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王淦昌一樣的一流人物,給我們這個時代留下了什麼?

2020-12-23 澎湃新聞

原創 中國核工業 中國核工業

王淦昌(中)與杜祥琬(右)

一個再大的科學家也是從娃娃長大的,王淦昌是傑出的物理學家,但他也是從小男孩長大的。

「我從小就想著要做嶽飛那樣的人」

90歲的王淦昌曾講起過一次遊行經歷。「五四」運動時,他12歲,還在上小學,老師帶他們舉著「打倒賣國賊」的標語上街遊行,當地的老百姓夾道投給他們讚許的目光。「只想著能為國家的興亡出點力就是光榮,大家就歡迎,否則會受人唾棄,嶽飛和秦檜就是這樣的例子,我從小就想著要做嶽飛那樣的人。」

上海發生五卅慘案時,正在上中學的他和同學們一塊上街去發傳單,被一個印度巡捕給抓住了,對方問:「你為什麼這樣做?」王淦昌那時候已學了半年多的英語,他用英語跟那個印度巡捕說:「我在救自己的祖國,你在幹什麼?如果在你的國家發生了這樣的事,你會抓他嗎?」印度巡捕聽後就把他放了,說:「你走吧。」

1928年,王淦昌在清華校園

1926年「三一八」慘案那天他也參加了遊行。那晚,清華物理系的教授葉企孫激動地跟他說:「如果我們的國家像大唐帝國那樣強,這個世界上有誰敢欺負我……只有科學才能拯救我們的民族……」這一段話,他記了一輩子。

兩次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

在德國留學時,王凎昌的導師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女物理學家。1934年,居裡夫婦做實驗,測到了中性的粒子,穿透力很強,不是一般的γ射線能達到的。王淦昌建議他的導師用探測器來做一下這個實驗,當時導師沒有採納。不久以後,英國的查德威克做了這個實驗,發現「中子」,並因此獲得諾貝爾獎。

有了對中子的認識,才有了核裂變、反應堆、核武器等。王淦昌後來回憶說,與發現中子擦肩而過,事實上是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

1932年,王淦昌(右)在德國留學時與老師葉企孫(中)在一起

20世紀30年代初,他從德國回國。回國後比較長的時間,他在浙江大學任教。日本人打來了,浙江大學先遷到廣西的宜山。宜山有個廟,當時成了學校的校舍。因為也不夠大,就在空地上搭了很多大草棚子;沒有桌子,也沒有凳子,老師就站著講課,學生站著聽課。

那時候,王淦昌得了肺結核,但他還在油燈下研究中微子探測。他曾提出測量中微子存在的方法,可惜那個時候抗日戰爭,教室是「大草帽」,沒有實驗條件。王淦昌就把這個文章送給了中國的物理雜誌,物理雜誌每年只出一期,就又送給美國一家國際上最著名的物理學雜誌發表了。

美國人阿倫拿去做實驗,發表了文章確認這個中性粒子的存在。但這個實驗,王淦昌看到後覺得還不夠理想。1947年,他又在 Physical Review上發表《建議探測中微子的幾種方法》。阿倫又做了實驗,確切證明了中微子的存在。這也是一項與諾貝爾獎擦身而過的成果。

當了4個月的志願軍,任務是考察「原子炮彈」

韓戰爆發後,美國人用了一種威力非常厲害的炮彈。我國懷疑是原子炮。中央領導找到王淦昌,問他願不願意去做戰場上確認一下?王淦昌一點沒有猶豫,帶了三個年輕人,組成一個小組,自己動手做了一個探測放射性的記數器,穿上軍服就去了朝鮮戰場前線。一測量發現沒有放射性,他就判斷這不是原子彈,可能只是一種氣浪彈。

1984年,王淦昌(右)參觀德國加興等離子體研究所

50歲聽研討會太專注,從沙發坐到地毯上

王淦昌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長時,開始致力於對宇宙線的研究。在他的領導下,在雲南的落雪山建了一個宇宙線實驗室,在那兒探測宇宙線位置。國外的科學家看到他們測的一些東西,就評價中國的實驗物理學在這兒生根。

後來他為做核武器離開這個領域之前,召集他的學生一塊兒開了一個研討會。他那時候已經50多歲了。學生們年輕的、中年的、老年的,大家坐到一塊兒,誰都可以上臺去講講自己的想法。王淦昌非常專注地聽、看、想問題,不由自主地就坐到地毯上去了,自己卻毫無知覺。旁人一看,我們的老先生怎麼坐到地上去了,就趕緊把他攙起來。

