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話劇腔是如何毀了一部劇的 | 談話劇《浮士德》

2021-02-21 AlwaysInTheatre

近兩年也不知道誰帶起來的歪風邪氣,總喜歡請國外導演來進行中外合作排戲。國外導演+中國演員的班子看著挺靠譜,但除了陸帕的《酗酒者莫非》之外卻無人成功。之前未曾多想,直到上周六去南京看了裡馬斯·圖米納斯的《浮士德》,才開始認真思考起這個問題。

《浮士德》改編於歌德的同名詩劇,由立陶宛導演裡馬斯·圖米納斯擔任戲劇構作及導演,由廖凡和尹鑄勝主演。我滿心喜悅而去,卻敗興惱怒而歸。

平心而論,這是一部非常圖米納斯式的戲劇作品,充滿了導演常用的元素,如果給演員消音的話依然是場美學盛宴。例如全程弦樂打底,與《奧涅金》一樣給人以古典肅穆之美;舞美上,整體視覺以黑色為主,中間立著可轉動的傾斜四方體,其中兩面是書牆,一面是巨大的鏡子,全程燈光偏冷,奠定故事荒誕而略帶殘酷的基調;演員選擇上部分是有舞蹈基礎的,對肢體的控制力很棒……這些都讓整部劇看上去很有質感。

但所有這一切都毀在了演員張開口的那一刻,濃重的話劇腔讓我想當場自殺。我不明白為什麼在影視劇作品都已經成功擺脫掉話劇腔,開始研究如何以說人話的方式表達感情的當下,話劇還停留在幾十年前?上一次看到這種表達方式還是看人藝版《李白》,我真害怕濮存昕長袖一揮,下一秒就能唱起戲來。歌德的詩劇已經非常有距離感了,演員這種朗誦腔式的念詞方式是想高高豎起肉眼可見的第四堵牆嗎?不,也不止,大概是想用牆把我們趕出劇場。

還有都什麼年代了,表達情緒激烈不是靠喘就是靠吼?你以為你是可雲還是馬景濤?這種毫不走心、毫無層次的表達方式真的無法勾起我的一絲情緒,只有頭疼和厭煩。而頻繁的喘氣帶來的二次傷害是斷句問題,舉個例子,寡婦大喊:「我不想…………活啦!」您等等,好好說話,您到底想不想活?

這些臺詞硬傷帶來最嚴重的後果是,所有的表演都浮於表面,情感沒有沉澱,於是一切劇情便顯得輕浮而無法令人沉浸信服。舞美、燈光、音樂把氛圍營造得再好也無濟於事,一開口,氛圍全無,愛情不再真切,捉弄不再殘忍,感悟不再深刻,連刻意安排的喜劇片段也無法令人發笑。

中場休息時,朋友無比懇切地說:我希望這是個默劇。

再來說說萬眾期待的廖凡。上午剛看完《南方車站的聚會》的我,被電影裡的廖凡深深折服,演得真是好,自然細膩。我想晚上的話劇應該不會差到哪裡去吧?結果大跌眼鏡。在我看來,電影演員相較於舞臺劇演員,由於表演習慣的不同,現場感染力自然會弱一點,但優勢在於他們的臺詞自然啊!也不知道為啥,廖凡勇敢地丟掉了自己的優勢,義無反顧地和國內話劇演員們站在一起。是對話劇有什麼誤解嗎?還是被整組的話劇腔帶跑了——「不行,我不能一個人優秀」?我不知道原著裡墨菲斯特是什麼形象,但我想問的是邪惡就必須輕浮嗎?捉弄就必須油腔滑調嗎?這是哪裡來的刻板印象?怪腔怪調,娘裡娘氣,斷句奇怪,浮誇油膩,魔鬼就是以這種形象蠱惑人心的嗎?

而另一個最不能忍受的地方是這部劇非常明顯地在討好觀眾。第一,刻意塑造了第二個塔季揚娜。《奧涅金》的成功讓仙女般的塔季揚娜深入人心,無數人為之痴迷。但我們看劇是為了體驗復刻式人物與劇情嗎?同樣的白色長裙,同樣的拖床滿場跑片段(床還是小一號的!),同樣的為愛瘋狂。我甚至覺得演員的整個表演也是在刻意模仿。但即使是同樣的感情,不同的人的表達方式也是不一樣的,演員的職責是塑造角色,而不是復刻形象啊!

