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深刻的道理
人們之所以心緒不寧,並不是因為發生了什麼事情,而是因為他們對事情採取的觀點不合適。——羅馬哲學家愛比克泰德。
學佛的人,尤其是修禪宗的人,一定都知道六祖慧能法師的一段關於風動還是幡動的故事。在這裡我還是把這個故事不厭其煩的再說一邊,因為,它實在是給我們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當年惠能法師在廣州的法性寺,住持正在講法,忽然起風,寺院中的一面旗子隨風而動。兩個僧人看到後,一個說是風在動所以幡才會動,另一個僧人說,哪裡是風在動,風怎麼會動,只有幡在動。惠能法師在旁說,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人心在動…
看到這裡,讀者可能會有疑問,這算什麼,不管心動不動,風確實在吹、幡也確實在動啊,難道是心不動,風就不起,幡就不動了嗎?
確實,無論心中如何想,風還是在吹,幡也確實在動,但是惠能法師告訴我們的是,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事物外在的變化,或者說我們對於事物的變化應該存在一種什麼樣的觀念。
我認為,故事中的風動與幡動揭示了人們看問題的不同角度,一件事情對自己的影響,取決於你是怎麼看待它的。
如果此刻你在下班的路上,地鐵裡人山人海,擁擠不堪。張三心裡可能想:「每天都有這麼多人,擠死了,真是好煩」。李四可能會想:「再坐幾站就到家,回家可以看到才三歲的乖兒子了,好開心啊」
為什麼同樣是在擠地鐵,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情緒?是因為他們心中關注的點不同。張三隻看到了眼前的擁擠,他只體會到痛苦,所以會煩躁。而李四看到的是,地鐵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把他帶回家和親人團聚,所以體會到的是開心。
修佛也是一樣,佛陀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佛性,我們如何找到心中的那個真我,是需要認真體會的,而這種體會首先是要觀照自己的內心,當你開始覺得煩惱、痛苦、憤怒、悲傷的時候,不妨從自己的情緒裡抽離出來,觀照那個「我」,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情緒?那些引起我不好情緒的外在原因真的存在嗎?是真實的嗎?
惠能法師在法性寺那句關於風動還是幡動的棒喝,也許是對我們最好的開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