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到底有多殘酷?勝利者坐擁天下,殺侄佔嫂,名留青史

2020-12-23 史學事錄

引言

煮豆然豆萁,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詩》

有人認為歷史由勝利者書寫,有時候掌握權力的那一方,最有決定「真相」的話語權。所以,人有時候不應以成敗論英雄,因一個人成功與否,不能絕對地決定著他的品行與能力。而一個人能夠獲得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其背後並不一定正大光明。

像宣武門之變,到底有多殘酷?看過相關史料記載的人也許會認為,那只是一場很正常的「清除不軌賊子」的正義鬥爭,但實際情況比史書中的記載還要狠。勝利者坐擁天下,把自己塑造成了仁君,實則殺侄佔嫂,十分殘酷,但卻名留青史。

李建成或許和你想的不一樣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李建成就是個大壞蛋,還好被李世民給幹掉了,不然他登位的話,百姓豈不是要遭殃?然而真實情況卻截然相反,李建成並不像一些史書所描述的那樣卑劣,也沒有心胸狹窄而無能,更沒有圖謀不軌之說,畢竟他是長子,那個位置本就是他的,他有必要去搶奪嗎?

古人重視長子,如果長子沒有問題,老爹的權力家產往往是交給他們。李建成作為李淵長子,從小就被精心培養,所以他長大後能文能武,不僅不無能,能力還遠遠超過了李世民。在李淵推翻隋朝的過程中,李建成表現得並不比李世民差,且宅心仁厚的他,受到了很多人的敬仰,不少人才專門跑來投到他麾下。

如果李世民沒有搶奪帝王之心,李建成才是唐朝的合法登基者,想必以他的能力,也能把唐朝打理得不錯。不過歷史總是出人意料,在玄武門之變化中,李建成最終失敗,李世民作為勝利者,坐在那個位置上,自然要美化自己,抹黑自己的這位哥哥,以求萬古賢名。

德才兼備屢立戰功

李淵在晉陽起兵推翻隋朝,獲得了天下。在可喜可賀的同時,另一問題困擾著他,那就是皇位由誰來做?這是一個大問題,且古往今來因為這個問題而相互殘殺的兄弟實在太多。與此同時,朝中勢力都很自覺地做出了選擇,一派是選擇李建成,一派是選擇李世民,而他們各自都有自己支持的理由。

李建成作為太子,寶座本應該歸他,但打仗的時候,李世民表現得威猛,積累下了挺大的名氣,所以勝負還不一定。其實在推翻隋朝統治的過程中,李建成也很有功勞,就比如李淵起兵那會,他就率領軍隊把西河給平定了。在圍攻長安之戰中,他還率先攻破了長安城。而李世民在率領軍隊主力徵討各路諸侯時,他就率軍多次北上,抵禦突厥人的入侵,讓突厥無機可乘。

德才兼備屢立戰功李建成,算得上是歷朝歷代開國太子中,表現驚人的一個。但李世民打天下時也有有功,推翻隋朝後,便仗著自己的軍功,起了搶位之心,於是拉攏了一大幫謀臣,建立自己的勢力,野心昭然若揭。

順利奪位名留青史

對於皇位的繼承人,李淵也猶豫不決,不知該讓太子李建成來繼承,還是秦王李世民來繼承。不過在兩個兒子的鬥爭中,他似乎更傾向於李建成。而面對李世民的咄咄逼人,李建成也表現得有理有節,穩重而寬厚,不管是才能還是德行,都比較讓李淵欣賞信任。

眼看寶座就就要落入李建成手中,李世民最終按耐不住野心,醞釀了玄武門之變,打著正義的旗幟,逼迫自己的父親,殺掉了李建成,就連他五個年幼的孩子都沒放過。此外,他還殺掉了站在李建成陣營的李元吉,且還霸佔了李元吉的妻子楊氏,憑藉殘忍的手段,成為了勝利者。作為掌握了話語權的勝利者,他自然不會給自己留下汙名,把鍋推到了李建成身上,自己則成為了千古明君。

