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節越來越多了,只是圈內人的狂歡嗎?

2021-02-09 金牌輿情官

後疫情時期,一度被疫情所影響的業界各類活動和獎項都逐步恢復。剛剛過去的國慶檔,8天39.5億票房創造檔期歷史第二的成績,我們熟悉的電影市場好像回來了。而大大小小的電影節,似乎來得更加集中一些。

在陝西西安,於11日開幕的第七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已經進行到了後半段,周冬雨受邀擔任本屆電影節青年大使,而在開幕式上,閆妮也攜電影作品《我和我的家鄉》受邀亮相。

而在山西平遙,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節也已於近日開幕。

除了上述兩個電影節之外,接下來輪番登上的電影節還包括第七屆重慶青年電影展、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等等。

 

後疫情時代的電影節

 

7月17日,上影節官方發布正式消息,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於7月25日至8月2日舉辦,第二十六屆上海電視節於8月3日至8月7日舉辦。和上影節隔空同慶,西寧的FIRST青年電影展也於同一時期拉開了序幕。早在6月8日,FIRST組委會就正式官宣今年的影展將於7月26日至8月3日在西寧舉行,成為今年第一個官宣的電影節。

 

10月還有平遙國際電影展、絲綢之路電影節以及12月有海南島電影節、澳門國際影展等。除此之外,一些較小的電影節也輪番上映,比如廬山國際愛情電影周和各類紀念主題的小影展。

 

近幾年來,隨著市場擴張和產業規模升級,國內電影節/展的確是越來越多了。從去年的數據來看,除了香港金像獎、上海國際電影節、平遙國際電影節這種之外,還有許多青年電影展,國內較有聲量的電影節/展有近20個,其中還未包括各類紀念主題的小影展。

 

在今年特殊的背景之下,今年的電影節/展同樣也呈現新趨勢與新特色。活動規模相對縮小是一定的。無論是已經舉辦或者即將開幕的電影節/展活動,都需配合相關工作的要求。比如限制線下活動參與人數、對於活動場地規模進行控制等。

在這種情況下,FIRST今年的徵片是近五年來最少的一次——只收到895部影片的報名,是近五年來首次低於1000部,而有效報名影片數量則只有643部,相比去年減少了36%。據上影節官網最新的排片表顯示,第23屆上影節參與展映的電影只有300部,相比往年的400多部,減少了100多。去年參與影展的電影院多達40餘家,基本上覆蓋了整個上海市區,而今年也銳減至29家。

 

因為線下活動規模受限,也間接促進了線上電影節/展活動的多樣化開拓與發展,如線上預約制,雲上論壇、大師班,雲展映等在今年的特殊環境中都得到大力發展。這些嘗試也為線上電影節提供了不少經驗,尤其在科技發展和網際網路升級帶動下,線上電影節/展將來或許成為一種常態。

 

 

地域與選片風格

同質化如何破題

 

國內電影節/展數量繁多且日漸增長,年輕的電影節/展也不在少數,同時綜合類電影節/展也越來越多,同質化問題嚴重。國內大大小小電影節都在面臨的一個問題,除了以等級、歷史、地域等劃分電影節外,從業者及其項目、以及場外觀眾如何判別不同電影節的特色,其實不太容易。

 

要在如此豐富的生態群中屹立不倒並且脫穎而出,每個電影節都需要一個清晰的定位。同樣是「國際電影節」,上海、北京等國際電影節,注重國際視野,但其選片有時會偏於冷門,對國內普通觀眾而言稍顯陌生;而山一女性國際影展,則更注重女性題材表達。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推出的選片,獎項依舊是圍繞著當年的口碑大片。但從它以「全年展映、全島放映、全民觀影、全產業鏈」為目標來看,「文化之旅」才是電影節的重點。定位文化之旅的還有廬山國際愛情電影周。廬山國際愛情電影周主辦方特地從《廬山戀》的場景中,精選出三條《廬山戀》愛情線路,帶給遊客「大山為證、吾愛永恆」的廬山之旅——當地旅遊業一定是最大贏家。

 

