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如電影名字一樣,如夢,如戲,人們腦中的浪漫的巴黎,實則不然,那是如痴如醉糜爛的青春。
黑手套,白紗布,伊娃格林那令人窒息的美麗。
我看過的電影也不算太少,但讓我欣賞和震撼的,《戲夢巴黎》算一部。我本來不打算推薦,因為它太過暴露。
但是《戲夢巴黎》是非常經典和獨特的一部作品。
從歷史角度看,它是紀錄片。
全片一直充斥著「性」和「政治」,你總感覺怪怪的,但又沉醉著其中。全片一直為烘託影末的暴亂做鋪墊,那個年代下的青年、迷茫、無聊、變態、極端……
從藝術角度看,它是高藝術。
(單從拍攝、構圖、選景、建築、房屋擺設),你品,你細品,你就知道他們製作下了多少功夫,花費了多少時間,這才帶來了我們視覺上的盛宴,與古老美感的碰觸。
從政治角度看,它是醜惡寫照。
(馬修就像美人的入侵卻洋裝矜持靦腆,伊莎貝爾就像歐人的成熟卻還是處女,裡奧就像某資產階級的粉紅色激情卻很脆弱)。此我看的其他影評,總結了一下。
從道德角度看,它是原則的悖論。
(伊甸園式的愛情,雙胞胎兄妹的同床共眠,他們覺得這理所當然,到後來的三人吃住同玩,他們天真、瘋狂、如戲如夢,生活毫無規律和混亂)
從人性角度看,它是真實的。
(舉例:馬修他喜歡伊莎貝爾把她的照片藏在內褲兜裡,當伊莎貝爾撩他的時候他卻還是矜持靦腆,被發現照片時,他並不再像以前那樣了,而是成功加入了三人隊伍)
從故事角度看,它似乎到處都是故事線。這就是影視藝術的高超之處,你如果覺得它是一部xx片,那它就是。你覺得它是一部記錄片,那它就是。
影中播放這黑白膠片的電影,屋裡四處掛著這毛主席畫像,播放這醉人的好似回到從前的音樂,你好像覺得它在講述故事,可是又說不上來在講述這什麼。它給你一種模糊的似有非有的故事感,任你自己編織,百看不厭。
總之,《戲夢巴黎》是一部你從什麼角度看,都是一部完整的佳作。但是由於尺度,並沒有廣為人知。假如把裡面的它去掉,好像又不完整。
可能,這就是藝術。
ps:分享一些片中鏡頭給沒看過的朋友吧
〔影片一開始,伴隨著激昂的音樂,那個年代社會的街頭正在暴亂〕
〔馬修在街頭和伊莎貝爾相識,和裡奧相識〕
〔伊莎貝爾帶馬修家裡做客,到後來住進家裡,父母走後,他仨呢開始生活〕
〔馬修和裡奧的很多觀念不合,從最開始他說基頓比卓別林幽默〕
〔伊莎貝爾扮演影視人物猜謎,這是他們生活中的一大樂趣〕
〔街頭的破敗不堪,讓伊莎貝爾和馬修顯得渺小不堪〕
〔馬修第一次來到了伊莎貝爾的房間……〕
〔父母回到家中,驚愕的發現客廳搭了個小帳篷,三人酣睡一起,留了張支票,偷偷離開了〕
〔最後,伊莎貝爾和裡奧參加了遊行,去尋找他們的激情和刺激,而馬修選擇了離開,或許,他們在一塊的時光,就像一場夢,在巴黎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