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電視的市場份額被誰「搶走」了?

2021-03-03 廣電獨家
文 | 周欣欣 ;來源 | 收視中國(ID:shoushizhongguo)
在移動互聯時代,電視在受眾的媒介消費中所佔據的地位不斷讓位於更加個性、便攜,具有更強交互功能的新媒體、新終端,而智能電視的出現,讓傳統電視作為家庭娛樂中心和客廳經濟承載者的價值前景重新被認知和關注。
智能收視終端尤其是聯網智能收視終端的發展和普及無疑對傳統受眾的媒介消費行為產生深遠的影響。本文依據CSM媒介研究2017年在12城市[1]的基礎研究數據,旨在通過對智能化受眾[2]的媒介消費行為的分析,探索智能化浪潮下,電視受眾的發展演變走向及媒介消費方式變遷。

傳統電視節目主要通過有線網、衛星電視、無線電視幾種途徑進行傳輸,隨著技術的升級和發展,受眾的媒介使用有了更多選擇,信息獲取渠道更為多元,信息分享也遠超網際網路誕生之前的任何年代。三網融合下,以電信網為傳輸載體的IPTV,以網際網路為傳輸載體的OTT等新媒體開始發力,傳統有線電視面臨著新的挑戰,同時也迎來全新的生態。

以智能電視的發展為例,自2010上半年國家廣電總局陸續發放了7張網際網路電視牌照後,智能電視進入規範發展和高速發展時期。根據勾正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激活的智能電視終端已達1.48億臺,日均開機終端數達6300萬臺

智能收視設備的發展和普及,無疑對傳統電視受眾的媒介消費選擇產生深遠影響,本文所界定的智能收視設備,除智能電視機以外,還包括網際網路機頂盒,它們都可實現雙向人機互動功能,集影音、娛樂、數據等多種功能於一體,極大豐富了受眾的個性化體驗。

根據12城市基礎研究中對被訪受眾家中所有電視機「是否是智能電視,且智能電視是否已經接入網際網路」以及「是否連接網際網路機頂盒,且網際網路機頂盒是否已經接入網際網路」的調查數據,我們以受眾家庭為單位統計其聯網智能收視設備數量,可以看到目前有近15%的被訪者家中至少擁有1臺聯網智能電視或網際網路機頂盒,其中智能電視機的普及率更高,超過10%的受眾家中至少擁有1臺聯網智能電視,家中至少擁有1臺聯網網際網路機頂盒的受眾比例不足6%(圖1)。

當具備接入網際網路條件的智能收視設備發展到了一定的水平後,受眾對智能收視設備的接觸和使用日漸成熟,從而為其向智能化受眾邁進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本文所界定的智能化受眾,主要是指12城市的被訪者中,家中至少擁有1臺聯網智能收視設備的受眾,其中智能收視設備不僅限於智能電視,還包括網際網路機頂盒。

從家中擁有不同數量聯網智能收視設備的受眾每天媒介接觸情況來看,智能化受眾的媒介接觸與家中沒有聯網智能收視設備的受眾(下文簡稱非智能化受眾)存在差異,智能化受眾接觸比例最高的媒介是網際網路,而非智能化受眾接觸比例最高的媒介仍然是家中的電視,此外,智能化受眾對戶外電視、車載電視的接觸比例相對排序也高於非智能化受眾(表1)。

基於上面的分析,為了進一步研究智能化受眾本身媒介接觸習慣的分化和發展,本次分析依據智能化受眾的媒介接觸頻率(Q5:過去半年內接觸各種媒介的頻率),使用K-means聚類算法將其分為三類:網絡型受眾、傳統型受眾和融合型受眾(圖2、表2)。

由三類受眾各項媒介接觸的聚類分析結果來看,網絡型受眾在「網際網路」接觸、「在線觀看網絡視頻」以及「戶外廣告」接觸上的傾向性明顯更強;傳統型受眾則對「在家收看電視」的偏好更為明顯;融合型受眾的媒介接觸行為相對前兩者更為包容,在「網際網路」接觸、「在線觀看網絡視頻」以及「在家收看電視」這三類媒介接觸中表現出更高的積極性(表2)。

