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踐行者】劉曉曄:把話劇當生命 舞臺上手藝人的堅持

2021-01-10 金羊網

  ■劉曉曄攜《兩隻狗的生活意見》在廣州友誼劇院演出。

■採寫:記者許力夫

■攝影:記者孫毅

如果不是經常看話劇,劉曉曄這個名字或許對大多數人都很陌生。就算上網搜索「劉曉曄」,搜到最多的是一個女演員的資料。實在無法跟記者眼前這位大老爺們扯上關係。知名度也成了劉曉曄和朋友開玩笑的題材。他自己甚至在話劇演出結束時都拿這點來自嘲,說不認識他的人可以上網搜一下,看到照片是女的別驚訝,「那是我變性前的樣子。」

已經演出了2000多場的話劇《兩隻狗的生活意見》最近在廣州、深圳上演,主演劉曉曄在後臺接受了記者的專訪。當聽到記者來自新快報《人物周刊》,他馬上得意地抬起頭,挑起眉毛對朋友說:「聽到沒?我是個人物!」談到戲劇、演出、生活時,劉曉曄又回到他的原本身份中——一個堅持在舞臺上演出的手藝人。

「我的戲是手工作坊」

採訪時,劉曉曄不時提到手藝、工匠,他說別的劇團拿話劇當項目,自己則把話劇當生命,當手藝。「我的戲是手工作坊,得我親自來演。」他曾經說過《兩隻狗的生活意見》要一直演下去,演到自己老了,就演一隻老旺財(注:戲中劉曉曄的角色名),演到70歲、80歲。

劉曉曄作為《兩隻狗的生活意見》的主要創作者兼主演,構思這部劇花了4年半時間,排練用了4個半月,之後就一直演,從2007年首演以來一直演了11年。談到自己的作品《兩隻狗的生活意見》,他說:「這是一個特別有生命力的戲,當初我們傾注了四年時間來磨合這個戲。戲的由來是我和搭檔陳明昊想兩個人就把《雷雨》演了,然後排演又沒有道具,沒有服裝,什麼都沒有。那時候我們就說就這麼比劃吧,說什麼是什麼。兩個人演了所有角色,特別自由。」

有哲學思想才能稱為好戲

劉曉曄自己25歲左右開始構思這個戲,29歲左右落地排練。當時看了好多二人轉、相聲、曲藝,學了好多方法。到了他差不多29歲時就把所有生活態度放到這個戲裡頭。劉曉曄說這部戲就是人物模式是《等待戈多》和《唐吉訶德》,內容當然不是。它裡面有一個簡單的哲學思想: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去?而且《兩隻狗的生活意見》的結構符合現代戲劇的人物結構模式,小說《唐吉訶德》開始用兩個人物代表精神和物質,然後影響到戲劇,就像《等待戈多》裡的兩個老流浪漢。他認為戲劇跟文學跟哲學有緊密關係,如果一個戲只是為了好看,不能叫一個戲,戲裡面要有一定的哲學思想才能夠稱為好戲。

《兩隻狗的生活意見》演了十幾年,劉曉曄就像看著一個孩子長大。因為戲裡演的都是自己想說的話,所以哪怕是演出了2000多場他也不厭倦。「自己想說的話,2000多場多嗎?不多!天天說也不煩。」他認為《兩隻狗的生活意見》這個戲很難超越,無法複製。「我自己也超越不了,複製不了。再做一個續集我也做不了。好多人叫我再排個續集,拍個電影,我說弄不了,我覺得這是把我的青春消費了。」

為了研究臺詞學過相聲評書

劉曉曄對舞臺傾注了極大的熱情。這種熱愛是只要在臺上就高興。所以只要能上臺,他演什麼都行,即使是演一棵樹在臺上一動不動都可以。「我的最高境界是孟京輝導演的《豔遇》。孟京輝的評價是,劉曉曄既在臺上,但又看不見,哈哈哈哈。」他笑著說,演出時他戴著個頭套面具,看不見臉,觀眾也不知道演員是誰。「其實這並不容易,因為要戴著頭套,聲音是悶在裡面的,要讓臺詞透出去很難。」

為了能演好角色,劉曉曄處理細節時更是捨得花時間琢磨臺詞。在《兩隻狗的生活意見》裡,有一段臺詞是「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兒」,用的是相聲的演繹方法。於是,有了他曾跟郭德綱學相聲的傳聞。對於有人稱其為「郭德綱弟子」,劉曉曄澄清說:「這是個誤會,我和郭德綱沒有師承關係。我是研究臺詞發聲的,當時去後臺採訪,郭德綱問我你學不學,我說學。向他討教一些說相聲的技巧。呆了一個月,去了四回,背了幾個小段。我為了研究臺詞的需要,也去學過評書,只是一段也說不完。」

