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噪聲性耳聾

2021-01-18 騰訊網

噪聲,是由許多不同頻率和不同強度的雜亂聲音組合而成。噪聲危害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主要的職業公害之一,噪聲對人類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對聽覺器官的損害至為明顯。無論暴露在一次短暫的強脈衝噪聲或長期反覆的噪聲暴露所致的聽力下降,統稱為噪聲性聽力損傷,亦稱噪聲性聾。噪聲性聾常見於在噪聲環境中工作的人員,如艦艇輪機兵、坦克駕駛員、飛機場地勤人員,紡織廠等工業噪聲下工作的人員,以及常戴耳機聽隨身聽音樂、常去卡拉OK房和迪士高音樂廳的人!聽力損傷程度與接觸噪聲時間、噪聲強度與性質等諸多因素有關。噪聲性聾的損傷機制尚不十分明確,目前較為大家認同的有如下幾種可能的機制:(1)機械損傷學說。(2)微循環障礙說。(3)代謝損失學說。噪聲性聾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法,故應以預防為主。如何預防噪聲性聾的發生和降低聽覺傷害的程度已成為各國學者關注和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噪聲性聾病因

噪聲超過85~90dB強度時,即對耳蝸造成損害,至於損害程度,與下列因素有關:

1.噪聲強度:噪聲性耳聾的發病頻率隨噪聲強度的增加而增加。

2.噪聲頻譜特性:在強度相同的條件下,高頻噪聲對聽力損害比低頻重;窄頻帶噪聲或純音對聽力的損害比寬頻帶噪聲大。

3.噪聲類型:脈衝噪聲比穩態噪聲危害大。

4.接觸時間和方式:持續接觸比間歇接觸損傷大;接觸噪聲期限越長聽力損傷越重;距離噪聲源越近,聽力越易受損。

5.個體易感性:年高體弱者、曾經患過感音性神經性耳聾者,易受噪聲損傷;而患中耳疾病者的影響如何,尚有分歧意見,有認為鼓膜穿孔聽骨鏈中斷者,噪聲損害相對較輕。

二、噪聲性聾的臨床表現

1.漸進性聽力減退:開始接觸噪聲時,聽覺稍呈遲鈍,若離開噪聲,數分鐘後聽力恢復,此種現象稱之為聽覺適應。若在持久,強烈噪聲作用下,聽覺明顯遲鈍,經數小時後

聽力才恢復,此時稱之為聽覺疲勞。若進一步接受噪聲刺激,則導致聽力損傷,不易自行恢復。一般多為兩耳曲線對稱,不對稱者多為並有其他耳疾或個別特殊情況。

2.耳鳴:可能早於耳聾出現,或與耳聾同時發展,為高音性,常日夜煩擾。

3.全身反應:可能出現頭痛、頭昏、失眠、乏力、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心情抑鬱、心悸、血壓升高、噁心、食慾減退、消化不良等。

三、如何做好艦艇人員噪聲性聾的防治及健康教育

,加強噪聲性聾相關知識的宣教。讓更多的人認識到噪聲性聾的危害和發生的原因,同時掌握控制噪聲和預防噪聲性聾的方法。

第二,工作和生活中要嚴格遵守噪聲衛生標準。1989年9月26日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汙染防治條例》,為治理噪聲,預防噪聲性聾提供了法律和技術上的保證。條例規定:8小時工作噪聲容許標準為85dB(A),如果暫不能達到的可適當放寬,但不得超過90dB(A)。噪聲暴露時間不足8小時,即接觸時間減半,噪聲可容許增加3dB,但不得超過115dB(A)。

第三,至積極、至根本的預防噪聲性聾的方法是噪聲控制。要達到噪聲衛生標準,使噪聲縮減到安全限度內(85~90dB(A)),必須採取相應的措施,改善輪機艙機器裝置及技術操作,如在輪機艙內安裝消聲、隔聲、吸聲和防震等設施。

