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完美情結,關注內心感受

2021-02-24 愛匯愛教育諮詢

在意別人的看法,常常因為對方不經意的一句話受到傷害?

對自己和周圍人的要求很高,一旦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結果」,就會否定自己或他人。

遇事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很小的事情也能成為爭吵的導火索……

2020年8月25日,愛匯愛教育第六屆幸福代言人們走進了第六屆學員甯強與第五屆學員鄭麗的家,在夫妻倆溫馨又充滿愛的家中,開啟了第四次課程。

課程開始前,夫妻倆對到訪學員及導師表示歡迎,並為大家分享了自己對婚姻、對家庭、對學習的看法,以及夫妻共同創業的那段既艱辛又甜蜜的歷程。

夫妻倆的分享,讓到訪學員看到了他們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並始終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選擇學習,同修共進的生活態度。

當他人陷入困境時,我們總能找到最佳的寬慰對方的方式。然而,當我們陷入同樣的困境時,我們往往會自責、自怨自艾,會放大自己的不足甚至會自我批判、自我否定。

來到愛匯愛,我開始關注自己內心的感受,高興、難過都可以分享出來。愛匯愛讓我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人人都有缺點,接納自己、放過自己,生活才能更輕鬆。

打破完美情結,提升幸福感。在這裡,我看到自己的不足,也開始尋找他人的長處。人無完人,換位思考,彼此理解、包容,生活和工作才會更加和諧。

這裡沒有商場的阿諛奉承;沒有職場的爾虞我詐;沒有家庭的各種羈絆……但這裡又跟商場、職場、家庭息息相關。在這裡,我們學會用「智慧」去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而不是用脾氣、抱怨和指責。

從第三屆幸福代言人學員,到如今成為第六屆幸福代言人天使導師,我受益良多。學員的每一次分享,我都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對應點,我會思考:自己當時遇到這樣的問題,是怎樣處理的,結果又是如何。在愛匯愛的課堂,之前經歷的事情不斷進行復盤,也不斷從中受益,甚至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因為一些小事發生爭執,就連「聖人」也不例外,我們需要靜下心來思考:為何爭吵;爭吵的意義是什麼;內心的感受如何;爭吵後能帶來什麼;以及如何才能讓這件事情變得更好。感受自己的感受,並接納他人和自己的不足,多給自己一些冷靜的時間,平息呼之欲出的怒火,才能用更好地方式去處理問題。

浮躁的社會需要我們慢下來,用心去感受生活;用心去聆聽內心深處的聲音;用心去體會愛人的需求和願望;用心地去經營生活。

愛匯愛語錄:生活中沒有完美人設,接納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多一些換位思考,少一些指責抱怨,才能共建家庭和事業的好「風水」。

我們經歷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如何更愛自己?如何讓自己的內心不受傷害?遇見更好的自己?

我們闖過了事業中的重重挑戰,如何更加強大?如何在眾人面前即興演講?感動自己影響別人?

我們感受了家庭中的至親至愛,如何更加幸福?如何讓愛人孩子感受我的愛?經營幸福家庭?

期待一起走進愛匯愛教育的《幸福代言人》——這裡有一群「心」娘家人在等你!

