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母情結和戀父情結(俄狄浦斯情節)是怎麼回事

2021-02-19 紅德心理

 戀母情結又稱伊底帕斯情結,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依德(在他所著《夢的解析》第187頁至189頁)對此有很精闢的解釋:

 

 

    「伊底帕斯是底比斯國王萊烏士與王后約卡士達所生的兒子,由於神諭在他未出生即已預言他長大後會弒父,所以一生下來,即被拋棄於野外,但他卻被鄰國國王所收養,而成了該國王子,直到他後來因自己出身不明而去求神諭時,因為神諭告訴他,他命中注定弒父娶母而警告他遠離家鄉,他才決定離開這國度,但就在這離家的路上,他碰到了萊烏國王,而由於一個突然的爭吵,他將這身份未曉的父王打死了。他到了底比斯,在這兒他答出了擋路的斯芬克斯(希臘神話之人面獅身怪物)之迷,而被感激的國民擁戴為王,而同時娶了約卡士達為妻。在位期間國泰民安,他並與他所不認識的生母生下了二男二女,直到最後底比斯發生了一場大瘟疫,而使得國民再度去求神諭,這時所得的回答是只要能將謀殺先王萊烏士的兇手逐出國度即可停止這場浩劫,但兇手在何處呢?這好久以前的罪犯又從何找起呢?而這部悲劇主要就這樣一步一步地,忽而山窮水盡,忽而柳岸花明地(就像精神分析的工作一樣)慢慢引出最後的殘酷真相——伊底帕斯王就是殺死萊烏士的兇手,並且更糟的是他本身竟是死者與其妻子所生的兒子。為這本身糊裡糊塗所幹出來的滔天大禍而震駭的伊底帕斯終於步入最悲慘的結局——自己弄瞎了眼睛,而離開其家鄉之國,完全符合了神諭的預言。

 

 

    的確,在伊底帕斯王的故事裡,是可以找到我們的心聲的,他的命運之所以會感動我們,是因為我們自己的命運也是同樣的可憐,因為在我們尚未出生之前,神諭也就已將最毒的咒語加於我們一生了。很可能的,我們早就註定第一個性衝動的對象是自己的母親,而第一個仇恨暴力的對象是自己的父親,同時我們的夢也使我們相信這種說法的。

 

 

    伊底帕斯王弒父娶母就是一種願望的達成——我們童年時期願望的達成。但我們較他更幸運的是,我們並未變成心理症,而能成功的將對母親的性衝動逐次收回,並且逐漸忘掉對父親的嫉妒心。我們就這樣子,由兒童時期願望達成的對象身上收回了這些原始願望,而盡其所能的予以抑制,這些願望仍就存在於心底。且看這對照鮮明的道白:『看吧!這就是伊底帕斯,他解開了宇宙的大謎(指伊底帕斯答出司芬克斯所提之迷題:何種動物清晨用四腿走路,中午用兩腿,晚上用三腿?而得以成為底比斯之王),而帶來權勢,他的財產為所有國民所羨慕,但,看吧!他卻沉淪於如此可怕的惡運裡!』而這段訓誡卻深深地感動了我們,因為自從孩提時代,我們的傲氣便一直自許為如何聰明、如何有辦法,就像伊底帕斯一般,我們卻看不到人類所與生俱來的欲望,以及自然所加賜我們的負擔,而一旦這些現實應驗時,我們又多半不願正視這童年的景象。」

 

 

    我認為,戀母、戀父情結來源於人的動物起始階段,那時一般以家為單位群居,當性開始成熟時,他所看到的第一個性成熟的對象就是父母,而兄弟姐妹們還不是那麼成熟,所以他本能的性衝動的對象是母親。這是一種本能的原始欲望,並沒有道理可講,我們也經常會看到小動物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也是很正常的。

 

 

