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文人樹嗎?在盆景文化中,人們追求的文人精神究竟是什麼?

2020-12-23 文人峰子

#盆景#

所謂文人,簡單來說就是指讀書能文的人, 有文德的人。但著名詩人、作家、評論家張修林在《談文人》中對「文人」作如下描述:並非寫文章的人都算文人,文人是指人文方面的、有著創造性的、富含思想的文章寫作者,或者說文人是追求獨立人格與獨立價值人就叫做文人。

文人論道圖

中國是一個尚文情節非常濃厚的國度,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文人是一個佔有極其重要的群體,由此而產生的文人文化更是成為了我國傳統文化非常廣泛、非常深厚的組成部分之一,他融入了我們的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方方面面,處處都在影響著我們的日常行為和思想觀念,似乎成了中國文化的精髓。

傳統文人形象

比如文人音樂、文人書法、文化畫、文人盆景等等等等都無不成為了在相關領域裡獨具風格的一種追求,並且幾乎成了相關領域裡的至高至美境界。

這裡我就國人的文人情懷在盆景審美方面簡單地做一些探討。

盆景文人樹形象

養殖盆景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也是極具特色的一個方面,而盆景中的文人類盆景更是千百年深受中國盆景愛好者的追求和喜愛,尤其在文人雅士中流傳甚廣,應當說是伴隨著整個中國文人人士而誕生,而綿延相承,而經久不衰。

盆景文人樹形象

那麼,人們要在這些看似簡簡單單的文人類盆景中追求或者是表達什麼樣的一種精神和價值取向呢,要說清這個話題,還得從文人說起。

首先,文人的習性一般是孤僻清高,由於文人要勤於思考、善於捕捉靈感,於是就形成了文人們樂於獨處,不善群聚的習性,容易給人一種冷漠的距離感,體現在文人類盆景當中,他首先要幹練精簡,不繁瑣、不複雜,用極其誇張的長寬比例體現文人那種高傲的內在品質。

傳統文人塑像

其次,就是文人們儒雅謙和的氣質,中國文人深受儒家文化的薰陶和渲染,自帶一種淡雅平和的內在素養,體現在文人類盆景當中,就是要顯得非常平凡平淡,不譁然取寵,一片葉或一條枝看起來都稀鬆平常但又吐露出卓爾不群、出人意料高貴來。

盆景文人樹形象

最後,就是文人們獨立的追求和傲然的氣節,中國的文人們一般都有著雙重的形象,外在形象溫文爾雅而內心世界卻堅韌獨特,不輕易隨波逐流,看淡物質,為了自己內心的追求可以忍受任何的煎熬和苦澀,並有著一種百折不撓的堅韌和毅力,這就叫求索精神,體現在文人類盆景當中當然是要體現那種寧彎不折,寧折不死,寧死不屈的氣節來。

傳統文人形象

還有就是文人給我們的瀟灑、浪漫、清苦、安靜等等等等這些品質無不都存在於我們每一個人自身的血液當中,只不過有些人的顯露無遺、有些人的隱晦壓抑,有些人善於挖掘培養,有些人不善於表現和利用而已,但無論如何,但凡在受過儒家文化及漢文化影響和薰陶的人群中,文人精神和文人文化都在伴隨左右,無時無刻都在左右著我們一言一行、一舉一動。