一個意外從話劇導演變成演員

以演員身份活躍在舞臺上的劉曉曄,其實是中戲導演系畢業的。他當時學的就是話劇導演,幹上演員純屬意外。畢業後的劉曉曄當上了孟京輝的導演助理,可是那時候劇團沒人來。孟京輝就說:「沒演員,你上一個唄。」於是,劉曉曄就上臺演了,接著就這麼一直演了下去。

「我屬於比較較勁的那種人,讓我演的話我就得好好整,得跟別人不一樣。像我前面說《豔遇》那個角色,戴個大面具站在臺上演上,別人在臺上都不是這樣子,我覺得自己很特別。中戲表演系學的和導演系沒什麼兩樣,我們寫完都得自己演。」劉曉曄說。

演出只是副業,主業是老師

除了演員的身份外,劉曉曄還有個身份是在北京舞蹈學院音樂劇系當老師。劉曉曄說演出是副業,卻比主業好。

其實,劉曉曄對待教書這份主業也是很認真的,上課寫教案、寫論文,該有的一個都不缺。「我一回北京事特別多,上課,寫教案。我演出完了就飛回北京上課,課能不耽誤。我上課一般比學生早到半個小時,對學生也非常嚴格,該不及格就不及格。別看我現在就穿著條短褲在聊天,但我在學校不穿短褲,無論多熱都穿長褲和帶領子的衣服。」

劉曉曄說自己念大學時,老師也很嚴格,四年都沒有表揚過他。老師後來跟劉曉曄的媽媽說你們家孩子挺好,以後像能幹這行的。媽媽特地打電話轉告劉曉曄,他都不敢相信,說:「這不可能,老師怎麼可能表揚我?那時候做作業從來都是被斃了,讓我重做。」如今,劉曉曄明白了老師的一片苦心,這是為了磨鍊他的承受力,做這行承受力要強,才能把表演幹下去。劉曉曄的搭檔不少是他的學生,像現在的搭檔王印,劉曉曄是他的大學班主任。

招新人難,好的演員太少了

談到話劇演員的流失,招新人困難等問題,劉曉曄感觸頗深。他說自己身邊的演員也有離開的,其實演員離開轉行挺正常的。就拿他在《兩隻狗的生活意見》裡的搭檔哥哥來福這個角色來說,這些年來換了三人,演員從70後、80後、90後,各個年齡段都有。「離開就離開,很正常。在我這裡呆了三五年離開的人都發展得挺好。離開的理由挺多,但不會因為演戲或者業務分歧而離開。這麼長時間以來,我這裡沒試過有人因為這個原因離開的。」

說起招新人困難這件事,讓劉曉曄特別感慨。「招新人難啊!因為好的演員太少了。」劉曉曄擔憂地說,「現在的小孩好好學業務,好好練功的很少。我們幹話劇的時候,孟京輝老問一句話:即便是要飯,你還幹不幹?要飯也得幹,這才是幹話劇的。如果我那時候不幹,哪有現在?那時候我一天掙多少錢呢?一天掙50元,那是2000年的時候,一場演出50元,三個月掙一千五,交房租都交不上。不容易,需要堅持!」

