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丈夫》:愛他就生下他,俄狄浦斯情結的經典再現

2021-02-19 優書娛樂局

若是有一天,你的愛人或親人突然離世,通過克隆技術你可以把他(她)克隆出來,你願意嗎?

2011年一部小成本的德國電影《克隆丈夫》探討了這個問題:當麗貝卡返回祖父家的時候,她再次邂逅了自己少女時代的戀人託馬斯。這對青梅竹馬的戀人又在一起了。然而好景不長,託馬斯死於一場車禍。此時克隆技術已經十分成熟,所以麗貝卡決定要複製一個託馬斯。儘管社會還不能完全接受這一事情,心意已決的麗貝卡依然堅持生下了"託馬斯"。那麼自己生下來的是兒子還是丈夫呢?

你就是你的記憶,沒有過往記憶的再生體還是原來的愛人嗎?這註定是一場自我苦欺騙的愛情期盼,除了換了一聲謝謝你給我生命外,剩下的就是一聲嘆息。

女演員伊娃·格林在其中奉獻了最精彩的演繹,這位邦女郎可是007最愛的女人,在《007:大戰皇家賭場》中的驚豔表現讓許多人記住了她,這一次她的表演則更加出色,可以說憑藉一人就撐起了整部電影,讓人難忘。

多利綿羊到兒子湯米

世界上最著名的一隻綿羊叫多利,它是只克隆綿羊,當它於1997年公開亮相時,震動整個世界,美國《科學》雜誌把多利的誕生評為當年世界十大科技進步的第一項。

多利只存活了7年,當它死時各大媒體還撰文追述多利短暫而不平凡的一生。

世界第一頭體細胞克隆動物多利羊在給我們帶來振奮、困惑和爭論之後,僅6歲半的多利羊壯年早逝,為我們留下了謎團,其中一個謎就是克隆動物是否早衰,有人稱之為多利羊難題。

而多利羊帶來的更大爭論就是複製人問題。在有關複製人的爭論中,一直有一個聲音在說:未來誕生的複製人,可能像當年的試管嬰兒一樣,最終被社會平靜而寬容地接受。

當然如何克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涉及倫理道德等一系列問題,因此2005年第59屆聯合國大會法律委員會2月18日以71票贊成、35票反對、43票棄權的表決結果,通過了一項政治宣言,要求各國禁止有違人類尊嚴的任何形式的人類克隆。

現實禁止,藝術可以探討,對於複製人的展現已經不止一部電影,如《逃出克隆島》、《變種異煞》、《銀翼殺手》等,還有今年上映的《雙子殺手》都是以克隆為題材作為賣點的,和歐洲類似清新的文藝片相比,這些美國大片中克隆只是外衣,內在卻是美國式英雄情懷之類。

《克隆丈夫》雖然號稱是科幻片,除了克隆外其他和科幻沒有任何關係,有媒體評論的是:這部電影畫面冷清唯美,對白簡約含蓄,毫無科幻片的意味,反倒有幾分倫理愛情的感覺,徐緩而憂傷。

當麗貝卡的情人意外被撞死之後,她決定克隆他,面對他母親的疑惑,麗貝卡的決定是自己生下他,但是情人的母親不同意,她的理由是:人類不是養殖動物,我們接受生命的恩賜和它帶走的一切。

麗貝卡則堅持這樣做:生命也給我們這個機會,不是嗎?最終兒子湯米就這樣十月懷胎後誕生了,生下來的湯米雖然生物特徵和情人一樣,但是思想卻是後天慢慢形成的,沒有記憶的情人還是情人嗎,那麼他到底是兒子還是愛人?

生物的記憶和實際的記憶

人是既有動物性也有智能性的,知識是可以傳承的,但唯獨記憶這一項可沒辦法傳承,但是現在生物體本身是不是有傳承呢?

如著名心理學家榮格就把潛意識分為集體潛意識及個人的潛意識,而這種集體潛意識可是共性的,是屬於最深層次的意識體現。

曾經有生物學家追蹤過一群遷移的蜜蜂,這群蜜蜂每年都會遷移,而且橫跨千裡之路的遷移時每一次都精準的找到同一棵樹上建立蜂巢,但是讓人疑惑是這群蜜蜂其實在一年之類已經更新換代幾次了,可以立再次遷移過來的蜜蜂已經不是原來的蜜蜂,那為什麼能夠找到如此精準呢,讓生物學家百思不得其解,也許生物本身就有記憶也說不定。

麗貝卡掩藏了湯米是複製人的現實,但是電影中的世界克隆已經變得技術成熟,但是卻依舊不被眾人接受,電影中一個小女孩就是如此克隆出來的,女兒因為太思念逝去的母親,結果生下了自己的母親,被鄰居們認為是怪胎,不願意和她們接受,按湯米自己說的,所有人都知道,複製人有怪味,是玻璃清潔劑的氣味。不得不說是個諷刺。