結語

自古以來,成王敗寇,勝利的那一方掌握有話語權,失敗的那一方通常只能沉默。「以成敗論英雄」究竟對不對呢?只能說比較極端,畢竟失敗者不一定是因品行或能力有問題而失敗,一個人的成功,參雜著太多的因素。同樣的,不是每一個成功者都因努力、或品行高尚而成功,像司馬懿成為了三國最後的大贏家,論才華能力品行,都遠不如諸葛亮。有些人能笑到最後,不一定是足夠有能力,也許是因為夠絕情,玄武門之變就是一個例子。所以看待問題時,應保持理性,不應聽風是雨,以免一些被華麗的外衣所迷惑。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如果玄武門之變的勝利者是李建成,那麼大唐還能開創盛世嗎?
    而王朝統治的最高掌權人就是皇帝,在歷史長河裡誕生了將近500位皇帝,有千古一帝,有亡國之君,更有唯一女帝武則天。唐太宗李世民無疑就是一位可以稱之為千古一帝的皇帝,開創貞觀之治,治理下的唐朝國泰民安,四海昇平,國力之強讓周邊諸國稱臣,李世民更是天下共尊的天可汗,是大唐盛世的開創者。
  • 玄武門之變
    這些年的國產影視,若說哪個類型沒落最為徹底、最讓人惋惜,那歷史劇,絕對是其中之一,甚至是「其中第一」玄武門之變在影視劇中,有著大量的敘述,《秦王李世民》、《貞觀之治》、《貞觀長歌》、《開創盛世》、《隋唐演義》等打著歷史劇名號的大主角劇,都在做著一些不符合歷史的故事述說,讓許多人認為這就是歷史,這就是真相。
  •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只是一個走投無路的賭徒,李建成到底錯在哪
    對於歷史愛好者們來說,唐代眾多傳奇一直是經久不衰的熱點話題,這個朝代一直是不斷開創歷史的朝代,不僅產生了有史以來最為開明的君主之一,還產生了有史以來第一位正式的女帝,此外,楊貴妃的愛情故事、玄武門之變的大變局……無一不令人久久回味,常憶常新。今天我們就來重新梳理一遍唐代開國以來第一件大事:玄武門之變。
  • 一門系天下,歷經4次玄武門之變,見證唐朝跌宕起伏
    萬國來朝其實我認為在唐朝繁榮的背後,影響唐朝變革的和一處地標有很深刻的關係,玄武門在唐朝時位於太極宮西北方向,我們知道的是李世民在這裡發動政變,讓唐高祖交出了政權,後世稱這件事為「玄武門之變」,但在玄武門發生變動的有4次
  •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的權利到底有多大?
    李淵建立唐朝後,封長子李建成為太子留在長安輔助自己處理朝政,封李世民為秦王在外徵戰。李淵當時的願景可能是好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李世民的戰功越來越大,封賞越來越多,以致於成為太子的眼中釘,肉中刺,兄弟兩人的關係越來越劍拔弩張,最終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成功奪取皇位成為大唐的第二任CEO。
  • 玄武門之變其實真相與我們所了解的正好相反
    李世民為了皇位而弒殺兄弟滿門的極端行為,不僅給他帶來一生都難以洗掉的汙點,而且他還親自修改了這段歷史。最終使玄武門之變的真相變得撲朔迷離,所以揭開玄武門之變的真相,就成為很多歷史學者樂此不疲的興趣。唐朝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在皇宮玄武門設伏,殺害了自己同父同母的兩個兄弟,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事後又逼父親唐高祖李淵讓位於他,史稱「玄武門之變」。
  • 玄武門之變的真相竟然是這樣的
    玄武門之變,對於歷史愛好者來說,是一個永遠不會過氣的話題。玄武門外那個腥風血雨的早上,大唐秦王李世民乾淨利落的幹掉了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殺出了一條通往帝位的通道,正式開創了屬於他自己的天可汗時代。李世民的文治武功不僅在李淵的諸子之中名列前茅,即便是在我國歷史眾位皇帝中都屬於翹楚之輩,但不得不說在那個玄武門外的早上,他也是賭贏了的賭徒,贏得那樣險。
  • 你以為玄武門之變只有一次?別天真,李世民的兒孫又復盤了四次
    宣武門之變那一年,李世民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獨有的原創劇本被自己的兒子、孫子在無情地抄襲了四次。而且每一次好像都在戳自己的傷疤,疼不疼我不知道,但是肯定不願意好。唐代有兩個國都,長安是國都,離此地不是很遠的地方是陪都洛陽,為了保持一致兩個地方都有宣武門,可能是因為富有,有錢就要花。也許是被上天下了詛咒,也許是權利真香。
  •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了十個侄子,李淵咒罵了一句,300年裡多次應驗
    李世民在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後,李世民跪在李淵面前哭著說,「建成、元吉意圖犯上作亂,我替父皇把他們誅殺了,請父皇治罪。」《資治通鑑》這樣記載了他們的回答,蕭瑀、陳叔達曰:「建成、元吉本不預義謀,又無功於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為奸謀。今秦王已討而誅之,秦王功蓋宇宙,率土歸心,陛下若處以元良,委之國務,無復事矣。」
  • 「玄武門之變」,李淵只能無奈妥協,禁軍與其餘兵馬為何不阻止
    一代天驕「戰爭狂人」成吉思汗,都對唐代宗李世民之軍事能力十推崇,若是二人能夠面談,恐怕成吉思汗還會對李世民,恭恭敬敬地叫上一聲「大哥」。古往今來對唐太宗的歌頌史料不勝枚舉,但世人對於李世民的印象,似乎都繞不開「玄武門之變」,誠然這是李世民一生中抹不去的「汙點」。而在此宮廷變亂事件中,有許多史料未記錄,使得後人難以理解的謎團。