激發感恩悅納力

培養領袖演說力

提升家庭幸福力

搭建資源共享平臺

前12位報名,享特價6990元

愛匯愛教育

人生成長,遇見更好的自己

親子關係,打破隔閡,拉近距離

夫妻關係,與最愛的人智慧相處

事業發展,與事業使命和合共生

相關焦點

  • 心理學解讀:自卑情結
    這種虛構的目標通常能給人努力的方向,帶給人積極正面的感受,減輕自卑帶來的負面感受(Mitchell, 2015)。例如,兒童時期家庭環境十分貧困的人,認為自己「一無所有」而感到自卑,這種無助的感覺,會讓他們虛構出一個擁有很多很多金錢財富的目標,幫助他們平衡此刻自卑的感受,從而獲得繼續生存和努力的動力。
  • 心理學解讀:自卑情結!
    它可能是在與外界的人比對時,產生的一種「比不上」或「比較弱」的感受,也可能是在與自己的理想標準對比中,感受到的「無法實現」或「能力不足」。     這種比不上或能力不足,可能威脅到我們所認為的、自己存在的價值。許多人還會將這種自卑感壓抑到潛意識的層面。     同時,這種「比不上」的感覺,也驅使著個體做出一系列行為,來補償它所帶來的脆弱和羞恥感。
  • 你試著接受內心的感受,找到內心與外界的契合點
    這個苦惱一直持續到初中,一天晚上,我跟父母說,再也不早起讀書了,對這件事內心真的十分抗拒,但是我發現自己除了早上之外,上午、下午、晚上記憶力都好,精神也足,特別是晚上,記憶的東西可以保持在腦海中很長時間。後來我開始打破老師父母給我的思想束縛,按照自己的內心,不再早起,而是選擇夜晚記單詞背課文。
  • 「有完美主義情結」用英文怎麼說?
    在他整個少年時期,他都受到「自卑情結」的困擾。其他類似的詞組還有superiority complex 優越情結Oedipus complex 俄狄浦斯情結(戀母情結)persecution complex 被害情結那麼有無更靈活的表達呢
  • 江疏影微博訴苦:自卑這種情結,不挑人
    職場受挫,有人加倍努力,有人逃避辭職;人際交往困難,有人學習社交技術,有人封閉自己、迴避社交……因為對自我生命意義的認識不同,形成自卑情結的不同處理方式。以上方法都是在解決內心的自卑,但解決方向大相逕庭。有人以自卑為動力變得更好,有人深感痛苦越過越糟。
  • 你有自卑情結嗎?5特徵讓你自我檢視
    詹佳真醫師也表示,「自卑感」就像喜怒哀樂一樣,是自然的心情感受。若能正面看待自卑,努力扭轉劣勢,自卑就會變成跳板,變身成功的動力;反之,若深陷其中,就可能衍生憂鬱症、強迫症等情緒問題。阿德勒點出自卑情結,5特徵檢視行為「自卑」情緒人人都有,但如何排解,甚至化失意為動力,則仰賴每個人的EQ及對自卑感的認知。
  • 處女情結
    但其實有沒有處女情結,是很個人的東西。就比如口味這東西,每個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你說番茄炒蛋到底是要放鹽還是放糖?這根本不是對或錯的問題,你喜歡甜就放糖,你喜歡鹹就放鹽,總不能因為別人跟你口味不一樣就罵別人是神經病不懂吃。
  • 高逼格才會用的詞——"約拿情結":這是個什麼鬼?
    生活中,你是否也有這樣感受?但是你可知道,其實每個人的內心,害怕失敗的同時,隱約還有對成長和成功的害怕。就像小馨,在面對成功機會的時候,卻選擇了放棄和逃避。這就是著名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約拿情結」。「約拿」是《聖經·舊約》裡的一個人物。他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並一直渴望能夠得到神的差遣。
  • 如何正確理解和認識戀父情結
    近日有群友在筆跡分析中說到戀父情結模型建立,用豎作為充要條件指標,作為筆跡愛好者,對於理論探討一直處於好奇中,因此,由好奇轉而關注思考,究竟什麼是戀父情結?模式究竟如何?在此特提個人看法,與大家分享。那麼,對戀父情結模型的建立,好無疑問,也是因應筆跡分析的大量複製,也就是說,有了它一套即可得出是與非。事實究竟如何呢?因此得搞清楚什麼是戀父情結。戀父情結,中譯名為「厄勒克特拉情結」、「伊萊克特拉情結」、「奧列屈拉情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術語,指女孩戀父仇母的複合情緒,是女孩性心理發展第三階段的特點。
  • 有處女情結的T是什麼樣子的?
    戳上面的藍字關注我們哦!
  • 男友有戀母情結表現該怎麼辦
