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代表作《雅舍小品》誕生並不雅,與他齷齪不堪的婚外情有關

2020-12-22 覃仕勇講史

在重慶,梁實秋曾與一位異性知己過從甚密。

該異性知己姓龔,名業雅,是他的三妹梁亞紫在北京女師大的同學,湖南人。

梁實秋是先認識龔業雅,後來才認識妻子程季淑的。

根據他自己的說法,龔業雅在北平念書時時常和三妹到家裡來玩,「全家人都很喜歡她」。在他的眼裡,「業雅是我見過最男孩子性格的女性,爽快,長得明麗。非常能幹的,先後在四川、北平做商務編譯館的人事主任,管兩百多人,連家屬六、七百人。很有能力,當年所有編譯館的事,從重慶回到南京,都是她一人處理的。她不是文才,是幹才。」

重慶大轟炸後,梁實秋與龔業雅都居無定所,兩人經過核計,一起合資買了間平房。

這個平房沒有門牌,親友不好找,接收信件也不方便,於是就以龔業雅的「雅」字為名,在山下路口釘了塊木牌,寫上「雅舍」二字。

馳名文壇的《雅舍小品》就是在裡面完成的。

梁實秋自己說「雅舍小品也是因業雅的名字來的。雅舍小品第一篇曾先給業雅看,她鼓勵我寫。雅舍小品三分之二的文章,都是業雅先讀過再發表的。後來出書,序也是業雅寫的。我與業雅的事,許多朋友不諒解,我也不解釋,但是一直保留業雅的序作為紀念。」