電影中,當湯米長大後,談到夢的時候,夢見自己在一個罐子裡(複製人的罐子?),這也為事後遇到託馬斯的母親,也就是原身的母親突然感覺到似曾相識埋下伏筆,這算是生物性遺留下來的記憶嗎?在電影中這種記憶應該是默認的,這也讓湯米對母親的感覺很異類,他感覺到母親的與眾不同,只不過在倫理道德控制下認為對方只是自己的母親罷了。

在生物體記憶引導下,湯米感覺到了不一樣,當麗貝卡講起過往的愛情故事時,湯米疑惑了,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了?

從生物層面上來看,他就是託馬斯,他的長相及基因是和託馬斯一模一樣的,但是他的思想卻不是過去的思想,而是全新的,所以才會有這樣的困惑出來,正如他小時候說的,雖然他沒有聞出來,他卻知道複製人和別人不一樣,這個不一樣就是社會對於複製人的想法和認可問題。

但是他卻對母親有了不一樣的情感,這種情感卻是和倫理道德糾結在一起,是當兒子還是情人呢?

這個問題有答案嗎,也許永遠都沒有。

俄狄浦斯情結的再現

希臘神話中俄狄浦斯無意中殺父娶母的神話故事。

俄狄浦斯是歐洲文學史上典型的命運悲劇人物,是希臘神話中忒拜的國王拉伊俄斯和王后約卡斯塔的兒子,他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了自己的父親並娶了自己的母親。

後來由著名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提出了一個術語,即是:俄狄浦斯情結又稱"戀母情結"。

湯米的這種情結在小時候體現更是明顯,電影中有一個場景就是湯米和母親玩遊戲時,已經長大點的湯米力氣比母親大了,當他把麗貝卡壓在身下,無意識的說出我可以任意處置你了,而麗貝卡的回覆則是:請便。

長大後的湯米戀愛了,也有了自己的小女朋友,然後當真正來臨時,他困惑了,電影中最高潮的則是最後與母親,也就是前世的情人溫存的場景,既是對自我身份認同的困惑,也是這種俄狄浦斯情結的經典再現。

不得不說,在導演的藝術處理之下,明明是一件很違背倫理的事,卻認為理所當然,麗貝卡只想著一件事,那就以前的情人以自己熟悉的方式存在著,哪怕這種存在是違背倫理的,她的選擇和電影中那個女人選擇生出自己的母親其實是一樣的,因為愛所以愛,哪怕愛的人只是一個生物體,已經沒有了過往的記憶,這是一份無望而又痛苦的愛,最終解決的方案是什麼呢?

謝謝你給了我生命,這是湯米最後對既是母親又是情人的麗貝卡說的,倫理最終還是佔據至高點,在陰冷中,湯米離開了家。

這是一部唯美而憂傷的故事,你就是你的記憶,所以失去的早就已經失去,只是我們假裝它還在而已。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相關焦點