平遙國際電影節與「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所在地域與電影的關係就更加複雜。平遙國際影展則專注於展映非西方外語片,以區別化發展。一方面山西平遙是創辦者賈樟柯的故鄉,另一方面平遙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所以在最初就有文化輸出的意味,目前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國際影響力。

於2014年創辦的,以海陸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為主體的「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旨在以電影為紐帶,促進絲路沿線各國文化交流與合作,所以由古絲綢之路起點的陝西省,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和發祥地的福建省作為舉辦地,計劃每年一屆,輪流舉辦,也較為有意義。

 

 

圈地自萌的電影節們

 

在越來越多的電影節背後,聽上去更高大上的「電影節」成為每個城市都看好的一塊文化品牌香餑餑。但其中的「含金量」卻要再掂量掂量。

 

一方面,不少城市都把「電影節」作為一塊文化品牌香餑餑,而成為了一種指標性的文化活動。

 

而更重要的原因,仍在電影節本身。

 

電影節的概念在中國起步較晚,跟國際上知名的一流電影節無論是經營運作還是影響力上都具有不小的差距,基本現狀就是本土電影節日漸雞肋。國際一流電影節都具有非常悠久和專業的評獎傳統,每年都會聚集世界頂級的電影人,按照嚴格又符合各個電影節特色和精神的標準,在眾多參展電影中選出優秀的作品。這樣的獎項是具有極高公信力,無疑會對獲獎影片的宣發和交易有著重大的影響,對於電影人來說也是具有極高的吸引力。

而中國國內的電影節通常沒有這樣嚴肅的評獎環節。當評獎僅僅變成了走過場,所頒發的獎項也就沒法為參評影片增值。就算是A類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中金爵獎,和近幾年越來越國際化的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在頒獎禮過後依舊沒有影響市場的導向,更為傳統的金雞百花華表也難逃吐槽。

 

(舉辦了一屆之後就「隱退」了的上合組織電影節)

當然,也不乏一些定位清晰且硬核的電影節,值得關注就是對新人的扶持。比如first青年電影節、重慶青年電影展,「FIRST」 的創始初衷就是持續發現與推選青年電影人首作及早期電影作品。選片質量也很高,近幾年,《心迷宮》導演忻鈺坤、《八月》導演張大磊、《北方一片蒼茫》導演蔡成傑等優秀導演也是從FIRST走出。雖然業內已經有一定口碑和影響力,但仍處於圈地自萌的狀態,難以出圈。

 

無論如何,電影節的公信力和權威性依舊要靠獨特創新的理念,和堅持對優秀作品的渴求和鼓勵來逐步建立,希望層出不窮的電影節都能發現自己特色。在這個狂飆突進的時代裡,如何使電影節不落入沉痾,為電影正名,還電影人尊嚴,才是一個專業電影節應有的責任和使命。

