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狄浦斯情結」給我們帶來的影響

2021-03-01 老詹漫談

本文首發自詹潤演個人微信公眾號:老詹漫談(laozhanmantan);

歡迎大家轉載分享「老詹漫談」文章;

轉載或分享時請保留原創和務必註明作者。

▲老詹和孩子們

文 | 詹潤演(微信公眾號:老詹漫談)

俄狄浦斯情結又稱「戀母情結」,是由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借用古希臘劇作家索福克勒斯的神話故事情節而提出來的心理學術語概念。這個神話叫作《俄狄浦斯王》,它描述的是俄狄普斯王子命中注定必然殺死自己的父親,娶自己的母親為妻。雖然他終生小心,極力避免,但仍在不知不覺中犯下殺父、娶母兩樁大罪。弗洛伊德認為這個情節反映了男孩愛母憎父的本能願望,而女孩則有戀父情結。這就是今天大家常說,女兒偏喜歡爸爸,兒子偏喜歡媽媽。人的這種本能願望是從原始人的心理中繼承下來的,不可避免,無法抗拒,永遠留存在人類的無意識領域,它持續活動,以性本能為核心,帶有強烈的情感色彩,以致使人總是產生悔罪之感。因此,這種戀母或戀父情結,被弗洛伊德視之為宗教和道德的起因,由此則道德的起源自然是人類先天的無意識的生物本能。弗洛伊德認為,兒童在性發展的對象選擇時期,就開始向外界尋求性對象。對於幼兒而言,這個對象首先是從雙親開始的,男孩以母親為選擇對象,而女孩則常以父親的選擇對象。小孩做出這樣的選擇,一方面是由於自身的「性本能」決定的,同時也是由於雙親的刺激加強了這種傾向,也即是由於母親偏愛兒子和父親偏愛女兒促成的。在此情形之下,男孩早就對他的母親發生了一種特殊的柔情,認為母親就是自己的,而把父親看成是爭搶母親的敵人,並想取代父親在父母關係中的地位。同理,女孩也以為母親幹擾了自己對父親的柔情,侵佔了她應佔的地位。因此,同樣也有「戀父情結」。我一直在觀察弗洛伊德的這一現象,發現這種「性本能」也不是在任何時候出現的,但是確有大部分家庭大部分時候出現這一現象。這一現象對於我們來講,主要存在兩種影響:一是影響了我們原生的家庭,一是影響了我們現在的家庭。接下來,我將一一跟大家做分享。首先,我先和大家分享一下「俄的浦斯情結」對原生家庭的影響。這關係主要是影響了原生家庭的成員之間的關係。一般爸爸會偏喜愛女兒,於是會對女兒百般寵愛,能滿足的都儘可能地在合理範圍內滿足。而在這個時候,媽媽有時候就可能表現出有點像是吃了「醋」的樣子,心裡暗自高興,畢竟寵愛自己的孩子也是愛,但是如果當孩子和自己一旦放到了天坪上去衡量的時候,可能滋味就不一樣了,感覺夫妻之間那種戀愛的甜蜜給這個小傢伙給奪走了,於是瞬間被「失寵」的感覺。所以,有時候作為丈夫的角色就要注意兩者之間的平衡,不要老是出差的時候只帶給女兒這個「小情人」禮物,偶爾也要給老婆這個「老情人」帶來一點驚喜。這樣才不會讓對方感覺有點落差感。因為「老情人」也是從她的父親那裡的「小情人」成長起來的。家裡有男孩子也是一樣,作為母親,有時候既要寵愛兒子,也至少拿出戀愛時體貼男朋友的一半那樣去體貼今天的丈夫。男人一般不容易吃醋,但可能會換成酒精。日積月累,最後心裡的「酒精」濃度過高,就容易「著火」。而這些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孩子會每天觀察自己父母的相處方式,如果是在父母相互恩愛的家庭裡長大的孩子,一般都比較積極樂觀向上,對生活和世界滿眼都是愛的表達。如果是在父母不太恩愛的家庭裡長大的孩子,一般都相對比較容易變成比較叛逆,比較容易自我偽裝成很堅強的樣子,但是實際上心理比較容易崩潰,面對一些事情的時候也比較從悲憫的情緒開始。在這個時候,可能有些朋友會說,那現在我們的對象確實沒有像談戀愛的時候那麼好呀。其實,那個人還是那個人,只不過人是會發展變化的,這個變化是相對的。他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有一半是你造成的,因為自從談戀愛開始,他最信任和接觸最多的人是你自己。只不過,談戀愛的時候,你用放大鏡看他的優點,現在你用放大鏡看他的缺點。最後,兩個人都遭罪。當然,「無辜」的還有你的孩子,這正如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說的「白板說」那樣,孩子一出生心靈像一塊沒有任何記號和任何觀念的白板,一切觀念和記號都來自於後天的經驗。而父母的相處之道就是他們最開始的情感教育、愛情觀的啟蒙教育等。我們知道,等孩子長大成人後選擇另一半,基本上都是跟原生家庭的父母有關的。是否聽身邊朋友、同學或同事說過,他小的時候家裡父母不和,經常吵架、打架、離家出走,所以他以後選擇對象絕不要像他爸爸或他媽媽那樣的。是否聽是否聽身邊朋友、同學或同事說過,他從小到大都非常幸福,家裡其樂融融,充滿愛意,所以他以後選擇對象要像他爸爸或他媽媽那樣的。雖然,這兩種說法看起來不同,但是他們都是基於原生家庭父母的相處之道在做選擇的。父母感情好,就當作標準;父母感情不好,就當作借鑑。這就是為什麼說,作為父母一定要讓自己先優秀起來。因為你的人生觀、價值觀,甚至擇偶觀都會影響到孩子。除了這些以外,「俄狄浦斯情結」也會影響到後面婆婆、丈夫、妻子這三個人的相處關係。一個從小跟母親相處得比較好,「俄狄浦斯情結」比較嚴重的話,一般在新組建家庭的時候就容易出現一些小矛盾。因為婆婆習慣了與兒子之間的「互寵」,妻子習慣了丈夫的「獨寵」,一旦婆婆和妻子有點小矛盾的時候,看作為丈夫或兒子的你對哪個更寵?這就像那個「兩難」命題那樣:母親和妻子掉到水裡了,你先救哪一個?「俄狄浦斯情結」比較重的話,肯定是先救母親。這個時候,妻子肯定有怨言。這一觀念選擇,定會影響你後面的很多決策。比如,帶孩子的時候,兩個人都帶累了,你是選擇想讓誰先休息,誰繼續帶孩子?當然,面對這一方程式,還有另一種解法,那就是兩個都很重要,最後你來帶孩子!