    欲望是無所謂道理的,性也是不講道理的,有時候,甚至越非正常的東西越能刺激人的性慾。但人是有道理的,可能人發現了這種情況會造成人種混亂和畸形,於是就開始抑制這種情況,並產生了倫理學和一系列道德約束。任何東西在其形成之初總是會矯枉過正的,在體制時代,人的任何欲望都受到了嚴厲抑制,以至經過長時間的抑制以後,人們都不知道哪些是人的本性,哪些是後天的教誨了。於是這些原始衝動都被壓到潛意識之中,影響人們的性格和心理。但是被壓抑並不是不存在,任何沒有很好過渡的人都會形成心理障礙而影響他的生活。

 

 

    其實即使在動物那裡,也基本上是不能進行所謂的亂倫的。據說,有人嘗試用黑布蒙住兒馬眼睛讓其與母交配,當事後兒馬知道真相時,毅然跳下山崖摔死。也許,在動物的早期簡單繁殖時,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是,當動物的規模發展到一定水平時,這種情況也是被嚴格禁止的,而只限於一種原始的衝動被壓抑到潛意識之中。

 

相關焦點

  • 戀母情結 -俄狄浦斯衝突到底是怎麼回事?(上)
    一個29的小夥子正常應該是喜歡年輕的女孩子,而他出人意料的看重比自己大十幾歲的女孩媽媽,這麼荒唐無稽的肯定是有內在的動力驅使他,這就是戀母情節。這個事例可能感覺略顯誇張,現在常見的姐弟戀,還有我們說的女大三,抱金磚,其實都有戀母情結的意味。有些男人有較強的戀母情結,與妻子結婚後,會以母親的標準來期待妻子,相對母親一樣對待妻子。
  • 「俄狄浦斯情結」給我們帶來的影響
    ▲老詹和孩子們文 | 詹潤演(微信公眾號:老詹漫談)俄狄浦斯情結又稱「戀母情結」,是由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借用古希臘劇作家索福克勒斯的神話故事情節而提出來的心理學術語概念。
  • 【微學術】俄狄浦斯情結真的存在嗎?
    我們或多或少在某些階段都會有戀母情結,但也僅僅是依戀母親,並不過分。但是偉大的弗洛伊德居然說男生普遍會有戀母情結,乃至敵對父親的程度,並說否認的人其實是自我抑制,這是科學還是扯淡,讓我們先來了解了解什麼是俄狄浦斯情結!
  • 俄狄浦斯情結·開篇·1、俄狄浦斯情結是什麼?
    俄狄浦斯情結並非是一個來自感覺或者溫柔這些方面的事務,而是來自於身體,來自於欲望,來自於幻想與愉悅的個人事務。請不要懷疑,父母與孩子之間溫柔的愛與恨,這些家庭內部發自內心的愛恨情感,都伴隨著性慾的震顫。    俄狄浦斯情結可謂大相無形:它是適宜於成人的性慾欲望,卻是在孩提四歲時的小腦袋瓜和身體裡真實的過去經歷,且那個時候父母正是這對象目標。
  • 成功後的懲罰|蔣凡和張大奕都躲不過的俄狄浦斯情結
    所以,我想說的是,蔣凡出軌事件很有可能是遇到了他的俄狄浦斯情結,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毀掉自己。戀母情結又稱作俄狄浦斯情結。是S.Freud借用古希臘劇作家索福克勒斯的神話故事情節而自撰的術語概念。神話名稱為《俄狄浦斯王》,描述俄底普斯王子命中注定他必然殺死自己的父親,娶自己的母親為妻,他雖然終生小心,極力避免,但仍在不知不覺中犯下殺父、娶母兩樁大罪,弗洛伊德認為這個情節反映了男孩愛母憎父的本能願望,而女孩則有戀父情結,即憎母愛父的本能願望,又稱「伊賴克特情結」。
  • 俄狄浦斯情結·中文版序言
    是的,自從我第一次在研討會上關於俄狄浦斯情結做課題報告開始,之後為其開始著筆,已經過去十年了!為什麼要關於這個既著名又普通的主題寫一本書呢?關於俄狄浦斯情結這個主題,幾乎所有著名的圖書館都存有它的資料。但是,我對俄狄浦斯情結的感受是這樣的:儘管它普遍流傳,但對於普通大眾而言,他們依然停留在對這個概念糟糕的理解之中。
