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趙薇與丈夫和黃有龍就以夫婦身份成功登上胡潤全球富豪榜,實現了由影視明星到商業大咖的轉變。
對於趙薇來說,不論是影視業還是經商都遊刃有餘,從片酬數百元每集,到每集10萬元,也就僅僅只用了短短幾年,再加上唱片、廣告等收入足夠支持她的經商大計。
曾經有人稱譽她是:「家喻戶曉的『小燕子』華麗轉身為娛樂圈的『巴菲特』」,這種人生就像是開了掛一般,能做到這樣的女明星少有人在。
然而就是這麼成功的一名女性,卻並不強求婚姻。
她說:「我是一個對婚姻不太強求,甚至不抱希望的人,我的原則是,不給另外一半增加負擔,擁有美麗與財富,保持自己獨立的人格與生活,做最好的自己。」
可想而知,婚姻並不簡單,大部分人對婚姻是既嚮往又恐慌的。
尤其是現在越來越高的離婚率,讓更多想要走進婚姻的人慎之又慎。
1,婚姻並不是生活的必需品
婚姻不是獨木橋,不是人人非過不可。
現在更多的年輕人,通過努力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所在。
而結婚便成為了一個可有可無的事情。
生活絢麗多彩,並不需要為了生活而去找個人陪伴。
身邊多個人,多的並不僅僅是生活的瑣碎,更是孩子,以及雙方父母的牽絆。
一人吃飽,全家不愁的生活,何其自在與瀟灑。
我的閨蜜就說過,「如果有個人,願意跟我只談戀愛不結婚,那還是很美的。」
我說「你這不是耍流氓嗎?」
她滿臉不屑回答到:「姐姐我,要長相有長相,要工作有工作,為什麼還要找個男人,讓自己去當個免費保姆。我缺的是照顧自己的保姆,為什麼要讓自己去當保姆?」
我當時並沒有回答她,雖然說不出來對,但似乎也找不出什麼毛病。
今日在微博看到一個68歲的上海奶奶,開奶茶店20年,收穫很多忠實粉絲。
窮其一生,始終是一個人。
她自言:「我覺得我自己最美,一個人不要太開心哦!」
她的勇氣讓我欽佩。
我這才明白,一個人真的可以過得很好。
閨蜜也好,老奶奶也好,她們都選擇了她們認為對的路。
她們讓我明白,不選擇婚姻,也能過得很好
2,婚姻裡,不一定都幸福
對於婚姻,越來越多人選擇後退而不是前進。
就像錢鍾書所說:「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
如今網絡的發展,讓我們了解更多信息,同時也讓我們看到更多負面的東西。
記得馬伊琍和文章分手的時候各自在微博的發文,不經感嘆這份感情令人唏噓。
馬伊琍:「你我深愛過,努力過,彼此成就過。此情有憾,然無對錯。往後,各生歡喜。」
文章:「吾愛伊琍,同行半路,一別兩寬,餘生漫漫,依然親情守候。」
其實兩人在一起的時候,感情很好,這一段長達11年的姐弟戀最終還是因為,第三個人的介入出現裂縫。
雖然馬伊琍準備用一句:「戀愛雖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化幹戈為玉帛,但無奈,婚姻如同鏡子,碎過的終究有裂痕。
想必一段婚姻結束,還能說出各自安好,已經是最好的結局。
前些時間,阿嬌和賴國弘離婚事件也是引起了全網關注。
當媒體問到為什麼離婚時,賴國弘直言:「她不愛我」,也承認阿嬌在18年美國婚禮後,就後悔這門婚事,一段真人秀,成為了婚姻的延續。
回想當初,阿嬌和賴國弘都覺得自己是在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但結果卻用「各自安好」為這段婚姻畫上了句號。
這段婚姻從開始到結束,來得快,去得也快。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婚姻成了一種短暫的消費品。
正如塞繆爾所言:「婚姻的成功取決於兩個人,而一個人就可以使它失敗。」
3,好的婚姻,要懂得互相扶持
彼得狄雄曾經說過:「婚姻的難處在於我們是和對方的優點談戀愛,卻和他的缺點生活在一起。」
婚姻比戀愛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包容心。
儘管婚姻的確不易,但這並不是放棄婚姻的理由。
一段好的婚姻,必然離不開彼此的細心呵護。
首先,學會尊重與傾聽。
尊重對方是夫妻關係和睦的首要前提,而傾聽能讓彼此更加了解與貼近。
其次,學會依賴與陪伴。
依賴是讓對方知道你需要的最好方式,而陪伴是婚姻裡最長情的告白。
婚姻需要兩個人的共同經營,也需要兩個人的共同成長。
婚姻如同穿鞋,舒不舒服,只有腳知道。
很喜歡林語堂的這句話:「長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長相知。 」
單身也好,結婚也好,其實都是個人的選擇。
人生的選擇權在你自己手中,不要輕易讓別人的標配成了你的人生。
你對婚姻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