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狄浦斯情結·中文版序言

2021-03-01 心宇心理網

中文版序言

中國的諸位讀者,我非常榮幸能夠在這裡告訴諸位,在您手中的這本書,是我作為一名精神分析家,通過長年累月接待來訪者,並依據這些工作進行的觀察、反思以及研究之後而凝聚的結果。有時候我問自己:為了寫這本書,我究竟花了多長時間?可嘆啊!「十年」!是的,自從我第一次在研討會上關於俄狄浦斯情結做課題報告開始,之後為其開始著筆,已經過去十年了!

為什麼要關於這個既著名又普通的主題寫一本書呢?關於俄狄浦斯情結這個主題,幾乎所有著名的圖書館都存有它的資料。但是,我對俄狄浦斯情結的感受是這樣的:儘管它普遍流傳,但對於普通大眾而言,他們依然停留在對這個概念糟糕的理解之中。於是我決心,經由那些精神分析的奠基人——弗洛伊德(奧地利)、拉康(法國)、梅蘭妮·克萊因(英國)以及溫尼科特(英國),還有其他的偉大的精神分析家們——他們奠基了俄狄浦斯情結,那麼就讓我來重拾一切,去寫下關於俄狄浦斯的一切。於是,我重新深入學習了俄狄浦斯情結,就好似我什麼都不懂那般,經過再次學習讓這一切變得更明白。諸位請注意我應用的這種方法,即所謂的讓我回到無知狀態,我每次寫書的時候都用這種方式。我認為,精神分析這一門學科,對精神分析家有著苛刻的要求,所以分析家無論多大年齡,都要時刻準備著從零開始——對於精神分析中的那些概念,分析家要重新成為學生。

因此,我的方法是什麼?我是怎樣來對待寫一本書的?首先,我選擇一個並非精心準備的題材,例如「痛苦」或者「負罪感」;然後,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完善和拓展,正如《俄狄浦斯情結》一書這樣。在開始寫書的時候,我告訴自己:「我什麼也不懂」,正如您剛剛開始初學時的狀態那樣,來學習這些基礎原理。漸漸地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先融會貫通這些論據定位的首要軸線,這些軸線將作為引出文章的構架主幹。接著在這些主幹引導下,用我的話說,就是為了構成一幕戲,開始的情節要通過幾個角色的出場,在戲劇化高潮的那一刻以及落幕之時事件解決,這就是給讀者揭示這些論題概念的用處。我將之稱為「把概念戲劇化」。

這其中有個重要細節。那就是:我總要通過堅持不懈的工作與學習來探索這個概念,直到將它融會貫通並把它變成我自己的東西。我從不探求讓它作為原型存在。開始的時候,我尤其想搞明白並且想徵服這個概念,但這種方法沒有任何革新。什麼是創新?如果是創新,那它單純地娓娓而來,正是那增加出來的部分,是研究之前沒有的部分。因此,一旦讀完這本書,獨創性就會顯現出來。所謂獨創性,就是通過我給出的那些句子,通過展現問題的方法,以及特別是通過剛才我告訴諸位的方法——即讓自己歸零而無需憂慮,我用這種方式存在並且寫書——這三部分都會被誘發出來。而我挑選的那些詞語,篇章之間的蒙太奇,以及我努力追求讓那些複雜概念回歸簡單至清晰明了,這還是三個組成部分。這個「三步法」讓我的理論作為一個原創性的理論。

