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渣工程下的《隧道》,讓人看到了生命面前的人性

2020-09-13 吃瓜亂侃

這幾天看到最讓我揪心的新聞就是樂業縣隧道塌方事故導致了九人被困。

至今為止救援依舊沒有進展,甚至還未探測到生命跡象,但是救援任務卻一直沒有放棄!

眾多救援人員夜以繼日的工作,就是為了那生命的希望。這不到最後一刻不放棄的精神,也是令人為之動容。

這也不禁讓我想起了2016年上映的韓國災難電影——

《隧道》

該片也是講述了隧道塌方下的救援,但卻展現了韓國各界在生命面前的冷漠人性以及追名逐利的本性!

在這一比較下,我心中只有一句話——此生無悔入華夏!

今天就再次帶大家回顧這一部揭露韓國社會黑暗的力作!

主角李正洙(河正宇 飾)買著蛋糕,在回家陪女兒過生日的途中,經過一段新開了一個月的隧道時,遇到了隧道塌方,整個隧道像豆腐渣一樣崩塌。

而他也是被困在隧道中狹小的空間內,焦急地等待救援。

這部影片說起來故事十分的簡單,但卻實實在在的向觀眾展現了各界在生命面前的人性!

隧道塌方?這對媒體來說可是熱點!熱點那就代表著利益!

在救援現場,媒體記者甚至比政府還關注救援的進展!因為這第一手新聞能夠給他們帶來不可估計的流量和效益!

當得知被困者河正宇的電話時,媒體也是立馬撥通電話,只為了那獨家新聞!然而卻絲毫不顧這些電話是否會對被困者造成影響。

在救援隊準備利用無人機進入洞內搜尋生命時,眾多媒體也是為了分一杯羹,拿著自己的無人機器一同進入。也完全不在乎自己的行為是否會對救援產生影響。

當在救援17天時,地鑽打通隧道,在被困者有可能被救出來時,沒有媒體去關注被困者怎麼樣了。

只是在討論他被困幾天了,能不能打破救援被困記錄?在他們看來再多困幾天,對他們媒體記者才有更多的價值!

在生命的面前,這帶血的饅頭,他們吃的心安理得!

除了諷刺韓國媒體之外,本片最大的諷刺就是韓國政府的不作為!

對他們來說,這不是一場救援,而是一場&34;。

一邊為了在觀眾面前宣傳政府的形象,大肆宣揚一個人的生命比地球還重要,會動員全國所有資源救援被困者!

而背後卻討論救人對經濟效益的影響!

當被困者的妻子(斐鬥娜 飾)來到現場時,也是被在場的官員依次合照,完全當成了為自己樹立形象的工具,卻不顧及作為被困人家人的感受!

當第一次救援失敗後,韓國政府討論的竟然不是失敗的原因,而是在討論繼續救援下去所造成的損失。

當救援班長在救援過程中意外犧牲,政府和群眾竟將責任歸咎被困者!

以此造成輿論,逼迫被困者家人放棄救援!

這是多麼的無恥!

在利益面前,在他們眼中一個人生命竟如此渺小!

然而人性本善!

影片在揭露韓國媒體和政府無良知的冷漠下,也是給我展現了人性的善!

在面對同為被困者的女孩時,河正宇飾演的李正洙,依然分享了自己為數不多的水和食物!要知道,在不清楚自己要被困多久的情況下,能做出這種事,絕對是了不得的事情!

另一方面,救援隊長(吳達洙 飾)自始至終都在努力救援被困者,也是和韓國政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直至政府決定放棄救援,準備爆破廢墟時,他卻依舊沒有放棄。

也正是隊長最後這一次捨身親自下洞探查,也確認了生命的存在。

最後在不懈的努力下,終於救出了被困者!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的結局同樣是充滿了諷刺。

在李正洙被救出來後,一幫官員竟然依舊流程似的想去擺拍合影一番以顯擺一下自己的作為,而不是第一時間送他去救治。

在面對&34;後,竟然還在思考是在說誰,這臉皮也是厚不要不要的。

而最後被困者李正洙的豎起大拇指,竟也被媒體解讀成了對他們的感謝……

不得不說,這是一部充滿了諷刺意味的電影!但正是這樣的電影才充滿社會意義!

