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宅男成為暴君的故事,卻是《黑鏡》系列最後的佳作

2020-12-24 MovieLab
《黑鏡》

自《黑鏡》系列播出開始,就因為其中腦洞大開的劇情,以及現代科技背景的獨立故事,廣受觀眾們的追捧。

但當美國流媒體平臺Netflix購買了《黑鏡》的製作版權之後,這一系列卻開始走向了下坡路,分水嶺就是第四季的首集——《卡利斯特號》

《黑鏡》E04S01《卡利斯特號》

《卡利斯特號》不僅承接了《黑鏡》系列一貫的風格,有著人們對未來期待而又毛骨悚然的想像,但同時它在故事情節和推進故事的方式上都讓觀眾眼前一亮,可惜的是它也預示著這一劇集的衰敗。

所以本文我們來看一下這一集是如何在保持了系列特色的同時,用極為巧妙的方法推進了故事進程,又是怎樣別出心裁的塑造了故事的反派,讓觀眾們樂在其中。

《卡利斯特號》的偽主角&反派戴利

巧妙的反派塑造

反面人物的力量來源是他們的信念,觀眾需要知道他們想要什麼,為什麼想要,以及他們願意為此做些什麼,有很多常規方法都可以在故事裡構建這些元素,但《卡利斯特號》卻別出心裁,它讓反派偽裝成主角登場。

在這一集的開頭,我們看到了羅伯特·戴利,他是卡利斯特號的艦長,他擊退敵人、德高望重、廣受愛戴。緊接著,我們看到了真實世界中的他,不僅被無視,還不被尊重,也沒有同事喜歡他。

《卡利斯特號》開頭向我們描述了「艦長」戴利

現實生活中,即使是公司首席技術官的戴利仍然得不到尊重,被忽視

同時,我們能看出這個角色的弱點,就是他也不尊重自己,不會為自己進行辯護,因此過著悲劇般的一生,被嘲笑和虐待。

故事的激勵事件是辦公室來了一個新女孩科爾,她了解並尊重戴利的生活,這激發了戴利的欲望,即想要與這個尊重他的新人交流。但此時戴利心中的反派,公司合伙人沃頓衝了進來,衝突在此刻確立,我們也預見到其後的鬥爭。

原本和科爾在交流的戴利,卻被進來的沃頓指責,戴利心中的衝突情緒也此處被激發

在這集開頭的十分鐘內,非常適合讓一個不尊重自己的主人公進行自我反省,並最終決定反抗對立人物,追求自己的欲望,可以與他人進行有意義的交流。

通過上述的劇情,我們也能明白戴利只需要選擇走出自己的幻想世界,接觸積極向上的自己就可以達到完美的結局,但《黑鏡》的風格並沒有讓故事這樣去發展,而是讓戴利做出了正相反的選擇。

戴利選擇竊取了科爾的DNA,以在自己的虛擬遊戲中複製她,來滿足自己的欲望

正如故事主創和聯合編劇查理·布魯克所說的:「這一集變成了一個暴君的故事,我們想知道如果一個正常並有缺點的普通人,被技術給予了無上權力之後,會發生什麼?」

將戴利偽裝成主人公登場,逆轉了觀眾的預期,給人以驚喜,同時也構建了關於反派我們需要了解的信息。我們知道他想要權利和尊重,因為在真實生活中他沒有得到這些,為此他不惜竊取同事的DNA,從而在虛擬實境的世界裡統治他們。

在《卡利斯特號》的第20分鐘,故事的真正主人公——虛擬遊戲中的科爾,才真正登場

所以在這一集的20分鐘後,當觀眾終於知道了誰才是主人公時,就已經深刻意識到故事情況的危機性。對於一個探討倫理分歧,創造一個能夠實現人類最黑暗的欲望世界的故事來說,這種方式為故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不過,除了觸手可及的技術,這部作品還借鑑了60年前的一個故事,向我們展示了老故事新講法的絕佳案例。

《卡利斯特號》

借鑑與致敬

《黑鏡》系列與《陰陽魔界》系列有著非常多的相似點,當《黑鏡》這個項目最初被創造出來時,就採用了後者的理念,例如統一的科幻框架、相對獨立的故事。

《卡利斯特號》很明顯受到了《陰陽魔界:人生多美好》(It's A Good Life!)的啟發。

《陰陽魔界》第三季(1961年)

《人生多美好》是《陰陽魔界》第三季中的一集,該故事講述了一個與世隔絕的俄亥俄州小鎮,突然在某天,一個怪物來到了小鎮上,他用神一般的力量閱讀他人的想法,並讓一切變成他滿意的樣子,當開頭介紹完這個怪物有多危險之後,我們終於見到了他的真面目,一個只有六歲,名叫安東尼的小孩兒。