    生活中有很多女性吐槽自己的男朋友有戀母情結,甚至他寧可長期與母親居住在一起,也不會與自己同床共枕。戀母情結是什麼意思?戀母情結的根源還是來自於小時候的潛意識裡,人在小時候會本能的依賴大人,而且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光也是最多的,人都是感情動物,對母親的更多是依戀。在心理健康方面來說,戀母情結也算是一種心理疾病,那麼男友有戀母情結表現該怎麼辦?男友有戀母情結表現該怎麼辦?
  • 戀母情結---男性力量的失輝
    一旦這個孩子糾纏到父母關係裡面,所有的災難就開始了,而且不是影響一代,最少三代。這是榮格稱為「分裂的安尼姆斯」——分裂的內在男性。這是非常困難的人類心靈,接受極端對立的兩端,和所愛的父母產生無法調合的對立面。
  • 俄狄浦斯情結(二):女孩版
    俄狄浦斯情結(二):女孩版女孩的俄狄浦斯情結,相比於男孩來說,要更為複雜一些。這主要是因為女孩和母親同一性別。不管男孩女孩,母親都是他們生命中第一個重要的人,也是他們首先欲求的人。但男孩欲求母親是順其自然的事,女孩欲求母親是為了欲求父親做準備。
  • 【佳作欣賞】臺灣情結
    在臺期間,伴著窗外陣陣雨聲,聽著孟庭葦的歌曲,似乎能直達內心深處。    在我兒時的記憶裡,有兩部臺灣影視劇還留下深刻印象。表現母子親情的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火遍海峽兩岸,主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更是成為歌頌母親的經典曲目。猶記得讀小學時,有一天晚上村裡放露天電影,下午課上語文老師還特地提醒大家去看。幾年之後,泉州電視臺重播該電影,我還是看得眼眶溼潤,不能自已。
  • "戀父情結"的重要影響——你不可不知的情結
    戀父情結會導致女孩在長大後變得非常霸道,一定要得到她們的父親而不能像小時候那樣不如願,或者變得很順從以像獲得父親的接納。戀父情結,也譯作厄勒克特拉情結是來自後弗洛伊德學派的概念,它由榮格首先提出,是對俄底普斯理論的拓展。榮格以厄勒克特拉情結來表示女性在發展中所出現的戀父厭母情況。
  • 我們來聊聊「戀父情結」
    戀父情結也不止發生在女生身上。 戀父情結,是很多人成年後很多年都走不出的一個魔咒。無論男性還是女性,他們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親密關係中的問題,自己和親密的重要他人的關係問題,其實是由自己和父親之間未解決的問題引發的。
  • 困境常有,而走出困境的速度,與「受害者情結」的強弱相關
    這是因為,同樣的話在我們的認知體系裡代表了一個意思,在對方的認知體系裡代表了另外一個意思;對方只關注讓他敏感的詞句,而我們想要表達的意思裡,這些詞句可能是非常次要的;對方把自己內心的想法,投射到我們身上,強行的認為「他內心的想法,才是我們的真實想法」。那麼,出現誤解其實是非常正常的。
  • 黃曉明的「初戀」情結,是藏在內心深處的「梅花三弄」
    黃曉明的「初戀」情結,是藏在教主內心深處的「梅花三弄」。初戀一番斷人腸,初戀二番費思量。初戀三番風波起,娛圈江湖水茫茫。縱然在情場闖蕩多年,黃曉明依然戒不掉「初戀」。
  • 原來是內心有個情結
    站在觀眾面前,她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完美、不夠好,甚至曾有一段時間強制讓自己控制飲食,能不吃就不吃。同時,作為公眾人物的她也會很害怕自己的行為引起爭議,再度被大眾議論,就像直播帶貨,她很害怕自己推薦的東西並不是大眾真真正正喜歡的。然而,在面對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時,她又表現得很自我,就像在《脫口秀大會》中的「爽言爽語」,還有直播時因為不喜歡的直播方式,也會任由自己情緒失控。
  • 你有受害者情結嗎?
    今天開始歌洋講書之【你有受害者情結嗎?】,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能讓你獲得心的重建,重拾健康生活的信念。我們每個人在面臨一些挑戰、 衝擊以及面對我們不喜歡的人、事物時,常常會陷入一種受害者情結。這一點理解起來比較容易,因為我們小時候都是軟弱無力的,本來就是一個可憐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