第四,做好個人防護,平時儘量遠離強噪聲,如必須接觸90dB SPL(聲壓級)以上的噪聲時,應當使用護耳器。護耳器是個體噪聲防護既經濟又有效的措施。護耳器按其工作原理可分為主動型和被動型兩大類;按結構形式可分為耳塞、耳罩、防聲帽和通訊耳機四大類。一般耳塞在250Hz~8000Hz頻率範圍的平均隔聲值為20~25 dB,性能好的可達25~30dB。傳統耳罩的降噪主要依靠耳罩的隔聲作用,它對中高頻的隔聲性能比較理想,但對低頻段降噪效果較差。而在上世紀80年代問世的有源抗噪聲耳罩,將噪聲主動

控制技術應用於傳統的耳罩中,利用耳機主動發出的聲音抵消聲罩內殘餘的低頻噪聲,從而彌補了傳統耳罩對低頻段降噪不足的缺點,使耳罩在各頻段得到均勻的降噪效果。抗噪聲頭盔是將整個頭部罩起來的防護用具,一般由盔殼、內襯墊、耳罩等組成,常在頭盔中引入通訊系統,因而結構複雜、體積大而笨重,佩帶不舒服,使用不方便,但由於它具有很高的隔聲作用,中高頻隔聲值可達40~50 dB,不僅能防氣導噪聲,還能衰減骨導噪聲對內耳的危害,同時可防頭部撞擊。

沒有專業防護用具時即使外耳道內塞以棉花亦能起到一定的防聲作用。每日在噪聲環境持續工作時間中要有短暫休息,可以減低噪聲對聽力的損害。艦艇人員儘量少用任何隨身聽和MP3或者CD,因其發出的聲強至少有85~87 dB SPL,噪音環境下人們還會不自覺增加隨身聽的音量,聲強會更高。

第五,應定期對在噪聲環境中工作者做聽力檢查,以便早期發現。噪聲性聾主要症狀為進行性聽力減退可伴耳鳴。早期純音聽力曲線的特徵為在4000Hz呈「V」型切跡,隨著病變的進展,各頻率聽力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早期聽力損失在4000Hz處,而人們說話的主要頻率在500-2000Hz,所以言語交流影響不大,僅在聽力檢查時發現。所以說噪聲環境生活和工作者每年進行聽力檢查是必要的。爭取早發現、早處理,避免聽力進一步下降。個人體質不同敏感性也不同,對噪聲敏感者至好調整工作環境。應用擴血管藥、營養神經藥、抗氧化劑及促進細胞代謝藥物,對預防和治療噪聲性聾可能有一定幫助。

第六, 藥物防治: 目前,預防和治療噪聲性聾的藥物種類主要有:改善微循環藥物,包括卡波金(是一種含95%氧氣和5%二氧化碳的混合氣體)、皮質類固醇、ATP、硝普鈉、低分子右旋糖酐、銀杏葉製劑、川芎、丹參和葛根素等藥物;促進神經營養代謝藥物,包括神經營養因子、維生素B1、維生素B12等;清除氧自由

基藥物,包括抗氧化劑SOD、維生素C、維生素E等;

第七,高壓氧治療:高壓氧治療可迅速改善內耳供氧,糾正耳蝸缺氧狀態,使耳蝸避免缺氧性損傷,有利於耳蝸功能的恢復,另外高壓氧能提高椎動脈供氧量,從而使內耳聽動脈供血供氧增多,有效地改變聽覺系統缺氧狀態,同時也有利於治療藥物進入內耳損傷組織中,達到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環,促進組織細胞的代謝及功能恢復。

第八,噪聲性聽覺損傷易感者篩選:近年來,國內外對噪聲性聽覺損傷易感性的研究成為噪聲防護研究的一個新的熱點。人群研究表明,噪聲性聽覺損傷主要和噪聲暴露量成正比,強度越大、暴露時間越長、則聽力損失越嚴重。很多研究還表明,噪聲性聽覺損傷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同樣的噪聲暴露,一部分個體很快出現噪聲性聽覺損傷,甚至出現噪聲性聾,而另外的一部分個體則具有相當的耐受性,篩選出這些易感個體,可作為艦艇人員參選時的一個標準,從而從根本上做到對這類人群的保護。