王淦昌80歲壽辰在做學術報告

蘇聯學者畢恭畢敬地向他提問題

王淦昌在莫斯科杜布納時,杜祥琬也在莫斯科上學。杜祥琬上學時看到了一個新聞紀錄片,片子裡王淦昌在上面講,蘇聯學者對王淦昌先生是畢恭畢敬地提問題,這個鏡頭給杜祥琬留下非常深的印象。因為俄羅斯人自尊心非常強的,那時甚至有點不大看得起中國人。後來杜祥琬在王淦昌的領導下工作,聽王淦昌好幾次說到「中國人不比外國人差」。每次,杜祥琬都會想起紀錄片中的那個鏡頭。

1960年,王淦昌(前排左4)在前蘇聯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與他領導的研究組成員合影

快60歲時變成一個叫「王京」的人

從莫斯科回來,組織找王淦昌談話,請他參加突破原子彈的工作。從1961年到1978年,長達17年,王淦昌的名字消失了。他本來在國際物理學界是很活躍的。這之後,他改名叫「王京」,其實這個名字也沒怎麼出現,家裡人也不知道他幹什麼去了,只說知道去出差,不知道去幹什麼。

就這樣,王京成為了中國核武器的奠基人之一。他當時已經快60歲了,還帶領大家不分鐘點地加班工作。他說咱們幹這種事,沒有禮拜天,只有星期七。他說星期七的話就被年輕人傳開了。

62歲,貓在洞裡開展地下核試驗

第一次中國的地下核實驗是在1969年,當時王淦昌62歲,年過花甲了。由於地下核實驗是在它的周圍安放很多的探測器,探測到信息以後,把這個信號傳出來。為這個測試方法,王淦昌付出了很大的心血。

當時,在一個洞裡面做實驗,結果他和一些年輕人進去以後,就發現自己帶進去的探測器咔咔響。王淦昌看了探測結果,很快就判斷山洞裡可能有氡氣,對人是有損傷的。他為了在保證工作的前提下,儘量減少大家受氡氣的影響,就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儘量把準備工作在洞外做好。但他自己已經年過花甲了,卻不顧個人安危,在洞內做工作時間也是很長的。

79歲提出國家「863」計劃

1986年,國家開始轉向經濟建設,王淦昌已經79歲了。他看到國際上很多技術的進展,看到中國落後很著急。他於是聯合四位科學家寫了一封信,提出一個建議,說中國要開展高技術研究,要跟蹤世界的前沿,要不然中國的差距會拉得更大。1986年3月3號的信,3月5號鄧小平就批了,所以有了「863」計劃。這是科學家的智慧和國家領導人的戰略眼光相結合的產物。「863」計劃形成了八個領域。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為什麼叫「863」?就因為是1986年3月提出的。

90歲時的思維經驗總結

他在90歲的時候,總結了四點思維經驗。

第一,跟蹤科學前沿,保持思維敏銳。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在做什麼工作,我們就不要重複了,我們要分析前沿,想問題,做最新的內容。

第二,獨立思考,大膽懷疑。連居裡夫婦這麼大的科學家都要分析,中子出來了,他沒有敢確定,說是γ射線,如果沒有這樣的懷疑精神,就不會有新的中子。恩格斯說:「我們的後人糾正我們今天的很多錯誤,他們糾正我們的錯誤會遠遠多於我們糾正前人的錯誤」。我們相信後人會糾正我們今天很多錯誤的事,這樣才可能發展。

第三,實驗為源,理論為本。理論為本,是要有理論,要有解釋,要能解釋這個實驗現象,要分析個所以然。

第四,鍥而不捨,持之以恆。幹什麼事都不會非常順利,一個人如果輕易就沒有信心,就會半途而廢,這一點對我們今天中國的科技界非常重要,要鍥而不捨,不要急功近利。

晚年的王淦昌仍在知識的海洋裡孜孜以求

白髮之際,親自給患病的年輕後輩餵香蕉

王淦昌很關懷後輩,1987年,「863」計劃啟動的時候,王淦昌的學生王乃彥半夜起來上廁所,撞到了門框上,把眼角膜撞掉了。他自己很著急,看不著東西,沒法參加科研工作。王老比他還著急,找人給他看病,後來王乃彥眼睛恢復得非常好。

王淦昌還有一個很得意的門生需要換腎,王老就給他找腎源。還有一個年輕的助理研究員得了癌症,白髮的王淦昌就坐在學生病床的邊上,親自把香蕉的皮剝了,把香蕉餵到年輕人的嘴裡吃。

省吃儉用,兩次為國捐款

從德國回國以後,1936年到1950年,王淦昌一直在大學教書,沒多少錢,他夫人又是一個家庭婦女,沒收入。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時,他把夫人的嫁妝,金銀首飾、銅板,值錢的捐了十幾斤。但其實,那時候他的家庭生活已經很困難了,他就在那時候得了肺結核,吃的也不好,營養很差。