這就是我寫下《俄狄浦斯情結》一書的方法。

我還想跟諸位強調一下貫穿這些篇章的建議。主導思想是,俄狄浦斯情結是一個人類生命體身上完全第一次的神經症。俄狄浦斯情結是一個健康的神經症,是生命中的第一次神經症——第二次發生在青春發育期。為什麼說俄狄浦斯情結是一個健康的神經症?因為俄狄浦斯情結在通過孩子對外探索期間,他的媽媽或爸爸都是在性上被欲望以及欲望的人,這就重組了許多形成的感覺。這是孩子第一次在生命中,例如一個小男孩在性上及肉慾上欲求他的母親。對於他而言,這不再只是涉及母親的乳房、他的嘴以及他的肌膚,而是孩子欲求著母親整個人:她的身體、她的頭,更是欲求她散發出來的魅力。當我說「魅力」的時候,這是為了強調母親,她也同樣欲求著,並且她的魅力不是別的,正是女性肉慾的體現。然後孩子欲求一個母親,而在母親這邊,並非感覺不到對孩子的欲望。但是為什麼俄狄浦斯情結是個神經症?因為這時候的孩子——比如這裡說的小男孩,他將發現自己被窘在一個母親之中,這並非出自他是否情願,但這個母親使他興奮,並且也克制了他的興奮。所謂神經症是什麼?神經症就是在我們情感的關係中出現了一個內在的痛苦,這情感關係關乎著我們愛的人、欲求的人、害怕的人,以及甚至我們恨的那些人。神經症的內在衝突,是同時體驗到對於同一個人出現的矛盾感覺,這個人可以是母親、父親、兄弟……也可以是我們的配偶,甚至我們的老師。總之,神經症是同一時刻受到的感覺,那些矛盾的感覺朝向的那些人——那些人看重我們,並且我們在情感上依賴那些人。我剛才說到「老師」,但是倘若這個老師不看重您,並且您也沒感覺在情感上依賴他,那麼您將不會在他那邊有神經症的舉止。簡單來說,這就是矛盾感覺的情結——愛、欲望、害怕以及恨——孩子生活在俄狄浦斯情結期中。俄狄浦斯情結的孩子是與其父母如同戀人般的孩子,被父母興奮,並且同時被父母檢禁。這個小神經症患者,在他的愛、欲望、被斥責的害怕以及對於雙親作為禁止人的憤怒中縱橫四分。

這就是為什麼俄狄浦斯情結是人類生物在精神分析的視角下作為中心。那麼作為人類生物的存在,對於精神分析家又是什麼呢?例如,對於經濟學家而言,人類生物的存在,是生產者、分配者以及資源的消費者;但對於精神分析家而言卻不是這回事,人類生物的存在是愛的存在、欲望的存在、害怕的存在以及恨的存在。人將朝向一個他者,他愛這個他者並且這個他者愛他,他欲求與之身體接觸,他害怕對其過度依賴,同時又對其感受到恨的生命衝動。為什麼會恨?因為對其之所愛,亦對其之所欲,所以不可避免地,在這個他者之處出現失望和沮喪。對於我們精神分析家,人類生物的存在是一個愛的存在,是擁有機會與伴侶分享生命這欲望的存在,這個伴侶會為之滿意,也為之沮喪。

然後我們會說,難道愛就是神經症?那些小男孩、小女孩在他們成年之後,所有一切親身經歷的愛戀關係,都是通過俄狄浦斯情結在這個5歲時的過去經歷作為原型變化而來。當然這其中還包括文化,是法蘭西文化還是中華文明?好吧!讓我們通過這本書來講:愛,是最美妙也是最必要的神經症!

