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止是兒時回憶,如今50元一斤,市場很受歡迎,卻少有人養殖

2021-01-13 騰訊網

大自然給予人們的回饋真的是非常多,尤其是在90年代以前,農村娃從大自然中會索取到很多的東西。就比如兒時的時候,看到的野果,可以隨便地採摘,吃飽了再說,這可能也是很多中年人兒時的永遠回憶了。然而如今,即使是在農村,不少的野果也不敢亂採摘了,指不定這片區域被人承包了起來。

今天咱們要說一種兒時回憶,它在如今價格依舊非常貴,但養殖的人卻不多。它不止是兒時回憶,如今50元一斤,市場很受歡迎,卻少有人養殖。

這就是山坑螺,兒時的時候,人們把它當作一種極為特別的美味,對於現代人來說,它有著的可不止是兒時的回憶。它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和廣西的山林中,基本上其它省份都沒有它的蹤影。為何說它不止是兒時的回憶呢,因為要想獲得山坑螺,必須要到山裡的溪流中才能獲取到,小夥伴們會走上比較長的一段路,再到10月比較寒冷的溪流中去摸山坑螺,光這樣的過程在現代人看來就是一種享受了。

而最值得回憶的是獲取的山坑螺帶回家讓大人加工成美味的那一刻,和普通的螺螄一樣爆炒,稍微加幾顆辣椒,不僅有辣椒的辣味,更多的是一股來自大自然的鮮美的味道。還有一些人,則把山坑螺當作海鮮一樣煮,這樣煮出來的粥的味道十分的清甜,簡直就是人間美味嘛。對於那個時候的小夥伴來說,進山既可以好好地玩一樣,還可以當作美味,所以才說它不止是兒時的回憶,更是讓舌尖享受的一個美食。

山坑螺在廣東的韶關地區一直以來都是一種美味,很多人說到了韶關不能不吃爆炒山坑螺,韶關山區的氣獨特,一年意思都有山坑螺上市,而金秋10月則是山坑螺最為肥美的時候。山坑螺美食發展到如今,野生的數量隨著環境的變也在急劇的減少,一斤野生的山坑螺已經到了50元,不過由於山坑螺獨到的鮮爽味,樂於此道的大有人在。尤其是韶關的夜市上,幾乎成了理想的小吃,在市場上很受歡迎。

但不少人卻發現,山坑螺如今很少有人養殖,這好像有點不符合當前農業發展的趨勢,其實,原因也是有不少的。首先,山坑螺對於水質的要求非常高,同時水質中的含氧量要求也很高,單從養殖來說,很難模仿山裡的這種環境。其次,高於40度會死亡,低於15度就不進食了,要是被紫外線照射後也會造成死亡,生存條件極為苛刻。最後,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一些人模仿了這樣的生長環境之後,養殖出來的山坑螺的口感完全沒法和野生的比較,在市場上一斤也只有十幾元,而且銷路也比較差。不少人在經歷過養殖的虧本之後,紛紛說養殖這種野貨不簡單。

如今雖然人們也有開始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了,但要想恢復到80年代的那種生態環境,還是任重道遠的,這也是山坑螺價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相關焦點