  • 男孩女孩的俄狄浦斯情結
    客體關係兩年培訓第3期即將結束,我們已經從客體關係心理治療的基本理論來到了被譽為客體關係理論之母的梅蘭妮·克萊因提出的與弗洛伊德不一樣的俄狄浦斯情結。弗洛伊德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結,通常被認為是人類心靈最主要衝突的核心,他認為在3-6歲的時候,男孩是閹割焦慮,女孩是對陰莖的嫉妒。
  • 心理學解析《飲食男女》:從父親與孩子關係,看「俄狄浦斯情結」
    從心理學角度看,《飲食男女》能夠幫助我們從父親和孩子的關係中,看出"俄狄浦斯情結",及其家長應該如何應對"俄狄浦斯情結"中的教育問題。最小的妹妹家寧扮演的是一個"和事佬"的角色,她選擇站在兩位姐姐的中間,幫助她們調節彼此的問題和矛盾。三姐妹與父親的關係都有著"俄狄浦斯情結"的特點,只不過因為不同的性格而發展出不一樣的相處方式。"俄狄浦斯情結"最初源自希臘神話,講述的是一位王子叫俄狄浦斯(Oedipus)的故事。
  • 《小丑》和《蝙蝠俠》:同樣的俄狄浦斯情結,造就不同的人生困局
    影片中,亞瑟同樣深受俄狄浦斯情結帶來的痛苦,但亞瑟選擇了黑暗,且成為黑暗去危害社會。兩個主人公分別是DC漫畫最受歡迎的正派與反派,痛苦根源卻出奇的一致——來自俄狄浦斯情結。這一情結讓兩位主人公同樣面臨著困局,但兩人面對困局的方式卻天差地別,也導致了兩人的命運截然不同。
  • 蒙娜麗莎至今令人迷醉的原因,是達文西的俄狄浦斯情結
    為什麼越有才華和成就的藝術家,就越注重原始藝術的呢?這要思考形成藝術效果的真正原因。最有魅力的藝術就是表達人的潛意識和集體無意識,越原始的藝術,就越顯示人的集體無意識。西格蒙德認為,達文西之所以把女主人的微笑描繪得如此令人痴迷,是因為達文西有著強烈的俄狄浦斯情結,即戀母情結。在西格蒙德的精神分析學看來,人類男性在嬰幼兒時期,他的第一個戀人就是他的母親,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性取向逐漸完成轉移到其他女性身上。但,有一些男性的性取向沒有發生轉移,一直在他的母親身上。
  • 胡因夢文選 || 什麼是俄狄浦斯(伊底帕斯)情結?以及三角關係的原型動力
    什麼是俄狄浦斯情結?以下來自網絡整理編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俄狄浦斯情結---戀母情結(Oedipus complex),中文翻譯為伊諦普斯情結、俄狄浦斯情結、伊底庇斯情結。通俗地講是指人的一種心理傾向,喜歡和母親在一起的感覺。戀母情結並非愛情,而大多產生於對母親的一種欣賞敬仰。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男孩女孩都可能有戀母情結。
  • 俄狄浦斯情結(二):女孩版
    俄狄浦斯情結(二):女孩版女孩的俄狄浦斯情結,相比於男孩來說,要更為複雜一些。這主要是因為女孩和母親同一性別。不管男孩女孩,母親都是他們生命中第一個重要的人,也是他們首先欲求的人。但男孩欲求母親是順其自然的事,女孩欲求母親是為了欲求父親做準備。
  • 「戀母情結」真的存在嗎?
    弗洛伊德提出,人類普遍存在所謂「俄狄浦斯情結」,即「戀母情結」,還有對應的「戀父情結」,對後世的人文思潮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俄狄浦斯去追查兇手,結果發現自己殺害了親生父親,還成了自己母親的丈夫,生育了4個孩子。得知真相後,王后伊俄卡斯忒自縊而死,俄狄浦斯用她的胸針扎瞎了自己的雙眼。「很可能我們都註定要將最初的性衝動對準我們的母親,將最初的憎恨和暴力衝動對準我們的父親;我們的夢讓我們確信如此。」
  • 俄狄浦斯是誰?