第二,完全沒有必要地插入南京方言,引觀眾發笑。浮士德在見到瑪格麗特後面向觀眾用南京話說:「乖乖,她真美。」很多話劇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學一句當地方言,這是很常見的操作,用來拉近與觀眾的距離。但請問《浮士德》整體基調都非常黑暗肅穆,非常正劇範兒,加這麼一句不突兀嗎?況且話劇腔已經把與觀眾的距離拉到望不到盡頭了,靠方言有什麼用?是要演相聲嗎?需要捧哏的嗎?

我的吐槽就是這些。但朋友們還有覺得將故事閹割成一個愛情故事太過淺顯,結局太過倉促等等,說實話我看到後來已經精神渙散,沒有注意到這些,提出來供大家參考。

接下來讓我們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為什麼除了陸帕的《酗酒者莫非》之外,中外合作模式無一成功?最近正在導戲的朋友說:「一切問題都是導演的責任。」(請讓我們為他鼓掌!好覺悟!)當然這話不是沒有道理。大部分的合作失敗在於導演的失職。有一些是文化差異導致的水土不服,比如《弗蘭肯斯坦的冰與火》;有一些是導演本身水平不夠,比如大部分的椎劇場作品;還有一些是選錯了演員,比如《鑄劍》找了一批學生演肢體劇(不是我說,就我國這些學生,路都還不會走呢,就想演肢體劇?)那麼文化差異是誰的責任?演員臺詞情緒、斷句不對是誰的責任?嚴格來講,確實是導演的失職,這一點我無法為圖米納斯辯駁。無論是身體原因還是正在排別的戲,他沒有盡職盡責地把控每一個細節,例如上述所說對瑪格麗特的刻畫、用方言討好觀眾等等細節,都值得再思考。

拿《酗酒者莫非》為例,長達兩年的籌備期,半年的排練期,陸帕研讀了史鐵生大部分著作並把史鐵生的故事完美融合到莫非的故事裡。是這樣的充足準備才讓這個劇得以成功。與之相比,圖米納斯算不上用心。無論我有多愛他,我得承認這個事實。但所幸圖米納斯誠實面對自己的失職,周六下午的導賞他便說到《浮士德》目前仍存在許多問題,他甚至覺得自己就好像浮士德。所以即使演出就在眼前,他也還是繼續修改。我想我們可以期待一下該劇的二輪演出。

而由此我想探討的另一個問題是,雖然總體上講是導演的責任,但國外導演在面對國內演員的臺詞問題時該如何解決?這個沒法拿《酗酒者莫非》舉例了,因為該劇成功的另一個原因是陸帕遇到了王學兵。當然也有調教,但王學兵本身底子好,臺詞完全沒問題,是可以在解決基礎問題後往更深層次進步的。讓我們誠實一點,國內像王學兵這樣的演員能有幾個?讓根本不懂中文的導演幫你糾正細摳是不是有點為難人家?

但這個問題也不是這麼簡單,國內演員的臺詞從根本上就出了問題,一屆又一屆的學生重複過去的路子。不得不提一下今年青賽《劇院故事一則》的那幾個中戲畢業生。一年不見,臺詞問題更加嚴重了,眼看著他們要變成和前輩們一樣擁有「正統」話劇腔的人,我心急如焚。作為觀眾,我無力解決這個問題,也提不出什麼建設性意見,只能大聲疾呼,憤怒叱責,希望能有更多的演員意識到在話劇舞臺上,不必非得話劇腔,或許說人話是更好的表達方式。

