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給予人們的回饋真的是非常多,尤其是在90年代以前,農村娃從大自然中會索取到很多的東西。就比如兒時的時候,看到的野果,可以隨便地採摘,吃飽了再說,這可能也是很多中年人兒時的永遠回憶了。然而如今,即使是在農村,不少的野果也不敢亂採摘了,指不定這片區域被人承包了起來。
今天咱們要說一種兒時回憶,它在如今價格依舊非常貴,但養殖的人卻不多。它不止是兒時回憶,如今50元一斤,市場很受歡迎,卻少有人養殖。
這就是山坑螺,兒時的時候,人們把它當作一種極為特別的美味,對於現代人來說,它有著的可不止是兒時的回憶。它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和廣西的山林中,基本上其它省份都沒有它的蹤影。為何說它不止是兒時的回憶呢,因為要想獲得山坑螺,必須要到山裡的溪流中才能獲取到,小夥伴們會走上比較長的一段路,再到10月比較寒冷的溪流中去摸山坑螺,光這樣的過程在現代人看來就是一種享受了。
而最值得回憶的是獲取的山坑螺帶回家讓大人加工成美味的那一刻,和普通的螺螄一樣爆炒,稍微加幾顆辣椒,不僅有辣椒的辣味,更多的是一股來自大自然的鮮美的味道。還有一些人,則把山坑螺當作海鮮一樣煮,這樣煮出來的粥的味道十分的清甜,簡直就是人間美味嘛。對於那個時候的小夥伴來說,進山既可以好好地玩一樣,還可以當作美味,所以才說它不止是兒時的回憶,更是讓舌尖享受的一個美食。
山坑螺在廣東的韶關地區一直以來都是一種美味,很多人說到了韶關不能不吃爆炒山坑螺,韶關山區的氣獨特,一年意思都有山坑螺上市,而金秋10月則是山坑螺最為肥美的時候。山坑螺美食發展到如今,野生的數量隨著環境的變也在急劇的減少,一斤野生的山坑螺已經到了50元,不過由於山坑螺獨到的鮮爽味,樂於此道的大有人在。尤其是韶關的夜市上,幾乎成了理想的小吃,在市場上很受歡迎。
但不少人卻發現,山坑螺如今很少有人養殖,這好像有點不符合當前農業發展的趨勢,其實,原因也是有不少的。首先,山坑螺對於水質的要求非常高,同時水質中的含氧量要求也很高,單從養殖來說,很難模仿山裡的這種環境。其次,高於40度會死亡,低於15度就不進食了,要是被紫外線照射後也會造成死亡,生存條件極為苛刻。最後,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一些人模仿了這樣的生長環境之後,養殖出來的山坑螺的口感完全沒法和野生的比較,在市場上一斤也只有十幾元,而且銷路也比較差。不少人在經歷過養殖的虧本之後,紛紛說養殖這種野貨不簡單。
如今雖然人們也有開始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了,但要想恢復到80年代的那種生態環境,還是任重道遠的,這也是山坑螺價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