上世紀60年代初,國家經濟困難,天災人禍,王淦昌一家四五個孩子,連填飽肚子都很困難了。那時候他在莫斯科工作。當時他把節省下來的14萬老盧布,折合起來大概是1.4萬新盧布,都捐給大使館,支援國家建設。

王淦昌與家人在一起

不盡的結尾

王淦昌的故事,和他幾十年的成就,講是講不完的。雖然他的成就都已經是過去,但是他的人格魅力卻一直在人們的心中。

愛因斯坦悼念居裡夫人時曾說過一句話:「第一流人物對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品質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即使是後者,它們取決於品格的程度,也遠超過通常所認為的那樣。」

王淦昌就是這樣的人。

(摘編自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著作《寫在科學邊上》,科學出版社,2019。摘編時有刪節。)

策劃:楊金鳳

原標題:《像王淦昌一樣的一流人物,給我們這個時代留下了什麼?》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核物理學家王淦昌:為國隱姓埋名17年,3次放棄諾貝爾獎
    殊不知打開歷史的檔案資料,你能看到,他的經歷卻會讓每個人吃驚,他的名字和他的事業一樣,全是國家最高機密,他不但是科學歷史上的超級巨星,也是非常值得中國人景仰的英雄人物。他便是王淦昌,它是一位現如今非常少被別人談及的元勳,但卻是中國名副其實的「核彈鼻祖」「原子彈之父」,他的名字蘇聯人聽了都是會望而生畏,但是現如今中國人卻非常少有些人還記得。
  • 我們的少年時代主要人物結局匯總 原著小說和電視劇一樣麼
    ­  【我們的少年時代主要人物結局匯總 原著小說和電視劇一樣麼】《我們的少年時代》電視劇正在熱播中,由王俊凱、王源、易烊千璽、薛之謙、李小璐、唐禹哲、張子楓等領銜主演,自從播出之後就引起大家的喜愛,播出九天網播量已突破20億,劇中鄔童的性格本來就是不容易接近人,但內心很暖,在果果抱住他的時候嘴裡說的不許,但手上什麼動作都沒有,沒有推開
  • 最終,我們會給這個世界留下什麼?
    臨死前,他對弗雷德說:「You said emotions are overrated, but that’s bullshit. Emotions are all what we』ve got.」「情感是我們所擁有的一切」。
  • 「王淦昌」那些年,西方一直追蹤他的動向,家人28年不知他在哪裡
    今天是王淦昌的忌日。王淦昌是我國的「兩彈一星功勳」,被稱為我國「原子彈和氫彈之父」,簡稱「兩彈之父」。1998年12月10日,在北京逝世;值其忌辰,如去特以此小文以志追思。1907年5月18日,王淦昌出生於江蘇常熟縣楓塘灣。
  • 作曲家陳丹布專訪:這個時代需要發出和留下我們自己的聲音
    《幻境樂舞》的某些元素和這個作品有些像,有段舞蹈的重頭戲,我運用了弦樂演奏的滑音、附點音、斷奏短音,就像貴妃喝酒時彈杯、甩袖的微微醉態和媚態。另外有一段武士出場的過場音樂是樂隊演奏的難點,要銜接好。記者:好像是在作品接近尾聲的時候。陳丹布:是的,前面一直在給它做鋪墊,有一個大長句子(大長段)。這是一種行進的場面,或者可以說是一種行進中的變化。
  • 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還能留下點什麼
    電影剛開篇,烏麥伊的日常生活就暴露在觀眾的面前,因為兒子在飯桌上說話引得丈夫不快,就把兒子像小鳥一樣提起來丟到了黑屋子,烏麥伊為了保護兒子被丈夫一把推翻在地,丈夫脾氣暴虐的形象一下子就展露在觀眾的面前,到了晚上這個男人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
  • 數字時代後,膠片留下了什麼?
    那個圖像被映在感光膠片上留存和傳播的時代似乎已經遠去,成為一代人記憶的褪色點。在數字時代襲來的陰影下,膠片留下了什麼?那些還拿著膠片的人,又給膠片留下了什麼? 對湯忠義來說,標記2019年12月15日有三種辦法:「二零年代」半個月倒計時;北京入冬之後第二場雪;北野武導演回顧展放映的最後一天。
  • 周杰倫為這個時代創造了什麼?
    用數據證明實力與國民度成為粉絲心照不宣的規則,所以才會提出「為什麼周杰倫數據那麼差」的問題,而周杰倫粉絲的打榜、做數據更像是一場反叛的行為藝術。迎合年輕人的平臺同樣創造出一個難以依靠音樂獲得持續關注的市場。這就像在唱片業低迷的時代,家家都出那些千篇一律的唱片,周杰倫出現將一切歸於音樂。但我們是否還可能等到下一個「青年人心中的領軍人物」?
