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佛教,想必對於廣大的中國人們來說並不陌生,佛教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已經滲透在人們生活的每個角落裡。或多或少,大家都被佛教的一些思想所影響。在中國,也有很多人去信仰佛教,人們修建寺廟,在特定的節日去祈福,希望佛能夠保佑人們的幸福生活。由此可見佛教已經深入人心。
佛教帶來了佛教文化,佛教文化是對人們精神世界的一種指導,它引導人們向善,不殺生。以平靜而又坦然的態度去面對世間萬物。「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所言,善惡都是我們自己該去承擔得,種什麼樣的因就有什麼樣的果。我們應當去學習探索佛教文化其中的奧妙,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
中國曾有五大高僧,他們在臨終之前留下了幾句話,一一細品,每句話都發人深省,不僅對我們學習佛教文化有很大的幫助,還能夠讓我們大徹大悟。
一、李炳南居士:「一心不亂」
何為「一心不亂」?人世間凡塵瑣事太過紛亂複雜,很多人在這個燈紅酒綠的社會中迷失了自己的初心,有的人走到最後,忘了自己最初的初衷,做了很多傷人傷己的事情。李炳南居士留下的「一心不亂」,相信能夠喚醒許多人吧。我們應堅持自己的信念,不要被世俗環境所影響。
二、印光大師:「淨土法門,別無奇特,只要懇切至誠,沒有不蒙佛接引,帶業往生。」
印光大師臨終留下這句話意在告訴我們如果想要入門佛法,最簡單、最容易、最好的法門就是「懇切至誠」。我們必須懇切至誠到極處,只要是真心實意,真誠想要潛心學習佛教文化,佛都會一一接納,帶領人們「從業往生」。學習佛教文化如此,在人與人交往之間也是如此,真誠便是待人待事的唯一法則。我們要真心誠意去對待生活中的人和事,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收穫同等的回報。懷著真誠的心去為人處世,才是正確的選擇。
三、虛雲大師:「戒」
虛雲大師所說的「戒」字應該就是指的是佛家的「五戒」,這五戒分別是戒殺生,戒偷盜,戒淫思,戒妄語,戒酒肉。但是在現在整個社會形態下,「戒」字有了更多的內容,比如戒貪念,戒惡習等等。我們行走在社會之中,會面臨很多的考驗和誘惑,我們應該時刻警醒,戒去不好行為,讓自己更加自律。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把自己身上一些不好的地方所戒掉,那麼還有什麼我們所面對不了的問題嗎?相信虛雲大師留下的這個「戒」字都能給我們後人留下深刻的啟示。
四、宣化上人:「我從虛空中來,到虛空中去」
這一句「我從虛空中來,到虛空中去」相信給那一些一味地追求財富和炫富的人來說,無疑是一次重擊。現在很多人的金錢價值觀已經被帶偏。熱衷於炫富的那些人經常通過日常生活和網絡中炫耀財富以此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真正內心富足的人是不需要通過物質來去滿足自己的內心的,我們應當更加注重內心的成長。腳踏實地,不驕不躁,追求內心的平靜與安寧,沉澱自己,才是我們的本分。
五、六祖惠能大師:「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寂寂斷見聞,蕩蕩無無著」
六祖慧能大師在離世前,留下了這句話,意為「放下」。拿不起放不下已經是太多人的通病了,我們總是執著於那些不屬於自己的,苦苦追尋,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放下這兩字,說起容易,做起來十分地難。世人無疑一不被這兩字困於其中,一生無法掙脫。「一念放下,萬般自在」,或許真做到如此了,我們才能體會到六祖慧大師的高深境界吧。
結語
這五位高僧的臨終遺言,是他們終其一生總結出來的精華所在,句句發人深省,慢慢參悟,這些話能夠幫助我們實現真正的進步,面對世上的紛紛擾擾,都能在這五句話中去找到答案。這也算是對我們思想上的一個洗禮和淨化,它能使我們內心更加篤定,不會讓我們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裡失去方向。
參考資料 : 《無壽量經》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