因為梁實秋是隻身到重慶的,妻子兒女都留在北京,和龔業雅相處久了,日久生情,就一度打算要想和老婆離婚,另娶龔業雅。

關鍵時刻,胡適的妻子江冬秀把程季淑接到自己家裡,替她出謀劃策,拿主意,到法院裡打官司,鬧,鬧得滿城風雨,梁實秋才不得不和龔業雅分手。

程季淑遂於1943年春到達重慶,和梁實秋住在了一起。

經過這一次風波,此後的三十餘年,無論天涯海角,程季淑始終緊跟著梁實秋,寸步不離。

1949年,梁實秋遠走臺灣,程季淑默默跟隨。期間,盡力支持梁實秋翻譯《莎士比亞全集》,共嘗人間甘苦。

1973年,梁實秋賣掉臺灣的房子,遷居美國西雅圖,程季淑同樣跟隨。

1974年4月30日,梁實秋到附近市場去買一些午餐的食品,程季淑緊隨其後,不料,被市場門前突然倒下的一個梯子擊中,送醫院搶救無效,溘然離世。

相關焦點

  • 《雅舍小品》
    「雅舍小品」完整收錄初版《雅舍小品》的全部內容;「雅舍小品續集/三集/四集」是對《雅舍小品續集》《雅舍小品三集》《雅舍小品四集》的精選;「集外」則是精選了梁實秋其他集子中的名篇,這三個部分合在一起,是對梁實秋散文的一次全面梳理,極盡完美地呈現了《雅舍小品》這部經典該有的模樣。《雅舍小品》的文章,本來都屬於專欄式的作品,而且都是短篇,沒有太大的連貫性。
  • 梁實秋散文——《雅舍小品》
    《雅舍小品》中的文章,寫的不外衣食住行、營養娛樂、人倫道德、世態炎涼、生老病死等,是身邊瑣事,是每個人都會碰到的日常生活。如《洗澡》 《孩子》 《敬老》 《吃相》《下棋》《理髮》之類,從中幾乎看不出時代的鳳雲,但卻頗有藝術魅力。
  • 線裝典藏《雅舍談吃》出版:完整輯錄梁實秋96篇令人饞涎欲滴的談吃...
    梁實秋的文字本就睿智幽默,妙語連珠,充滿了閒情逸趣,寫起美食來,更是引得讀者紛紛表示看得饞涎欲滴。對於梁實秋的文字,韓寒就曾在採訪中表示,「我寫短文的模範是梁實秋的文章,梁實秋很幽默,他影響了我很多。」
  • 【人文素養】梁實秋作品經典名句擷趣
    ——《雅舍小品續集•樹》吃一行恨一行有人只看見和尚吃饅頭,沒看見和尚受戒,遂生羨慕別人之心,以為自己這一行只有苦沒有樂,不但自己唉聲嘆氣,恨自己選錯了行,還會諄諄告誡他的子弟千萬別再做這一行。這叫做「吃一行,恨一行」。
  • 老男人與小女人:梁實秋與韓菁清,那段轟轟烈烈的愛情
    不經意於網上看到梁實秋先生的一句話:你走,我不送你;你來,無論多大風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 梁實秋:你吃飯的方式,就是你的福報
    哪怕是戰亂時期,他隱居在重慶的「雅舍」裡,屋中不蔽風雨、老鼠猖獗、聚蚊成雷、物質匱乏、頭頂時常敵機呼嘯而過。他把享受美食的樂趣,都繪聲繪色地用文字的形式躍然於紙上,讓讀者口齒生津。他說: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筍煮肉。他對美食的熱衷,使他的生活豐富多彩,他的散文集《雅舍談吃》談的不僅是吃,還有享受美食的愉悅心境,他是個智慧豁達之人。哪怕生活遭遇怎樣的困境,他都能以苦作樂,即使身處烽火亂世時期都能守住心靈的靜土。
  • 《白貓王子五歲》 梁實秋
    梁實秋先生愛貓,寫過一組以貓為題材的散文,細膩、生動地描繪了他和夫人養貓的具體情形,以此來表現他與貓相伴、以貓為樂的閒情雅趣。凡是我們所喜歡的對象,我們總會覺得他很美。白貓王子並不一定是怎樣的美丰姿,可是他眉清目秀,藍眼睛、紅鼻頭、鬚眉修長,而又有一副楚楚可憐的樣子。腰臀一部分特別碩大,和頭部不成比例,腹部垂腴,走起來搖搖擺擺,有人認為其狀不雅,我們不以為嫌。去年七月二十日報載,「二十四日在美國佛羅裡達州巴馬布爾所舉行的一九八一年『全美迷人小貓競賽』中,一隻名叫邦妮貝爾的小貓得了首獎。
  • 梁實秋:原配意外死亡,71歲追到漂亮女星,大家都反對卻都錯了
    他是那個時代中國唯一獨立譯出《莎士比亞全》40卷的著名翻譯家;由他主編的《遠東英漢天辭典》等數十種英漢、漢英辭典暢銷海外;他寫的《雅舍小品》,成為中國散文的名篇佳作……1987年11月3日,這位文壇巨子不幸病逝了,享年84歲。遵照他的遺囑,家人把他安葬在臺灣北海公墓高處,面向大陸,以使他的亡靈能夠回歸故裡。
  • 窗明几淨是福,齷齪不堪是禍
    筆者發現一個驚人的鐵律:無論在任何地方,凡是最齷齪不堪的那個家庭,總會是最貧窮的,而且會一直走下坡路,導致越來越衰敗。所以:一個家庭,窗明几淨很重要,凡是窗明几淨的家庭,一般都不會差到哪裡去。也許是貧窮導致了齷齪不堪,但是筆者更願意相信是齷齪不堪導致了貧窮。也許是富貴導致了窗明几淨,但是筆者更願意相信是窗明几淨導致了富貴。因為「齷齪不堪」和「窗明几淨」是截然不同而且截然相反的兩種性格,不同的性格就會形成不同的命運。
