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桌,潮汕人進餐的禮記

2021-02-16 潮陽圈

宴席,潮陽人稱為桌,赴宴席稱為食桌。潮陽人食桌非常有講究,特別是在鄉下這些還保留八仙桌的家庭,圈哥去到不管兩英、和平、峽山等地的親戚家,如果被挽留下來吃,那麼多多少少會有要注意的地方。下面是圈哥在網上找的相關資料。

傻仔婿的傳說:

說一位傻子女婿要去食桌。如果是普通的宴席倒也罷了,偏偏赴的是「仔婿桌」。按潮俗,仔婿桌是嶽家宴請女婿的「紅」桌,只有吃過「仔婿桌」,今後女婿才會參與嶽家的「白」事,因此女婿是席間的主角,要坐「大位」。這「大位」也就是宴會的首席,相當於樂隊的指揮,他不動箸,就沒人敢搛菜;不舉杯,就沒人敢喝酒;不起身,就沒人敢離桌。

這當中最焦急的當然是女兒了。她不能直接上桌給夫婿提示,只能和其他的兒媳輩呆在廚房裡幫廚師幹下手活。等到宴會結束,才與廚師幫工一起「食桌腳」,也就是吃宴會的殘菜剩酒(實際還是留有一些菜的)。聰明的女兒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暗中用一根紗線綁在大婿的腳上,一頭拉進廚房,約好她每拉動一下就搛一次菜。不想中途一隻母雞經過時纏上了紗線,母雞不斷掙扎拉線,傻仔婿便不斷搛菜。這就出現了一個很怪異的場面:所有的人都跟著傻仔婿搛菜,搛得滿碗滿盤;大家面面相覷,最後哄堂大笑。

食桌的座次:

潮陽人對食桌有種種講究,這些講究名目繁多,禮儀錯綜複雜。大致而言,宴席可以分為紅(喜)白(喪)兩大類,如按辦桌的目的分,則有新人(婚)桌、壽桌、花園 (成人禮)桌、丁(生男孩)桌、入厝(新房落成)桌等,明安裡的盛宴就屬於入厝桌。不同的桌筵,都有不同的講究,但最複雜的要數排位或座次。

面向正門的一方即上方東一位是主座,即東一位是潮人所稱的「大位」(見圖八仙桌座次法一);但周先生卻說按潮陽的習俗,「大位」應在左首第一位(見圖八仙桌座次法二)。而據我的研究,「大位」的這些變化,並非揭陽和潮陽間的風俗迥異,而是源於桌面木紋或木板間接縫與廳門的不同朝向。第一種是木紋橫向座次法,第二種是木紋縱向座次法,因此這兩種排位都是正確的。

以上只是一滿桌時的排位,實際的情形還要複雜一些,比如單桌缺人時的座次就要起變化,多桌時的變化就更大了。而實際上,餐桌上這種繁瑣的按尊卑順序設置席位的座次禮儀,是在明代流行八仙桌後才被特別強調的。

桌上的菜式:

如果按桌筵的頭菜名稱分,則有燕菜桌、魚翅桌、常菜桌等;按菜目數量分,則有十二道菜、十四道菜、十六道菜,甚至二十四道菜等。第二種分類比較常見,易於熟記和計價,俗語就常用「食十二菜桌」來形容餐桌的豐盛程度。

陳澤泓先生在《潮汕文化概論》中曾轉引《中國筵席宴會大典》中所載的「潮州四時喜筵」菜單,其中的夏筵菜單計有十二道菜:「紅燉魚翅、燜蘆筍鮑、鴛鴦膏蟹、清醉竹蓀、炸鳳尾蝦、凍金鐘雞、宵米(鹹點心)、清田雞腿、燜瓤王瓜、甜馬蹄泥、水晶包(甜點)、潮州魚丸。」因為頭菜用到了魚翅,故可稱為魚翅桌。這主菜用料的高低,已決定了桌筵的檔次,整桌的菜點便要與之相配套。值得注意的是,原來一些傳統菜餚如生炊草(鯇)魚、烏(鯔)魚、咕嚕肉、生炊(蒸)排骨等,現在已被逐漸淘汰,不再是桌席上的佳餚了。

