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本艱難要留好樣於子孫
守成非容易不可負慚於祖宗
「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美德是做「仁人」的準則
也是形意拳門倡導的行為標準
姬際可像
姬際可,字龍峰(有的誤寫為姬龍、姬鳳、龍風、隆豐、隆風等),山西蒲州諸馮裡尊村(現屬永濟市張營鎮尊村)人,生於明萬曆年間,卒於康熙初年,享年八十餘歲,形意拳(心意六合拳)創始人,在中國武術史上是一位頗有影響的人物。
尊村原名宗村,後改為北義坪村,再後又改為尊村(有的誤寫為均村)。該村西距黃河二裡(1959年又東遷七裡),相傳是虞舜故裡。據《姬氏族譜》載,姬氏先祖系明初由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遷此。遷居後,姬從禮為一世祖,文增為二世祖,姬聰為三世祖,姬廉為四世祖,姬贇為五世祖,景鸞為六世祖,中庸為七世祖,姬訓為八世祖。九世27丁中有姬際可。
八世姬訓條下載:訓字學古,生二子,長子名姬時,次子名際可。
九世姬際可條下載:訓次子,字龍峰,又號神槍。技勇絕倫,老年破荒寇於村西,手殲渠魁,傳藝河南,至今人以夫子事之。妻謝氏,六子,長甲傑、次甲偦、三甲偉、四甲傣、五甲僑、六甲侃。
據姬氏後人傳說,姬際可年少時,家中有土地二百餘畝,羊二百餘只。其父為他開辦家塾,延師講學。際可在家塾裡學文習武,刻苦用功,聰明過人,深得家長和教師的喜愛。傳說一個月夜,姬際可在村西河灘練武,來一老者,看了際可的拳術後說:「你練得還不錯,只是眼睛還不夠亮,你到池子裡洗洗就好了。」姬際可便去洗眼,回來後老者無影無蹤,姬際可疑是「異人」。從此以後,姬際可練拳手眼身法步渾然一體。繼練大槍術,造詣獨精,常騎著馬奔馳在村中巷道上,用槍端點刺屋簷下外露的椽木(每間十根),無一漏過,人稱「飛馬點椽術」,可見其用槍之快速準,遺蹟保存至1959年,村子拆遷至今新址時才拆毀。
由於受過傳統的封建教育,姬際可有強烈的反覆明思想。甲申(1644)之後,姬際可已屆中年,總想組織反清同仁,共圖復明大業,於是出走解縣,朝拜關帝廟,越中條山經平陸去河南。馬越過中條山時不慎失蹄,將姬際可翻下深澗,他憑多年習武功夫,利用輕功,手攀懸崖絕壁,又爬上山路,絕處逢生。到河南後,他聽說各路反清志士雲集少林寺,便欣然前往。姬際可在少林寺表演了大槍術,受到少林寺僧人和各地反清志士的稱讚,並留在少林寺擔任槍術教練。在少林寺居住期間,姬際可觀看少林寺僧人習武,大受啟發。
一日,忽見兩雞相鬥,遂悟其理,何不根據各種動物之長獨創新意?於是參照當時盛行於少林寺的龍、虎、豹、蛇、鶴五拳創立了新的拳種,取名心意六合拳,前後各六式,概括為:雞腿、鷹捉、龍身、熊膀、虎抱頭、雷聲。從學者甚多,後人得其真傳者以河南馬學禮、山西戴龍邦為最著名。
姬際可居少林寺十年,眼看清軍節節勝利,復明已成泡影,便離寺歸裡,教授子孫。姬氏後人稱心意六合拳(形意拳)為「際可拳」。某年黃河西岸來一夥匪寇,搶劫財物,侵害百姓,姬際可組織村民奮力抵抗,親手殲滅匪首,保衛了家鄉,贏得了鄉親們的尊敬,並留下了「健身保家園,得會際可拳」的民謠。
姬際可去世後,葬於祖塋之內,立碑祀之。後人尊姬可為夫子,在村中建「奉先堂」,畫像供奉。直到「文化大革命」中廢家祠、燒畫像、毀兵器,一代武師的文化遺存受到了嚴重破壞。
據姬氏後人回憶,奉先堂中姬際可的畫像為瘦長臉,身高約一米八,鬚髮皆白,身穿淺藍色明代服裝,安祥地坐在彩繪木墩上。像旁有後人書寫的據說是由姬際可所撰的對聯:
創業本艱難要留好樣於子孫
守成非容易不可負慚於祖宗
姬際可所創的心意六合拳(後名形意拳)經其門人豐富完善,已成為我國名拳之一,並流傳於海外,因此他的名字永遠活在國內外武術愛好者的心中。
清雍正乾隆年間李夫名、王自誠所做《心意六合拳譜》序中,為我們提供了形意拳創立的端倪:六合出於山西姬龍峰先生,先生明末人,精槍法,人呼為神。先生謂:「吾處亂世,執槍衛身則可,若處平世,兵刃消滅,倘遇不測,何以御之?於是變槍為拳,理念一本,形散萬殊,拳名六合。前後各有六勢,一本者何?心之靈也;萬殊者何?形之變也」。