感謝大家的支持,成為更好的自己

相關焦點

  • 俄狄浦斯情結·開篇·1、俄狄浦斯情結是什麼?
    這也是為何我們和驟變期的青少年溝通困難的原因之一。年輕人不再感到,那曾經已經步入尾聲的俄狄浦斯情結洪流的平息,而是恰恰相反,這激發了他的欲望,同時他變得叛逆,但有時候卻又相反地,鎮壓了年輕人猛烈的欲望,使他變得靦腆而內斂。然而無論如何,這座由俄狄浦斯情結鑄造的火山,在青春期從未熄滅。
  • 俄狄浦斯情結·中文版序言
    是的,自從我第一次在研討會上關於俄狄浦斯情結做課題報告開始,之後為其開始著筆,已經過去十年了!為什麼要關於這個既著名又普通的主題寫一本書呢?關於俄狄浦斯情結這個主題,幾乎所有著名的圖書館都存有它的資料。但是,我對俄狄浦斯情結的感受是這樣的:儘管它普遍流傳,但對於普通大眾而言,他們依然停留在對這個概念糟糕的理解之中。
  • 【微學術】俄狄浦斯情結真的存在嗎?
    我們或多或少在某些階段都會有戀母情結,但也僅僅是依戀母親,並不過分。但是偉大的弗洛伊德居然說男生普遍會有戀母情結,乃至敵對父親的程度,並說否認的人其實是自我抑制,這是科學還是扯淡,讓我們先來了解了解什麼是俄狄浦斯情結!
  • 男孩女孩的俄狄浦斯情結
    客體關係兩年培訓第3期即將結束,我們已經從客體關係心理治療的基本理論來到了被譽為客體關係理論之母的梅蘭妮·克萊因提出的與弗洛伊德不一樣的俄狄浦斯情結。弗洛伊德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結,通常被認為是人類心靈最主要衝突的核心,他認為在3-6歲的時候,男孩是閹割焦慮,女孩是對陰莖的嫉妒。
  • 俄狄浦斯情結(二):女孩版
    俄狄浦斯情結(二):女孩版女孩的俄狄浦斯情結,相比於男孩來說,要更為複雜一些。這主要是因為女孩和母親同一性別。不管男孩女孩,母親都是他們生命中第一個重要的人,也是他們首先欲求的人。但男孩欲求母親是順其自然的事,女孩欲求母親是為了欲求父親做準備。
  • 心理學解析《飲食男女》:從父親與孩子關係,看「俄狄浦斯情結」
    從心理學角度看,《飲食男女》能夠幫助我們從父親和孩子的關係中,看出"俄狄浦斯情結",及其家長應該如何應對"俄狄浦斯情結"中的教育問題。三姐妹與父親的關係都有著"俄狄浦斯情結"的特點,只不過因為不同的性格而發展出不一樣的相處方式。"俄狄浦斯情結"最初源自希臘神話,講述的是一位王子叫俄狄浦斯(Oedipus)的故事。俄狄浦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弒父娶母。"俄狄浦斯情結"又譯作"戀母情結",是指兒子親母反父的複合情結。
  • 中國人的俄狄浦斯三角(四)
    破敵陣,見一白額大虎擋道,射殺之。前察看,方見其父頭中箭亡。這個中國版本的Oedipus 三角關係裡,首先是兒子被父親所殺,然後才是父親被兒子所殺。16 李孟潮:在「哪吒鬧海」與中國人的俄狄浦斯情結一文的結論中指出:大量的象徵提示俄狄浦斯情結的存在,母親在俄狄浦斯情結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拯救幻想和被動攻擊是中國人俄狄浦斯情結的重要防禦方式。
  • 成功後的懲罰|蔣凡和張大奕都躲不過的俄狄浦斯情結