觀察樣本中這三類受眾的分布比例,可以看出網絡型受眾規模最大,佔所有智能化受眾總量的一半以上;融合型受眾體量次之,佔智能化用戶總量的近三分之一;相對而言,純粹的傳統型受眾在當前媒介飛速融合發展的時空中,已屬少數群體,僅佔智能化受眾總量的15%(圖3)。

三類智能化受眾的構成結構,也很好地解釋了他們在媒介接觸中所表現出的特點及差異(圖4)。智能化用戶中的網絡型受眾,15-34歲年輕群體、個人月收入5001元及以上的高收入群體、大專及以上高學歷群體、初級職員佔比明顯高於其他兩類受眾。傳統型受眾的構成中,45歲及以上的中老年人、個人月收入在1201-2600元之間的中等及低收入群體、初中及以下學歷者、退休沒有工作人員所佔比例在三類受眾中更顯突出。融合型受眾介於前兩者之間,其構成中44歲及以下的中青年人、低收入、中等學歷、初級職員和無業人員佔比相對較高。

1、傳統型受眾更傾向於長時間收視,周末收視進一步向長時區間滲透

與非智能化受眾相比,家中擁有聯網智能收視終端的智能化受眾,在媒介接觸中表現出一定的開放性與激進性;而智能化受眾本身又依據其對於各類媒介的接觸偏好,分化成各具特色的三個類型。

在下文的分析中,我們主要以這三個類型的智能化受眾為分析主體,通過他們對以傳統電視和網際網路為主體的媒介的消費行為特徵的分析,描摹出智能化受眾的細分媒介接觸特點及規律。

如上文分析,傳統電視仍然是受眾媒介消費中的重要的媒介類型之一。三類智能化受眾中,傳統型受眾更傾向於長時間收視,22%的傳統型受眾每天收看電視約3小時,20%的受眾每天收看電視2小時;且這一特徵在周末進一步得到強化,34%的傳統型受眾周六日每天收視約3-4小時,向長時區間逐步滲透

網絡型受眾和融合型受眾周一至周五每日收視時長集中於1-2小時,周六和周日每日收看3小時的受眾佔比增長,融合型受眾收視1-3小時跨度更長(表3)。

2、傳統型受眾更偏愛新聞和電視劇,網絡型受眾與融合型受眾綜藝類節目收視傾向最強

在節目類型的收視偏好上,三類智能化受眾也表現迥異。在傳統型受眾最喜歡收看的節目類型中,新聞/時事類和電視劇兩類傳統節目佔據首位,其中42%的傳統型受眾最喜歡收看新聞節目。

媒介消費更為開放多元的網絡型受眾和融合型受眾,則對綜藝/娛樂類節目表現出最強的收視傾向性,均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受眾將最喜歡的節目類型選票投諸於此;新聞/時事類節目也是網絡型和融合型受眾最喜歡的節目類型之一,選擇的受眾超二成。

與傳統型受眾類似的是,融合型受眾對大眾化的電視劇也同樣表現出較強的收視傾向性,有22%的融合型受眾最喜歡收看電視劇(表4)。

3、綜藝晚會和表演選秀在傳統型受眾中喜好度高,網絡型受眾在軍事題材電視劇收視偏好上表現迥異

對於喜愛綜藝節目的受眾,他們所偏愛的細分綜藝類型仍然表現多樣而豐富。傳統型受眾在綜藝節目的收視偏好上的確更為傳統,對綜藝晚會和表演選秀表現出更高的收視熱情。

網絡型受眾和融合型受眾在細分綜藝節目的收視偏好上趨同,對明星對抗、談話/脫口秀和綜藝晚會的收視傾向性最強,其中網絡型受眾喜歡明星對抗類節目的比例較高,而融合型受眾喜歡綜藝晚會的比例較高,在這一點上更貼近傳統型受眾的偏好(圖5)。