推薦閱讀

相關焦點

  • 中國的電影節越來越多
    論級別,上海電影節是老大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上海電影事業迅猛發展,一批德高望重的藝術家張駿祥、徐桑楚、謝晉、白楊、秦怡和吳貽弓等順應電影發展的潮流,積極倡議在上海舉辦國際電影節。吳貽弓在2002年出版的《中國電影導演系列叢書·燈火闌珊》中這麼回憶:「我們要有自己的國際電影節,這是幾代中國電影人的夢。」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吸引大眾關注:光影盛宴 全民狂歡
    又是一年星光熠熠,12月5日,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在三亞拉開帷幕。海棠灣畔,眾星雲集,燈光璀璨,精彩紛呈。海南,再度吸引全球關注。本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以創新開放、共享發展的姿態給予大眾對於電影產業的信心,也成為世界了解中國、感受海南的窗口,眾多電影工作者的智慧、觀點和靈感在美麗海島碰撞、激發。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吸引大眾關注 光影盛宴全民狂歡
    又是一年星光熠熠,12月5日,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在三亞拉開帷幕。海棠灣畔,眾星雲集,燈光璀璨,精彩紛呈。海南,再度吸引全球關注。本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以創新開放、共享發展的姿態給予大眾對於電影產業的信心,也成為世界了解中國、感受海南的窗口,眾多電影工作者的智慧、觀點和靈感在美麗海島碰撞、激發。
  • 中國需要這麼多電影節嗎?
    如果關注國內電影市場,不難發現最近幾年「電影節」、「電影展」正變得越來越多,有官方牌照的電影節、電影展就有十餘個,各種地方電影節、微電影節也在這幾年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電影節多了,關於電影節的槽點也在變得越來越密集。
  • 中國電影節,別名「搶票節」
    電影節對於影迷來說,是一場盛事,一場狂歡,但奇怪的是,我們一想起北京、上海的電影節,第一反應便是「搶票狂歡」。
  • 電影業「迴光返照」,只是一群人的狂歡‍‍‍
    電影業「迴光返照」,只是一群人的狂歡‍‍‍然而,疫情已經影響到大多數人的正常生活,甚至,有些公司因為疫情而暫停,一些人已經失業,連生存都是問題。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娛樂影視憑什麼繁榮?因為有很多人長期壓抑,需要有個發洩的出口。看電影,只是想讓自己輕鬆。他們選擇在春節期間看電影,只是想暫時逃避殘酷的現實生活。
  • 電影節那麼多,戲劇節有哪些?
    疫情情況好轉之後越來越多的活動陸續開啟上海國際電影節、北京國際電影節、first青年電影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電影節那麼多地點:英國-愛丁堡世界三大戲劇節之一簡介愛丁堡戲劇節被稱為「戲劇節中的浪蕩王子」,他們的口號是「拒絕常規或反抗標準」,愛丁堡戲劇節注重的不是經典是前沿,不是優秀是狂歡
  • 圈內追蔡文靜的人多?趙今麥背後資源不...
    想問一下趙露思虞書欣撞型嗎?想問問張雨劍和吳倩感情怎麼樣?想知道朱一龍現在單身嗎?The first question1 爆姐好,想問問鬱可唯是不是性格很高傲,感覺節目裡她經常一副誰都看不上的表情,並且大多數時候很冷漠不是高傲,鬱可唯私下裡原本話就不多,跟她熟悉的人都說鬱可唯在節目裡已經很活躍了,感覺參賽兩個月,已經把她平時兩年的話量給說完了
  • 現場|把狂歡變成現實的庫斯圖裡卡,現實只是黃粱夢
    2017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兩獲坎城金棕櫚獎的塞爾維亞導演埃米爾·庫斯圖裡卡帶來新作《牛奶配送員的奇幻人生》(2016)和一場音樂會。由庫斯圖裡卡自任男主角的這部《牛奶配送員的奇幻人生》集合了他過往的奇崛想像,與「無煙地帶樂隊」的現場則在美琪大戲院莊重地製造了一場巴爾幹酒神式的狂歡。
  • 全球城市觀察︱電影節越來越多,這對主辦城市而言意味著什麼
    全球城市觀察︱電影節越來越多,這對主辦城市而言意味著什麼 澎湃新聞記者 李麑 綜合 2019-09-18 17:49 來源:澎湃新聞
  • 北京電影節 媲美春運的搶票狂歡,這些佳作還有票!
    作為本屆北京電影節獨家票務系統提供、票務銷售平臺,格瓦拉助威北京電影節銷量第一!也開啟了北京電影節購票新時代! 8點開票起,格瓦拉3分鐘出票數量破萬。截止上午9點30分,銷售額超過200萬。格瓦拉出票佔總出票量92%!鼓掌,撒花~