    所以,我想說的是,蔣凡出軌事件很有可能是遇到了他的俄狄浦斯情結,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毀掉自己。戀母情結又稱作俄狄浦斯情結。是S.Freud借用古希臘劇作家索福克勒斯的神話故事情節而自撰的術語概念。所以生活中真正的戀母情結(俄狄浦斯情結)發生的非常的少,但是在潛意識層面會非常的常見。比如當我們日常生活中靠近成功,或者是越大的成功的時候,類似戀母情結一樣的悔罪感就會產生,這個情感會讓人難以忍受,所以自己無意識的會把取得的成功銷毀,從而避免產生讓自己無法忍受的悔罪感。
  • 俄狄浦斯是誰?
    拉伊俄斯在某日醉酒之後導致伊俄卡斯忒懷孕及俄狄浦斯的降生。也就是說,伊俄卡斯忒的懷孕並非出於拉伊俄斯的意願,為此俄狄浦斯出生是在忤逆了其父親拉伊俄斯意志的前提下落世的。俄狄浦斯在王宮中被當作親生兒子撫養成人、並被定為王位繼承人。俄狄浦斯長大後,因為德爾菲神殿的神諭說,他會弒父娶母,他並不知道科林斯國王與王后並非自己親生父母的,為避免神諭成真,便離開科林斯並發誓永不再回來。
  • 《小丑》和《蝙蝠俠》:同樣的俄狄浦斯情結,造就不同的人生困局
    影片以亞瑟與母親共生引發的精神問題為核心,社會給亞瑟一次次打擊帶來的內心變化為主線,亞瑟選擇擁抱黑暗、成為黑暗為高潮。影片中,亞瑟同樣深受俄狄浦斯情結帶來的痛苦,但亞瑟選擇了黑暗,且成為黑暗去危害社會。兩個主人公分別是DC漫畫最受歡迎的正派與反派,痛苦根源卻出奇的一致——來自俄狄浦斯情結。
  • 蒙娜麗莎至今令人迷醉的原因,是達文西的俄狄浦斯情結
    西格蒙德認為,達文西之所以把女主人的微笑描繪得如此令人痴迷,是因為達文西有著強烈的俄狄浦斯情結,即戀母情結。在西格蒙德的精神分析學看來,人類男性在嬰幼兒時期,他的第一個戀人就是他的母親,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性取向逐漸完成轉移到其他女性身上。但,有一些男性的性取向沒有發生轉移,一直在他的母親身上。
  • 女孩的俄狄浦斯
    「不應該早於五歲半或者六歲,之前這只是幻想:『我以後要和爸爸結婚。』——『啊,要知道,那你要變成一個非常優秀的女人才行,因為我才不會輕易地把位子讓給你呢,』媽媽回答說。我們一起笑一笑,就是這樣。當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和長大後的情況不一樣:它們是會被嘗試的幻想。不必要過早的打擊它們……」 俄狄浦斯情節的解決在9到10歲之前很難完成,通常是在青春期時完成。
  • 原創翻譯 | 漢娜·西格爾《導讀克萊因》第九章(1):俄狄浦斯情結的早期階段
    這為俄狄浦斯情結奠定了舞臺。 但是,嬰兒對別人的關係的感知與成人,或與只是年齡大一些的孩子的感知是非常不同的。由於投射影響了他所有的感知,當他感覺到父母之間的力比多式聯繫時,他就把自己的力比多式欲望和攻擊性慾望投射給他們。當被自己強大的衝動所左右時,他幻想著他的父母幾乎不間斷地性交,這種性交的性質隨著他自己的衝動的波動而變化。
  • 《克隆丈夫》:愛他就生下他,俄狄浦斯情結的經典再現