對於喜歡收看電視劇的智能化受眾,三類受眾在細分電視劇題材的收視偏好和選擇上也表現出差異性。傳統型受眾和融合型受眾最為偏好的電視劇類型是都市生活和戰爭題材,其中傳統型受眾在歷史故事、社會倫理、軍事鬥爭、農村和歷史正劇題材中的喜好比例也高於其他兩類受眾,融合型受眾則對懸疑、神怪玄幻和奮鬥勵志題材表現出相對的收視傾向性。

網絡型受眾除都市生活題材外,對言情和反腐倡廉題材最為喜好,對其他兩類受眾較為喜歡的戰爭題材收視傾向較低,但在當代主旋律、青春題材的喜好度相對更高(圖6)。

1、手機是智能化受眾的第一上網終端,傳統型受眾網絡服務使用偏功能性

如前文所述,智能化受眾接觸比例最高的媒介是網際網路,那麼在對於網際網路這一媒介的接觸行為上,三類受眾又表現出怎樣的差異呢?下文將從不同的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詳細分解和說明。

對於上網設備的選擇,手機以其獨有的便攜性、互動性和易獲得性,成為智能化受眾的第一上網終端,網絡型受眾和融合型受眾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高達98%以上。

手機之外,三類受眾上網所使用的設備選擇比例呈現較大差異:網絡型受眾和融合型受眾中,仍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人使用電腦(臺式機或筆記本)上網,傳統型受眾中這一比例僅為26%;使用智能收視設備(智能電視或網際網路機頂盒)上網的網絡型及融合型受眾佔比在四至五成,而傳統型受眾中這一比例僅為8%(表5)。

在上網時所使用的功能和服務選擇上,傳統型受眾網絡服務使用偏功能性,而網絡型和融合型受眾網絡服務使用偏好趨同,均更偏娛樂性。傳統型受眾使用最多的網絡服務和功能是社交媒體類、新聞類和搜尋引擎類,選擇的受眾比例分別為64%、43%和27%,更偏重於從中獲得社交、資訊和信息檢索類的功能性服務。

網絡型受眾和融合型受眾對於網絡功能和服務的使用需求基本趨同,對社交媒體類、視頻類、新聞類、購物等類服務的選擇比例都較高,相對於傳統型受眾,他們對於視頻觀看、網上購物等服務的需求較為旺盛,娛樂性更強(表6)。

2、網絡型和融合型受眾更傾向於長時上網,傳統型受眾上網時長集中於2小時以內

在三類智能化受眾的媒介使用中,傳統型受眾較為保守,網絡型受眾最為激進,融合型受眾與網絡型受眾有較多共性,但在某些方面也與傳統型用戶趨同。

在每天上網時長分布上,網絡型受眾和融合型受眾就與傳統型受眾表現出截然不同的趨勢,網絡型和融合型受眾更傾向於長時上網,每天上網時間超過4小時的受眾比例,工作日均在六成以上,周末也達到五成以上。傳統型受眾上網時長集中於2小時以內,工作日和周末的選擇比例均在三分之一左右(圖7)。

3、近四成網絡型受眾每天收看網絡視頻3小時,手機成為智能化用戶觀看網絡視頻的重要終端

視頻類內容,是智能化受眾,尤其是網絡型和融合型智能化受眾上網使用較為集中的一類服務和功能。

從三類受眾每天收看網絡視頻的時長來看,網絡型受眾的收視時長集中於2-3小時,其中近四成網絡型受眾每天收看網絡視頻3小時;融合型受眾每天收看網絡視頻的時長也主要集中於2-3小時,但與網絡型受眾相比,融合型受眾更傾向於長時觀看網絡視頻,每天收看4小時及以上網絡視頻的受眾比例均高於網絡型受眾。傳統型受眾網絡視頻消費相對較少,5%的傳統型受眾每天收看網絡視頻1小時,4%的傳統型受眾每天收看網絡視頻3小時(圖8)。