  • 俄狄浦斯情結·開篇·1、俄狄浦斯情結是什麼?
    因為俄狄浦斯情結並非是家長和孩子之間愛與恨的故事,而是一個關於性的故事,這就是所謂的身體得到快樂經歷的始末,這其中比如:得到撫慰、擁抱;或是受到侵蝕;或是炫耀;或是審視自己等等。總之,肉體上可以獲得快樂,也同樣可以獲得痛苦。俄狄浦斯情結並非是一個來自感覺或者溫柔這些方面的事務,而是來自於身體,來自於欲望,來自於幻想與愉悅的個人事務。
  • 俄狄浦斯情結·中文版序言
    是的,自從我第一次在研討會上關於俄狄浦斯情結做課題報告開始,之後為其開始著筆,已經過去十年了!為什麼要關於這個既著名又普通的主題寫一本書呢?關於俄狄浦斯情結這個主題,幾乎所有著名的圖書館都存有它的資料。但是,我對俄狄浦斯情結的感受是這樣的:儘管它普遍流傳,但對於普通大眾而言,他們依然停留在對這個概念糟糕的理解之中。
  • 【微學術】俄狄浦斯情結真的存在嗎?
    我們或多或少在某些階段都會有戀母情結,但也僅僅是依戀母親,並不過分。但是偉大的弗洛伊德居然說男生普遍會有戀母情結,乃至敵對父親的程度,並說否認的人其實是自我抑制,這是科學還是扯淡,讓我們先來了解了解什麼是俄狄浦斯情結!
  • 男孩女孩的俄狄浦斯情結
    客體關係兩年培訓第3期即將結束,我們已經從客體關係心理治療的基本理論來到了被譽為客體關係理論之母的梅蘭妮·克萊因提出的與弗洛伊德不一樣的俄狄浦斯情結。弗洛伊德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結,通常被認為是人類心靈最主要衝突的核心,他認為在3-6歲的時候,男孩是閹割焦慮,女孩是對陰莖的嫉妒。
  • 俄狄浦斯是誰?
    拯救了忒拜城的俄狄浦斯受到人民的推崇被選為國王,按照習俗與失去了丈夫拉伊俄斯的的王后伊俄卡斯忒成婚,於是應驗了他將「弒父娶母」的神諭。俄狄浦斯和伊俄卡斯忒之間,生下了名為波呂尼刻斯和厄忒俄克勒斯的兩個兒子,以及名為安提戈涅和伊斯墨涅的兩個女兒。由於俄狄浦斯在不知不覺間犯下了「弒父娶母」的大罪,瘟疫和饑荒降臨到了忒拜城。
  • 「俄狄浦斯情結」給我們帶來的影響
    ▲老詹和孩子們文 | 詹潤演(微信公眾號:老詹漫談)俄狄浦斯情結又稱「戀母情結」,是由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借用古希臘劇作家索福克勒斯的神話故事情節而提出來的心理學術語概念。
  • 俄狄浦斯情結(二):女孩版
    俄狄浦斯情結(二):女孩版女孩的俄狄浦斯情結,相比於男孩來說,要更為複雜一些。這主要是因為女孩和母親同一性別。不管男孩女孩,母親都是他們生命中第一個重要的人,也是他們首先欲求的人。但男孩欲求母親是順其自然的事,女孩欲求母親是為了欲求父親做準備。
  • 心理學解析《飲食男女》:從父親與孩子關係,看「俄狄浦斯情結」
    從心理學角度看,《飲食男女》能夠幫助我們從父親和孩子的關係中,看出"俄狄浦斯情結",及其家長應該如何應對"俄狄浦斯情結"中的教育問題。三姐妹與父親的關係都有著"俄狄浦斯情結"的特點,只不過因為不同的性格而發展出不一樣的相處方式。"俄狄浦斯情結"最初源自希臘神話,講述的是一位王子叫俄狄浦斯(Oedipus)的故事。俄狄浦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弒父娶母。"俄狄浦斯情結"又譯作"戀母情結",是指兒子親母反父的複合情結。
  • 中國人的俄狄浦斯三角(四)
    破敵陣,見一白額大虎擋道,射殺之。前察看,方見其父頭中箭亡。這個中國版本的Oedipus 三角關係裡,首先是兒子被父親所殺,然後才是父親被兒子所殺。16 李孟潮:在「哪吒鬧海」與中國人的俄狄浦斯情結一文的結論中指出:大量的象徵提示俄狄浦斯情結的存在,母親在俄狄浦斯情結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拯救幻想和被動攻擊是中國人俄狄浦斯情結的重要防禦方式。
  • 成功後的懲罰|蔣凡和張大奕都躲不過的俄狄浦斯情結
    所以,我想說的是,蔣凡出軌事件很有可能是遇到了他的俄狄浦斯情結,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毀掉自己。戀母情結又稱作俄狄浦斯情結。是S.Freud借用古希臘劇作家索福克勒斯的神話故事情節而自撰的術語概念。神話名稱為《俄狄浦斯王》,描述俄底普斯王子命中注定他必然殺死自己的父親,娶自己的母親為妻,他雖然終生小心,極力避免,但仍在不知不覺中犯下殺父、娶母兩樁大罪,弗洛伊德認為這個情節反映了男孩愛母憎父的本能願望,而女孩則有戀父情結,即憎母愛父的本能願望,又稱「伊賴克特情結」。
  • 蒙娜麗莎至今令人迷醉的原因,是達文西的俄狄浦斯情結