  • 金雞百花電影節將開幕,還記得去年的電影節有多熱鬧嗎
    9月24日到26日,金雞百花電影節將在鄭州舉行。這是一屆特殊的電影節,沒有開幕式、沒有紅毯、沒有海外嘉賓、沒有大規模聚集活動。我們不知道在這些限制下,金雞百花電影節將如何吸引到行業、媒體和影迷的關注。在當下的電影行業中,表演本身越來越受重視,演員們回歸本心、聚焦演技成為最必要的事。
  • 楊冪的休斯敦電影節影后含金量幾何?(2)
    如果是競賽類電影節,就看它的國際評委會主席及成員;專門類的(比如紀錄片)就看是否有為專業領域業界認可的專家參加評選。」事實上,15個國際A類電影節中並沒有美國電影節,北美洲唯一一個A類電影節在加拿大的蒙特婁國際電影節。王笑楠分析,相比於歐洲電影節注重專業性與藝術性,北美更多把電影節當做影迷的狂歡節以及市場發行的宣傳場所,「美國電影節沒有在歐洲那種精英氣質,而是大眾狂歡和產業盛會。」
  • 影迷狂歡!上海國際電影節展映片單大賞
    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即將在萬眾期待中拉開帷幕,參展影片多達300餘部。線上售票渠道於7月20日8點在淘票票平臺開放,3分鐘即告售罄,影迷熱情令人瞠目。事實上,雖然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受疫情影響姍姍來遲,但是收到的來自全球108個國家和地區的3693部報名影片的數量相較於往年基本持平。
  • |披著超英外衣的IP獨立類型片,金獅《小丑》是上流還是狂歡|
    西蒙·言:一部出自華納DC之手的低成本犯罪題材電影《小丑》,在這個夏天,它以特別之特別的評價成為了DC電影宇宙的拐點,華麗奪取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由漫畫題材與怪誕造型取勝的《小丑》,在電影節的熱度持續攀升,點映好評如潮,目前爛番茄對此評分88%,豆瓣高達9.4。
  • 長春電影節開幕:這個老牌電影節今年很「新」
    老牌電影節承載著對中國電影搖籃的敬意幾乎每一個來到長春電影節的人在談到對這個電影節的印象時都不會不提及它的正宗老牌。不知道什麼時候對電影人的熱愛埋在我的心裡,生根發芽,從未想到從父輩手中電影的聚焦燈會照在我的身上。」對於這個電影節,劉燁說自己從小參加,有著發自內心的驕傲,「新中國電影的歷史從長影開始,它承載了幾代電影人的夢想和希望。我們今天的相聚更多是關於未來,沒有經歷過父輩的曾經的激情的歲月,但我有幸與所有熱愛中國電影的人們一道築夢奮進,為電影的夢想鼓掌,為國家的夢想加油。」
  • 長春電影節開幕:這個老牌電影節今年很「新」
    老牌電影節承載著對中國電影搖籃的敬意幾乎每一個來到長春電影節的人在談到對這個電影節的印象時都不會不提及它的正宗老牌。形象大使劉燁現場演講《光影之夢》電影節的形象大使劉燁在啟動儀式上鄭重介紹了自己「長影人」的身份:「我是小時候勵志當科學家的長影子弟,小時候父親和舅舅都是長影的照明師,那時候他們在攝影棚裡爬上爬下,覺得新奇。不知道什麼時候對電影人的熱愛埋在我的心裡,生根發芽,從未想到從父輩手中電影的聚焦燈會照在我的身上。」
  • 中國需要那麼多電影節嗎?需要嗎?不需要嗎?|HiShorts!論壇回顧
    邀請了製片人、策展人、蕩麥影業聯合創始人單佐龍;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副秘書長史曉桉;FIRST青年電影節事務總監段煉;哪吒兄弟影業創始人楊城,現在主要從事電影製片人的工作,代表作有《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動畫電影《大世界》等;前UCCA電影策展人、製片人謝萌來到廈門華爾道夫酒店三樓大宴會廳HiShorts!策展人沙龍現場,和我們一起談談策展人的職業現狀以及中國電影節的發展趨勢。
  • 越來越多的人,淡出了朋友圈
    或者你可以看看小視頻,看一段文字,反正打發空餘時間的方法,多得是。越來越多的人,淡出了朋友圈,有些人的朋友圈,已經變得可有可無了。朋友圈裡的社交,多半是停留在點讚層面。有讀者問我:「如果別人給你的朋友圈裡點讚了,你是不是應該也給他點讚。」我說:「按照禮尚往來的傳統美德,你應該給別人點讚,否則會顯得你很不禮貌。」
  • 狂歡的人還配稱為「二次元」嗎?
    根據多家媒體報導,墨香銅臭非法經營案件已被判決,但結果是不公開的。媒體稱有網友爆料「墨香銅臭」現在已經入獄了,而被拘原因是因為「非法出版不納稅」。但此前晉江文學是發過聲明予以否定的,網站法務也對謠言進行過公證。其實我是不太懂為什麼「網友爆料」,沒有證實的事情會被罵上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