總之,噪聲性聾的預防重點在於加強相關知識的宣,教提高人們的認識,嚴格遵守噪聲衛生標準,加強個人防護,以及定期進行聽力檢查。

相關焦點

  • 職業病預防——警惕噪聲性聽力損傷
    長期接觸噪聲會對人體多個系統產生不良影響,其中以聽覺器官的損害最為突出,嚴重時還會引起噪聲性疾病。因此,噪聲危害的研究、治理和防護具有重要意義。1.根據損傷程度,永久性聽閾位移分為聽力損失或聽力損傷以及噪聲性耳聾。根據我國《職業性噪聲聾的診斷》(GBZ49-2014)符合雙耳高頻(3000Hz、4000Hz、6000Hz)平均聽閾≥40dB者,根據較好耳語頻(500Hz、1000Hz、2000Hz)和高頻4000Hz聽閾加權值進行診斷。
  • 老年性耳聾是怎麼回事 如何預防耳聾
    說起聾啞人,很多人都是抱著同情心來看待的,其實遊戲認識先天性耳聾,但是有些人的耳聾是後天造成的,比如說老年性耳聾,你知道老年性耳聾是怎麼回事嗎,如何預防老年性耳聾呢,老年人耳聾的特點有哪些,下面一起來看內容介紹吧。老年性耳聾是怎麼回事?
  • 30秒學會如何預防職業性噪聲聾
    30秒學會如何預防職業性噪聲聾 2020-06-10 03: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每天戴耳機三小時致突發性耳聾 專家:這種損傷不可逆
    引起噪聲性耳聾的原因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1990年代前,對噪聲性耳聾的研究還主要集中在工業噪聲領域,紡織廠、火車站周邊往往是調研的熱門選擇。1979年,第一臺隨身聽問世,這讓隨時隨地使用耳機聽音樂成為可能。此後,陸續有中外學者開始發現,非職業或娛樂性噪聲接觸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聽力損失,越來越廣泛使用的耳機成為最重要的危險因素。
  • 長期戴音樂耳機容易導致耳聾耳鳴
    經科學研究表明,長時間的戴耳機聽歌,可導致耳聾的提前到來,所以,音樂雖好,但用耳機聽音樂時一定要節制,儘量減小耳機對耳朵帶來的傷害。要注意以下幾點: 1.
  • 專家提醒丨青少年期長時間戴耳機聽音樂可致耳聾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現代生活中的噪音損傷聽力最嚴重,超過85分貝就會損傷聽力,如:汽車噪音(80分貝,持續暴露損傷聽力),鼓風機(90分貝,暴露2小時就會導致聽力損傷),搖滾音樂會(110分貝,2分鐘就損傷聽力)……這足以說明,在生活中,損傷聽力的因素無處不在,我們的聽力經不起噪聲長時間的「折騰」。
  • 突發性耳聾 五種症狀告知突發耳聾
    耳聾是我們最不想遇到的一件事情,但是有的時候會出現突發性耳聾,我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在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會有哪些症狀的發生呢,同時,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去預防這樣的事情發生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吧。
  • 耳聾耳背,老人家的世界誰能懂?提醒:趁年輕快快預防吧!
    在臨床醫學上,耳聾指的是人的聽覺系統中傳音,感音以及聽覺傳導通路中的聽覺神經和各級中樞神經發生病變,引起聽覺功能障礙,產生不同程度的聽力減退的現象。根據中國健康數據統計顯示,耳聾大部分發生在老年人身上,年紀越大,所佔比例越高。
  • 耳鳴耳聾或可致永久性失聰
    核心提示:突發性耳聾是一種突然發生的感覺神經性耳聾,又稱暴聾。突發性耳聾的特點是發病急、進展快,嚴重的可能幾天內就會出現聽力下降的現象,甚至聽力喪失,治療效果直接與就診時間相關,患者如果延誤有效治療,會對聽力造成永久性損害。