相關焦點

  • 向你揭露人性的韓國電影,「隧道」,在災難面前誰才是犧牲者
    向你揭露人性的韓國電影,「隧道」,在災難面前誰才是犧牲者愛看電影,暢聊故事,因為電影我們相聚在一起,各位朋友們好,我是小肖。雖說隧道是個豆腐渣工程,但還是要誇一下倒黴哥的這輛車子,那麼多的石頭砸下來車子的基本結構都沒有變,連頂燈音響這種易壞物件都沒事,韓國車有這麼厲害嗎?倒黴哥找到了信號報了警,接到的第一個電話竟然是記者打來的。
  • 生命面前,良知何在?
    ——東野圭吾《白夜行》(書評)什麼人性?在簡單中尋找複雜,在醜惡中發現美好,在善良中感知愚昧,在憤怒中體會快樂,在反面裡尋求正面,簡單解釋,就是把人的所有正面倒過來觀賞,再把所有反面倒過來思考,這也許就是人性。其實,我們這代人,既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
  • 韓國電影《隧道》深刻揭露人性之惡!
    影片根據蘇在元的同名小說改編,該片講述了一位平凡男人在回家的路上行經隧道時突然坍塌,他被孤立其中與外部隔絕,以及坍塌隧道之外圍繞救援發生的不斷變化的故事。一條距離不長的新隧道,一次因豆腐渣工程造成的嚴重坍塌,構成了電影《隧道》的故事藍本。
  • 《隧道》直擊社會黑暗面,堪稱人性解剖大片
    《隧道》:廢墟下的艱難求生,人性的善與惡交織鬥爭,值得一看正如我們所見,現如今大多數電影都在歌頌真善美,卻少有電影敢於解剖社會的陰暗面與人性的弱點。正所謂敢於直面現實才能有所突破,影視作品來源於生活也終將反饋於生活,只有做到立意深刻且入木三分,才能真正給予人警醒,而《隧道》就是一部不太典型卻又令人回味無窮的災難片。
  • 《隧道》:如此直面黑暗,韓國電影人也是沒誰了!
    好不容易終於進行開挖,準備救出受難者時,竟發現隧道是個豆腐渣工程。一連串的重擊使得希望一一幻滅,更糟的是搜救行動中救難隊組長意外身亡、國庫的大量花費,促使輿論審判,迫使李正洙無助的老婆世賢(裴鬥娜飾)籤下放棄救援同意書。那一天崩塌的不只是隧道,更引爆現代社會形象醜聞。 無吐槽,不韓國。韓國電影實力吐槽。
  • 「隧道」一部韓國人自嘲自黑的電影,實屬勇氣可嘉
    然而,這次發生事故的隧道卻是一個十足的豆腐渣工程,無論是坍塌規模,還是救援成本,都是極大的!坍塌的豆腐渣工程隧道在電影中有4大值得深究的關鍵詞:豆腐渣工程、救援成本、圖紙錯誤、社會輿論。豆腐渣工程意為人為災難;救援成本包含大量的金錢、物資與時間;圖紙錯誤暴露隧道承建單位的隨意和政府監管的腐敗;社會輿論反映這群「嗜血」媒體的毫無人性。
  • 韓國人性電影《隧道》,被困隧道數十天仍堅強活著,卻被放棄救援
    這則隧道崩塌消息引發各界關注,除了搜救大隊,還吸引了大批搶新聞的嗜血媒體,以及逢場作秀只為增添政績的官員。搜救隊長金大慶(吳達洙飾)不僅要研擬救援計劃,還需控制現場跟風記者、向作秀官員匯報,惡劣天氣的攪局使得救援行動雪上加霜。好不容易終於進行開挖,準備救出受難者時,竟發現隧道是個豆腐渣工程。
  • 韓國電影《隧道》,比坍塌的隧道更黑暗的是人心!
    災難片風格從一家獨斷到百花齊放,題材從單一走向多元,由韓國著名導演金成勳執導、河正宇主演的電影《隧道》不負眾望,從小視角挖掘人性和黑暗,引爆社會形象醜聞。《隧道》的主人公李正洙(河正宇飾)是一名普通的汽車銷售經理,正值女兒生日,買了生日蛋糕趕往回家的路上,但是途徑河圖隧道時,不幸遇上塌方,被困在隧道下,從驚嚇中緩過來之後,李正洙第一時間撥打了119求救電話。
  • 韓國電影《隧道》在《釜山行》下的救援.
    【槽點09】YTN電視臺播放事故調查,發現這條隧道屬於豆腐渣工程,知情人表示:「在建造隧道時,為了防止巖石坍塌,應該放入10個錨杆,但這個在外面沒人看到,所以沒人放這麼多,在大韓民國沒有一個企業會按照FM標準搞建設,也就是這裡倒黴而已。」
  • 【隧道】電影懷疑,是對悲劇的自然反應
    韓國電影《隧道》根據同名小說改編而成,講述一位男子被困在隧道之後為了出來孤軍奮鬥的內容。河正宇在片中飾演豆腐渣工程造成在隧道上孤立無助的男主角。河正宇將飾演被關在隧道中孤立無援的男主人公,裴鬥娜則將飾演男主人公的妻子。
  • 隧道塌陷男子被困,政府救援無果放棄,男子35天極限求生