時光飛逝,從清初到今天,經考證,形意拳的初期傳承為:姬際可——南山鄭氏——曹繼武——戴龍邦、馬學禮,後分為山西一支、河南一支較為合理。
任何一種事物的誕生均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條件。姬龍峰先生創立形意拳也非偶然。
地利——是民風與自然條件
形意拳的「根祖」在山西省永濟市張營鎮尊村。尊村原名宗村,舊址西距黃河二裡與陝西省合陽縣布萊村隔河相望。西距古蒲州城40餘裡,南距舜帝故裡舜帝村4裡,北距舜帝」陶於河濱」的陶城村2裡。因古蒲州」控據關河,山川要會」。古為畿輔重鎮,軍事要地。
這裡山川形勝,水陸交通要道,歷史上戰火頻發、匪患騷擾,隔河相望的陝西沿河一帶民間舊有「刁蒲城,野渭南,不講理的大荔縣」的地域環境,嚴重威脅著蒲州—代人的安全。故此這裡民風膘悍,素有」練拳(習武)保家園」的傳統民風。這就為姬龍峰先生創立形意拳提供了獨特的自然條件和社會基礎。
自姬際可創立拳術後,其姬氏族人習練者甚多,其侄姬運亨參加山西鄉試,中」順治乙酉科第二十七名武舉。後人尊姬際可為「武士爺」,建「奉先堂」,繪畫像供奉達300餘年,久而久之易其村名為」尊」村,即為一例。
天時——是歷史和社會條件
甲申(1644)後,清朝入住中原,對漢人實行殘酷的壓迫剝削,民族矛盾激化,由於漢民族受傳統的「忠君愛國」思想影響,視滿清為異族入侵,故各地「反清復明」的起義反抗鬥爭風起雲湧,此起彼伏,數十年未曾止息。當時正值中年的姬際可也投身到反清復明的鬥爭之中。據尊我齋主人著《少林拳術秘訣》載:少林派武術家根據當時抗清形勢的需要,重修戒約,把抗清鬥爭列為招收門徒的重要宗旨。消息傳來,為滿懷憤慨、意欲尋末復明滅清之策的姬際可帶來了—線希望。他毅然辭別親友,奔少林寺而去,在少林寺生活達十二年之久,這就為姬際可創拳提供了有利條件。
姬際可在少林寺居住期間,眼看清軍節節勝利,復明已成泡影,他意識到:「若太平之日,刀兵鞘伏,倘遇不測,將可以御之哉……於是將槍法為拳法,會其理於一本,通其形於萬殊,名其拳曰「六合」(見《姬際可自述文》,原載乾隆四十三年戴龍邦著《心意六合拳重訂本》)。這就是姬際可創拳的動機和歷史背景,遂改槍術為拳術,成為徒手自衛與格鬥的拳種之—。
人和——自身素質條件
拳術作為一門藝術,不是—般人想創造就能創造出來的。它是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沒有理論則無靈魂,拳理不能成立;沒有實踐則理論也不能成立。而理論又來自博大精深的中國國學文化之易學、醫學及道家的哲學體系、儒家的文化底蘊等等。而姬際可正好具備了以上條件。
據考,姬際可出生在殷實富足的農民家庭。其父"望子成龍",為他取字「龍峰」即是一例。並為他聘請了私塾老師習文練武,而姬際可又聰明過人,深得先生的喜愛而傾所有,精心栽培。姬際可果然不負深望,深通儒、釋、道要義精髓,融合陰陽五行學說,創造了具有極高文化內涵、美學價值和強身健體、實踐性強的內家功夫拳。只要從拳理上稍加梳理就能一窺全豹。
儒家的仁愛思想體現在武林中則表現為英雄俠義行為。孔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孟子曰:「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要「捨生取義」。這一「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美德是做「仁人」的準則,也是形意拳門倡導的行為標準。形意拳開山之祖姬際可,在80高齡的垂暮之年,為了維護村民利益,「老年破流寇於村西,手奸渠魁」,至今傳為美談。不少形意門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見義勇為、為民除害的事跡,都在形意拳發展史上留下佳話。
竭誠歡迎廣大讀者、專家學者參與評論,提出意見建議,同時歡迎大家不吝賜稿,共享永濟文化之香醇。
:0359—8022180
:yjxcb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