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州市:「陽光工程」助就業 黃粉蟲變「致富蟲」

2021-01-14 天眼新聞

近年來,為維護社會治安,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盤州市下大力度開展禁毒工作取得成效,從根源上解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難點,實現吸毒人員這一特殊群體「戒毒所內脫毒、所外脫貧。」  為有效降低復吸率,解決戒毒人員回歸社會後的就業問題成為重中之重。對此,盤州市雙鳳鎮金家莊村的一家「特殊」企業用禁毒「陽光工程」給出答案,為特殊群體點亮「回歸之路」。  陽光棐爾伊麗公司,位於盤州市雙鳳鎮金家莊村。之所以「特殊」,是因為公司是解決社區戒毒康復、困難人員就業的禁毒「陽光工程」就業安置基地,基地以黃粉蟲養殖為主,既助力就業,也為當地群眾鋪就了一條脫貧致富路。

走進公司黃粉蟲養殖廠區,工作人員們正在忙碌工作著。據了解,陽光棐爾伊麗公司2017年被評為貴州省社區戒毒康復陽光工程建設優秀企業,現有47名在崗員工,其中17名戒毒康復人員、11戶精準脫貧戶、2名兩勞釋放人員、1名殘疾人。同時,在崗員工90%是婦女,因此榮獲「六盤水市婦女創業基地」稱號。  「在2014年一個偶然的機遇,我和雙鳳鎮政府達成共識,選擇了陽光工程,陽光工程主要就是為了解決吸毒、戒毒康復人員的就業問題。」陽光棐爾伊麗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黃娜向記者介紹起陽光工程的由來。  「後來,我覺得不光是康復人員,我們也可以為精準脫貧出一份力,通過產業發展,來解決一些當地困難群眾的就業問題,帶動群眾致富」。  黃娜口中的產業,就是黃粉蟲養殖項目。「之所以會選擇黃粉蟲項目,是因為黃粉蟲養殖不挑工種、男女老少都能擔任這個工作,產值也很可觀。」  說起項目發展,黃娜笑說:「項目確定後,又花了一、兩年的時間,才把黃粉蟲的銷路逐漸打開。產量也從最初的幾十盒發展到如今的近十萬盒。」「現在,黃粉蟲每個月能產出10噸—12噸,僅2019年的11個月,黃粉蟲的產值就已達260萬左右。還開拓了昆明、貴陽和六盤水市場,接下來打算再延伸至廣西。」

嚴老四,是2014年公司成立時進入陽光家園的康復人員,他感恩道:「這裡不僅給我提供了一個工作平臺,更是一個溫暖的家。十分感謝國家的政策,感謝盤州市禁毒委,也感謝公司。」

「為了降低成本並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公司還建立了烤酒廠及養豬廠,利用酒糟搭配飼料來餵養黃粉蟲,進而為有機肥料廠提供蟲糞,形成了一個環保、具有持續性的產業鏈。」  對於持續性發展,黃娜也有所打算,她將把黃粉蟲養殖推廣到戶,由公司統一收購,擴大養殖規模的同時,也增加當地村民的收入。

「在明年,我們黃粉蟲的產量一定要超20噸,不光是蟲子的產量要擴大,還要把項目嫁接出去,啟動有機肥料這塊,把蟲糞在當地變成有機肥,讓老百姓也能買到最便宜最有價值的有機肥」。說起未來規劃黃娜信心滿滿。  據統計,盤州市戒毒人員的復吸率從2016年的35.68%下降到2018年的9.13%,社區康復率從2016年的60.53%提高到2018年的90%。  通訊員 吳啟祥 唐淳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劉定琿 景詩瑤