AlwaysInTheatre

戲劇毒瘤 易沉迷物 不要關注 趕緊退出

相關焦點

  • 劇說×浮士德丨從《奧涅金》到《浮士德》,圖米納斯能否再創奇蹟
    但是我一般對這種外國名著的中文版一般都心存疑慮:害怕演員過多的翻譯腔,害怕所謂的「本土化」。名導加上影帝廖凡的加持,根據以往的經驗得出結論:這可能並不是1+1>2的結果。並且從知道圖米納斯要排《浮士德》了,到它正式上演,中間的時間並不長。因而剛開票的時候我並沒有急著買票,到了最後看到上海場的repo,因為好奇才又收了一張。
  • 吳磊-一部劇毀一個人
    吳磊-一部劇毀一個人吳磊-一部劇毀一個人吳磊-一部劇毀一個人吳磊-一部劇毀一個人吳磊-一部劇毀一個人吳磊-一部劇毀一個人吳磊-一部劇毀一個人吳磊-一部劇毀一個人吳磊-一部劇毀一個人
  • 【賞析】歌德《浮士德》
    《浮士德》是一部詩劇,取材於德國中世紀一個鍊金術士向魔鬼出賣靈魂以換取知識和青春的民間故事。詩劇以天帝和魔鬼靡非斯特關於人的爭論、賭賽為開端,引出作為賭賽對象的浮士德博士,並進而引發了浮士德與魔鬼的賭賽。
  • 浮士德的前世今生
    於8月10日首演的古諾作品《浮士德》就是其中重頭的一部。薩爾茨堡藝術節成立96年以來,這部作品終於第一次登上薩爾茨堡的舞臺。《浮士德》的亮相讓世界再一次感嘆,法國歌劇真的不僅只有《卡門》。今天小編從這裡說起,扒一扒浮士德的前世今生。 2016薩爾茨堡藝術節《浮士德》海報圖片來自salzburgerfestspiele.at中世紀的「浮士德」浮士德確有其人,但確切身份不詳,江湖騙子、鍊金術士是人們慣用的猜想。
  • 通覽歌德的《浮士德》
    此後,流傳最廣泛的是浮士德博士為獲取知識、權力和享受,把自己的靈魂抵押給魔鬼的故事。在16世紀出版的關於浮士德的民間故事中,他為了享受世上的榮華富貴,把自己的靈魂出賣給魔鬼。隨後,英國著名劇作家馬洛(Christopher Marlowe)曾用此素材撰寫了一部悲劇。他筆下的浮士德,追求的主要也是各種物質享受和權力。
  • 《造物法則2》浮士德如何獲取 浮士德獲取方法介紹
    導 讀 造物法則2浮士德怎麼獲取?
  • 人人都是浮士德,但廖凡尹鑄勝讓「他」脫胎換骨
    伴奏音樂或輕盈柔美,或靈動嬉笑,或熱情奔放,或冷冽肅殺,浮士德的故事依次展開,極具詩意與留白的舞臺承載著浮士德的婉轉人生。新戲《浮士德》的原著被譽為「人類永恆的讚歌」,但在導演裡馬斯·圖米納斯的敘述語言下,《浮士德》出現了新的解讀視角。「《浮士德》是兩個傻瓜——浮士德和墨菲斯特他們一起演繹一個傳奇的故事。
  • 董問樵 | 《浮士德》戲劇的舞臺史
    劇寫魔鬼引誘浮士德,與他籤署了一份協議:魔鬼將滿足浮士德升前的所有要求,但是將在浮士德死後拿走他的靈魂作為交換,歌德讓天使用愛火把魔鬼打敗,浮士德終於得救。佩特森對這部劇本的舞臺史作了概括的報導: 年青一代的浪漫主義精神,發現浮士德的豐富題材可以促進想像,這對造型藝術來說,是其他任何一部德國詩劇所不能提供的。從1810年到1812年,至少有五種關於浮士德的連環畫到達歌德手裡。它們的作者是: 施蒂格利茨、瑙韋克、雷特、科內利烏斯及納埃克等;1829年又有拉姆貝克的袖珍本銅版畫出現。
  • 《最強蝸牛》浮士德怎麼獲得 浮士德獲得途徑分享
    導 讀 最強蝸牛浮士德貴重品怎麼解鎖,浮士德有哪些屬性加成,浮士德的悲劇新幻境怎麼解鎖呢,下面就和九遊遊戲網小編一起了解下吧
  • 「以為毀經典,結果真毀了」的5部劇,最後一部直接被下架禁播
    「以為毀經典,結果真毀了」的5部劇,最後一部直接被下架禁播!第1部:《笑傲江湖》霍建華版《笑傲江湖》,無疑是「毀經典」的一部劇,雖然說,陳喬恩飾演的東方不敗確實還行,可是這部劇時代女主,明明就應該是袁姍姍飾演的「
  • 熬享| 浮士德---放棄追求快樂的人是危險的.
    文學上來說,《浮士德》的故事是以主人公浮士德與魔鬼孟菲斯特籤訂契約為始的,浮士德自此重回年輕,經歷了與瑪格麗特的愛情生活,無望的政治經歷,又在追求藝術之美的旅程失敗後,最終通過理性建功立業,靈魂也在天使的愛火中走向了飛升
  • 浮士德是一個人,他有著神魔交織的一生|歌德的《浮士德》