  • 耳聾耳鳴專治醫院貴州省紅十字會醫院
    耳聾耳鳴專治醫院貴陽銘仁耳鼻喉醫院 時間:2020-11-28 10:52 貴陽銘仁耳鼻喉醫院 患者為什麼會產生耳鳴,當出現耳鳴會出現些什麼症狀,應該怎麼去治療呢,下面做一個詳細的講解。
  • 《健康課代表》第三期:職業性噪聲聾的預防和診斷鑑定
    《健康課代表》科普視頻直播欄目特別邀請到了山東省醫學會職業病臨床分會主任委員、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職業病醫院(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閆永建,為大家講解「職業性噪聲聾的預防和診斷鑑定」。  問:什麼是噪聲?噪聲的來源有哪些?  答: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說,凡是幹擾人們生活,即不需要的那些聲音,都可以叫做「噪聲」。
  • 聽力殺手-突發性耳聾
    聽力殺手-突發性耳聾在介紹突發性耳聾之前,先與大家分享我科一典型病例。患者董某,女,54歲,主因左耳突發聽力下降伴耳鳴10餘天就診於我科。患者10天前突然自覺左耳聽力下降,伴頭暈、耳鳴,就診於當地縣醫院,以「突發性耳聾」收住入院,住院後給予擴血管、營養神經、止暈等對症治療,治療8天,患者自覺聽力無明顯改善。患者再次就診於西京醫院,複查純音聽閾測定,聽力較之前無明顯變化。再次就診於我科,告知患者突發性耳聾發病機制、預後效果,結合我科以往突聾患者治療效果後,患者決定在我科住院繼續治療。
  • 日常謹記這5點,突發性耳聾不會找上你
    聽力突然下降是怎麼回事? 日常怎麼預防突發性耳聾? 2、出現突發性耳聾的病患在飲食上也應有所調整,儘量以清淡飲食為主,並注意營養的均衡攝入,煙、酒、咖啡等刺激性物品應儘量避免,有利於減少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等引發的腦、耳血液供應不暢,從而預防突發性耳聾出現。
  • 健康天天測,為何會發生突發性耳聾?
    突發性耳聾,也叫暴聾,所指的是72小時內突然發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經聽力受損,由內耳缺血引起,因耳部只有迷路動脈這一條血管供血,一旦該血管痙攣,就會引起突發的耳聾。這種疾病在1944年時首次被描述,近年來發病率有不斷上升的趨勢,目前的研究資料表明,其發病率約為1萬人中有10.7人。
  • 突發性耳聾怎麼辦?
    突發性耳聾是神經性耳聾的一種,一般是指發病比較突然,在幾個小時之內,患病的耳朵聽力幾乎完全喪失,另外,病人還會感覺耳部麻木、發堵、耳鳴,有的病人還會有眩暈以及噁心、嘔吐等。
  • 一手三穴,每天搓搓,開竅聰耳,改善耳鳴,預防耳聾
    門宮會分布著很多耳朵神經,經常搓一搓這個部位,可以起到疏通經絡,開竅聰耳的好處,有效的緩解和改善耳鳴的症狀,預防耳聾。第二、握固握固就是握手並固定的意思。雙手張開,然後把大拇指緊緊地頂住小拇指的末端,然後握拳,稍稍用力,停留兩三秒鐘以後再張開手。反覆數次,直到手心微微發熱為宜。
  • 耳鼻咽喉科專家提醒:突發性耳聾不可輕視
    李先生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於是來到了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下稱「海醫二院」)耳鼻咽喉科,被診斷為「突發性耳聾」。  海醫二院耳鼻咽喉科專家提醒:突發性耳聾是耳鼻咽喉科常見的急症,一旦發現聽力突然下降,要及時前往醫院檢查治療。  什麼是突發性耳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