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魚類小百科:《無處不在的魚》

2021-01-10 愛讀書的曇麻麻

魚是我們生活中極為常見的一種動物,無論是食物,還是欣賞觀察,它們都是很常見的,甚至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可是你對它們有多少理解呢?

被《無處不在的魚》吸引,首先是因為它的封面,凹凸的封面上是一條條可愛的小魚,淺淺浮出的魚身上帶著燙金的花紋,如同魚鱗一般閃耀著迷人的光澤,仿佛一下就將你代入了深海。忽然明白了為何有人說就如同帶上了潛水鏡,潛入了魚的世界。

這本書中從無處不在的魚、這是條魚、魚類已經存在很久了、淡水魚、蔚藍深海、珊瑚礁、大魚吃小魚、生存、魚群、魚的爸爸媽媽、大西洋鮭、魚與人類這十二個部分介紹了那些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魚,通過一幅幅精心繪製的圖畫簡單扼要卻系統清晰地搭建出了一個關於的魚類知識框架,可以說是一本極有趣味的魚類小百科了。

這本《無處不在的魚》講述的雖然是我們最常見的魚類,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魚類的實體照片,但是它選擇的卻是通過繪畫的方式來展現那些屬於魚的故事和知識,開始我有些疑惑,是不是用高清的照片會有更好的效果呢,可是在看到內容之後卻覺得還是繪畫能夠呈現出更好的效果,特別是在很多宏觀性介紹的頁面上,繪畫的統一性能夠帶來更好的閱讀體驗,而豐富卻很和諧的色彩搭配和高度還原又留下了想像力的繪畫形象讓這本書格外吸引你的目光。

作為一本知識性的繪本,它不但有清晰的知識框架結構,而且使用的語言有一定量的專業術語卻簡單易懂,而書中的找一找、猜一猜、回答一下小小的問題這樣的小互動讓嚴謹的知識有了更多的遊戲性。

我最喜歡的是書中看似簡單卻內涵豐富,比如看《大西洋鮭》這一頁,確切來說這是一個跨頁,讓我們一起來看吧。

第一眼看上去這頁的內容並不多,只是河流中的大西洋鮭和簡單的介紹。但是當你仔細去其中的內容就會發現它講述了一個長長的故事,那是大西洋鮭的曲折的一生。

故事從哪裡開始呢?就從最遙遠的大海開始吧,那裡是他們名字的來處——大西洋。成年的魚群是銀灰色的,胖嘟嘟的。

誒,為什麼會有一些橙紅色和綠色的魚混在裡面了呢?它們也是大西洋鮭魚嗎?是的,他們是繁殖期的大西洋鮭,原來在繁殖季節,雄魚會變成橙色、而雌魚會變成深綠色。仔細觀察,會發現雄魚的頭部也發生了變化,他們的下頜變成了鉤狀。

這些顏色和形狀發生了變化的魚,大多分布在河流之中,而且他們的方向並不是遊向大海,而是沿河向著內陸,這就是鮭魚的回流。從此時開始,它們將停止進食,然後歷經數千公裡逆流而上,而這一路的艱辛不僅是路程的疲憊,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捕食者,比如垂釣的人類和為了過冬正在努力積蓄能量的灰熊。對於灰熊來說,這些肉質鮮美脂肪肥厚的魚群正是絕好的食物。

很有趣的是這本書的繪者在處理魚群和灰熊相遇的一幕時,畫了大量的水花,而那些魚正在翻騰跳躍。那些水花是魚群在奮力跳躍去尋找回家的路,是他們求生的證明。可是那些水花也是大熊捕食魚群時力量和速度的證明。這一場驚心動魄的角逐,沒有對錯,它們都在為了生存和繁衍而用盡了全力。另外,我個人覺得如果孩子能夠接受,可以配合一段灰熊捕食魚群的視頻來輔助閱讀,那種來自真實畫面的衝擊力更有助於我們去感受那種來自大自然的真實震撼。

