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貴生和家人在練習拳法
買壯圖心意拳:
發軔魯陽鎮 揚名海內外
□本報記者 呂佔偉/文 張鵬/圖
清晨。311國道旁的魯山縣三裡河公路橋附近,一個場地開闊、環境清幽的院子裡,身穿白衣的一老一少在晨曦中擺開了招式。
「尚源,把你最近學的心意四把捶再打一遍!」白髯老者捋了把髭鬚,臉上泛出紅光,細密的汗珠在晨光映照下晶瑩透亮。他剛打了一遍武功套路。
「好的!太姥爺。」尚源童聲稚嫩,動作卻毫不稚嫩。只見他雙拳忽握忽張,寸勁兒十足像太極;步法進退有度,身架兒靈活似猿鳥。一趟拳打下來,細汗微微,小胸脯一起一伏。
這對老少打一會兒,歇一會兒,說一會兒,不多時,半個時辰就已過去。老人攜了少年,便朝家中走去。
這是6月10日一早,記者採訪經歷到的場景。老者名叫買貴生,年已八旬;少年是他的曾外孫,名叫楊尚源,只有9歲。兩人習練的是買壯圖心意拳,分別是第四代和第七代傳人。
史載,心意拳肇始於明末清初,與太極、八卦並稱為中華三大內家拳。及至清後期,魯山縣人買壯圖將心意拳發揚光大,迄今遠播海內外。買壯圖心意拳已被列為平頂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今已傳承至第七代。近日,本報記者走訪了買壯圖的後人,為您揭開心意拳的神秘面紗。
心意拳大師買壯圖藝高膽豪
說起心意拳,不能繞過買壯圖,就像談論太極拳,無法迴避陳王廷一樣。兩人雖不是各自拳法的創始人,但都是各自拳法的集大成者。陳式太極拳發端於趙堡鎮陳家溝,買壯圖心意拳則誕生於魯陽鎮黑虎橋。
魯陽鎮位於魯山縣中部,歷史悠久,從西漢起,該鎮一度為魯陽縣。鎮子就在秀美險峻的堯山腳下,攬鍋菜是鎮裡最有特色的菜餚。2007年撤鎮改街道。
鎮中有橋名叫黑虎橋,是清末修建的。這座橋原為青石砌成,寬約3米,長2米多,高1.3米。橋兩端的四根石柱上都刻著「黑虎橋」三個字。而今橋還在,橋身已為鋼筋水泥覆蓋。
「清末黑虎橋一帶有條河,兩岸做生意的很多,相當繁華!」6月10日上午,買貴生的次子、52歲的買志強在黑虎橋附近的一幢兩層民宅中告訴記者。這座民宅是買家的祖宅,如今由買貴生和老伴兒居住。一樓是中藥鋪,買貴生至今已經營30餘年,懸壺濟世,醫名遠播。
買志強指導後人聯繫拳法
傳承人買志強展示心意拳雞步
二樓是開家庭會議的地方。買家常聚集此處,沏茶品茗中,一件件有關家族和心意拳的重要事宜由此定弦。記者聽到的買壯圖的事跡即由此而出。
據多種史料記載,買壯圖(1805-1888)生於魯山縣魯陽鎮,曾拜心意門大師張聚為師,勤學苦練數十載,把心意拳完善為以爆發力為核心的優秀拳種。創有「買氏心意四把捶」「買氏心意六合拳」等套路,充分發揮出心意拳在武術技擊中以少勝多,以短敵長的功能,使之臻於化境。
買壯圖一生以販賣皮革為業,常常以武訪友,路見不平或解囊相助或以拳徵服。晚年安居魯山魯陽鎮黑虎橋一帶,授拳術、槍術給族人。著有《練功十二法》、《武功正宗》。其人其事被載入《魯山縣誌》和《中國武功圖典》等書。他的生平事跡被編成評書《壯圖傳》,廣為傳唱。
80歲的買貴生說,買壯圖由於走南闖北販賣皮革,很少在魯陽鎮老家待,所以民間多個地域都流傳有很多關於他的傳說。
坊間流傳最廣的,是他的粘蝶功。買壯圖出門做生意,第一站路過北舞渡,進清真寺做禮拜的時候,遇到了阿訇丁兆祥。丁兆祥聞知他就是買壯圖,就請他在寺院裡當場演示。正好有隻蝴蝶飛過,買壯圖抻手攏在掌間,以功力控制住,只見蝴蝶上下翻飛,就是不能掙脫。行約半裡,收功鬆手,蝴蝶才得以翩翩而去。丁兆祥深深嘆服,遂拜買壯圖為師。
買氏心意拳講求「心意氣」相合
傳說歸傳說,買氏心意拳真正的「乾貨」還在於它的拳理。