桌席間出現的甜品和功夫茶,往往被認為是潮汕筵席的重要特色。但是,對於芋泥等甜食,如果不實行分餐而是用一碗白開水讓眾人洗滌湯匙後自行舀取,則僅從衛生角度就不值得提倡。至於桌間所上的功夫茶,雖有解膩作用,實則有違功夫茶的茶性,也是不宜宣揚的。這說明潮人宴桌上的菜式仍然處在一個演進的過程之中。

《禮記》說:「夫禮之初,始諸飲食。」意思是禮是以向鬼神敬獻食物開始的。食桌,作為潮州人族群的一種儀式性的進餐,展示的正是這樣一種「禮記」:它要求聚集在一起共食的人都接受和承擔本族群的傳統道德或行為規範,並且彼此之間要表現出一定的友善和關心,因為他們都從屬於同一的文化共同體,那就是潮汕文化。

文宇潮陽圈(cyq0754)

是通過官方認證的地方微信公眾號。是潮陽最具人氣、最具影響力的微信平臺。我們關注一切關於潮陽潮南的資訊,涵蓋餐飲美食、休閒娛樂、生活服務、逛街購物等本土生活消費信息。


點擊底部閱讀原文,可進潮陽圈社區

官方網站:潮陽圈 www.0661Q.com

相關焦點

  • 食桌:潮人進餐的【禮記】
    宴席,潮人稱為桌,赴宴席稱為食桌。有關潮人食桌的種種講究現代人還知道多少呢?  我小時候聽過這樣一個故事:說一位傻子女婿要去食桌。如果是普通的宴席倒也罷了,偏偏赴的是「仔婿桌」。  潮南區的美食家周修展,曾經與寫過《潮汕「食桌禮儀」漫談 》的揭陽名士孫淑彥討論過食桌的座次。按孫先生的說法,面向正門的一方即上方東一位是主座,即東一位是潮人所稱的「大位」(見圖八仙桌座次法一);但周先生卻說按潮陽的習俗,「大位」應在左首第一位(見圖八仙桌座次法二)。而據我的研究,「大位」的這些變化,並非揭陽和潮陽間的風俗迥異,而是源於桌面木紋或木板間接縫與廳門的不同朝向。
  • 潮汕食桌習俗
    文 、圖 / 周建苗住在潮汕,一個人隨著年紀的遞增,輩分也隨之遞增,便接觸了一些長輩待遇的習俗禮俗,例如「食桌」等。在正式的潮汕公眾場合,作為長輩,「食桌」這一潮汕習俗禮儀,不能不懂,否則便會出醜、失禮儀,那是十分尷尬的。
  • 帶你品嘗舌尖上的潮汕:潮汕宴席,我們一起食桌去
    潮菜的風味世界裡最隆重(有逼格)的莫過於 潮汕宴席了,在潮汕,「做桌」和「食桌」,是潮汕地區的一種傳統習俗。而會吃的潮汕人,吃宴席就像茂名人吃年例,是一件有儀式感的事情 那叫一個有氣場啊!!!
  • 潮汕人你得注意吃飯,這個座位不是普通人的座位
    舉行宴會潮汕人稱為「做桌」,而參加宴會稱為「食桌」,對於潮汕人,「做桌」是一個重大事件,因為一般只有一個重要的一天才會招待賓客,「食桌」自然是一個重大事件,所以我們必須在這一天穿著得體,以表示對上帝的尊重。如果你認為赴宴只是吃喝,那你就錯了,在「食桌」上的潮汕人禮儀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已經成為潮汕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 潮汕人深夜食堂的秘密
    這裡完全沒有菜單,所有的菜式全部都以明檔方式擺放出來,各種生食熟食完全展現眼前,看見什麼點什麼。有時剛坐到位子上,所要的菜餚已然送到餐桌。在古往今來的潮汕飲食文化中,漁民和大海支撐了文化的承續,因此魚在潮汕人的生活中有著特殊而且奇妙的地位。「以魚當飯」,魚上升到了米在中原人民中同等重要的地位。
  • 潮汕90後做桌師傅上央視!12道菜桌旁派到你驚!
