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二戰歷史,二戰中日本最大的錯誤應該就是去偷襲珍珠港,招惹了美國,最終為自己帶來了一個強大的敵人。
你覺得日本人真有那麼傻嗎?他們就沒有考慮過美國參戰之後的影響?
日本人很清楚,惹上美國,絕對是一個大麻煩。但當時的日本面臨的困境,讓他們不得不做出這樣的決定。
首先,由於連年的戰爭,特別是在中國戰場上的消耗,日本這個資源匱乏的島國已經把自己逼上了絕路。當時日本有軍事能力擊敗中國,但是沒有能力完全佔領中國。
由於缺乏重要的戰略資源,日軍在中國難以長期維持戰爭形態,必須尋找新的戰略物質,否則日軍最終難以維持這場侵略戰爭。
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日本國內的經濟和資源都到了幾乎崩潰的邊緣。
「基礎國力還在不斷下降,國家計劃沒到日中戰爭第三年(1939年)就開始破產」——《大東亞補給戰》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已經不能將希望寄托在中國,只能另闢蹊徑尋找可以支持日本繼續維持戰爭的「富庶」地區。
原本日本更早的計劃是北上入侵蘇聯,奪取西伯利亞地區,西伯利亞雖然位於高寒地區,但是各種礦產和石油資源十分豐富,可為日軍戰備武器提供能源保證。但蘇聯人也不是吃軟飯的,集結重兵跟日軍在諾門罕地區幹了一架,日軍在蘇聯的鋼鐵洪流面前,沒能佔到便宜,由此放棄了北上的想法。
在這之後,日本轉而積極南進,尋求對中國、東南亞、太平洋地區的侵略。東南亞地區豐富的石油資源和物產資源正是日本所急需。但是在當時,東南亞的很多國家都長期被西方國家殖民,比如,新加坡、馬來西亞都是英國的殖民地,法國深耕印度支那,緬甸有英軍駐守。太平洋上的許多島嶼都是美國的殖民地。日軍南下要佔領這些地區,就不可避免的與這些國家正面交鋒發生利益衝突。
日本執行南進策略,是很難繞過美國的。然而在當時,美國對日本也不是太友好,早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美國就已經參加了戰爭。只不過,美國的參與方式有些另類。他並沒有直接派軍隊來參加,而是以經濟、資源封鎖的形式間接參與。
1941年7月,美國總統羅斯福要求日本撤出中南半島和中國的軍隊,否則將會對日本發起制裁。
而日本對此自然是拒絕,所以從7月26日起,美國對日本開始禁止出口多項戰略資源,包括最重要的石油和鋼鐵。甚至日本在美國、英國和荷蘭等國的海外資產也被凍結,日本原本就是資源小國,美國的這一舉措,無疑會加速他的滅亡。日本多次試圖外交談判來解決問題,但都被美國回絕,這也惹惱了日本。
而在1941年下半年,德國開始大舉進攻蘇聯,蘇聯無暇東擴南下,日本再無後顧之憂,日本大本營決定對英美開戰。
其實關於偷襲珍珠港,不排除當時日本有賭的成分,他們在賭日本海軍可以在太平洋戰場上速戰速決,快速的擊敗美軍。日本的賭運一直都很不錯,甲午戰爭,他們賭贏了,日俄戰爭,他們又賭贏了,九一八,他們還是賭贏了。所以他們很自信,自信到這一次肯定又將會是同樣的結果。
事實上,偷襲珍珠港一戰術是比較成功的,行動之後,雖然第三波攻擊因為南雲忠一的錯誤判斷而放棄,但美國太平洋艦隊已經遭受重創,日本在太平洋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同時,日軍開始進軍東南亞,美菲聯軍根本不是其對手,最終麥克阿瑟丟下數萬美軍落荒而逃。
日本因此得到了東南亞豐富的資源,以及保證了運輸航線的暢通,戰爭機器再次飛速的運轉起來。日本在當時,整國上下都沉浸在不可一世的狂熱之中,甚至有人認為三個月之內就能從美國西海岸登陸,不到一年就能夠擊敗美國。
當然,當時日本國內其實不乏眼界清晰的人物。比如策劃珍珠港行動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指揮官山本五十六,他雖然參與了戰爭,但他心裡很清楚,這個後果。曾經留學過美國的山本知道美國的工業潛力是遠遠碾壓日本的,一旦陷入與美國作戰的計劃,日本將會陷入恐怖的消耗戰之中,而日本必將慘敗。
但與美國開戰已經被敲定,日本將美國這一沉睡的巨人驚醒已經無可避免,所以山本五十六計劃在美國發動軍事動員之前就將美軍有生力量徹底摧毀,而太平洋前線基地——珍珠港,就成為了日本首要目標。一旦拿下珍珠港,日本就可以藉此作為跳板,進攻美國本土或者控制整個南太平洋,進而逼迫元氣大傷的美國談判。
就算美國人不談判,但隨著太平洋艦隊的覆滅,他們需要時間恢復。日本認為美國當時的造船廠分布在東西海岸,如果只靠西海岸的工廠,美國短時間內無法再建一支艦隊。東海岸的工廠由於航線太長,短時間內也不可能再建一支艦隊。因此日本單方面認為,只要消滅珍珠港內的美軍艦隊,那麼美軍起碼在一年之內無法組織反擊。
也就是說,這可以為日本帶來至少一年的喘息之機,日本則利用這段時間進行發展並最終與美國人談判以求得西方國家認可。
特別是當時日本方面樂觀的認為,德國人會戰勝蘇聯。而當德國消滅蘇聯之後,世界大局已定。軸心國迅速瓜分歐亞大陸,與美國全面對抗。到了那時候,美國也得對自己禮讓三分。然後日本與美國談判,迫使美國承認自己在西太平洋的霸主地位。
但是日本預計的時間並不準確,美國在空襲珍珠港之後開始爆發戰爭潛力,除了徵召了數百萬人的兵力之外還全面開啟戰爭工業模式。他們低估了美國戰鬥的決心,第二天,美國國會就通過投票,對日宣戰。
此外,他們更低估了美國強大的工業實力。
日本當時的國力水平,跟美國完全就不在一個層面上的。
日軍的武器裝備,或許在當時的國人看來,那些什麼三八大蓋可能已經是非常不錯的了,但是跟美國人的武器裝備相比,那都不值一提。
所以,當美國這個戰爭機器全速運轉起來之後,日本就已經註定了失敗。
尤其是在1942年的中途島海戰中重挫日本海軍之後,日本就開始走下坡路,最終走向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