對此,買貴生說,買壯圖創編的心意拳新套路,中國武術界稱之為「買氏心意六合拳」。這種拳分為「外三合」「內三合」。「外三合」指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內三合」指心與意合,意與氣和,氣與力合。此外,講究三節、四梢、五行、六合、陰陽、動靜、進退、起落。
買氏心意拳主要身法有雞腿、龍身、熊膀、鷹爪、虎頭、雷聲。每個動作都暗含雞、鷂、燕、鷹、虎、馬、蛇、猴、龍、貓十大動物的靈性及搏擊的特點。
買氏心意拳主要套路,一是「四把捶」,亦稱四把拳、心意四象。基本拳式為出手橫拳——轉身挑領——鷹捉把——斬手。拳式簡練,運動路線直來直往,已傳播至多個國家。二是六合蹦筋拳。買壯圖晚年提出了「蹦筋說」:「筋蹦勁自出,筋不蹦,渾身空;內實外蹦,混元之功」,並創編了「六合蹦筋拳」,該套路只在家族內傳承。
6月10日下午,記者觀看了買貴生和買志強的「四把捶」、「心意六合刀」。80歲高齡的買貴生,紅光滿面,神採奕奕,「雙把」、「單把」、「挑領」、「橫拳」、「斬手」、「鷹捉」,左右騰挪,虎撲鯉躍,盤臥彈跳,一氣呵成。接著,買貴生又演示了「心意六合刀」,鶴行雞走,凌厲逼人,刀隨身移,虎虎生風。
「心意拳和太極拳一樣,都是武術大架子,講的是寸勁兒,但它比太極拳架子要大一點。」買志強一邊說,一邊向記者演示了一招「狸貓上樹」,只見他雙手交叉,緊握為拳,鬆開變掌,左右腳交替穿插而行,似雞走步,身體重心快速移動,封死對手的退路後,以膝抵向記者的襠部,以掌擊向記者的前胸,讓人猝不及防。
仿生拳法狸貓上樹
「這種像雞走路的步法,叫作雞步,是心意拳的基礎架子,不像拳擊和梅花樁那樣固著,非常靈活,在實戰中非常實用。」買志強說,總結起來,買氏心意拳的技藝特點主要有功法樸實(拳法以單練為主,沒有花架子;運動線路為直線,不受場地的限制)、技擊性強(拳式緊湊,爆發力強,重神不重形,是搏擊實戰的增功法)、強身健體(心意拳重視陰陽調和,五行要順,常練可增加力量,提高臟腑功能,提高機體的相互協調性)、便於推廣(由於心意拳簡單實用,在練習時不受場地的限制,便於推廣)。
買氏心意拳傳承海內外
買志強說,買壯圖一生曾在山西、陝西、甘肅、青海、河南等地傳藝,在弘揚拳法上因人施教,不拘一格,傳人眾多。買壯圖後人中,其次子買學禮和嫡孫買清選得其真傳,成為武功大師。買清選傳子買貴生,買貴生傳子買志剛、買志強等。目前,買志強被定為魯山買氏心意拳的傳承人。
「目前,買壯圖在魯山的直系後代有200多口,堅持習練心意拳的有十幾口。」買志強說。
除了嫡傳,買壯圖的成名弟子還有周口袁鳳儀、袁長青,舞陽丁兆祥,西安安大慶,山西範萬明,襄城縣趙祿水,臨潁馬凌霄等。弟子們通過傳藝使買氏心意拳在國內遍地開花,甚至在海外也頗有名聲。1998年波蘭武術愛好者柳壽晨(中文名)、2001年紐西蘭的顏紫元,專程到魯山拜買壯圖的後人買貴生學藝。
買志強自幼隨爺爺買清選、父親買貴生習練心意拳,年年接待國內外來魯山訪問及學習心意拳的賓客、學者,並與其進行交流;1983年參加平頂山市老拳師武術挖掘整理工作。新世紀以來,又與父親一起培訓國內外的求學者多人。2004年在《中國功夫》雜誌發表了《魯山縣買壯圖心意拳》《家傳心意四把拳》等文章,其功法拳照被《中國武功圖典》收錄;2004年參加了「中國心意六合拳長青杯研討會」;2011年在周口參加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心意六合拳研討會暨紀念一代宗師買壯圖誕辰206周年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