在網絡視頻的收看終端及方式選擇上,手機仍然是智能化用戶觀看網絡視頻的重要終端,尤其在網絡型受眾和融合型受眾中,使用手機在視頻網站觀看以及使用客戶端或APP觀看的受眾比例均在五成以上,在視頻網站觀看的融合型受眾達70%,使用客戶端或APP觀看的網絡型受眾達73%。

桌上型電腦或筆記本電腦也是只能化受眾收看網絡視頻較為常用的終端,且選擇這列終端的受眾,更傾向於選擇在視頻網站直接觀看視頻內容,使用客戶端或APP觀看的受眾比例較低,受眾的使用習慣與終端本身的特性較為吻合(表7)。

4、電視臺原生內容仍然是網絡型受眾在網上收看的重點,融合型受眾網絡視頻收視更加開放多元

近年來,技術的發展所催生的媒介變革接踵而來,首當其衝的就是網絡視頻對傳統電視節目收視時長的擠壓和分流,但是我們進一步研究在網上收看的視頻內容時,不難發現,對於媒介接觸行為最為開放的網絡型智能化受眾,電視臺原生內容仍然是其在網上收看的重點,受眾佔比達44%,在電視上錯過的節目也是重要內容來源,選擇的受眾比例達32%。

融合型受眾兼具傳統型受眾和網絡型受眾的特性,在網絡視頻內容選擇上更為開放多元,39%的受眾不關心節目是否在電視臺播出,35%的受眾選擇電視臺近期正在播出的節目,27%的受眾選擇在電視上錯過的節目(表8)。

受眾智能化,是近年來技術和網絡飛速發展背景下,傳統受眾進化的一條必然路徑。他們以不斷壯大的體量,正在改變傳統媒體受眾的結構、行為和未來走向。所謂技術改變生活,技術建構新的受眾,技術亦重塑家庭收視格局。