    電影《隧道》講述了一場因豆腐渣工程引發的災難:一位普通韓國男人 李正洙在回家的路上行經隧道時突然發生坍塌事故,他被困隧道孤立無援,萬幸的是他依舊可以通過手機聯繫外界,加之車內還兩瓶水與一塊蛋糕。然而,這次發生事故的隧道卻是一個十足的豆腐渣工程,無論是坍塌規模,還是救援成本,都是極大的!
  • 圖文看電影「吃人」的《隧道》,到底隱藏什麼秘密?
    吃人隧道查德聽起來讓人覺得不寒而慄,這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嗎?比吃人隧道更令人感到絕望的又是什麼?帶著驚悚與好奇我們走進《隧道》這部電影。本片講訴的是一位普通男子在回家途中行經豆腐渣隧道時突然坍塌,然後陷入絕望,走出絕境的故事。
  • 電影《隧道》極具諷刺的黑暗影片
    文末有免費觀看的下載連結,喜歡的朋友們記得點讚轉發呦影片片段(「豆腐渣工程」「對他人生命的漠然」)劇情簡介汽車銷售員李正洙(河正宇飾)結束工作趕赴女兒生日派對時,行經剛開通的河圖隧道,突然一陣天搖地動,讓他經歷此生最孤立無援的三十五天,而此刻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撥打119求救。
  • 河正宇經典影片《隧道》,值得深思的一部電影
    汽車銷售員李正洙(河正宇)在開車經過隧道時隧道發生塌陷,正洙被掩埋其中,在經過一系列自救後暫時沒有生命危險,車中只有少量的水和一塊生日蛋糕。正洙撥打求救電話後,吳達洙飾演的救援隊長金大慶趕往現場展開救援,此事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大批記者趕往現場。
  • 韓國電影《隧道》,當代社會的荒誕、殘酷與真實
    而當救援隊好不容易開始著手挖掘之時,竟發現這條隧道是個豆腐渣工程。搜救隊組長意外身亡、國庫的大量花費、輿論的壓力最終迫使李正洙的妻子世賢籤下放棄救援同意書。這一連串重擊和阻礙,使得李正洙獲救的希望逐個破滅。
  • 比《釜山行》更驚險,河正宇被埋隧道35天,竟然靠喝尿維持生命?
    一邊開車一邊打電話,還順路獲得了一大筆訂單正當他為此興奮不已的時候,開車經過的隧道瞬間坍塌了幸虧人沒事。在舉國的大討論和去世救援隊隊員媽媽的辱罵下河正宇妻子(世賢)承受了巨大的壓力。。記者得知了這一消息,開著採訪車堵到事發現場,第一時間打電話給男主。
  • 薦片 | 從《隧道》看韓國電影人性之光的套路
    朋友們看到這腦海中是否浮現出類似荒島求生的孤獨、獨陷險境的頑強意志、被困地底的絕望的畫面?票君一開始也是這麼想的,然而看完電影後發現,無論什麼類型的電影到了韓國,還是不抵韓國電影的套路深啊!具體來說是韓國現代社會電影的套路——人性之光!
  • 《隧道盡頭》,是撲朔迷離的人性
    在中國,關於人性善惡之爭論已持續兩千多年,究竟是「人之初性本善」,還是「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或者是「人之性善惡混」、 「性屢移而異」?幾乎每個人都能說出一番道理。西班牙電影《隧道盡頭》是一部犯罪懸疑片,劇情跌宕起伏,充滿懸念。影片主要場景在隧道,隧道盡頭通向銀行金庫,而金庫內保險柜裡堆金積玉。
  • 《隧道》實在太平庸 河正宇也救不了它
    2009年的韓式主旋律大片《海雲臺》,面對突如其來的海嘯,幾組個體以人性之光照亮了全體國民,「人定勝天」映出的是民族向心力。然而假如人對社會職責的理解能暫時拋掉個人利益,這場災難帶來的損失本可以減到最小。一旦涉及人禍,韓國災難片多會注入社會批判。
  • 看完《隧道》以後開車進隧道都要有陰影了
    我認為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國的電影審查相當嚴格,好看的片子過不了,過的片子沒人看。有些導演不敢拍,沒有資金,拍完影院不上映,賺不到錢,豈不虧大了。你們沒有聽錯,剛開通的隧道,就塌了,豆腐渣工程呀。為什麼隧道這麼快就坍塌?難道受地形因素影響?還是說有人偷工減料,拿了回扣,錢沒有用到位,政府撥的錢一級一級往下流,到最後沒剩多少?還有一個現象,媒體報導由於坍塌的倖存者,為了博得大眾眼球,竟長時間與倖存者通話。手機沒電了怎麼辦,沒節操的媒體只顧流量不顧人的死活,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