而除了灰熊和人類,還有別的捕食者麼?這是書裡提出的一個小小的問題,也是一個小小的互動。才注意到遠處的輪船和冰山還有海洋中的其他動物,原來也不是簡單的背景。那是捕魚的輪船,和準備著狩獵魚群的天敵——白熊、海豚和海獅。

經過遙遙千裡,躲過了一場又一場劫難,它們藉助靈敏的嗅覺和味覺去定位,還有磁場和星星的指引,並且需要擁有堅韌的毅力和些許的幸運才能最終抵達上遊。那是它們的出生的地方,它們曾經生活過的家鄉,也是它們即將生下小小的魚寶寶的地方。在這裡它們把卵纏在河床砂礫之中,然後會孵出小小的魚苗,它們慢慢長大後會循著父輩的路去往大海,再在適當的時候遊回這裡盛夏後代。循環往復,那是生命的周期。

這就是大西洋鮭的一生。於是,這短短的一個跨頁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圖畫了,你能在裡面看到時間的流動,看到生命的起止,看到執著和毅力,看到危險和生機……仿佛頁面都隨之而流動起來,仿佛在讀的是屬於大西洋鮭一生的故事。

這樣的知識繪本,怎樣能讓人不喜歡呢?

相關焦點

  • 魚類趣味小知識科普 以下哪種動物生活在海裡,屬於真正的「魚」?
    :原標題:魚類趣味小知識科普 以下哪種動物生活在海裡,屬於真正的魚? 以下哪種動物生活在海裡,屬於真正的魚?以上是螞蟻莊園5月22日的問題,答對可以領取官方提供的每天一份的180g小雞飼料。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真正的魚的答案吧。
  • 盒子一樣的魚、會接吻的魚……魚類的世界實在是太奇妙啦!
    魚類的生存能力非常強,從海拔5000米的高山湖泊到水下7000米的深海,都有可以讓魚類生存的空間;有些魚可以生存在水溫43℃的環境中,而有些魚甚至可以生存在零下1.8℃的環境中;有些魚能生存在含氧量接近0的環境裡,而有些魚則可以在含氧量接近飽和的環境中生存……一般情況下,對動物的命名都比較清晰、直白。
  • 院士專家校園行|盒子一樣的魚、會接吻的魚……魚類的世界實在是太...
    你見過會接吻的魚嗎?你見過像盒子一樣四四方方的魚嗎?你見過身體漲得像氣球一樣的魚嗎?你知道嗎,在我們所不熟知的水下世界,有一個非常奇妙的魚類世界。魚類的生存能力非常強,從海拔5000米的高山湖泊到水下7000米的深海,都有可以讓魚類生存的空間;有些魚可以生存在水溫43℃的環境中,而有些魚甚至可以生存在零下1.8℃的環境中;有些魚能生存在含氧量接近0的環境裡,而有些魚則可以在含氧量接近飽和的環境中生存……這些動物的名字裡有「魚」,但它卻不是「魚類」
  • 改變世界的魚類──霓虹燈魚
    這些魚類被賣給德國漢堡的兩位德國人──雨果.施內爾(Hugo Schnell)和沃爾特.格裡姆(Walter Griem),價格高達 6,500 美元。那是 1935 年。1936 年 7 月,其中五條魚搭乘了興登堡號(Hindenburg)飛船被送到美國芝加哥的謝德水族館(Shedd Aquarium)。當時並非沒有遭受阻礙,因為飛船上禁止運輸活體動物。
  • 紐西蘭怪異魚類:鼬魚眼睛進化到近乎消失(組圖)
    北京時間7月26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紐西蘭國家水利氣象研究院科學家近日在紐西蘭東部海域通過拖網捕撈作業實施科考過程中,發現了數種長相怪異的新種魚類,其中包括松馳鯨魚、雙色鱧魚、鼬魚、鼠尾魚等。1. 鼬魚鼬魚這是鼬魚的一種,但具體種屬仍未確定,它被捕獲於2400米深的水下。
