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工業的發展,噪聲危害的分布範圍越來越廣,人們接觸噪聲的機會日益增多。長期接觸噪聲會對人體多個系統產生不良影響,其中以聽覺器官的損害最為突出,嚴重時還會引起噪聲性疾病。因此,噪聲危害的研究、治理和防護具有重要意義。
1. 行業與工種分布
存在噪聲危害的行業和工種分布非常廣泛,包括:機械加工業的下料、剪切、鍛造、衝壓、輥壓、鉚接、落砂、造型,金屬表面處理的拋光、噴砂、清理,熱電廠的碎煤、球磨、汽機發電、司爐,水泥製造廠的破碎、研磨,紡織業的紡紗以及採礦業的鑿巖、爆破、掘進等工種。
2. 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長期接觸一定強度的噪聲可以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噪聲對人體的影響分為特異性作用和非特異性作用。
特異性作用是指噪聲對聽覺器官的影響,噪聲引起聽覺器官的損傷變化一般由暫時性聽閾位移逐漸發展為永久性聽閾位移。暫時性聽閾位移指人或動物接觸噪聲後引起聽閾變化,脫離噪聲環境後經過一段時間聽力可以恢復到原來水平。永久性聽閾位移指噪聲或其他因素引起的不能恢復到正常水平的聽閾提高。根據損傷程度,永久性聽閾位移分為聽力損失或聽力損傷以及噪聲性耳聾。根據我國《職業性噪聲聾的診斷》(GBZ49-2014)符合雙耳高頻(3000Hz、4000Hz、6000Hz)平均聽閾≥40dB者,根據較好耳語頻(500Hz、1000Hz、2000Hz)和高頻4000Hz聽閾加權值進行診斷。
非特異性作用是指噪聲還會誘發多種其他疾病,如頭痛、頭暈、耳鳴、失眠、全身乏力,腸胃病和潰瘍病,以及對心血管等系統產生不良影響。
3. 預防措施
(1)控制消除噪聲源是防止噪聲危害的根本措施;
合理規劃設計廠區與廠房,產生高噪聲的車間和非噪聲車間之間應有一定距離;
(2)通過隔聲、消聲、吸聲、減振等手段控制噪聲傳播;
(3)當工作場所噪聲強度超過職業接觸限值時,佩戴合適的防噪聲耳塞或耳罩是一種有效的預防措施;
(4)定期對接觸噪聲的員工進行職業健康檢查,觀察聽力變化情況,早期發現聽力損傷,及時採取有效措施。聽覺系統疾病患者不得從事噪聲作業,對已經發生職業性噪聲聾的患者應調離噪聲作業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