉綠素,記住要生炒,保持顏色和味道。
放鹽的時間太早或太遲
剛開始學做菜的時候,一定會疑惑什麼時候放鹽這件事。我到現在為止,炒不同的菜時都還是會很疑惑。炒菜心的話,不能一開始就放鹽,因為鍋熱得快,很容易燒焦!要是太遲放,菜莖就會不入味。所以放鹽一定是在要熟不熟的時候放,這樣一來,隨著變炒會不斷出點水,菜會比較入味。你可能會想,那我把葉和莖分開炒不就解決了嗎~沒必要的啊,不要糾結要不要把葉和莖分開炒,它們是會一起熟的,你要是擔心,就把莖切兩半好了,但只要你放鹽的時間對,不用有這樣的擔心噠~
最後~給大家送山一款菜心蒸梅菜的菜譜。(本來想寫我爸做的炒菜心的,不過想想步驟也比較簡單,只要掌握火候就OK,所以就還是分享比較有特色又能上桌的菜譜吧!)
食材:甜梅菜1條、菜心1抓(手掌大的量就OK)、醬油少許、糖1茶匙
炒前熱身:
1、梅菜用清水泡半個小時,洗乾淨(沙多,要多洗幾次的)。瀝乾後,切碎
2、菜心洗乾淨,瀝乾,按自己的喜好擺在碟子上
做法
1、熱鍋,放油,倒入梅菜碎末,用小火烘香,加入醬油和糖拌炒。
2、把炒好的梅菜碎末鋪在菜心上
3、用大火隔水蒸7分鐘,加入麻油~
4、出鍋!
吃完油膩的肉菜,再來一口清新的菜心,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