  • 1900年敦煌出土《唐太宗入冥記》,揭開玄武門之變隱藏的兩個真相
    1900年敦煌藏經洞被人意外發現,隨即考古學者從該洞中出土了五萬多經卷典籍。這些經卷典籍涉及西晉到北宋時期的,人文、刺繡、絹畫等多個領域。其中有一本叫做《唐太宗入冥記》的書籍,將玄武門之變背後隱藏的真相揭露了出來。
  • 玄武門之變究竟隱藏了多少秘密?其實真相與我們所了解的正好相反
    唐朝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在皇宮玄武門設伏,殺害了自己同父同母的兩個兄弟,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事後又逼父親唐高祖李淵讓位於他,史稱「玄武門之變」。有關玄武門之變的起因和過程,記載在三部官修史書中,分別是《舊唐書 》、《新 唐 書》和《資治通 鑑 》。
  • 唐代五次玄武門之變的成敗並非均繫於北門衛兵之手
    「玄武門之變」也好似成為了一種慣例,竟在唐朝289年的歷史裡發生了五次之久。每一次都是骨肉相煎,親屬相殘;每一次都是得「玄武門者得天下」。陳寅恪也因此感嘆,大唐中央政治局局面均繫於北門衛兵之手。其實真是如此嗎?並不見得。假如只看結果,任何政變都顯得極其簡單,也就是贏或者輸。但實際上沒有任何一次政變是不複雜的,僅僅是北門衛兵那些人,遠不足以真正決定皇權的歸屬。
  • 玄武門之變後,程咬金受封上柱國,秦瓊一病十二年是弄假成真?
    因為《舊唐書》和《新唐書》語焉不詳,很多人都不知道秦瓊和程咬金在玄武門之變中到底做了些什麼,甚至與這二人有沒有去玄武門,都成了一個謎題——新舊兩唐書以李世民修改過的實錄為依據,對秦程二人的記錄只是咋理解都行的「從討」、「從誅」以及「事平」之後的賞賜,但這賞賜可以被看做是李世民登基之後的普調職位和工資,那兩個「從」字也說明不了啥問題:秦瓊程咬金不「從」,還能「反」嗎?
  • 玄武門的風花雪月
    玄武門之變,其實是李世民和李淵的戰爭。很不幸,在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人,都有一種敏銳的判斷力,他們大部分人都選擇了李世民,強者為尊嘛。李世民也很有手段。比如尉遲敬德,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把齊王府的不動產、存款、宅基地都賞賜給他,大方吧。要不怎麼是千古一帝呢?幾百年亂世中的無數鮮血、權謀、生死.終於結出李世民這朵奇葩。他更像是劉邦和項羽的合體,一方面戰無不勝掃平天下,一方面又有駕馭群雄的權謀和手段。
  • 玄武門之變,秦瓊為何在門外不進去?只為對付李建成的頭號猛將
    在李世民遇到對方猛將的時候,就派秦瓊出戰,秦瓊總是能「躍馬負槍而進,刺之萬眾之中」,在當時有如此忠心而又勇猛的武將李世民自然是喜愛,所以對秦瓊恭敬有加,對其委以重任。玄武門之變秦王李世民自持軍功,又不甘居人下,所以早就有了奪取太子位子的打算,奈何屢次都沒有成功,反而弄巧成拙的失去了唐太宗李淵的信任,被剝奪了兵權。於是安排了尉遲恭等多名武將埋伏在玄武門,準備襲擊李建成和李元吉。
  • 唐朝官員墓碑被發現,揭開玄武門之變真相,學者:李建成不死才怪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殺死,然後逼迫父親李淵退位,從而登上了皇帝的寶座。玄武門之變,一場手足相殘的慘劇,李世民發起的那場驚心動魄的慘劇隱藏在種種史料典籍的字裡行間,陰冷刺骨。眾所周知,《舊唐書》記「玄武門之變」,甚多隱諱。但到底隱諱了哪些事實,卻不明究竟。
  • 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的仁慈留給了誰?看這10個人就明白了
    玄武門功臣的兩種說法在玄武門之變中,秦王李世民帶著十名親信及士兵,埋伏在玄武門,等待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這一天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關於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帶的是哪十位?在《舊唐書》中就有不一樣的說法。
  • 李世民帶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終是什麼下場?
    唐太宗也是中國歷史上一代明君,其開創的「貞觀之治」至今為人所樂道。但是,關於唐太宗,卻一直有著一個避不開的話題,那就是他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兩個兄弟,最終奪得天下。而唐太宗之所以能夠發動玄武門之變,並取得勝利,是和他手下那一幹心腹分不開的,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在玄武門之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十位主要人物。
  • 玄武門之變到底發生在哪裡?個人認為玄武路改為大明宮北路更合適
    長安城的南門叫做朱雀門,北門叫做玄武門。記得我在上學的時候,歷史課本上還有一段玄武門之變的內容。玄武門之變再後來隨著我對西安的更多了解,知道了長安城的發展變化,特別是唐朝末年朱溫朱全忠脅迫唐昭宗遷都洛陽時拆毀了長安城,將拆下來的木料全都運到洛陽去了,韓建縮建了長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