  • 長相酷似泥鰍,渾身都是寶,市場賣100元一斤,農民為啥不養殖?
    捉泥鰍是童年的回憶和樂趣,小編今天想來跟大家科普一種魚類,它和泥鰍長得很像,甚至名字中都含有一個鰍字,渾身都是寶,100元一斤,可是農民們卻不怎麼養殖。刀鰍魚是一種形似泥鰍的魚類,但是卻比泥鰍大很多。這種魚不是很常見,但正是因為不常見,所以市場價格也很高,尤其在一些大城市的水產市場以及飯店收購,需求量都非常高。
  • 曾是農業危害,還是「充飢糧」,如今國外泛濫,我國卻50元一斤
    就比如養魚的農民,自然界中的危害還是比較多的,養殖河蝦的農民,就不希望在池塘裡看到黑魚,因為它的存在會直接把河蝦吃掉,導致它們的數量急劇減少。 今天咱們來說一種水產品,它曾是農業危害,還是「充飢糧」,如今國外泛濫,我國卻50元一斤。
  • 田螺在市場上能賣到8元一斤,養殖前景如何?賺錢嗎
    田螺是我們比較常見的一種水中爬行動物,它常活躍於在鄉間田地、小溪、河流中。不過這些都是野生的田螺,但是現在野生田螺已經比較少見了,主要是汙染和人們捕捉過多。目前在市場上賣的田螺大部分都是人工養殖的,價格都賣到了8元一斤。那麼田螺的養殖前景如何呢?養殖賺錢嗎?接下來為大家分析一下。
  • 無鱗魚,長得和泥鰍很像,市場賣50一斤,為何沒人養殖?
    如今的泥鰍已經大範圍的養殖中,今年的價格不是太好,收購價一斤跌到了3-5元,漁民很是苦惱,很多人抱怨要虧本,畢竟泥鰍的餵養成本就已經達到了5元,今年的水產飼料大漲500元每噸,以至於餵養成本漲到5.5-6元。其實有一種魚,它的價格昂貴,經濟潛力高,卻沒有什麼人養殖,它就是刀鰍魚。
  • 這種優質淡水魚,肉質鮮美無比,養殖前景好,市場賣五十塊一斤!
    它屬於鱸形目鯛科魚類,尾鰭為葉黃色,肉食性,肉質鮮美,營養價值高,野生的種類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帶,但是數量不多,為農民朋友人工養殖提供了機會,養殖前景十分可觀。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了解下黃鰭鯛!黃鰭鯛市場價格黃鰭鯛市場價格黃鰭鯛價格受市場供需、產地、規格等因素影響比較大,所以市場上出現價格高低不一的情況也是很正常的,目前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黃鰭鯛價格
  • 這種小型淡水魚類,肉多刺少,養殖效益好,市場賣幾十塊一斤!
    「魚中珍品」,人們把這種魚叫做圓吻鯝,因為養殖成本低,食性雜,生長速度快,養殖它的人也越來越多,能夠帶來不錯的經濟效益,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了解下圓吻鯝!圓吻鯝市場價格多少錢一斤圓吻鯝市場價格多少錢一斤?
  • 酷似草魚,體重可達150多斤,價格常年十幾元1斤,如今很少人養殖
    導讀:酷似草魚卻是肉食性魚,價格常年穩定十幾元1斤,如今很少人養殖文/農夫也瘋狂各位網友朋友們,你們喜歡釣魚嗎?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不少人喜歡在周末,或者是節假日了和朋友們一起去野外的魚塘、水庫裡釣魚。現在釣魚已經成為了一種新式的休閒娛樂方式,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而在釣魚的過程中,最開心的就是能釣到一些「大貨」了,現在大貨非常罕見了,只有運氣好的人才能偶爾碰到。有一種魚,它酷似草魚,卻是肉食性魚類,體重更是能長到150多斤。這種魚的價格也很穩定,常年都在10幾元一斤,可是如今養殖的人卻不多。
  • 它是外來物種「淡水鯊魚」?春節市場價180元一斤,值得養殖嗎?
    春節市場價180元一斤,值得養殖嗎?日前,一粉絲留言給我,並配了圖片:小七,您好,我的家鄉是四川農村的,最近我的村有商家來推廣一種魚。賣得很貴,一斤要180元,而且還說能夠提供種苗,可以預定,明年開春就能送達。您覺得可以養殖嗎?
  • 5斤吃不到1兩肉,市場2元一斤,都說很好吃,卻少有人買
    5斤吃不到1兩肉,兒時一撈幾十斤,農村拿它餵鴨子,城裡2元1斤成奢侈美味生活好了,美食成為大家生活裡重要一部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除了常見蔬菜及肉食以外,若說到美味食物相信海鮮是所有食材中最富魅力的。其實,在農村的河裡有一種美味卻被人遺忘,它就是河蚌:5斤吃不到1兩肉,市場2元一斤,都說很好吃,卻少有人買。河蚌是一種淡水貝類又名河蛤蜊,河歪、在俺老家叫它歪子,歪兒。河蚌對生長的水質要求不高,生長於農村池塘,溪流或河道中,半潛在池塘的淤泥裡以水中的浮遊生物為食。
  • 肉質鮮美自帶麝香味,三個月長6斤,市場20元1斤,農民可養殖嗎?