《人生多美好》中的小男孩就是統治小鎮的「暴君」

《卡利斯特號》化用了這一前提,並將其重置於當代觀眾和現代環境之中,正如主創查理·布魯克所說:「以前的故事會利用超自然的力量促成事件的發生,而在這集中我們運用了科技。」

很明顯《人生多美好》的設想和細節都影響了《卡利斯特號》

在前者中,安東尼是一個強大的暴君,他創造了一個自給自足的社會,所有人都聽從他的吩咐,他還會讓那些惹自己不高興的人閉嘴。

而在後者中,我們發現戴利也是如此,他甚至讓科爾的面部變成無形的臉。

《人生多美好》中安東尼不喜歡老奶奶唱歌,便用意念讓她永遠唱不出歌

戴利讓不聽話的科爾「閉嘴」

在《人生多美好》中,鎮上的人們出於恐懼對安東尼異常的友好,正如那些被困在戴利世界裡的人。

而當一個受夠了的醉漢去試圖激怒安東尼時,鎮上的人們極力去阻止他,就像《卡利斯特號》中沙妮亞說服戴利放過科爾,但兩位暴君的做法都是一樣絕不心慈手軟。(如下圖)

安東尼把人變成了音樂盒

戴利把沙妮亞變成了怪物

《卡利斯特號》向觀眾展現了經典故事如何激發新的創意,通過將半個世紀前設定的超自然力量替換為技術,這樣本集既致敬了前作,又提示了新技術的潛在危險,還探索了人性的黑暗面。

但同時做到這些並不容易。

合理有效的推進敘事

正如上文所說的,《卡利斯特號》想要傳達那麼多的信息並不容易,因此在故事中有一個特點尤為明顯——一舉多用

《卡利斯特號》

寫故事的基本原則就是不要浪費觀眾的時間,如果劇本裡有一個情節、場景,甚至是一句臺詞,不能夠推進情節發展的話就應該被刪掉,但更進一步,如果一個部分能夠有多個作用,那故事就會更吸引人。

在《卡利斯特號》裡,編劇們確保了大多數鏡頭,尤其是那些起關鍵作用的揭秘場景,都很有效率。

例如當科爾來到戴利的辦公室,問起他的太空艦隊收藏時,這樣便推進了角色的故事線,告訴觀眾科爾與其他同事不同,她希望與戴利進行交流溝通。與此同時,也為我們介紹了電視劇《太空艦隊》的歷史,從而對戴利創造的虛擬世界有了一定的了解。

此場景傳達的信息點:1、科爾對戴利的態度;2、《太空艦隊》對遊戲的影響;

另一個例子便是戴利查看遊戲更新包的工作進展時,他的注意力已經被科爾所吸引,完全沒有聽到程式設計師卡比爾的回答,這一方面展示了戴利對科爾的全神貫注,另一方面告訴我們戴利無意間通過了會導致更新大大推遲的功能,而這之後卻帶給了自己麻煩,加深對沃頓的敵意。

但這一決定在本集的結尾也同樣發揮了作用,因為他的疏漏,最終創造了科爾和隊員們得以逃脫的蟲洞。

此場景傳達的信息點:1、戴利對科爾的欲望和觀察;2、可能被沃頓指責;3、遊戲的漏洞所在;

在一個不那麼精煉的劇本裡,這些事情可能需要整場的戲來進行敘事,而在本集中只需要30秒的互動,就傳達出了多條信息。

除此之外,故事在結尾處幾乎讓所有以前埋下的伏筆和劇情都匯聚在了一起。

船員們被戴利追擊,需要穿過一片小行星帶,這一段與本集的開頭一樣以喜劇形式展現,比如誇張的對白和廉價的特效,但是在最終的場面裡卻象徵著主角們面臨著種種阻礙,而過分誇張的冒險和勝利的氣氛,最終出自角色們的真心。

此前的誇張在故事最後都仿佛成真

上述的內容是充分利用設定的絕佳案例,當故事的最後女主角科爾變成了新的艦長,我們才發現這個遊戲竟然變成了她最初和戴利交談時的那部漫畫《太空艦隊》,所有的一切都巧妙地串聯在了一起。

科爾成為了「太空艦隊」的艦長

《卡利斯特號》雖然稱不上是《黑鏡》系列中的最佳,但也是第四季中最好的一集,它繼承了這一系列的優良傳統,拷問了一個黑暗曲折的問題,促使我們去思考和反思社會現實與自身。

該作打破了常規,以不同尋常的方式介紹了反面人物,讓觀眾更好地理解並同情即將面對的敵人,而最重要的是它的敘事方式合理並且高效,向我們展開了「卡裡斯特號」新成員們的有趣冒險。