  • 老家的人問萬瑪才旦,這個電影會像上次一樣搞得我們很尷尬嗎
    上師預言爺爺會轉世回自己家,丈夫滿心歡喜,而並不打算留下這個孩子的卓嘎陷入兩難……  近年來女性議題在社會的各個層面被廣泛討論,全世界的眾多電影節也開始更關注以女性為主題拍攝的電影,《氣球》孕育多時,也終於等到更成熟的契機被拍攝出來。對萬瑪才旦來說,他並不認可如今許多評論稱他第一次或「鮮有」地關注了女性,女性和過往其他的男性角色一樣,一直生活在他過往的經驗中。
  • 當我們在談論肖戰的《人物》封面故事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我有32名微信好友關注了《人物》公眾號,「當代史、個人、價值觀」由前雜誌主編李海鵬提出,關注《人物》公眾號自動回復的內容,即使李海鵬離開《人物》到了《時代先生》,又帶著整個特稿部門集體跳槽到亭東文化與韓寒一起打江山,「三要素」在《人物》仍然具有決定性作用。 從「每個生命都有一個故事 」到「富於人文性質,緊扣時代脈搏」。《人物》的標語經歷了好些變化。
  • 決斷力才是一流人物的殺手鐧
    古今中外,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一流的人物往往不需要有高超的武功或者技能,他們最大的能力在於拍板決定一件事的能力,而執行的將士謀臣則由那些優秀的人去完成。優秀與一流之間,差距就在決斷力。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中講了滑鐵盧戰役中的故事,格魯希雖然聽到了開戰的炮聲,但依然決定不去支援 ,導致拿破崙兵敗滑...
  • 「年輕」不等於沒實力,《像我們一樣年輕》完美演繹不一樣的人生
    ,最「年輕」的連續劇應該當屬湖南衛視的《像我們一樣年輕》。 《像我們一樣年輕》滿足偶像劇的首要要求——高顏值。偶像劇最首要的元素還是顏值,《像我們一樣年輕》裡男女主分別是由陳翔、陳瑤「雙陳」組合飾演,可以說是劇中的顏值擔當。
  • 一位漫畫巨擘的逝世帶走一個時代,留下傳奇怪盜永不謝幕
    如今,加藤一彥先生也離開了這個世界,但他所留下的作品一定會像他所締造的「不死傳說」一樣,永不落幕。
  • 《八佰》的本質是什麼?這個時代是變了還是和以前一樣
    主要講述國民軍抗戰的事跡,這部影片在你們面前反映的是我們黨的思想和模式,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海峽,如果說這部電影的文化交流是在適當的時候滲透進來的,那麼另一邊的偶像劇和歌曲並沒有滲透到中國大陸的多少年,但他們並沒有影響我們的下一代和社會主義的接班人。
  • [主動放映]在這個時代 我們的確可以做些什麼
    他的狀態在我看來,實則為一種在無序的崩潰邊緣中的迷失,複雜而矛盾的情感是這個文學人物的精髓。正是這點啟發了我的思考,從而讓我將「關羽」和《城堡》中的土地測量員聯繫在了一起。片中,主人公無意中跟隨一隻蝴蝶進入了一個城堡,而城堡的主人向他展示了城堡裡的秘密——那是一個寄託著荒誕烏託邦理想的「蝴蝶工廠」。
  • 弋舟:我們這個時代的劉曉東
    當中年漸近,方覺1980年代的經歷,給一代人的生活道路、生命感覺以及心靈世界,帶來了深刻影響。三個中篇,寫作的時候,是當做一個系列來結構的,故事並無交集,敘述的氣質卻逐漸自覺,重要的更在於,這一系列的小說,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男性主角——劉曉東。當我必須給筆下的人物命名之時,這個中國男性司空見慣的名字,幾乎是不假思索地成為了我的選擇。毋寧說,「劉曉東」是自己走入了我的小說。
  • 當時代的一粒灰,落在這個家庭 | 《我們這一天》第五季回歸
    當看到《This is us》裡熟悉的一家人,和往年一樣準時出現在秋季的熒幕中,在世界動蕩不安的2020年,也算是某種程度上的慰藉吧。事實上,《This is us》之所以從2016年推出至今一直廣受歡迎,它的最大魅力,恰恰在於對人物和情感的刻畫,達到了出神入化的高度。
  • 我們該以什麼來抗衡這個算法至上的時代?
    「我們特別害怕我們生活中那些我們不想被它追上的東西有一天會追上我們,以及有一天我們再也沒有辦法騎車騎得更快。」在新一期播出的《奇葩說》中,梁秋陽的這句話說出了許多在職場上打拼的人的心聲:我們步履不停,生怕自己只要停下腳步哪怕片刻就會被別人,被時代淘汰。對高效率的追求並不僅是當前這個時代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