    摘要:肉質鮮美自帶麝香味,三個月長6斤,市場20元1斤,農民可養殖嗎? 文/農夫也瘋狂 距離2020年的農曆春節還有幾天的時間了,這個時候大家都在忙著為過年做準備,比如製作豆腐、購買年貨、殺雞殺鴨等。
  • 曾賣到400元一斤,如今因「野味」遭抵制,農民:今年還能養嗎?
    導讀:曾賣到400元一斤,如今因「野味」遭抵制,農民:今年還能養嗎?往年到了這個時候,農民該下地的下地,該播種的播種,忙得熱火朝天,然而今年卻因突發疫情而中斷了,尤其是從事養殖業的農民朋友,很多人到現還在家休息。
  • 玉米地這植物,收秸稈時當雜草鋤,卻比玉米貴好幾倍,50元一斤
    今天咱們就來說一種玉米地裡的雜草,收秸稈的時候常當雜草除掉,卻比玉米貴好幾倍,50元一斤。它就是半夏,因為生於夏至的前後,在這一天,夏天已經過去了一半,才有了半夏這名字。這裡說的應該是它的根莖的形成,而不是半夏這植物的生長,因為半夏早在春季的時候就開始生長了,在8-9月的時候才結果。
  • 原產自亞馬遜河,遇冷則死,市場賣5元一斤,常被當成名貴海魚
    導讀:原產自亞馬遜河,遇冷則死,市場賣5元一斤,常被當成名貴海魚我國可供養殖的淡水魚品種繁多,有些只能在北方養殖,有些魚則十分怕冷,只能在溫暖的南方養殖。在珠三角一帶,一種名為「紅白鯧」的熱帶魚,遇冷則死,當氣溫水溫低於12度時非常容易死亡,冬季管理十分麻煩。但是在國內卻被人們大量養殖,市場銷量非常大,深受消費者喜愛。
  • 歐洲皇室的寵物魚,被中國吃貨盯上,養殖一斤30元,野生一斤100
    丁桂魚的食性比較雜,攝食速度慢,在人工養殖時以豆餅、魚粉等為食,它和鰱鱅的競爭激烈,餵養時需要格外的注意區別。二、價值因丁桂魚的味道美味,在過去一段時間內,它也被大量的捕捉,其食用口感很是獨特,受到了市場的認可,作為一種保健類的魚,受到了大家的喜歡,它的皮質的商業價值比較高,可以加工成魚皮佳餚。
  • 以前當藥材種植,如今開發成養生菜,10元一斤四季都能摘
    「中婦掃蠶蟻,挈籃桑樹間」,自古以來,養蠶都離不開桑葉,其實桑葉的作用不止於此,它還是一味常見的藥材,在很多藥方之中都能見到桑葉的名字。一般來說,用來入藥的桑葉基本上都是秋季經「霜打」之後的葉子,人們認為此時的桑葉藥性最濃。
  • 顏值高肉質美味,宴席上的高檔雞,一斤可賣25元,可養殖嗎
    其實也有不少人則是選擇養殖那些特色的雞產品,比如說這幾年養殖蘆丁雞的人就不少,它的經濟效益比較高,很多人都會去投入到養殖中,從而使得自己的經濟收入更好的提升。一、珍珠雞特性其實珍珠雞也是一種比較特色的養殖項目,它的身體顯得很是肥胖,看上去肉嘟嘟的,其高度則為40-72cm,它在我國的熱帶地區作為常見,不管是在半沙漠還是雨林中,都能看到它的存在,它喜歡用上爪子去捕捉昆蟲、種子等,一般在春天時可產12枚蛋,孵化期為30天,其肉質很是美味獨特
  • 夏天雨後常見,外形噁心遭人嫌,如今有人收皮,一張50元,真瘋狂
    大家好,歡迎關注「談談侃三農」文章,每天從不同角度分享農村新鮮事,探討農村種植和養殖項目。如果想了解更多三農之事,請點擊上方兩字「關注」,謝謝!今天分享的主題:夏天雨後常見,外形噁心遭人嫌,如今有人收皮,一張50元,真瘋狂。
  • 過去砍伐當龍拐,如今野生很稀有,一斤50元不賣,農民留著自己吃
    然而有一種盆景之前較少進入人們的視線,近些年卻越來越走俏成為了市場上的「新寵」。它就是近年來嶺南派盆景的熱門品種——金豆。金豆在民間人們也叫它「龍桔」,因為它的莖幹到根部的形狀就像蟠龍一樣。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全身有刺,以前也被用來雕刻龍拐。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盆景「新寵」金豆吧。在我國金豆主要分布在南方,湖南、福建、廣西等地都有分布。
  • 曾當「特供菜」被熱炒,一斤30元,如今一斤2元,農民都說不好賣
    今天咱們就來說一種蔬菜,它曾當「特供菜」被熱炒,一斤30元,如今一斤2元,農民都說不好賣。這就是秋葵,也叫做黃秋葵,關於它的產地目前還沒有特別的定論,只是多數人認為它是一種外來的物種。有人認為產地在非洲,也有人認為是在中國,還有人認為是在16世紀從印度傳入我國的,也有說是在20世紀初的時候由日本傳入我國,可能對於如今的人們來說已經不重要了。雖然很早就傳入了我國,存在了也有很多年了。一直到2001年的時候,秋葵還沒走進普通人的視線,一直被當作一種比較稀有的蔬菜品種來對待。
  • 路邊一種「地雷花」兒時拿它塗指甲,價值很珍貴,曬乾10元一斤
    田野當中不管是剛出苗的還是生長旺盛的野菜,都逃不過農村人的眼睛,有人見了就挖回家,絕不含糊一下。筆者老家現在很多人家吃完了自種的蔬菜,剩餘的就靠野菜補充日常時蔬所需。本地常見的野菜種類不多,主要是馬齒莧、馬蘭頭、茼蒿等常見野菜,這些野菜的美味可能不需要筆者再做過多介紹,吃貨應該都比筆者要清楚熟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