相關焦點

  • 文人樹盆景製作方法及置場要求
    個人而言,盆景中非常喜歡文人樹盆景,下面我們淺談下文人樹盆景特徵、製作方法、文人樹盆景欣賞及微型盆景置場要求。一、文人樹盆景特徵:簡要概況為清、簡、秀、柔、雅、禪皆為文人,看意境非看形式;文人樹往往以個性生動、鮮明、清新且技藝精湛的藝術形象,為自古中國知識分子清高、自傲的志向、孤高清逸和獨往獨行不羈的人文精神追求,做了最好的詮釋;文人樹更多的是在表達自我,而素仁格更多的,是在說自己與世界的關係,把自己置身於整個世界裡,所以從盆景的造型表達上來說,
  • 製作文人式盆景,做好這5點,輕鬆掌握製作方法
    在盆景行業,有個不成文的傳說,文人樹代表了清高、傲骨、高雅,不知道這個說法從哪個朝代流傳下來的,意思是說文人是清高傲骨的一類人。只是筆者想想千年歷史上,也就是明朝有幾個文化人是有骨氣的,但是抗戰時期那些做了漢奸的文人卻不在少數,真正舉起抗日旗幟的多是粗人和匹夫(扯遠了)。文人式盆景一般都是從幼小的毛坯開始培育,採取粗扎細剪法逐漸成型。
  • 赤松 · 文人樹首選
    ▲李城作品赤松為常綠針葉樹,有藍綠色的對生針葉。
  • 文人雅士精神生活的弦歌
    文人雅士的風雅情愫與虛世沉浮裡,我們感悟了其精神寄託的全部。遙望歷史的長河,3000多年前的西周晚期至東周初期的歲月裡,古琴,是文人手中個體化「弦歌」的工具,是文人士大夫的時尚。即使封建社會中的古琴一直沒有擺脫朝廷廟堂,但古琴的氣質卻與文人雅士的精神取向息息相通。古琴與文人雅士的不解之緣,幾乎貫穿了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
  • 明代《高子盆景說》對當代盆景美學思想的影響
    識別二維碼,觀看鴻江盆景精彩視頻晚明,文人賞玩文化、美學的興盛跟整個社會的變化密切相關。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產生,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士人文化復興,上述原因無不促使市民階層對文化藝術有了更高的追求。
  • 古代文人的風骨與氣節
    從文化社會學角度看,風骨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承載和具象,表現在人的志向取捨和行為選擇上,大都與作為重要道德標準的氣節在邏輯上相提並論,儘管氣節指的是個人精神生活方面的價值取向,但作為一種操守標尺和價值標籤,風骨和氣節在國人精神文化中均表徵著正向維度,在國人價值體系中均代表著高尚指標,素為中國曆朝歷代的文人所敬畏所崇尚所秉持所尊奉。
  • 古代家居陳設中的文人意境
    有一批文人傾心研玩,著述豐富,其中如文震亨《長物志》、高濂《遵生八箋》、屠隆《考槃餘事》等,及至清初又有李漁《閒情偶寄》,皆為傳世之作。書中闡述了傳統文人的審美理念和精神生活,這些文化遺產,於今仍有重要的借鑑意義。古代士大夫認為,營造優雅和諧、舒適愜意的家居環境,對於修身養性、建功立業裨益匪淺。家居第宅的布局及室內陳設,體現居住者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品位。
  • 中國古代文人藏墨文化:以蘇軾為例,為何文人如此愛墨?
    一、文房四寶-墨文化 要問古人為何如此愛墨,這就和士兵如此愛槍是一個道理,在士兵的眼中槍不經是一種武器更是一種信仰,當然文人也不裡外,對於文人而言筆就是他們的武器而筆的子彈便是墨一種好的墨可以讓文人寫出好的字,所以古人熱愛墨原因。
  • 名師講壇丨嶺南盆景的文化內涵
    >盆景作為一門藝術,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什什麼是盆景的文化內涵?中國盆景的文化內涵又具體如何體現?筆者試從嶺南盆景的角度作一些探討。一、 盆景的產生源於中國獨特的文化現象文化是指人類創造的一切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總和。而文化內涵則是指文化的載體所反映出的精神和思想方面的內容。盆景作品作為一種載體,它也必然包含著製作者及欣賞者對自然世界的主觀認識和情感。
  • 文人靠什麼掙錢呢?
    說起文人啊,知識分子,在我的印象裡,最初就是可能就是中學,書裡的孔乙己吧!總覺得文人,一定是清苦的,家徒四壁,食不果腹。但是實際上,在古代也好或者在百花齊放的民國,有學問的中國文人都混得不差!特別是在經濟收入方面,可能超出你的想像!文人靠什麼掙錢?肯定是寫文章了!
  • 從崔永元的嘴臉看文人的風骨