在此趨勢下,傳統電視唯有清晰認知新的傳媒生態下的新受眾,才能深入了解其愛好、特徵及發展走向,才能在未來更加白熱化的媒介競爭中,堅守、融合併創新。

[1]12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重慶、成都、西安、長沙、武漢、瀋陽、南京。

[2]家中至少有一臺聯網智能收視設備(智能電視或者網際網路機頂盒)的受眾,簡稱智能化受眾,下同。

「廣電獨家」是廣電業界第一訂閱號,「影視獨家」深度透視影視產業規律,由北京中廣傳華影視文化諮詢有限公司運營,新版微信長按二維碼圖可直接訂閱

相關焦點

  • 傳統電視品牌在國內面臨網際網路電視挑戰,但在海外市場揚威
    小米電視的發展勢頭比樂視電視還要兇猛,僅僅兩年多時間就在2018年四季度奪下國內電視市場份額第一名。網際網路電視企業的價格戰並未能激活國內電視市場,反而導致國內電視市場量價齊跌。今年三季度的數據顯示,國內電視市場的銷量同比下滑6.4%,銷售額同比下滑7.4%;另一方面卻是佔液晶電視成本近六成的液晶面板價格今年以來持續上漲,這進一步給成本較高的傳統電視企業造成巨大的壓力。
  • 把投影當電視賣,不起眼的小公司靠一個單品拿下電視市場5%份額
    其中,作為家庭娛樂終端的電視機市場,除了數字高清大板電視成長約3成之外,智能投影電視也開始成為宅家一族的新寵。報導稱,儘管與大廠相比,很不起眼,然而靠電視機頂盒起家的OVO 繼 12 月拿下最大電商平臺 momo 購物網投影機的銷售冠軍後再傳捷報!
  • 三星電視Q3季度賣出93億美元 佔全球市場份額33.1%
    近日,根據數據調研機構Omdia的調研數據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三星電視在全球份額達到了33.1%,創有史以來單季最高。  Omdia的數據顯示三星第三季度電視產品的總銷售額達到了93億美元,相較於2019年同期上漲22%,佔據了2020年7-9月全球三分之一的銷售份額。
  • 傳統電視平臺向流媒體轉型 兩者差距究竟在哪裡?
    從傳統電視到流媒體的過渡  眾所周知,對於大多數傳統電視公司而言,從傳統電視向流媒體過渡並不理想。  不理想的原因是很複雜的。  而要了解這種轉變對傳統電視公司的利潤影響,需要回答兩個問題:  第一,隨著傳統電視公司注意力和利潤,從傳統媒體轉向流媒體,他們之間是否會繼續保持同樣的份額?
  • 全球市場|ATF亞洲電視論壇:視頻訂閱用戶與傳統電視渠道間的差距繼續縮小
    ❶亞洲電視市場趨勢 ①視頻訂閱用戶與傳統電視渠道間的差距繼續縮小對於傳統電視平臺而言,增加的內容投資主要集中於體育領域。本地和全球的流媒體平臺正在侵佔和支配其他內容,包括電影、遊戲、戲劇、劇集等,體育內容或將成為傳統電視平臺的最後避難所。
  • 2011年中國電視市場觀察
    由此可見,部分觀眾離開電視屏幕造成電視觀眾規模縮小,同時,留下繼續收看電視的忠實觀眾並未縮短其收看時間。1收視量的觀眾特徵在收視總量不斷萎縮的情況下,細分受眾市場同樣經歷著積少成多的量變。3各級頻道受眾市場競爭表現在與新媒體的博弈中,傳統電視的觀眾不可避免地面臨著分化,除了收視總量上的不斷下滑,還體現為年輕群體和高學歷群體電視收視量的減少。
  • 下注技術更新周期,真的能解救傳統電視行業?
    因此,電視雖然重要,傳統電視行業還是受到了重創。在國外疫情日益失控之下,「揚帆出海」的各大電視品牌更是雪上加霜。截止到4月底,國內幾大電視品牌的年報都出完了。2019年,誰是電視行業的老大已經有了結論。但是2020年呢,在新冠肺炎全球蔓延之後,傳統電視行業還能撐得住嗎?
  • 傳統電視2020全球受眾有望達到20億
    來源:德外5號20世紀70年代,電視天線主宰了世界上很多地區的天際線。德勤預測,到2020年,全球至少有16億人(大概4.5億個家庭)將通過天線收看電視節目,更加理想的數據是20億人次。Antenna TV(譯註:天線電視)正在幫助全球電視行業持續增長,即便是在電視觀看時間不斷減少的情況下。誰在為免費電視買單?主要是廣告商。
  • 傳統電視的5大殺招!(電視人必看)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指責傳統電視已死,順便逃避到新媒體。但真相恰恰相反,今天就來分享《全民背戰》等電視節目是如何逆襲的,甚至可以把廣告玩成內容,把廣告主完成股東...首先,傳統電視真的只有死路一條?雖然傳統媒體的廣告花費在逐步縮減,但影響最大的是報紙和雜誌。
  • 【資訊】9分鐘搶佔香港電視一成市場 樂視TV超級電視首戰提氣