  • 梁實秋晚年的紅顏知己
    1月4日(臘八)是他生日,我專程帶來親友們趕到北京為他慶祝冥誕,並想在內務部街為他焚些元寶。但文茜(引者註:梁實秋長女)說那個小胡同內交通擁擠,不能隨便點火,所以在文茜的住所樓下帶了她祖孫三代焚香給教授,過年時不知她照做沒有?雖是「迷信」隨俗了一些,但是不如此作法,我就是於心不忍。我們是患難夫妻(當時各方指責,簡直是如臨大難。
  • 梁實秋:人生,沒有太晚
    可是這幅圖畫都常在一般中年人的腦裡湧現,雖然他不一定想吃「紅色補丸」,那點寓意他是明白的了。一根黃松的柱子,都有彎曲傾斜的時候,何況是二十六塊碎骨頭拼湊成的一條脊椎?有多少效果,我不知道。別以為人到中年,就算完事。不。譬如登臨,人到中年像是攀躋到了最高峰。回頭看看,一串串的小夥子正在「頭也不回呀,汗也不揩」的往上爬。再仔細看看,路上有好多塊絆腳石,曾把自己磕碰得鼻青臉腫,有好多處陷阱,使自己做了若干年的井底之蛙。
  • 曾經的女星韓菁清:從交際花到姐弟戀,最後歸宿是與梁實秋忘年戀
    三、曾經滄海後的歸宿——與梁實秋的忘年戀有一天,韓菁清跟姨夫謝仁釗一起到了華美大廈拜見剛到臺灣的梁實秋,然後請他去統一飯店喝咖啡。在喝咖啡的時候,姨夫遇見一老朋友在聊的甚歡,韓菁清就有機會與梁實秋聊天了。梁實秋得知「韓菁清」這名字的來自詩經並且是她自己取的,對她古文功底刮目相看了,當韓菁清背誦出《孟子》,梁實秋感到十分吃驚。他跟她談李清照、李商隱、李白、杜甫,韓菁清對這些人的經歷、作品都能說得上來,並十分在行。於是,梁實秋喜出望外,發出感嘆:「你這樣喜歡文字的女孩子,當初如果長在我家裡,那該多好!」
  • 梁實秋:流行的謬論
    約翰孫博士不完全反對體罰,孩子的行為若是不正,在他身上肉厚的地方給幾巴掌,他認為最是簡捷了當的處理方法。  2   | 好的開始便是成功的一半  這句話是從外語翻譯過來的,很多人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未嘗不是一句善頌善禱的話,當事人聽了覺得很受用。
  • 憶文 她從臺北寄來花哨書信:葉永烈憶梁實秋夫人韓菁清
    這些花哨的信,是梁實秋夫人韓菁清從臺灣寄給我的。信封上的粘紙紙花是她精心挑選的:要麼是個《雅舍小品》的「雅」字,要麼是小貓,要麼是「想念」,要麼是「永久的朋友」。她的很多信是隨手寫在小卡片背面的,卡片上往往印著這樣的句子:「每天都是想念的日子/想寫的寫不盡……」
  • 《雅舍談吃》:吃其實是很有藝術感的事情
    這位作家就是梁實秋,他寫的那本談吃的書叫《雅舍談吃》。翻開這本書的目錄,你以為是在飯館子裡面看菜譜呢。裡面每一篇文章的題目都是菜名:烤羊肉、燒鴨、醬菜、水晶蝦餅、湯包、核桃酪……《雅舍談吃》共寫下93篇談吃散文,他本人說「我幾曾有過研究?只因我連續吃了八十多年,沒有間斷。」吃在梁先生這裡成了一門高雅的藝術。大家都知道北平月盛齋的醬羊肉醬牛肉,製作精良,聞名遐邇。
  • 張毅靜:四千個春天 梁實秋和韓菁清的愛情故事
    以熱烈的愛,以無比的激情,以無限的寬容,以無盡的留戀為證,梁實秋在和韓菁清度過了13年質量飽滿的婚姻之後,在84歲時駕鶴西去。那種感覺微妙又美好,幾近於一種神秘,不可言傳、不可與外人道,唯有當事人的怦然心動讓彼此知曉:若沒有緣,我們天天要見多少人,誰能輕易撥動你的心弦?  相遇之後不到一周,梁實秋排山倒海般的情書就來了!有時一天一封,有時兩封、三封、四封……兩個月中寫了二十多萬字!對她的稱呼,從「菁清女士」,到「菁清」,到「清清」,到「親親」,到「小娃」,熱烈、真摯、深情、動人。
  • 髮妻剛亡他就娶小28歲明星為妻,梁實秋:老少配不是你們想的那樣
    俗話說:「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見面不相識。」如果沒有韓的姨夫一時為了兌現自己的牛皮又怎麼會有和梁實秋的相遇呢,也許這一切早就是命中注定了。,二人相談甚歡,而遇見韓菁清後的梁實秋更是一掃亡妻所帶來的悲傷,他情不自禁的愛上了這個小他28歲的女人,此時的梁實秋已經71歲,而韓菁清才43歲,由於保養得當,此時的韓菁清看上去也就是30多歲的樣子。
  • 在臺灣最靜謐的山城小鎮,把一間破屋改造成獨一無二的雅舍
    阿哲和他的山茶雅舍就是其中元老級別的成員。— 奇妙的邂逅 —— 山茶雅舍改造記 —看到老屋時,他回憶起兒時的志向,「小時候我說自己的夢想是開民宿,所以長大後就一定要開一間給老師看看啊」。這間破敗的老房子被阿哲形容為鬼屋,可以想像它曾是多麼殘敗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