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文】張澤森:永遠的父親•永遠的紅高粱

2021-02-12 高密文學

星期天回家,父親指著一堆笤帚對我說:「挑幾個吧,每個人拿3個,你大哥已經拿了,剩下的是你和你兩個妹妹的。我這是最後給你們扎笤帚,老了,幹不動了,好退休了。」我聽了,心裡酸酸的,趕緊從裡面拿了3個,放到汽車後備箱裡。

父親今年已經過了80歲大壽,他已經不止一次說過退休這話,去年分炊帚時說是最後一次,今年又扎了笤帚,這說明他的體格還行,身體好著呢,但願明年還能用到父親做的小家什兒。

其實,笤帚對於住在樓房裡的我們來說,基本派不上用場,拖把和吸塵器已經代替了它的職責。但是,笤帚上面浸潤著父親的汗水和心血,它就和普通的除塵用品不一樣了,哪怕掛在家裡不用,看著也安心。

笤帚和炊帚都是高粱的副產品。自從莫言的《紅高粱》熱火和莫言獲得諾獎,紅高粱已經是高密的文化符號了。其實小說和電影中的紅高粱與生活中的高粱還不是一回事。而今天,在高密,如果說高粱沒有在前面加上「紅」字好像不是一種植物了,作為高密人言必稱紅高粱。自打我記事起,父親就年年種紅高粱,不過,那時已經解決了溫飽,紅高粱已經從主糧變成了小雜糧。父親種紅高粱主要是為了扎笤帚,扎炊帚和訂蓋墊。父親每年種紅高粱的地方都是利用自己開墾的溝底、河沿或者小荒地,他說紅高粱潑實能吃苦,就像農村娃,吃粗茶淡飯一樣長得胖頭大臉,父親總是喜歡把莊稼比喻成人。

春天,穀雨節氣過後,父親就把高粱種子從他的葫蘆頭(沒有割成瓢的葫蘆,在頂端開一個口,用來存放莊稼種子等)裡取出來,然後按照他標記的不同品種,分別種在不同的地塊。高粱的品種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黃高粱,也叫米蜀黍,這種高粱穗子挺直,成熟後是黃顏色的,高粱穗由下面細長的莛杆擎著,穗子可以綑紮炊帚,莛杆可以訂蓋墊。再一類是紅高粱,又叫粘蜀黍,穗子成熟後火紅,像熊熊火炬,這種高粱的穗子長,柔軟,韌性好,適合綑紮掃地笤帚。

父親把這些種子種到地裡,並不澆水,高粱什麼時間出苗,全聽老天爺的安排。一旦老天爺下了場透犁雨,高粱們就會爭先恐後地鑽出地面,爭搶著和陽光接吻。這時,父親會按照苗子的強弱和他本人的喜好進行間苗。鑽出地面的高粱是繼續生長還是被淘汰掉,父親的钁頭說了算。我曾經問過他為什麼高粱苗的距離不一樣,他說:「七稀八密留大的。」他只留苗子長得粗壯的,寧缺毋濫。

間好高粱苗,父親就不再管他們,而是去忙活別的農活了。直到秋天,別的莊稼收拾完畢,他才來收編他的這些散兵遊勇。

這時的高粱,紅的火紅,黃的金黃。父親在前面用小钁把高粱棵撾(音zhuā)倒,在地裡排成一排,娘在後面用刻刀把高粱穗連同莛杆割下來。

運回家的高粱穗子不用晾曬,直接進行脫粒。脫粒時,把高粱穗直接在場院的地上摔打,高粱米就會摔下來。黃高粱要先用刻刀把穗子和莛杆分離,再把鋤地的鋤頭反過來,用手按著高粱穗用鋤頭刃把高粱米和糠刮下來。脫粒完成,父親就把炊帚苗、笤帚苗、莛杆等分類晾曬,綑紮,等以後使用。