編輯 謝勇勇

編審 陳詩宗

相關焦點

  • 成武養殖戶養蟲致富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近年來,特色種植、特色養殖成為我縣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在我縣天宮廟鎮白樓村,村民白聖恩通過養殖黃粉蟲,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在天宮廟鎮單莊村的扶貧車間裡,白聖恩正在推著小車,給養殖箱裡的黃粉蟲撒食。在以前,白聖恩在外務工,妻子在家養殖黃粉蟲,但是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白聖恩沒有出去,而是選擇和妻子一起養殖黃粉蟲。因為原來的養殖規模較小,今年在政府的幫扶下,白聖恩把養殖場搬進了鄰村的扶貧車間,同時又增添了新的養殖設備,養殖規模一下子擴大了不少。
  • 盤州市今年完成廚師培訓480人
    圖為培訓現場中國涼都網訊(www.zgldlps.com)12月17日,在交了1100元生活費後,張太飛成為盤州市今年最後一批廚師培訓班的學員,坐進了盤州職校的廚師培訓教室,與之前到來的張太飛說:「我是新民鎮雨那村的,我是今天剛來的插班生,我是自己繳費來學的,我家親戚承包了一個食堂,叫我們過去幫忙,我想著我沒有技術,去了肯定不行,就選擇來盤州市職業技術學校學習。」在這期培訓班上,和張太飛一樣自費來學習的,還有讀了大學又在外工作了幾年的小夥鄒黔。
  • 臺灣臺中市34名村裡長到盤州市交流參觀
    34名村裡長到盤州市交流觀光。省臺辦副巡視員成高榮,六盤水市政府副秘書長龔海生、六盤水市臺辦主任吳世平,盤州市政府副市長孫廣志、市臺辦主任胡亭峰陪同。  11日參觀考察了盤州市城市規劃展廳、兩河街道辦巖腳村村寨建設和管理情況、娘娘山國家溼地公園,了解了民營企業家陶正學投資近6個億帶領村民苦幹實幹,開啟六盤水市「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三變」工作模式的徵程,以及舍烹村
  • 沒有麥麩能養好黃粉蟲嗎?家庭飼養麵包蟲的基本條件與食物介紹
    我們獲得黃粉蟲的途徑,通常是從寵物店、飼養場或網店等購買而來。有些朋友買來就是作為一次性飼料蟲,餵完再買。也有不少朋友在買了一次活蟲後,自己進行飼養、繁殖,這樣就可以自給自足,無需再買。(2)過糞篩子(一篩)除了容器外,飼養黃粉蟲還必須用到篩子。根據用途的不同,篩子的名目也較多,例如有專門分離蟲卵的卵篩,有分離大小不同蟲體的蟲篩,也有分離蟲子和糞便的糞篩。而我們家庭飼養黃粉蟲,一般只要個糞篩分離糞便就可以了。
  • 菜地裡「種出」好日子村民變「股東」同寫致富經
    捐資3000萬元建設裴寨新村,整合11個村創建裴寨社區,擴建商業街、建設服裝產業園……從小吃百家飯、穿百家衣長大的裴春亮致富不忘鄉鄰,讓3000多名農民工實現穩定就業,帶動當地11800多人增收致富。為幫助大家創業致富,她支持有資金的群眾承包土地自己建棚、自己管理;對沒有資金的群眾,支持其租園區的大棚創收後再付款;對加入合作社的草莓種植群眾,實行統一技術、統一包裝、統一銷售,優先安置家庭困難群眾就業。
  • 盤州市司法局紮實做好過渡性安置幫教基地建設
    為進一步拓寬刑滿釋放人員的就業安置渠道,預防和減少重新違法犯罪,維護社會穩定,為「無家可歸、無業可就、無親可投」又有就業願望的「三無」刑釋人員提供過渡性安置,以達到「安其身,暖其心」的目的,幫助其順利融入社會。
  • 總臺大灣區之聲關注江門市「南粵家政」工程!短培訓、快就業、助...
    總臺大灣區之聲關注江門市「南粵家政」工程!短培訓、快就業、助脫貧!三年來,三項工程幫助大量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實現了「一技傍身、穩定就業、脫貧奔康」的技能扶貧目標,打造了具有廣東特色的技能扶貧高地。(融媒體系列報導《脫貧攻堅中的大灣區力量》今天播出第十四集:《廣東「三項工程」:以「小切口」推動高質量「大發展」》,採制:大灣區之聲記者陳星、陳菲、何毅。)
  • 鎮寧:致富村結「致富果」 六馬芒果銷路好
    7月中旬的致富村熱鬧非凡,在鎮寧自治縣六馬鎮打幫河沿岸10公裡的「芒果走廊」上,成熟的芒果在陽光照射下,透露出誘人的甜蜜。 「全部挑選個頭大的,質量好的裝,次一點的就留下來,要保證品質,才能年年有錢賺。」
  • 新疆麥蓋提縣:「瀚海明珠」展新顏 易地搬遷助民眾就業脫貧
    近年來,麥蓋提縣實施易地搬遷工程,通過「挪窮窩」「拔窮根」「置新業」的思維,解決「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問題。「剛知道易地搬遷時,我們有些顧慮。比如,怕沒地可種,搬過去生活不適應,落戶問題怎麼解決。來到搬遷安置區後,發現住房條件比之前好太多,交通方便,出門就能打到車;關鍵是大家也都能找到適合的工作。」阿依尼薩·斯迪克說。「搬得出」是第一步,「穩得住」才是關鍵。
  • 「誒,你薯片裡有蟲!」「我知道啊!」
    圖丨detail.tmall01 吃蟲的歷史自古就有 / 甚至還很講究 /一般印象中,吃蟲主要是一些少數民族的傳統比如,要吃蟬的幼蟲,不能等它們發育出翅膀破繭而出,而是要在它們剛剛變肥的時候吃掉(這和我們現在吃知了猴的認知都是一樣的)。再比如,等到交配季節之後,一定要找雌蟲,因為這個時候蟲子變大,而且身體裡充滿白色的蟲卵,最是美味。和亞里斯多德比起來,希臘作家老普林尼記錄的古羅馬吃法就有了更多加工的痕跡:古羅馬人講究先用葡萄酒餵養甲殼蟲的幼蟲,之後再品風味。