J.-D. Nasio

2016年2月22日於法國巴黎

相關焦點

  • 俄狄浦斯情結·開篇·1、俄狄浦斯情結是什麼?
    俄狄浦斯情結並非是一個來自感覺或者溫柔這些方面的事務,而是來自於身體,來自於欲望,來自於幻想與愉悅的個人事務。請不要懷疑,父母與孩子之間溫柔的愛與恨,這些家庭內部發自內心的愛恨情感,都伴隨著性慾的震顫。    俄狄浦斯情結可謂大相無形:它是適宜於成人的性慾欲望,卻是在孩提四歲時的小腦袋瓜和身體裡真實的過去經歷,且那個時候父母正是這對象目標。
  • 男孩女孩的俄狄浦斯情結
    客體關係兩年培訓第3期即將結束,我們已經從客體關係心理治療的基本理論來到了被譽為客體關係理論之母的梅蘭妮·克萊因提出的與弗洛伊德不一樣的俄狄浦斯情結。弗洛伊德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結,通常被認為是人類心靈最主要衝突的核心,他認為在3-6歲的時候,男孩是閹割焦慮,女孩是對陰莖的嫉妒。
  • 【微學術】俄狄浦斯情結真的存在嗎?
    我們或多或少在某些階段都會有戀母情結,但也僅僅是依戀母親,並不過分。但是偉大的弗洛伊德居然說男生普遍會有戀母情結,乃至敵對父親的程度,並說否認的人其實是自我抑制,這是科學還是扯淡,讓我們先來了解了解什麼是俄狄浦斯情結!
  • 俄狄浦斯情結(二):女孩版
    俄狄浦斯情結(二):女孩版女孩的俄狄浦斯情結,相比於男孩來說,要更為複雜一些。這主要是因為女孩和母親同一性別。不管男孩女孩,母親都是他們生命中第一個重要的人,也是他們首先欲求的人。但男孩欲求母親是順其自然的事,女孩欲求母親是為了欲求父親做準備。
  • 心理學解析《飲食男女》:從父親與孩子關係,看「俄狄浦斯情結」
    從心理學角度看,《飲食男女》能夠幫助我們從父親和孩子的關係中,看出"俄狄浦斯情結",及其家長應該如何應對"俄狄浦斯情結"中的教育問題。三姐妹與父親的關係都有著"俄狄浦斯情結"的特點,只不過因為不同的性格而發展出不一樣的相處方式。"俄狄浦斯情結"最初源自希臘神話,講述的是一位王子叫俄狄浦斯(Oedipus)的故事。俄狄浦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弒父娶母。"俄狄浦斯情結"又譯作"戀母情結",是指兒子親母反父的複合情結。
  • 俄狄浦斯是誰?
    拉伊俄斯在某日醉酒之後導致伊俄卡斯忒懷孕及俄狄浦斯的降生。也就是說,伊俄卡斯忒的懷孕並非出於拉伊俄斯的意願,為此俄狄浦斯出生是在忤逆了其父親拉伊俄斯意志的前提下落世的。俄狄浦斯長大後,因為德爾菲神殿的神諭說,他會弒父娶母,他並不知道科林斯國王與王后並非自己親生父母的,為避免神諭成真,便離開科林斯並發誓永不再回來。
  • 中國人的俄狄浦斯三角(四)
    破敵陣,見一白額大虎擋道,射殺之。前察看,方見其父頭中箭亡。這個中國版本的Oedipus 三角關係裡,首先是兒子被父親所殺,然後才是父親被兒子所殺。16 李孟潮:在「哪吒鬧海」與中國人的俄狄浦斯情結一文的結論中指出:大量的象徵提示俄狄浦斯情結的存在,母親在俄狄浦斯情結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拯救幻想和被動攻擊是中國人俄狄浦斯情結的重要防禦方式。
  • 「俄狄浦斯情結」給我們帶來的影響
    ▲老詹和孩子們文 | 詹潤演(微信公眾號:老詹漫談)俄狄浦斯情結又稱「戀母情結」,是由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借用古希臘劇作家索福克勒斯的神話故事情節而提出來的心理學術語概念。
  • 蒙娜麗莎至今令人迷醉的原因,是達文西的俄狄浦斯情結
    西格蒙德認為,達文西之所以把女主人的微笑描繪得如此令人痴迷,是因為達文西有著強烈的俄狄浦斯情結,即戀母情結。在西格蒙德的精神分析學看來,人類男性在嬰幼兒時期,他的第一個戀人就是他的母親,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性取向逐漸完成轉移到其他女性身上。但,有一些男性的性取向沒有發生轉移,一直在他的母親身上。
  • 成功後的懲罰|蔣凡和張大奕都躲不過的俄狄浦斯情結
    所以,我想說的是,蔣凡出軌事件很有可能是遇到了他的俄狄浦斯情結,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毀掉自己。戀母情結又稱作俄狄浦斯情結。是S.Freud借用古希臘劇作家索福克勒斯的神話故事情節而自撰的術語概念。所以生活中真正的戀母情結(俄狄浦斯情結)發生的非常的少,但是在潛意識層面會非常的常見。比如當我們日常生活中靠近成功,或者是越大的成功的時候,類似戀母情結一樣的悔罪感就會產生,這個情感會讓人難以忍受,所以自己無意識的會把取得的成功銷毀,從而避免產生讓自己無法忍受的悔罪感。
  • 《小丑》和《蝙蝠俠》:同樣的俄狄浦斯情結,造就不同的人生困局
    影片中,亞瑟同樣深受俄狄浦斯情結帶來的痛苦,但亞瑟選擇了黑暗,且成為黑暗去危害社會。兩個主人公分別是DC漫畫最受歡迎的正派與反派,痛苦根源卻出奇的一致——來自俄狄浦斯情結。這一情結讓兩位主人公同樣面臨著困局,但兩人面對困局的方式卻天差地別,也導致了兩人的命運截然不同。