    世界第一頭體細胞克隆動物多利羊在給我們帶來振奮、困惑和爭論之後,僅6歲半的多利羊壯年早逝,為我們留下了謎團,其中一個謎就是克隆動物是否早衰,有人稱之為多利羊難題。而多利羊帶來的更大爭論就是複製人問題。在有關複製人的爭論中,一直有一個聲音在說:未來誕生的複製人,可能像當年的試管嬰兒一樣,最終被社會平靜而寬容地接受。
  • 胡因夢文選 || 什麼是俄狄浦斯(伊底帕斯)情結?以及三角關係的原型動力
    如果母親帶來的影響是負面的,那麼他的阿尼瑪就容易示現成易怒、沮喪、優柔寡斷、神經過敏、焦慮、恐懼等等反應,同時也會向外投射在真實的人身上,把對方視為具有魔力的女巫,自己則像被附體一般變得無法自主,喪失掉理智。
  • 世界文學資深專家餘斌:俄狄浦斯為什麼避免不了「殺父娶母」的結局
    這就是所謂「戀母情結」和「戀父情結」。戀母的極致,是有「殺父娶母」的衝動,當然,是在潛意識裡,自己都覺察不到——這也就是「俄狄浦斯情結」了。弗洛伊德要拿俄狄浦斯說事兒,是因為《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在西方家喻戶曉,而這故事正可佐證他的理論,這也是一種「就近取譬」吧。
  • 俄狄浦斯不僅僅是殺了爹睡了媽那麼簡單
    前一個故事,俄狄浦斯殺夫娶母,婦孺皆知,而他晚年在科羅諾斯的遭遇,我也是第一次看到,沒想到情節竟然如此精彩,俄狄浦斯自刺雙眼帶給我們的遺憾,在後一個故事裡得到了撫慰和滿足。我們看到俄狄浦斯不僅僅是殺了父親睡了母親那麼簡單,他還是一位因飽受苦難而獲得神恩,能夠帶領人們走出黑暗困境的英雄。
  • 戀母情結 -俄狄浦斯衝突到底是怎麼回事?(上)
    這個事例可能感覺略顯誇張,現在常見的姐弟戀,還有我們說的女大三,抱金磚,其實都有戀母情結的意味。有些男人有較強的戀母情結,與妻子結婚後,會以母親的標準來期待妻子,相對母親一樣對待妻子。有的男性因和母親關係異常深厚,當遇到婆媳問題而經常得傷腦筋時,他會去袒護母親,而那些有極端戀母情結的男人,甚至無法和其他女性進行正常的性生活。
  • 羅志祥敗在了俄狄浦斯情結上,兒大要避母,異性界限感幾歲要培養
    羅志祥的本質問題,反而不是兩部手機,而在於他的俄狄浦斯情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戀母情結」。沒有界限感,沒有分寸感, 沒有責任感,這恰好是俄狄浦斯情結的衍生品。02:俄狄浦斯情結是什麼?《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臘的一個悲劇神話,俄狄浦斯王在被預言會殺父娶母的情況下,被生父用鐵絲穿其腳踵,丟之荒野。「俄狄浦斯」就是「腫脹的腳」的意思。俄狄浦斯王得知預言,以為其養父母為親生父母,為逃脫預言,開始流浪。途中殺死了凌辱他的生父,按習俗娶了前國王的王后——他的生母為妻。
  • 原創翻譯 | 漢娜·西格爾《導讀克萊因》第九章(2):俄狄浦斯情結的早期階段
    若非這裡有對欲求父母的極端理想化,以及對競爭性父母的極端仇恨和受迫害體驗,這最後一種分裂形式可能非常類似生殖器期的俄狄浦斯情境。而且,由於這種理想化和迫害的極端性,理想化客體和迫害者的角色通常會迅速地從父母一方轉移到另一方。 在早期的俄狄浦斯情結中,對父母結合體的無意識幻想起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