  • 【水族小百科】觀賞魚的食譜,你給餵對了嗎?
    二、脂鯉科: 燈魚(紅綠燈魚、頭尾燈魚、寶蓮燈魚、玻璃燈魚、檸檬燈魚、黑蓮燈魚、銀瓶燈魚等):對餌料不苛求,魚蟲、水蚯蚓、幹飼料都肯攝食。扯旗(玫瑰扯旗魚、玻璃扯旗魚、剛果扯旗魚等):食性較雜,偏愛小型動物性餌料。 水虎食人鯧:典型的肉食性,以魚類和落水動物為食。 淡水白鯧:雜食性魚類,消化系統發達,具有肉食性魚類所具備的膨大的胃和幽門囊,既攝食小魚、蝦和底棲動物等動物性飼料,又攝食水草、蔬菜、藻類等植物性飼料。在特別飢餓和實物匱乏時可進化成食人魚。
  • 「光滑手魚」是第一種完全滅絕的現代海洋魚類
    據外媒CNET報導,科學家近日宣布,一種眼睛鼓鼓的、靠鰭行走的不尋常魚類已經滅絕。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稱,「光滑手魚」(sympterichthys unipennis)被認為是有記錄以來第一種完全滅絕的現代海洋魚類。
  • 魚兒童行|魚類從來不用睡覺?魚的記憶只有7秒?關於魚兒的傳說哪些...
    說起魚,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吃魚聰明、鯉魚躍龍門、年年有餘、烤魚等?魚類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你知道為什麼魚在水裡來去自由?吃魚為什麼變聰明?常見的魚叫什麼名字嗎?中國兒童中心攜手智漁可持續科技發展研究中心推出「探索魚類生命奧秘,智慧點亮兒童健康生活」主題科普活動。為你普及魚類生物學特點、魚類與營養健康、魚類與人文自然的知識。培養熱愛生活、珍惜食物的情懷,養成健康飲食、健康生活的好習慣,喚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 深海裡,科學家發現了「長著腳」的魚,難道是「外星魚類」?
    在海洋深處,存在著一些人類從未見過的生物,很是奇特,科學家曾在墨西哥海洋深處發現了一種神奇的動物,是一種魚類,可是它卻長著一雙「腳」。不少人都認為這是一種「外星生物」。這是一種全新的物種,為我們魚類百科全書增添了一筆,從圖片上看,這種魚類的腦袋很大,而且還有一雙腳,不讓人覺得是一隻被放大了很多倍的蝌蚪,所以科學家們便把它稱為「深海蝌蚪魚」,它身體的顏色和海底的顏色很相近,能夠很好地隱藏自己,不被天敵發現。
  • 「管道魚梯」能讓魚類在大壩安全地「逆流而上」
    據外媒報導,水壩對魚類向河流上遊遷徙構成了巨大的障礙,這有可能會阻止它們繁殖從而導致野生種群的減少。現在,澳大利亞科學家正在研究這個問題,他們提出了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案--「管道魚梯」。這個最初由新南威爾斯大學的John Harris副教授提出的管道魚梯由一根長管組成,從下遊壩底垂直延伸到另一側壩頂。由於管道上端(水壩下方)和管道下端(水壩上方)的水壓差,產生了水動力抽水系統。更簡單地說,發生虹吸效應,從而不斷地將水從管子裡吸上來。
  • 狗狗適合吃魚,但如何選擇魚類和吃法你知道麼?
    我們知道貓咪愛吃魚,原因是魚中含有較多的牛磺酸,還有大量的鈣和其他基本營養物質。
  • 闢謠:魚的記憶只有7秒?不,魚類是跨越3億年的高智商族群