    傳統電視品牌在國內見證了樂視超級電視的超強顛覆力後,10月9日在香港市場上又再一次成為樂視超級電視銷售火爆的見證者。當天中午12點,樂視TV超級電視正式在香港售賣,1000臺X50Air僅用了9分38秒全部售罄,再次顛覆了香港史上智能電視的銷售記錄。據全球五大市場研究公司GFK提供的數據顯示,傳統日韓彩電品牌及國內一些電視品牌在香港市場銷售疲軟,香港智能電視8月份的銷量總量居然只有14,764臺。平均下來,10多家電視廠商的銷售量居然只有1000臺左右。
  • 10分鐘1000萬 傳統電視將被顛覆?
    」看起來,無論在品牌還是產品布局上,極米都已經做好準備,要向傳統電視發起挑戰。而H1的熱銷,已經為這場戰役吹響了號角!(極米創始人兼CEO鍾波預測「五年內,無屏電視將顛覆傳統電視。」)(極米無屏電視H1最大投射屏幕尺寸相當於36臺50寸液晶電視)當然事情也並不是這麼簡單。尺寸計量單位之爭的背後,暗含的是極米對自家產品的自信以及要挑戰傳統電視市場的雄心。
  • 維密內衣霸主地位岌岌可危,美國的市場份額被蠶食至24%
    市場持續被蠶食,維密去年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已從2013年的31.7%下降至24%作者 | 周惠寧輝煌了30多個年頭的維密正處於史上最危急的時刻。從更換CEO,到重新推出泳裝系列,再到決定停播年度大秀,美國性感內衣品牌維密的改革愈發頻密,但背後的現狀卻很殘酷。
  • 洗衣液市場份額爭霸賽:藍月亮一家獨大,立白窮追猛趕,誰更強?
    隨著市場上洗衣液的品牌越來越多,巨頭們開始搶佔市場,甚至還研發了洗衣界的新產品:洗衣凝珠來爭奪市場份額。其中,藍月亮和立白的競爭,最為激烈。對於藍月亮這個品牌,我想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了!在曾經的一段時間裡,藍月亮堪稱是洗衣行業的霸主,市場上更是呈現出了一家獨大的場面。
  • 武漢音樂劇市場份額接近一線城市,《獅子王》將連演兩個月
    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採訪武漢琴臺大劇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文平獲悉,經過多年培育,武漢音樂劇觀眾素養、市場份額都在迅速提升,獨有的交通樞紐優勢更將吸引全國觀眾來漢「白天賞櫻花,夜觀《獅子王》」。武漢音樂劇市場份額接近一線城市《獅子王》首輪預售票已售出九成音樂劇《獅子王》拉飛奇扮演者Ntsepa Pitjeng。
  • 手機系統市場份額:三星佔比0.2%,蘋果佔比25%,安卓呢?
    目前手機系統市場,幾乎被安卓和iOS壟斷,不過,也有一些小眾手機系統藉助市場壁壘幫助,一時間難以被取代。近日,Visual Captalist發布今年第二季度手機作業系統份額數據報告,除了蘋果和安卓外,三星Tizen系統和印度的KaiOS也都榜上有名。
  • 小米電視奪得中國第一,到底是誰的悲哀?
    不過,正如智慧型手機對功能手機的顛覆一樣,中國電視行業也在經歷著從傳統電視到智能電視的演變,這其中的一個顛覆者,是小米。但最近,小米在電視上的成績,引起了一些爭議。2019 年 7 月 24 日,小米電視總經理李肖爽宣布,2019 年上半年,小米電視的銷量和出貨量雙雙取得中國第一。
  • 2019上半年,電視收視市場電視劇總收視率最高
    導讀:上半年,電視媒體收視市場整體平穩,央視依然強勢領先;同時,衛視組也在努力拓新,收視份額同比上升5%。》,數據顯示,上半年,電視媒體收視市場整體平穩,央視依然強勢領先;同時,衛視組也在努力拓新,收視份額同比上升5%。
  • 樂視超級電視席捲香港,成為香港市場三料冠軍!
    12月8日,樂視亞太區執行總裁莫翠天在香港召開的樂Max和樂1s的上市發布會上透露,超級電視香港上市一年來成績斐然,是香港市場的三料冠軍。
  • 喧鬧過後 誰是未來智能電視王者
    經歷3年,用它來描述當今的智能電視市場依然適用。在經歷了PC的興盛、智慧型手機的火爆後,智能電視正成為娛樂大時代中第三大掘金的熱土。產業進入爆發期,淘金者紛紛湧入IDC預測,2015年,全球智能電視出貨量將達到1.24 億,傳統電視將進一步降至1.07億。2015年智能電視的滲透率有望達80%。
  • 海信官宣鞏俐代言 連續16年穩居中國電視市場第一
    9月27日,《奪冠》上映第三天,連續16年穩居中國電視市場份額第一的海信正式對外宣布,鞏俐出任海信全球品牌代言人。在電影裡帶領女排姑娘們為冠軍而戰的國際一線演員鞏俐,又多了一個電視冠軍的新角色。「選擇鞏俐最看重的是她的極致精神,與海信訴求的信賴和專注不謀而合,此外重點兼顧歐洲杯和海外市場的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