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自詹潤演個人微信公眾號:老詹漫談(laozhanmantan);
歡迎大家轉載分享「老詹漫談」文章;
轉載或分享時請保留原創和務必註明作者。
▲老詹和孩子們
文 | 詹潤演(微信公眾號:老詹漫談)
俄狄浦斯情結又稱「戀母情結」,是由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借用古希臘劇作家索福克勒斯的神話故事情節而提出來的心理學術語概念。這個神話叫作《俄狄浦斯王》,它描述的是俄狄普斯王子命中注定必然殺死自己的父親,娶自己的母親為妻。雖然他終生小心,極力避免,但仍在不知不覺中犯下殺父、娶母兩樁大罪。弗洛伊德認為這個情節反映了男孩愛母憎父的本能願望,而女孩則有戀父情結。這就是今天大家常說,女兒偏喜歡爸爸,兒子偏喜歡媽媽。人的這種本能願望是從原始人的心理中繼承下來的,不可避免,無法抗拒,永遠留存在人類的無意識領域,它持續活動,以性本能為核心,帶有強烈的情感色彩,以致使人總是產生悔罪之感。因此,這種戀母或戀父情結,被弗洛伊德視之為宗教和道德的起因,由此則道德的起源自然是人類先天的無意識的生物本能。弗洛伊德認為,兒童在性發展的對象選擇時期,就開始向外界尋求性對象。對於幼兒而言,這個對象首先是從雙親開始的,男孩以母親為選擇對象,而女孩則常以父親的選擇對象。小孩做出這樣的選擇,一方面是由於自身的「性本能」決定的,同時也是由於雙親的刺激加強了這種傾向,也即是由於母親偏愛兒子和父親偏愛女兒促成的。在此情形之下,男孩早就對他的母親發生了一種特殊的柔情,認為母親就是自己的,而把父親看成是爭搶母親的敵人,並想取代父親在父母關係中的地位。同理,女孩也以為母親幹擾了自己對父親的柔情,侵佔了她應佔的地位。因此,同樣也有「戀父情結」。我一直在觀察弗洛伊德的這一現象,發現這種「性本能」也不是在任何時候出現的,但是確有大部分家庭大部分時候出現這一現象。這一現象對於我們來講,主要存在兩種影響:一是影響了我們原生的家庭,一是影響了我們現在的家庭。接下來,我將一一跟大家做分享。首先,我先和大家分享一下「俄的浦斯情結」對原生家庭的影響。這關係主要是影響了原生家庭的成員之間的關係。一般爸爸會偏喜愛女兒,於是會對女兒百般寵愛,能滿足的都儘可能地在合理範圍內滿足。而在這個時候,媽媽有時候就可能表現出有點像是吃了「醋」的樣子,心裡暗自高興,畢竟寵愛自己的孩子也是愛,但是如果當孩子和自己一旦放到了天坪上去衡量的時候,可能滋味就不一樣了,感覺夫妻之間那種戀愛的甜蜜給這個小傢伙給奪走了,於是瞬間被「失寵」的感覺。所以,有時候作為丈夫的角色就要注意兩者之間的平衡,不要老是出差的時候只帶給女兒這個「小情人」禮物,偶爾也要給老婆這個「老情人」帶來一點驚喜。這樣才不會讓對方感覺有點落差感。因為「老情人」也是從她的父親那裡的「小情人」成長起來的。家裡有男孩子也是一樣,作為母親,有時候既要寵愛兒子,也至少拿出戀愛時體貼男朋友的一半那樣去體貼今天的丈夫。男人一般不容易吃醋,但可能會換成酒精。日積月累,最後心裡的「酒精」濃度過高,就容易「著火」。而這些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孩子會每天觀察自己父母的相處方式,如果是在父母相互恩愛的家庭裡長大的孩子,一般都比較積極樂觀向上,對生活和世界滿眼都是愛的表達。如果是在父母不太恩愛的家庭裡長大的孩子,一般都相對比較容易變成比較叛逆,比較容易自我偽裝成很堅強的樣子,但是實際上心理比較容易崩潰,面對一些事情的時候也比較從悲憫的情緒開始。在這個時候,可能有些朋友會說,那現在我們的對象確實沒有像談戀愛的時候那麼好呀。其實,那個人還是那個人,只不過人是會發展變化的,這個變化是相對的。他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有一半是你造成的,因為自從談戀愛開始,他最信任和接觸最多的人是你自己。只不過,談戀愛的時候,你用放大鏡看他的優點,現在你用放大鏡看他的缺點。最後,兩個人都遭罪。當然,「無辜」的還有你的孩子,這正如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說的「白板說」那樣,孩子一出生心靈像一塊沒有任何記號和任何觀念的白板,一切觀念和記號都來自於後天的經驗。而父母的相處之道就是他們最開始的情感教育、愛情觀的啟蒙教育等。我們知道,等孩子長大成人後選擇另一半,基本上都是跟原生家庭的父母有關的。是否聽身邊朋友、同學或同事說過,他小的時候家裡父母不和,經常吵架、打架、離家出走,所以他以後選擇對象絕不要像他爸爸或他媽媽那樣的。是否聽是否聽身邊朋友、同學或同事說過,他從小到大都非常幸福,家裡其樂融融,充滿愛意,所以他以後選擇對象要像他爸爸或他媽媽那樣的。雖然,這兩種說法看起來不同,但是他們都是基於原生家庭父母的相處之道在做選擇的。父母感情好,就當作標準;父母感情不好,就當作借鑑。這就是為什麼說,作為父母一定要讓自己先優秀起來。因為你的人生觀、價值觀,甚至擇偶觀都會影響到孩子。除了這些以外,「俄狄浦斯情結」也會影響到後面婆婆、丈夫、妻子這三個人的相處關係。一個從小跟母親相處得比較好,「俄狄浦斯情結」比較嚴重的話,一般在新組建家庭的時候就容易出現一些小矛盾。因為婆婆習慣了與兒子之間的「互寵」,妻子習慣了丈夫的「獨寵」,一旦婆婆和妻子有點小矛盾的時候,看作為丈夫或兒子的你對哪個更寵?這就像那個「兩難」命題那樣:母親和妻子掉到水裡了,你先救哪一個?「俄狄浦斯情結」比較重的話,肯定是先救母親。這個時候,妻子肯定有怨言。這一觀念選擇,定會影響你後面的很多決策。比如,帶孩子的時候,兩個人都帶累了,你是選擇想讓誰先休息,誰繼續帶孩子?當然,面對這一方程式,還有另一種解法,那就是兩個都很重要,最後你來帶孩子!感謝大家的支持,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