  • 女孩的俄狄浦斯
    如果她父親鍾情於母親,那麼對母親認同的過程會有引導小女孩欲望獲得父親對一個女人的親暱。因此,通過引誘,通過試圖違抗那時對她而言還算不上是亂倫禁忌的某種東西,她將進入俄狄浦斯。男孩擁有那些與穿透有關的離心的和陰莖的衝動。女孩擁有的是那些關於吸引力的向心的衝動。
  • 原創翻譯 | 漢娜·西格爾《導讀克萊因》第九章(1):俄狄浦斯情結的早期階段
    譯者:段錦礦                           廣州帛石心理諮詢中心  梅蘭妮·克萊因對抑鬱心位的定義中暗含了這樣的觀點,即俄狄浦斯情結在這一階段就開始發展,它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克隆丈夫》:愛他就生下他,俄狄浦斯情結的經典再現
    俄狄浦斯情結的再現希臘神話中俄狄浦斯無意中殺父娶母的神話故事。俄狄浦斯是歐洲文學史上典型的命運悲劇人物,是希臘神話中忒拜的國王拉伊俄斯和王后約卡斯塔的兒子,他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了自己的父親並娶了自己的母親。後來由著名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提出了一個術語,即是:俄狄浦斯情結又稱"戀母情結"。
  • 胡因夢文選 || 什麼是俄狄浦斯(伊底帕斯)情結?以及三角關係的原型動力
    什麼是俄狄浦斯情結?以下來自網絡整理編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俄狄浦斯情結---戀母情結(Oedipus complex),中文翻譯為伊諦普斯情結、俄狄浦斯情結、伊底庇斯情結。通俗地講是指人的一種心理傾向,喜歡和母親在一起的感覺。戀母情結並非愛情,而大多產生於對母親的一種欣賞敬仰。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男孩女孩都可能有戀母情結。
  • 世界文學資深專家餘斌:俄狄浦斯為什麼避免不了「殺父娶母」的結局
    原創 文度記 文度記文/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 餘斌01《俄狄浦斯王》的「打開方式」現在的人即使不知索福克勒斯,也聽說過「俄狄浦斯情結」這麼個詞。這就是所謂「戀母情結」和「戀父情結」。戀母的極致,是有「殺父娶母」的衝動,當然,是在潛意識裡,自己都覺察不到——這也就是「俄狄浦斯情結」了。弗洛伊德要拿俄狄浦斯說事兒,是因為《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在西方家喻戶曉,而這故事正可佐證他的理論,這也是一種「就近取譬」吧。
  • 羅志祥敗在了俄狄浦斯情結上,兒大要避母,異性界限感幾歲要培養
    羅志祥的本質問題,反而不是兩部手機,而在於他的俄狄浦斯情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戀母情結」。沒有界限感,沒有分寸感, 沒有責任感,這恰好是俄狄浦斯情結的衍生品。02:俄狄浦斯情結是什麼?《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臘的一個悲劇神話,俄狄浦斯王在被預言會殺父娶母的情況下,被生父用鐵絲穿其腳踵,丟之荒野。「俄狄浦斯」就是「腫脹的腳」的意思。俄狄浦斯王得知預言,以為其養父母為親生父母,為逃脫預言,開始流浪。途中殺死了凌辱他的生父,按習俗娶了前國王的王后——他的生母為妻。
  • 俄狄浦斯與司芬克斯——孩子必須了解的100幅世界名畫
    這些悲劇主角的命運各自悲慘,但要比最慘,那無疑是俄狄浦斯。由於命運早在人出生之前便已註定,所以俄狄浦斯的故事,也要從他的父輩開始說起。歷來表現俄狄浦斯和司芬克斯的畫作有許多國家危難,國王伊拉俄斯於是前往德爾斐神廟尋找解救良方,途中遇到了向忒拜方向走的俄狄浦斯。
  • 戀母情結 -俄狄浦斯衝突到底是怎麼回事?(上)
    這個事例可能感覺略顯誇張,現在常見的姐弟戀,還有我們說的女大三,抱金磚,其實都有戀母情結的意味。有些男人有較強的戀母情結,與妻子結婚後,會以母親的標準來期待妻子,相對母親一樣對待妻子。有的男性因和母親關係異常深厚,當遇到婆媳問題而經常得傷腦筋時,他會去袒護母親,而那些有極端戀母情結的男人,甚至無法和其他女性進行正常的性生活。
  • 原創翻譯 | 漢娜·西格爾《導讀克萊因》第九章(2):俄狄浦斯情結的早期階段
    若非這裡有對欲求父母的極端理想化,以及對競爭性父母的極端仇恨和受迫害體驗,這最後一種分裂形式可能非常類似生殖器期的俄狄浦斯情境。而且,由於這種理想化和迫害的極端性,理想化客體和迫害者的角色通常會迅速地從父母一方轉移到另一方。 在早期的俄狄浦斯情結中,對父母結合體的無意識幻想起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