    厚厚的一本《浮士德》,一部長篇巨作。剛開始讀的時候,懷著激動地心情逐字逐句念,希望從這部傳世經典讀出些什麼來。畫面來到浮士德的房間裡,此時的浮士德正陷入到某種難言的苦悶之中,浮士德作為一個學富五車的博士,花費大半輩子時間投入哲學、法學、醫學、神學的研究中,但卻依然未得到滿足,既沒有看到世界的真理,也不敢自詡擁有真知,雖然沒有犯過罪孽,但也沒有歡樂,沒有產業沒有金錢沒有榮耀沒有盛名。
  • 北京首演|圖米納斯版《浮士德》用詩意震撼人心!
    浮士德經歷了繁華和落盡,他終於找回了自己的自由。你值得擁有「浮士德」,惡魔會告訴你如何擁有光明。——微博網友@陌陌神的孩子一切都過去了 結束了 而這毫無意義。很宗教很哲的獨白臺詞,瘋狂混亂和真理夾雜在一起,魔鬼在眾人故作正經的時候瘋癲,在人們陷入瘋狂後沉默不語,多荒誕。
  • 《浮士德》— 魔鬼的誘惑
    導演圖米納斯與其御用創作團隊,包括舞臺美術總監阿朵馬斯·亞措夫斯基斯,以及作曲、音樂總監福斯塔斯·拉傑納斯,攜手尹鑄勝、廖凡等來自中國的優秀演員,帶來歌德文學巨著改編話劇《浮士德》。《浮士德》是德國著名思想家、作家歌德的代表作品,它的構思和寫作貫穿了歌德的一生,可謂是其畢生思想和藝術探索的結晶。
  • 馬雲的浮士德難題與浮士德精神
    二者都是上天下地不斷求索者,求索真理求索理想,期望有所得有所成就;於個人一面實現生之意義,於社會一面,能為自己所處的時代謀福利;同時在求索的歷程中又同樣充滿誘惑、矛盾、糾結、內心的爭鬥與得失的取捨。《浮士德》是長劇,我想引用落拓狼的博客《浮士德與魔鬼的對話》摘要描述這個歷程。
  • 《浮士德》西安站回顧:我見識了話癆魔鬼和精神小夥浮士德的愛恨情仇
    結束了南京站的世界首演,話劇《浮士德》劇組一路向西北行進來到第二站西安,演出前一晚,浮士德的扮演者——西安人尹鑄勝與主演曾泳醍、製作人雷婷一起做客陝西大劇院,和觀眾分享了《浮士德》臺前幕後的故事。>然而誰也逃不過真香定律——這是一部極其有質感的詩劇,是中國原創戲劇非常有價值的一次探索。
  • 《浮士德》,講的是什麼?你看懂了嗎?|「有愛天會收,沒愛下地獄.」
    最近,我把歌德的《浮士德》看完了。它是一部詩劇,比起小說題材的作品,《浮士德》閱讀起來有些晦澀,就像在看一部歌劇。看完原著,我鼓起勇氣在網上搜了《浮士德》歌劇,還是被打擊到了,我個人不是很喜歡歌劇,很難看下去。
  • 《浮士德》世界首演過後,他們竟然這樣評價...
    裡馬斯·圖米納斯在當代給出了他對於《浮士德》的新詮釋音樂漸起,大幕拉開裡馬斯·圖米納斯導演用舞臺上黑色神秘的巨大立方體與莊嚴空靈的劇場音樂將所有人攝入了《浮士德》的世界。導演裡馬斯·圖米納斯這樣描述自己心中的《浮士德》——我們經常會聽到很多人說,《浮士德》又黑暗,又沉重,無聊且非常深奧。但當你換個角度去看待它時,你會發現,它其實是一個很有趣的民間傳說故事。它講的是兩個『傻瓜』:理想主義者浮士德,和腳踏實地的墨菲斯特,試圖認識和理解和這個世界的故事。
  • 圖米納斯版《浮士德》,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存在?
    前兩站演出,這部劇引發了褒貶不一的兩種極端反響,雖然南京和西安都是不乏戲劇基礎和觀眾的大城市,但在沒有京滬兩大戲劇演出重鎮參與反饋的情況下,這版《浮士德》是否好看,成為了霧裡看花的「迷思」。相較於各種觀眾熟悉的國家劇院和製作團隊,這版《浮士德》背後的製作方也顯得十分「橫空出世」。事實上,這部投資巨大的舞臺劇由多方參與合作出品,包括南京戲劇節的主辦方之一藍色天際文化以及大麥網、保利演出等公司。但整部劇製作的核心人物,無疑是該劇製作人雷婷。
  • 裡馬斯·圖米納斯的「中國浮士德」是這樣起源的:
    近600個日夜後,我們終於可以站在了這裡,告訴世界:由裡馬斯·圖米納斯導演的、在中國製作的、中國演員表演的《浮士德》即將誕生了!《浮士德》發布會現場 這是我第一次邀請裡馬斯來中國排戲的那天  當談到對於劇目的選擇,我本來推薦的是排契訶夫的戲,裡馬斯本人甚至也傾向於排契訶夫。因為我絕對相信他的契訶夫戲是世界最出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