    《魚什麼都知道》一經上市,就被評為《自然》十佳科普讀物和《福布斯》生物科學類十佳讀物。這本書從魚類的角度,為我們揭示了魚在認知方面有著超越人類的能力,它們可以感受到疼痛和快樂,也有情緒和渴望。這本書耗時四年,顛覆了已有認知的魚類科普,藉助動物行為學和生物學領域的發現,為我們揭開了水底深處的秘密。
  • 魚會不會感到疼?許多人認為魚類沒有痛覺,但這不是關鍵
    對釣魚人而言,魚不過是一種獵食,即使用銳利的漁鉤捅穿了魚嘴,好像也沒什麼。由於大家並沒有見到鳥有痛苦的覺得。那麼在科學研究方面內,魚在遭受損害的情況下,究竟是否會覺得疼呢?事實上,直至今日科學家也沒法結論。子非魚,安知魚之疼?
  • 水和鹽的「滲透壓」:魚類的滲透壓功能與食鹽防治魚病的機理
    而海裡的魚類千千萬,而且生活得很好,但是,淡水裡的魚如果丟進海裡,那它們又會像我們人類一樣"生不如死"。讓魚體水份維持均衡狀態的功能,叫做「滲透壓調整功能」。食鹽防治魚病的機理大多數的魚類對鹽度的緩慢變化表現出一定的忍耐性,這一點在魚病防治上利用較多,就是利用"滲透壓原理"使用食鹽,可以防治一些魚類的寄生蟲類、黴菌類魚病和殺死病原體。
  • 魚類能頂住深海壓力,可不是因為心態好
    那麼,深海魚類是如何承受住如此巨大的壓力呢? 抗壓從魚鰾的斷舍離開始 大家在遊泳的時候可能有這樣一種體驗:當你潛入遊泳池底部的時候,會覺得耳膜有一種壓迫感,甚至是有輕微的疼痛。這是因為耳膜外部的水壓明顯大於內部的氣壓,導致耳膜受到一個向內的壓力。
  • 朱國平研究團隊揭示南極中層魚類關鍵種南極電燈魚耳石種群標記特性
    該論文是朱國平研究團隊繼2018年在國際海洋環境科學領域主流期刊——海洋環境研究(Marine Environmental Research)之後再次利用耳石微化學技術揭示南極中層魚類關鍵種——南極電燈魚(Electrona antarctica)的種群標記特性,進一步夯實了耳石微化學技術在南極魚類種群結構劃分以及生物-物理相互作用的應用基礎,為相關研究提供了技術與操作標準。
  • 動物森友會南半球5月哪些魚消失 消失魚類合集
    動物森友會南半球5月消失的魚類有哪些?4月已經接近尾聲,全新的5月即將到來,遊戲內也有一批魚類將暫時消失,現在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動物之森5月南半球消失魚類一覽,一起來看看吧。
  • 動物森友會》5月魚類圖鑑,「鬼頭刀」本魚很低調
    今天我們來聊聊關於5月的魚類都有哪些,以及釣取的細節內容吧。來到5月,北半球也加入了一些新的魚類和昆蟲,不知道小夥伴準備好魚飼料沒有,因為5 月圖鑑中,有3 條魚的稀有度都極高,包括兩條在碼頭才釣到的「鬼頭刀」和「浪人鰺」,經過測試需要約百個魚飼料才釣到「鬼頭刀」,小吉在這祝願小夥伴們都能次次上魚「鬼頭刀」。
  • 《怪物獵人世界》稀有魚類釣魚位置匯總 稀有魚類品種地點一覽
    大蟻冢荒地大蟻冢荒地10區  本區稀有魚類:上等破裂龍魚、上等爆裂龍魚。大蟻冢荒地中央營地6號  本區稀有魚類:上等粉色異形魚、大堅硬竹筴魚、貪吃鮪魚王、小金魚王。古代樹森林古代樹森林4區海邊  本區稀有魚類:大王旗魚、帝王旗魚(白天出現)、貪吃鮪魚王、大刺身魚。
  • 《動物森友會》碼頭懸崖魚類價格是多少 魚類價格匯總
    導 讀 《動物森友會》中的碼頭地區和懸崖地區還是有很多魚的,但是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碼頭和懸崖的魚類價格到底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