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群友在筆跡分析中說到戀父情結模型建立,用豎作為充要條件指標,作為筆跡愛好者,對於理論探討一直處於好奇中,因此,由好奇轉而關注思考,究竟什麼是戀父情結?模式究竟如何?在此特提個人看法,與大家分享。
首先,說到模型,大家知道,古代造錢的過程就是利用模型而複製大量錢幣過程。首先製成所鑄錢幣的陶範,然後將陶範兩兩重合,累積疊起形成範包,再將銅熔成銅液,把銅液澆注人範包,待銅水冷卻後,打碎範包。取出銅錢毛坯,用一根方形木棍將方孔圓錢穿成串,打磨毛刺,旋轉打光,最後成形。現在也有很多模具生產廠,比如石膏像模具,金屬鑄件模具,他們的特點都是用模具一次成型大批量複製。那麼,對戀父情結模型的建立,好無疑問,也是因應筆跡分析的大量複製,也就是說,有了它一套即可得出是與非。事實究竟如何呢?因此得搞清楚什麼是戀父情結。
戀父情結,中譯名為「厄勒克特拉情結」、「伊萊克特拉情結」、「奧列屈拉情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術語,指女孩戀父仇母的複合情緒,是女孩性心理發展第三階段的特點。在這一階段,女孩對父親異常深情,視父親為主要的性愛對象,而視母親為多餘,並總是希望自己能取代母親的位置而獨佔父親。
戀父情結形成軌跡,一種是客觀上是父女相依為命或父女過於親近而母女親密不足,主觀上內向、嬌氣、刁蠻、任性。還有一種父親角色非常不理想,至使家庭狀況堪憂,因而心中產生一個理想化的父親角色種子,在其心中生根,若是思維過於深沉而揮之不去,這兩種現象表現嚴重,就有可能戀父情結。
戀父情結應具備條件,首先,性別上應是女的,其次,父親的形象根植於心(這個父親並非一定是自己親身父親)再者她常以母親自居並以母親樣子行事,還有就是她要獨佔父親的愛。她對自己父親所愛的人常懷妒忌,不容他人侵犯或侵佔。
戀父情結在現實中有哪些不良表現呢?首先在尋找愛人的時候,依心中的父親形象為參照,非標準不嫁,比如身高必須多高多高,面象如何如何。對於形象的追求人人都有,但是一味強調而不顧其他,則有失偏頗,還有女的各方麵條件可以,卻找一個外人不看好的男人,比如,父女式戀愛,男的比女的大很多的成熟男子,女靚男"醜"式戀愛,外人看來很不般配,其實鞋只有穿在自己腳上才知合適不合適,這類現象究其原因,還是追求安全感的心理。正因如此,不少大齡女性遲遲不能如願走進婚姻,可能與戀父情結不無關係。其次,戀愛過程中,有的十分粘人,好像分分秒秒離不開的樣子,一旦不在視線範圍內,要求電話必須立刻接視頻不間斷,同時各種嬌情呈現男孩面前,比如大庭廣眾之下,或摟或抱,要求男孩做些不得宜而為之的事。如此過度了會讓人因累生,煩,不過在那激情燃燒的歲月,有些熱度是非常正常的,但過度了就容易出問題了。更有甚者,不許男孩與異性接觸,這可是要命的事,試想,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人是社會人,要立足、生存、發展,就必然與各種人打交道,若是過份幹預,怎麼成為真正男子漢。當然,男子也需要距離感,知道自己的已有女友的身份,照顧女的感受。那是必須的!
鑑於上面對戀父情結的成因表現的分析,回到筆跡分析上來,如何建立戀愛情結模型,這裡不妨看看一下字跡是這類型之一,
從她們字跡看,她們共同特點是:腦力見長。有追求嚮往,但是她們往往偏重於想像於心中
筆跡分析是或然性分析,從字跡可以看出可能的傾向,但是不完全互逆。什麼意思呢?了解了現象,再看字跡。邏輯完全成立。但是若專向字跡指向戀父情結,這需要主觀內心和客觀現實的結合,若是主客觀一致,心態開朗,戀父心理正常呈現。若是主客觀衝突。則無形加重戀父情結不良反應。甚至走向極端。需要引起注意。不知大家有否看法,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