農曆十月後,田裡再也沒有什麼農活,農民開始在家休長假了。父親把他的笤帚苗拿出來,先放到村後的灣裡泡兩天,再撈出來控幹水分。這時的笤帚苗柔軟有韌性,父親騎在長凳上,腰上拴一根牛皮繩,繩子的另一頭掛到長凳一端的木橛(以前的長凳上都有)上,把事先挑好的笤帚苗子幾根一組,彎腰纏上牛皮繩,身子往後一挺,就把要綑紮的地方勒緊,接著就用細麻繩綁住,這樣鬆開牛皮繩,麻繩就牢牢地固定在那裡了。每扎一把笤帚,都要彎腰挺腰20餘次。扎完一把,先用鋒利的匕首把笤帚把上多餘的部分削掉,再用剪刀像理髮師整理頭髮一樣修整好笤帚頭,最後放到石板下壓平整。

(蓋墊)

笤帚扎完了,再扎炊帚,炊帚扎完了,再訂蓋墊。整個冬天,別人都在打撲克搓麻將,父親卻起五更睡半夜地幹著這種枯燥的活計。那些年天冷,又沒有錢生爐子,幹完這些活,一個冬天下來,父親的一雙手全是凍瘡和血口子。

進入臘月,父親把他一冬天的作品拿出來晾曬,留足自己用的和送給親戚朋友的,剩餘的就用自行車馱著去趕集賣掉。父親扎笤帚是祖傳手藝,加上他做事用心,笤帚用起來很順手,深受大家的喜愛。不幾天,我們兄妹過年要穿的新衣服和下一年的學費,就由笤帚、炊帚、蓋墊慢慢變出來了。記得有一次,娘開玩笑說,你爹每年扎笤帚掙的錢,比我養一頭大肥豬掙得都多,所以我要多給他加點料。

想著往事,看著腰身不再挺拔,手腳不再靈便的爹娘,我的眼睛熱熱的。我掩飾著,指著牆邊的一個蓋墊說:「我不準爹退休,明年我還要再分幾個爹訂的蓋墊。」父親聽了我的話,笑著說:「好,我就聽孩子的,也順應形勢,延遲退休。」父親和紅高粱打了一輩子交道,紅高粱的一生也像極了父親的一生,紅高粱和父親是有感情的,看著父親高興,我們一家人都高興。父親和紅高粱永遠陪伴我們。