    傳家本事 待客之道:潮汕做桌廚師郭盛濤 七歲時,90後的郭盛濤跟爺爺參加了人生中第一次「辦桌」,從此,他就與「辦桌」結下了不解之緣。師從潮汕地區的「辦桌」名師學藝多年。「辦桌」文化是閩南、潮汕文化圈所獨有的一種文化形態,上門做桌這種宴席方式在閩臺、潮汕也很流行,通常稱為「辦桌」,有「辦菜桌宴客」的意思,而辦桌的菜餚就稱為「辦桌菜」。那些靠上門替人辦桌的廚師,通常都居無定所,四海為家,做完了東家又做西家,做完了紅事又做白事,所以被蔡瀾先生稱為「流浪的廚子」。到了約定的日子,這些做桌廚師就會在顧主宴客的廳堂附近搭建起臨時廚房,開始準備酒桌。
  • 潮汕人做桌宴客,12個菜一桌只要750,看到安排的菜式好便宜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不同地區辦桌的場面以及花銷都有著很大差距,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潮汕人做桌宴客,對於這潮汕人做桌宴客廚師做出來的菜式,以及一桌所需要的價錢,網友們看了都直呼好便宜。
  • 寶安堂食逐步恢復
    目前,深圳市全市已降為低風險地區這意味著公共場所全面開放餐飲店也能堂食啦烤肉,火鍋,奶茶......我太想你們了!點擊播放 GIF 3.5M近日,記者走訪了寶安各大商場、飲食街不少餐飲店已經恢復了堂食但均需採取測溫
  • 春運期間火車和飛機是否提供餐食?進餐是否有感染風險?
    健康時報記者 魯洋「春運」即將開始,外出乘坐火車和飛機過程中需要全程佩戴口罩,有人擔心在這樣疫情條件下,火車、飛機是否還會提供餐食服務?如果進食餐飲則需要摘掉口罩,是不是存在感染風險?資料圖。FATIII供圖1月5日,健康時報記者從中國鐵路12306獲悉,截至目前今年春運期間車輛餐食供應正常,乘客進站前會進行體溫測量、健康碼掃碼登記,儘可能避免乘客在乘車過程中出現疫情。另外,健康時報記者也從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中國南方航空等多個航空公司官方客服處也獲悉,目前及春運期間航班都是提供簡餐服務的。雖然在去年年初新冠疫情嚴重時期暫定過飛機配餐,但目前已經恢復。
  • 和潮汕人談戀愛,我膨脹了.
    各種餐廳食鋪大排檔小攤位,他們永遠都能找到最好吃又實惠的那家,然後藉機收穫對方投來的讚嘆眼神。所以和潮汕人談戀愛,一不小心就談了二三四五年,因為相處起來真的很舒服,他們溫和不露鋒芒的性格像是一塊厚實的畫布,怎麼塗鴉都是愛的圖案。
  • 潮汕人喝茶有多野?
    99%的潮汕人都無法想像一天不喝茶的自己,就像99%的人都無法想像自己衝進老闆的辦公室蹦迪的樣子。就算你去潮汕人家裡吵架也得先喝杯茶無數潮汕人現身證明:這話真不是段子!「來吵,衝個茶,慢慢吵。」小孩子打架哭著去找雙方法家長,通常先要坐下喝著茶慢慢說,到最後經常會變成大人在那裡拉家常。
  • 潮汕人與客家人
    潮汕人,古時稱潮州人,隋宋兩次南遷最終定居潮州府形成潮汕文化。當代多數潮汕人以潮州話(也稱「潮汕話」,簡稱潮語,近似秦漢魏晉時期的古漢語)為母語,現集聚於海內外近60個國家和地區。潮汕人敢於闖蕩、善於經商,以「愛拼才會贏」為座右銘,他們在商界成就顯著。被譽為「東方猶太人」。
  • 一家四口分桌而食 「打卡」濟南商場堂食新體驗