    忒拜國王拉伊俄斯希望通過神諭找到擊退斯芬克斯的方法,在走向特爾斐神廟的途中,與朝著忒拜城方向行走的俄狄浦斯狹路相逢。因為狹窄的道路只能容納一人通過,而兩個人又互不認識對方,國王拉伊俄斯粗暴地命令俄狄浦斯讓路,俄狄浦斯盛怒之下與拉伊俄斯爭鬥,最後將其殺死。當然他並不知道殺死的就是自己的父親。
  • 弗洛伊德「俄狄浦斯情結」的由來:一切都是原生家庭的「恩賜」
    弗洛伊德是個學術和生活不分家的人。他往往一段時間中和某個人打得火熱,然後好上一段時間後發現自己被背叛的傷心事實,最後在極度憤怒之中與之徹底斷絕來往,老死不相往來。弗洛伊德真是個非常有個性的人呢!在他建立的精神分析神壇中,有一個任何人都觸碰不得的基石性概念——「俄狄浦斯情結」。誰碰誰滾!
  • 精神分析的重要概念—俄狄浦斯情結(女孩篇)
    小女孩在她的俄迪浦斯情結期渴望佔有她的母親,更合適而言,這被認為存在一個俄狄浦斯情結之前的時期,仿佛是為了向父親靠近並且有效的進入俄狄浦斯情結期的必要條件,所以在開始時,首先性化了母親,從而能接下來性化父親,這就是為什麼弗洛伊德稱這是對於性化父親的一段準備時期——「前俄狄浦斯情結的階段」男孩沒有這個預備期的必要,他一開始就在苛求父母異性的一方,那就是他的媽媽。
  • 羅志祥敗在了俄狄浦斯情結上,兒大要避母,異性界限感幾歲要培養
    羅志祥的本質問題,反而不是兩部手機,而在於他的俄狄浦斯情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戀母情結」。沒有界限感,沒有分寸感, 沒有責任感,這恰好是俄狄浦斯情結的衍生品。02:俄狄浦斯情結是什麼?《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臘的一個悲劇神話,俄狄浦斯王在被預言會殺父娶母的情況下,被生父用鐵絲穿其腳踵,丟之荒野。「俄狄浦斯」就是「腫脹的腳」的意思。俄狄浦斯王得知預言,以為其養父母為親生父母,為逃脫預言,開始流浪。途中殺死了凌辱他的生父,按習俗娶了前國王的王后——他的生母為妻。
  • 大多數男人都有「戀母情結」,有些人沒有,原來他們在製造麻煩
    隨著當今社會的發展,很多男人都成了「媽寶男」,除此之外,還有一種人「戀母情結」,這種有戀母情結的人不僅會影響家庭,還會影響未來。大多數人肯定會想知道為什麼男人有戀母情結?是心理影響還是缺乏母愛?我們來談談俄狄浦斯情結的形成。
  • 你聽說的「戀父情結」「戀母情結」會影響你選擇愛人嗎?
    由於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最為密切,人們熱衷於討論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同時媒體慣常用心理學術語解釋社會現象。在許多探討愛情的文章中,大家可以經常看見「戀父情結」「戀母情結」這兩個詞語。其實,「戀父情結」「戀母情結」這兩個詞語來源於心理學家的研究成果,被稱為「父母偶像理論」。該理論提出,父母親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一代的擇偶標準。由於「戀母情結」的存在,男孩會選擇與自己母親個性相近的女孩作為伴侶,同樣的,女孩由於「戀父情結」也偏愛於跟與自己父親個性相近的男孩交往。
  • 戀父情結,難念的經 | 測試
    從精神分析的角度講,這是一種「戀父情結」。除了大家熟知的戀母情結故事,即「俄狄浦斯王弒父娶母」以外,戀父情結也有一個希臘神話起源。厄勒克特拉,即阿伽門農的女兒,發現母親與其戀人共同謀殺父親,決心替父報仇,便和自己的兄弟殺死了母親,於是戀父情結也稱「厄勒克特拉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