編輯:木東

相關焦點

  • 劉曉曄講座|跟天才比,就是想死.
    劉曉曄、陳明昊、韓鵬翼、王印、吳洲凱,這麼多演員演過《兩隻狗的生活意見》,唯獨劉曉曄依然站在舞臺上。或許劉曉曄被大家公認為「喜劇」演員,但舞臺下的他卻有著一顆悲劇內核。十年、二十年……生命仿佛烙印著《等待戈多》的戲碼。
  • 劉曉曄,讓人過目不忘的天才瘋子
    江湖人稱「日華哥」中國先鋒喜劇怪才屹立舞臺二十餘年7月28/29/30日
  • 劉曉曄:我想演到70歲、80歲,死在臺上
    舞臺上,他在眾多角色之間的自由切換以及信手拈來的段子,都讓整個劇場笑得人仰馬翻。9月8日,劉曉曄來到了思想湃的舞臺,以「吐槽」門口的橫幅像祭奠他為開場白,惹得現場觀眾爆笑連連,就連「正經」地分享從藝20年的心路歷程也同樣不改他特有的喜劇風格。
  • 劉曉曄:喜劇的姿態很低,但高度很高
    但好幾次在私下場合我見到他,只見他穿著黑色大衣和軍靴一臉嚴肅走路帶風,一本正經的形象和舞臺上的「旺財寶寶」嚴重不符。對此,劉曉曄解釋道:「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論,『舞臺』是人內心的『補償』,所以我內心裡的不正常都在舞臺上發洩掉了;如果生活中再繼續『補償』,那我就瘋了。」
  • 《混小子狂歡節》上演 劉曉曄"一人飾七媽"(圖)
    喜感十足的劉曉曄還自嘲:「我叫劉曉曄,小時候叫『劉曄』,叫劉曄(劉燁)的時候我長得特好看……」  劉曉曄反串表演令人叫絕  《混小子狂歡節》是一部劉曉曄等七位「混小子」演員獻給母親的作品,全劇由9個關於母親的故事串聯而成,還穿插了演員們現場演繹的十餘首原創搖滾歌曲。
  • 人物 | 劉曉曄:我本身就是悲劇
    中國優秀話劇演員先鋒劇壇的喜劇怪才主要作品:《兩隻狗的生活意見》《希特勒的肚子》《戀愛的犀牛》《堂吉訶德》《蛋》《琥珀》《迷宮》《魔山》《豔遇》《混小子狂歡節》等。劉曉曄從「悲」中汲取能量,又用「喜」的方式將它們散發在舞臺上。他在舞臺上自成一派:小人物,快節奏,靈活即興的表演。《兩隻狗的生活意見》醞釀了整整四年半時間。「排了四個半月,排不出來,也不知道怎麼排,以前也沒這樣演過,每天在排練場玩,到最後都絕望了。排了兩個多月的時候,什麼都沒排出來。」劉曉曄說。「那咱們就彈琴唱歌,弄二十首歌,開個演唱會就告別了,這戲就算了吧。」
  • 戲劇靈魂踐行者,一脈相承舞臺夢——記西安話劇院王璐
    5歲隨父親登臺開始與舞臺結緣。母親是位醫務工作者,溫柔賢惠,一直默默支持著她的演藝事業。2015年5月9日她父親病逝,5月4日5日6日她還在第四軍醫大長樂大禮堂演出《我用生命守護你》期間她多次打電話詢問父親病情,並告訴母親說可以請假回家照顧父親,母親卻安慰她好好演戲,有家人們照顧不用擔心父親病情,三天演出結束後母親才打來電話說父親已經病危。
  • 劉曉曄:我演得越悲慘,大家就笑得越開心
    舞臺上,他在眾多角色之間的自由切換以及信手拈來的段子,都讓掌聲停不下來。劉曉曄畢業於中戲導演系,曾給王曉鷹和孟京輝當過副導演。聲稱「當導演太累、要想的太多」,覺得自己是演戲的料,也就想轉戰當話劇演員了。當時一窮二白,沒有投資沒有劇本,與孟京輝志同道合,就想著借他的平臺演戲。
  • 何冰重返話劇舞臺:感動於生命悲涼
    除了去年在人藝舞臺上演出《窩頭會館》之外,何冰已經有整整三年沒有在話劇舞臺上演戲了。這個清明小長假,何冰在很短的時間內搭建了自己的團隊,並首次擔任話劇導演,以一部法國作家弗洛裡安·澤勒的《陌生人》重歸話劇舞臺。
  • 劉曉曄,一個期待與你相遇的「天才胖子」.
    劉曉曄這裡說的是話劇演員劉曉曄,不是那個影視劇女演員,也不是劉燁。《蛋》劇照『他在舞臺上玩得更盡興了。但如果戲劇沒有靈魂,如果戲劇沒有革命,如果話劇整天都是不關痛癢的玩意兒,我們可以不去做戲劇,我們可以去做商人,娼妓。也許又過個好幾十年,我們都會慶幸。感謝這個「天才胖子」當初沒有選擇下海。
  • 【中國夢·踐行者】張燕珊:以「最辛苦」的方式放飛青春
    【中國夢·踐行者】張燕珊:以「最辛苦」的方式放飛青春金羊網  作者:侯夢菲、薛源  2019-08-13 作為優秀的特戰女兵,張燕珊退役後被共青團中央評選為2018年「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