    當然,文人首先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與文化成就,但單憑這個是不夠的,還必須充滿人文情懷、追求獨立人格與獨立價值,有擔當、有勇氣、有文德、有操守。換言之,文人要有文人的風骨。 自古以來,中國就不乏這樣有風骨的文人。
  • 魏晉文人為啥喜歡裸奔?一見面就要問候:今天你吃藥了嗎?
    咱們今天有的時候給人打招呼,一般都會問一句:你吃過飯了嗎?你別管早上晚上,反正一天三頓飯呢,半夜還能吃夜宵。所以,這句話簡直是打招呼的萬能句子。而在魏晉文人之間,見面打招呼什麼的是這樣的:你吃藥了嗎?你要是吃了,大家哈哈哈開始聊天兒;你要是沒吃,人家都不帶你玩兒,瞧不起你。你要說這是什麼好藥啊,大家這麼喜歡呢?
  • 楚尋歡:文人畫還能走多遠?文人畫的生死蛻變
    陳師曾在《文人畫之價值》中提出「文人畫四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學問,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此四要素代表著一種審美格調,它不僅僅要求畫者是文人,更要求一種文人風骨的品性追求。即便具備以上四點的文人也不一定就能畫出好畫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繪畫天賦與技術功底才是一位畫者的基石。
  • 餘音繞梁,三日不絕:飄逸風流,蔓延於崑曲中的明清江南文人氣息
    優渥的自然環境,儒道互補的精神文明——明清時期燦爛的江南文化精神江南文化不是在一個封閉系統中自我繁殖起來的,而是在地理環境影響下各種文化歷史融合的產物。同時江南文化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雅文化發揮的淋漓盡致,同時由於古代市民文化的影響,那種張揚個性解放的精神,都對束縛個性的封建綱常理學構成強烈的衝擊。
  • 【新手入門】你對盆景要枝知多少?
    盆景製作與其它藝術一樣,重要的是一顆寧靜的心靈,做好盆景必須知道盆景的幾個主要的枝條:【飄枝】
  • 茶文化:宋代文人寄予人生態度與審美的內涵思想
    宋人對茶色白淨的崇尚,一方面固然是因為白茶罕見而不易得,但更多的是表現出了宋人清雅簡淡的審美追求。宋王朝重文抑武的國策,使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地位得到明顯提高,並以這一階層的思想文化特點為主創造出了宋型文化和宋代特有的武弱國勢、高度文治、理學思想聯繫,宋型文化是一種相對內斂、色調淡雅的文化類型,宋人的審美態度也因此發生了變化。
  • 相銍文人琴家與古琴孤清高潔的文化品格
    這三位既博學多才,又特立獨行,並且都有自己獨特的哲學思想和人生追求,在他們身上,「獨立不懼」成為突出的人格特徵,成為相銍文人琴家一脈相承的地域文化特色,奠定了古琴孤清高潔的文化品格。桓譚,沛國相人,「好音律,善鼓琴」,著有《新論·琴道》。他堅定獨立、不媚世俗,旗幟鮮明地反對讖緯迷信。《後漢書》載「當王莽居攝篡弒之際,天下之士,莫不競褒稱德美,作符命以求容媚,譚獨自守,默然無言。」
  • 妖貓傳:「文人儒者」陳凱歌的文質彬彬與文化自信
    試問今日之儒者何在,也許很多人都會不停的搖頭,楊德昌都去了,哪還有什麼儒者。 文人氣質,是陳凱歌在第五代導演中最為獨特的特徵。 文人氣質還表現在拍攝現場。陳凱歌或許是第五代導演中最溫和、最愛說戲的一位。
  • 魏晉文人為何嗜酒如命?來談談魏晉酒文化的文化內核
    中國是酒的故鄉、酒的王國,在上下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史中,酒幾乎滲透進社會生活中的每個領域。酒文化源遠流長,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一直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酒既是一種糧食釀造的物質存在,又是一種獨特的文化象徵。  飲酒的文化習慣,歷經上千年而持久不衰。歷朝歷代的文人騷客留下了不勝枚舉的宴會、鬥酒、對飲等與酒相關的詩詞佳篇。而其中將酒的魅力發揮得最為淋漓盡致的就是魏晉時期。魏晉文人可以說是嗜酒如命,有著獨特的酒文化。
  • 你今天吃藥了嗎?魏晉時期文人見面竟然這樣表達問候
    在現代的中國,大家見面表達的問候一般是問:你吃飯了嗎?當然不是真的想邀請你吃飯的意思,而只是一個簡單的問候語,而且習以為常。而在西方人看來,你問他是否吃飯了言下之意是如果你沒有吃我會請你吃飯,他們一般會說沒有。但如果你沒有請他們吃飯,他們可是會生氣的,因為他們會感到自己被耍了,沒有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