    西格蒙德認為,達文西之所以把女主人的微笑描繪得如此令人痴迷,是因為達文西有著強烈的俄狄浦斯情結,即戀母情結。在西格蒙德的精神分析學看來,人類男性在嬰幼兒時期,他的第一個戀人就是他的母親,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性取向逐漸完成轉移到其他女性身上。但,有一些男性的性取向沒有發生轉移,一直在他的母親身上。
  • 《克隆丈夫》:我是我愛人的母親,沒有記憶的愛人還是真正的愛人
    此時克隆技術已經十分成熟,所以麗貝卡決定要複製一個託馬斯。儘管社會還不能完全接受這一事情,心意已決的麗貝卡依然堅持生下了"託馬斯"。那麼自己生下來的是兒子還是丈夫呢?你就是你的記憶,沒有過往記憶的再生體還是原來的愛人嗎?這註定是一場自我苦欺騙的愛情期盼,除了換了一聲謝謝你給我生命外,剩下的就是一聲嘆息。
  • 《小丑》和《蝙蝠俠》:同樣的俄狄浦斯情結,造就不同的人生困局
    影片中,亞瑟同樣深受俄狄浦斯情結帶來的痛苦,但亞瑟選擇了黑暗,且成為黑暗去危害社會。兩個主人公分別是DC漫畫最受歡迎的正派與反派,痛苦根源卻出奇的一致——來自俄狄浦斯情結。這一情結讓兩位主人公同樣面臨著困局,但兩人面對困局的方式卻天差地別,也導致了兩人的命運截然不同。
  • 原創翻譯 | 漢娜·西格爾《導讀克萊因》第九章(1):俄狄浦斯情結的早期階段
    當母親被視為一個完整客體時,不僅嬰兒與母親的關係發生了變化,嬰兒對世界的看法也發生了變化,在他的眼裡,別人成為了獨立的個體,並且彼此有關係;特別的,嬰兒意識到父親和母親之間存在著重要的聯繫。這為俄狄浦斯情結奠定了舞臺。 但是,嬰兒對別人的關係的感知與成人,或與只是年齡大一些的孩子的感知是非常不同的。
  • 女孩的俄狄浦斯
    羞恥心構成了一種健康的性自戀的形成,因為性化自戀並不建立在對和性慾相關的問題的壓抑之上,而是建立在一個純潔的基調之上對這些問題的詞語化。因此那些即將到來的生殖行為的特徵被安置:與快樂,豐富,和伴侶的情投意合相一致。
  • 羅志祥敗在了俄狄浦斯情結上,兒大要避母,異性界限感幾歲要培養
    羅志祥的本質問題,反而不是兩部手機,而在於他的俄狄浦斯情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戀母情結」。正是他自己,而你,就是"幫兇"。沒有界限感,沒有分寸感, 沒有責任感,這恰好是俄狄浦斯情結的衍生品。02:俄狄浦斯情結是什麼?
  • 胡因夢文選 || 什麼是俄狄浦斯(伊底帕斯)情結?以及三角關係的原型動力
    這種人缺乏正向內在陽性典範,完全依賴女人愛不愛她、肯不肯定他來獲得價值感,所以內心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 什麼是俄狄浦斯情結?以下來自網絡整理編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俄狄浦斯情結---戀母情結(Oedipus complex),中文翻譯為伊諦普斯情結、俄狄浦斯情結、伊底庇斯情結。通俗地講是指人的一種心理傾向,喜歡和母親在一起的感覺。戀母情結並非愛情,而大多產生於對母親的一種欣賞敬仰。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男孩女孩都可能有戀母情結。
  • 世界文學資深專家餘斌:俄狄浦斯為什麼避免不了「殺父娶母」的結局
    這是心理學家——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的發明,他認定每個人自小就有性衝動,男童的第一個對象是母親,女童的第一個對象是父親,強烈的佔有欲讓他們分別將父親、母親視為敵人。這就是所謂「戀母情結」和「戀父情結」。戀母的極致,是有「殺父娶母」的衝動,當然,是在潛意識裡,自己都覺察不到——這也就是「俄狄浦斯情結」了。
  • 原創翻譯 | 漢娜·西格爾《導讀克萊因》第九章(2):俄狄浦斯情結的早期階段
    若非這裡有對欲求父母的極端理想化,以及對競爭性父母的極端仇恨和受迫害體驗,這最後一種分裂形式可能非常類似生殖器期的俄狄浦斯情境。而且,由於這種理想化和迫害的極端性,理想化客體和迫害者的角色通常會迅速地從父母一方轉移到另一方。 在早期的俄狄浦斯情結中,對父母結合體的無意識幻想起著重要的作用。
  • 俄狄浦斯與司芬克斯——孩子必須了解的100幅世界名畫
    這些悲劇主角的命運各自悲慘,但要比最慘,那無疑是俄狄浦斯。由於命運早在人出生之前便已註定,所以俄狄浦斯的故事,也要從他的父輩開始說起。後來伊拉俄斯誘拐了珀羅普斯的兒子並導致其死亡,珀羅普斯悲憤之下詛咒伊拉俄斯「會被自己的兒子殺死」。後來伊拉俄斯成為忒拜國王,由於懼怕詛咒應驗,他一直避免讓王后懷孕生子。但是命運的轉盤一旦開始,就從來不會停止,也沒人能夠改變。所以,一次偶然酒醉,伊拉俄斯讓妻子懷了孕,並生下了一個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