相關焦點

  • 【徵文】鄭阮林:家鄉的花席
    家鄉高密出產兩種顏色的紅高粱,這裡的兩種顏色是指高粱穗的杆兒,我們老家叫「莛杆兒」。兩種高粱十分奇特,不僅苗期與眾不同,而且到了拔高秀穗的季節,碧玉妝成、婀娜多姿,使人產生無窮盡的聯想。到了秋糧收穫時,則更顯出它們的與眾不同。
  • 莫言 | 紅高粱
    生存在這塊土地上的我的父老鄉親們,喜食高粱,每年都大量種植。八月深秋,無邊無際的高粱紅成洸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輝煌,高粱悽婉可人,高粱愛情激蕩。秋風蒼涼,陽光很旺,瓦藍的天上遊蕩著一朵朵豐滿的白雲,高粱上滑動著一朵朵豐滿的白雲的紫紅色影子。一隊隊暗紅色的人在高粱棵子裡穿梭拉網,幾十年如一日。
  • 紅高粱,現在還有多少人見過?
    秋高氣爽,高粱正紅,連日來,許多人慕名來到泌陽縣高店鎮劉店村君玖農民專業合作社紅高粱地裡,拍照攝影,尋找鄉愁,收高粱的農民來了,河南俸皇酒廠的釀酒師傅來了,城市的美女模特們來了,一批批攝影愛好者來了……領略這迷人的秋色,分享豐收的喜悅。
  • 高粱田裡的仰望
    這些天一場又一場淅淅瀝瀝的雨絲,不經意地勾勒出漫川遍窪溼漉漉的紅高粱。據說這裡種植紅高粱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因為這裡處於黃河故道微生物密集豐富的神秘地帶,水質甘甜,土壤結構疏鬆,是釀造清香型高粱酒的核心區域之一。所以,這裡有十裡高粱紅、十裡酒飄香的古老傳說。這些在我的記憶中,是永遠繞不開的鄉愁!這個美麗的傳說是我童年時,聽村裡一個老酒匠爺爺說的。
  • 讀書筆記:《紅高粱家族》
    《紅高粱家族》分為五個章節:紅高粱、高粱酒、狗道、高粱殯和奇死。五個章節既相互獨立又可以作為一個系列,構成紅高粱世界。接下來將從三方面談談我的感受。《紅高粱家族》在敘事上有明顯的視角轉換,在第一章《紅高粱》中主要敘事視角是我父親——豆官,但是「我」也經常跳出來。
  • 【「我的父親母親」徵文獲獎名單揭曉】
    本刊關於舉辦「行孝敬、懷感恩」主題徵文活動從4月26號到7月30日,短短三個月得到了全國各地文友的積極參與,共收到徵文來稿82篇,其中棄權稿1篇。「百善孝為先。」父母無私的愛並不圖什麼回報,但做子女的卻不能忘本,失去了一顆感恩的心,缺乏了孝敬父母的意願和行動。當父母步入中年、逐漸衰老時,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和支持。
  • 《紅高粱家族》鑑賞
    ·生命力在紅高粱世界的意境中瀰漫      渾樸自然的高密東北鄉是一片內涵豐富、生機勃勃的傳奇黑土地,莫言用優美的筆調營造了一個紅高粱世界。這部作品和第一章分別以紅高粱家族和紅高粱命名,開篇營造了一個瀰漫生機氣息的世界:「無邊無際的紅高粱紅成汪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輝煌,高粱悽蜿可人,高粱愛情激蕩。」
  • 葉兆言: 酒是高粱寫的詩丨《十月》·濃香風雅
    一直想不明白,為什麼習慣說「祖國呀,母親」,不說祖國是父親。現實生活中,好像大家也不太知道有父親節,今年六月某一天,突然接一電話,問知道不知道父親節,問父親節到了,會有什麼樣的懷念。不說不知道,說了心生慚愧,自然而然想到了父親,想到父親生前喝酒的模樣。
  • 父親,你永遠是我的國王
    父親的力氣很大,他可以輕鬆地把我舉起來,飛起又穩穩接住。我還記得母親總是說,在我還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常常抱我去遊泳,兩個光頭在水面晃啊晃的, 從後面看起來,我的頭比父親的頭還大,哈哈。小時候父親常陪我們玩,在我們正淘氣的年紀,他陪我們一起做風箏,然後教我們怎麼把風箏放得高高的。
  • 高密東北鄉那片紅高粱
    簡單記錄一下讀莫言的《紅高粱家族》,理解的太淺薄,寫不出一整篇感受,但讀完後心裡總像有根針戳著。魔幻現實主義的作品,讀的我辣辣的,高密東北鄉緊緊的挨著我的家鄉平度縣,民國27年,日軍捉高密、平度、膠縣民夫累計40萬人次去修築的那條膠平公路我曾經走過無數次。
  • 沂蒙山下的紅高粱