  • 「月嫂」培訓助婦女就業——市婦聯舉辦第二十期母嬰護理培訓
    「月嫂」培訓助婦女就業——市婦聯舉辦第二十期母嬰護理培訓 2020-09-07 19: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安順市青莊壩區:「返租倒包」穩就業助增收
    安順市青莊壩區:「返租倒包」穩就業助增收 發布時間:2020-09-03 17:57:26      來源:安順日報   眼下,正值瓜果蔬菜高產旺季
  • 貴州2020年省重大工程項目出爐!六盤水有288個!附名單!
    盤縣羊場鄉採煤沉陷區對外連接線道路路網改造工程(羅細坡至背蔭坡)37. 盤州獨立工礦區響水礦區X243保田至大白洞公路改造工程38. 鐘山區關門山水庫工程39. 鐘山區羅家溝水庫工程40. 鐘山區箐溝水庫工程【續建項目】(44個)150. G246盤州市雞場坪至劉官公路改擴建工程151.
  • 民族刺繡託起致富夢!羅平縣刺繡產業帶動婦女創業就業……
    近年來,羅平縣以就業扶貧組織化為抓手,通過建設「扶貧車間」,為貧困勞動力開展定向式、訂單式、定崗式技能培訓,進行專技上崗。並對符合申報條件的「扶貧車間」進行認定,給予最高不超過5萬元的一次性獎補,同時扶持和培育一批創業致富帶頭人,吸引了不少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回鄉就業創業,實現「勞力」變「現金」,「技術」變「薪金」。
  • 全國各地一系列民生工程穩步推進 涉及就業、安居、養老等多方面
    央視網消息:南水北調惠及億萬民生,而在全國各地,一系列民生工程也在穩步推進,涉及就業、安居、養老等方面。四川宜賓:促就業 教育帶動人才建設引優質企業改善民生首先要發展教育,促就業增收入。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區澗西街居民 陳小春:我在這住了30多年了,每次一到陰天下雨可以說出門就踩著水了,見不著陽光,沒暖氣、沒天然氣。(現在)這邊可以,你一看就知道了,啥都有。河南是人口大省,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品質一直是政府和百姓的共同追求。
  • 鏗鏘玫瑰展風採 「稅」月無悔譜芳華——國家稅務總局盤州市稅務局...
    國家稅務總局盤州市稅務局共有職工247人,其中女職工103人。2018年11月,經盤州市婦聯批准成立盤州市稅務局婦女聯合會,成立以來以巾幗文明崗創建、「家文化」建設等為載體,開展系列婦女崗位建功活動,在盤州稅收事業發展中展現婦女擔當、成就巾幗作為。
  • 生態「三業」工程 讓美麗風景變美麗「錢」景
    小竹編成增收致富大產業。近年來,省林草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積極實施生態產業、生態創業、生態就業的「三業」工程,走出了一條自然保護與經濟發展融合共贏的生態脫貧之路。到今年底,我省貧困地區主體生態治理任務將基本完成,森林、草地和水生態系統步入良性循環。與此同時,生態助推脫貧成效明顯,僅退耕還林一項,就累計助力260餘萬人口摘窮帽。
  • 太原精準施策助殘脫貧顯成效 「雙百雙千」工程安置千餘殘疾人就業
    為進一步加大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力度,近年來,太原市委、市政府將殘疾人脫貧攻堅作為最緊迫、最重大的政治任務,在殘疾人精準康復、就業創業、產業扶持等方面持續發力,從政策、資金、人力等方面加大對殘疾人脫貧攻堅的投入力度。為此,早在2018年,太原市殘聯連同太原市財政局共同制定了《太原市「十三五」殘疾人「雙百雙千」就業創業工程實施方案》,開始大力推進「雙百雙千」的就業工程。
  • 東方變荒沙地為「寶地」 小地瓜成「致富瓜」
    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相關工作部署,海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在全省開展「萬名老兵創業行動暨百站創百業活動」。12月的海南溫暖如春,農作物在陽光的沐浴下迅速生長,在東方市四更沙村劍飛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基地內,理事長李劍飛悉心地看著茂盛的地瓜田由衷地說。  軍人退役不褪色,小小地瓜映出軍人優良本色。作為一名退役軍人,同時也是一名共產黨員,李劍飛在退伍後,發揚優良傳統,永葆軍人本色,在種植特色農產品的道路上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還帶動當地村民通過地瓜種植增收致富。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助你飛翔,擁抱陽光
    近年來,各地實施殘疾人居家就業、網絡就業扶持等一系列舉措,不斷激發他們脫貧的內生動力。在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岔白社區的葫蘆工藝品文化基地,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楊佳(化名)以電烙鐵為「畫筆」,以弧形的葫蘆壁為「紙」,正在「作畫」。不一會,花鳥魚蟲就印在葫蘆上,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