    銘家點心於經理告訴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我們在公眾號發布了開放堂食的信息,就有不少顧客過來,但目前為保證就餐距離,只開放了10張餐桌,讓大家可以安心就餐。」採訪過程中,記者在和府撈麵遇到前來就餐的一家四口,大家分桌而坐,相鄰餐桌只開放一個,既能品嘗美食又能保證就餐安全。
  • 在珠海的潮汕人注意!說這種口音的話很可能……
    舉個最好的例子:在揭陽或者澄海,阿公喊小孫子吃飯,是這樣:「dí(迪)啊,來食噢」;而如果在潮陽則便是:「dì(弟)啊,來食噢」。整個潮汕總起來可以說是潮州口音最為輕柔,潮陽口音最為厚重,揭陽口音介於兩者之間,而汕頭口音較為中性。
  • 餐飲堂食開放 江北警方嚴格監督「堂食」規則
    火鍋是市民們最為「懷念」的美食之一,在此次恢復堂食的餐企中,火鍋首當其衝。3月14日中午12點左右,記者跟隨民警前往觀音橋附近多家火鍋店面進行了走訪。每桌使用公筷進餐,脫離座位時也要求食客佩戴口罩。    記者跟隨民警還走訪了多家咖啡館、茶飲店等休閒飲品店面。在漫咖啡看到,該店已開放堂食,有兩桌顧客在店內用餐、休閒,但所在位置分別在店內的兩個角落,相隔甚遠。據該店負責人介紹,漫咖啡也是近兩日重新開放堂食,但根據防疫的要求,將嚴格檢查進入門店顧客的體溫情況及基本信息,控制進入門店顧客的數量,保證座位間的距離。
  • 潮食| 潮汕人的「生醃」胃,果然名不虛傳!
    在大廣東,論吃鮮 廣州、順德、潮汕均榜上有名 但論最能吃「生」 潮汕人說第二 估計沒人敢說第一了
  • 堂食來了,街道又充滿了煙火氣,那麼誰知道堂食一詞的由來?
    現在終於可以有序放開堂食了,雖然大家還不能面對面就餐、不能拼桌、只能隔桌而坐,但是總歸是好的開始。冷寂已久的街道也逐漸有了人氣,仿佛末日來臨一般空蕩的城市也有了生機,而備受打擊的餐飲業也有了喘息的機會。那麼,問題來了,「堂食」一詞是什麼時候誕生的?最初釋義究竟是什麼?
  • 這些年,攪動廣州深圳樓市的潮汕人
    背井離鄉的潮汕人為了自己,更是為了家庭在奮鬥。可以說,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錢賺的地方就有潮商。來自潮屬社團的統計,在廣州深圳兩地,已然聚集了超過500萬的潮汕朋友。敢為人先,吃苦耐勞的他們,在廣州深圳這兩座城市裡,留下很多屬於潮汕人的傳奇故事。在廣深樓市裡,潮汕客一直是一股非常重要的購買力量。
  • 食味知返的潮汕美食,潮汕人三寶之一的魚露,讓人驚嘆不已
    至此,魚露開始走進潮汕人的餐桌。圓圓覺得,魚露之所以被潮汕人被稱為「初湯」,也是因為潮汕話中「初」與「腥」同音,故魚露也有腥湯的意思。而在現代魚露的製造工藝中,第一道過濾出來的湯汁比較鮮美濃稠,所以「初湯」也是被潮汕人比較喜愛的味道。魚露原始的做法比較簡單,只用魚和鹽,然後再用耐心等待的時間即可。
  • 豔陽天酒家首開堂食,全程防控餐桌間隔...
    楚天都市報記者石倩 曹磊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李輝4月26日,《武漢餐飲恢復堂食細則》出爐,意味著武漢餐飲企業可逐步恢復堂食。4月27日,漢口寶豐路上的豔陽天酒家開啟堂食服務,這也是武漢全面復工復產後,第一批通過各項防疫防控檢查,正式重啟堂食的餐飲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