  • 【已開票】江珊:走出「夢裡水鄉」,在深圳的話劇舞臺上「過把癮」
    殘破老舊的紅磚瓦下,有三個流著相同血脈,卻屬於不同年代的女人:患有失憶症的外婆,將現實生活忘得一乾二淨,卻始終牢牢緊抓著生命中最珍貴的回憶不放;離了婚的女人獨自撫養孩子,將自己認為真正的幸福奉獻給孩子;意外懷孕的女兒,卻想極力反抗過多的關愛與親情,展翅高飛。守歲這一夜,隨著外婆模糊的記憶,她們找到生命對於「家」的情感凝聚,守歲這一刻,她們明白了「家」的意義與珍貴价值。
  • 重返民國傳奇年代,話劇舞臺上再見徽因與志摩!
    《志摩有約》 知名導演李伯男將徽因和志摩的故事搬上話劇舞臺,傳奇人生創新再現。 話劇《再見徽因》 《再見徽因》主要講述了林徽因定居北平直到去世的人生階段。本劇以梁思成、徐志摩、金嶽霖三人靈魂的追憶開始,舞臺中央,一張沙發、幾把椅子、幾道門,著名的「太太的客廳」名流沙龍就活靈活現地在舞臺上鋪開了,也正是在這裡展現了一個更多面立體的林徽因。
  • 話劇中有何表現
    #演出信息#導演:楊世彭主演:金士傑 卜學亮時間:7月11日—7月14日地點:保利劇院票價:180-880 元話劇《夜半鼓聲》#推薦理由#「柏林戲劇節在中國」年年都帶來神作,今年更是如此,已經演出的《奧德賽》就很讓人驚喜,第二部《夜半鼓聲》據說更好,得到孟京輝強烈推薦。
  • 【專訪】劉曉曄和他的「混小子」們
    他們是孟京輝工作室的「混小子狂歡節」劇組,由著名演員劉曉曄和一群充滿靈氣的青年演員組成。他們創作的「兩隻狗的生活意見」以及「希特勒的肚子」已經在全國巡演千餘場。他們獨樹一幟的創作和表演風格已經成為一個舞臺現象,也成為孟京輝工作室的重要組成力量。今天,好戲約到了孟京輝工作室的著名演員劉曉曄,一起來談談關於「混小子」的故事。
  • 劉曉曄和他的「混小子」們
    「混小子狂歡節」,故事卻有關母親。不看劇情,光憑名字,很容易覺得這又是一部極盡戲謔搞笑之能事的喜劇。然而,「混小子狂歡節「卻用搖滾樂串聯起一個個講述」母親「的故事。劉曉曄一人分飾多角,反串了不同故事中的不同母親。這些故事有的荒誕,有的幽默,有的誇張,而在表象之下,卻掩蓋不住流動的脈脈溫情。
  • 演員劉曉曄CCTV-1《故事裡的中國》走近「父母愛情」
    《故事裡的中國》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文化類節目,由董卿擔任節目主持人,田沁鑫擔任戲劇總導演 。節目通過"戲劇+影視+綜藝"的綜合表達方式,演繹經典片段、訪談主創人物、再現真實故事背後的情感力量。11月28日晚8點檔,《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將在第六期節目中重新走進《父母愛情》,重新演繹一代守島人的愛情故事,重溫老一輩那些關于堅守和愛的溫暖記憶,向他們平凡而偉大的愛情致敬。
  • 代巖的話劇夢
    在呼和浩特各種各樣的話劇舞臺上,本土微電影中,甚至廟會上都能看到他熟悉的身影。代巖創辦的土逗劇社是一個純民間話劇團體,雛形成立於 2011 年,目前為呼和浩特民族演藝集團晉劇院影視話劇部。開始只是幾個人的愛好,因為劇社沒有報酬,甚至還要貼錢,所以有離開的,但是後來加入的人也越來越多。
  • 人藝開年大戲《阮玲玉》首演 苗馳回歸話劇舞臺
    人藝開年大戲《阮玲玉》首演 苗馳回歸話劇舞臺 2017-03-06 14:43:46來源:北方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鮑文玉
  • 《推銷員之死》| 以話劇四要素構建潛在衝突,揭示「美國夢」真相
    有著三十餘年推銷經歷的威力,在老闆將他辭退、父子爭吵暴露兒子的怨念之後,絕望的他為了兩萬美元的保險金,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威力是這個社會最普通的小人物,他刻苦賣力、執著上進,只為早日功成名就,實現全家人的「美國夢」。然而,即便在走向生命盡頭時,威力始終沒有意識到這個夢破碎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