    沂蒙山區是出產紅高粱的地方,每年融融春風吹來的時候,沂蒙山區人民就伴著汗水和希望,把粒粒高粱種子播在山地裡。用不了幾天那嫩綠的芽兒便倔強地拱出地面將盎然的生機帶給溝壑山梁。當大雁南飛,颯颯金風吹過 ,在逶迤連綿的山坡上,一片片紅高粱便以頂天立地之姿,舒展的迎著藍天,排成威武雄壯的陣列,那通紅的高粱穗子,像舉起千萬支燃燒的火炬,映照著天空遊移的輕雲,沂蒙山區便沉浸在的馥鬱馨香和豐收的喜悅裡。人們一直驚詫高粱那超絕的生命力,沂蒙山的土地是貧瘠的,可這裡的高粱卻頑強不屈,生命不息。
  • 《當幸福來敲門》:父親是孩子永遠的偶像,孩子是父親永遠的動力
    我反而覺得這部電影很真實,沒有花哨的特效和感人的配樂,有的只是「潤物細無聲」的感動,特別是初為人父,感同身受,更加明白了電影主角克裡斯的不容易,獲得幸福生活沒有捷徑,有的只是努力前行,而在前行路上「父親是孩子永遠的偶像,孩子是父親永遠的動力」。
  • 紅高粱讓村民生活紅火起來
    ,猶如火紅綢緞,在田間舞動,飽滿的紅高粱穗,映紅了村民的笑臉。>清晨,貧困戶王昌林和家人將一袋袋裝滿紅高粱穗粒的口袋裝上農用車,運到村裡的專業合作社出售。他高興的說:「紅高粱生長快,產量高,關鍵還不愁銷路,確實是增收的好項目。」
  • 淳安:楓樹嶺上高粱紅
    9月10日,淳安縣楓樹嶺鎮上江村文化禮堂外的曬場上,村民們正忙著曬高粱,一派豐收景象。據了解,9月初以來,楓樹嶺鎮1600餘畝紅高粱已陸續成熟進入收割期,各地農民們正通過機械和人工收割紅高粱,各村曬場上處處可見曬高粱場景。
  • 永遠的紅絲線
    當代文學精品集《霜 花》入選作品  永遠的紅絲線 母親會叫魂,給村裡許多人叫過魂。我心目中,母親叫魂沒有絲毫的迷信色彩,而是一首童年的歌謠,一份珍貴的記憶。在母親的再三叮嚀與精心呵護下,紐扣兒上的紅絲線好些時日都不丟,魂也不會遺,人也總是活奔亂跳倍兒精神。在那艱難的年月,有了母親,我沒有太多苦的記憶;因為母親,我的魂始終安然守在身體中;有了母親,童年生活讓人如此回味無窮。父親是個民辦教師,總是忙於公務。
  • 【119】「我的父親母親」全國散文、詩歌有獎徵文大賽馬夏雅作品
    「我的父親母親」全國散文、詩歌有獎徵文大賽徵稿啟事       為了讓兒女們有機會表達對父母的感恩與或祝福,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早6點半文學微信公眾號決定從即日起與國內多家正規報刊聯合舉辦「我的父親母親」全國散文、詩歌有獎徵文大賽。
  • 那片原始的赤色——《紅高粱家族》
    《紅高粱家族》的主題就是「原始的生命力」,在電影中的表現就是——紅:紅色的花轎、紅色的新娘子、紅色的高粱地、紅色的高粱酒到最後紅色的天空,張藝謀用這部電影奠定了其作品的影像風格。在小說中,極具象徵意義的紅高粱,在物質上它是農民賴以生存的糧食,又是他們的現實空間,他們在這裡野合、在這裡偷襲,這裡象徵著生命與死亡。
  • 《紅高粱家族》|藝術手法獨特性的豐碑
    《紅高粱家族》《紅高粱家族》是一部戰爭題材小說,由《紅高粱》、《高粱酒》、《狗道》和《高粱殯》以及《奇死》五部分構成。 小說以孩童的敘述視角講述了在高密東北鄉的抗日戰爭年代,「我」的先輩們所演繹的英勇抗擊日寇的曲折離奇的故事,在他們之間碰撞出的傳奇愛情故事。字裡行間無不充盈著作者那豐富飽滿的想像力,肆意流淌著渾然天成而旺盛蓬勃的民族生命力。
  • 今天給大家講講電視劇紅高粱
    《紅高粱》改編自中國首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紅高粱家族》,由鄭曉龍執導,由周迅、朱亞文 、黃軒、秦海璐、于榮光、徐光宇、解惠清、曹徵、韓童生等主演。該劇講述了在20世紀30年代初,九兒在充滿生命力的山東高密大地上,用生命譜寫的一段關於愛與恨、徵服與被徵服,充滿生命力的近代傳奇史詩巨製。
  • 高粱紅了,村民腰包鼓起來
    富順高粱紅了,村民感受豐收的喜悅。  今年,龍萬鄉在五餘村試點高粱大棚育苗技術,讓五餘村的高粱畝產量提高10%,村民的腰包鼓起來,龍學海看著「眼熱」。□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秦勇 文銘權大棚育苗產量提高10%  「今年高粱豐收,畝產達500多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