相關焦點

  • 《黑鏡:潘達斯奈基》成為黑鏡系列最差一部作品,撲街原因在哪
    「XX出品,必屬精品」這句話,可以套用到很多環境下,當然也可以套用到每年都震驚我們的黑鏡系列。這一年的《黑鏡:潘達斯奈基》(好難念),還沒發布時就已經驚豔四座,宣傳的虛頭是500多分鐘,交互式體驗,影史上最腦洞大開的創意等等。既然是黑鏡,而且還首次打破電影觀看的各種傳統習慣,那當然要用Netflix親自體驗一番了。
  • 黑鏡——白色聖誕(上)
    《黑鏡》這部英劇,不論是劇情還是敘事手法,不論是配樂還是畫面,都堪稱一流。目前《黑鏡》系列一共有兩季加一個特別篇,每季三集,每一集都是一個獨立的小故事。具體的不做多餘介紹,以前我們的公眾號也推送過。 《黑鏡:白色聖誕》繼承了固有的風格:對人性的挖據和現實的諷刺、些許的反烏託邦色彩和科技發展下人類的異化。
  • 黑鏡 第四季的一點見解
    "Black Museum"和《辛普森一家:萬聖節特輯之恐怖樹屋》已經被進行過比較,我們可以期待一下短篇動畫轉為類似題材的長故事會是什麼效果。花了一天時間,斷斷續續把《黑鏡》第四季看完了,個人認為比第三季要好些,並且有幾集表現非常亮眼。
  • 美劇《黑鏡》:反叛者的天堂和批量生產的黑暗故事
    站在酷炫高科技世界對立面的《黑鏡》,通過四季十九集的內容探索了一個高度發達又極度扭曲的世界,人性中最偉大的創新精神和最黑暗的本能在劇中交織衝突,讓《黑鏡》迅速成為高口碑現象級神作。《黑鏡》每集不同的黑暗主題,既是真實世界的一面鏡子,亦是人類如今所處時代和歷史的深刻見證。叛逆者的傳統科技與人類的交火在所難免。
  • Netflix《黑鏡》系列慘遭滑鐵盧,第五季能否再次重回神壇?
    要說起腦洞,《黑鏡》系列劇集是近幾年當之無愧的「霸主」。這部從2011年就開始播出的詩選劇集,目前已經播到了第四季了。6月5日,大家翹首以盼的《黑鏡 第五季》正式回歸。自從Netflix接手《黑鏡》系列之後,劇集評分就一路下滑,豆瓣評分從第一季的9.4分一路滑到了第四季8.3分。
  • 《黑鏡》滑鐵盧:黑鏡成為自身的反面是這個時代最大的諷刺之一
    其中,被用於操控智能房間的意識副本與被用於偵訊的意識副本兩個段落彼此應和,勾勒出一個尖銳的問題:人與其意識副本之間是何關聯,進而,意識是否是人之為人的關鍵?《卡利斯特號飛船》這個帶有幾分科幻意味、哲學意味的問題,正是凱薩琳·海勒在其後人類主義專著《我們何以成為後人類》的討論重心。
  • 「黑鏡」系列最差?我看不見得
    能走到底的劇情一共有12種不同結局,其邏輯線已經被網友們基於外網的總結而整理出來,看慣程序設計的部分觀眾估計也會笑稱其為「樹狀圖」,沒錯,這正是《黑鏡》系列一直所驕傲的酷勁兒。初眼看上去,《黑鏡:潘達斯奈基》的故事確實並不算很精彩,或者說,因為要講透這場思想實驗,編導不得不妥協,不得不損耗一些觀眾基於傳統影視劇集裡的戲劇張力所產生的快感,使其讓位於深度思辨和解讀後的快感。
  • 《黑鏡:潘達斯奈基》與其他黑鏡宇宙的故事串聯彩蛋一覽
    《黑鏡》(Black Mirror)系列製作人說過整個黑鏡都存在於同個宇宙,但千萬不要忘記同個宇宙不代表同個時間軸,有時可能是指同個多元宇宙,所以下次各位在文章或者劇情看到 Universe 這個字眼時要看上下文來判斷。
  • 《黑鏡》第四季分集劇評:科技的進步反射人性的黑暗
    《黑鏡》第四季第一集《卡利斯特號飛船》人在現實生活裡遭遇的不滿,可以在虛擬世界裡發洩嗎?《黑鏡》第四季第一集用結合了本系列慣用的「人工意識」與流行的遊戲概念作結合,創造出一個有著獨裁神的虛擬世界。《黑鏡》系列一直在探討「人工意識」這一話題如果贊同人工智慧的人格與人權,那麼卡利斯特號飛船就是個圓滿結局,被壓迫的虛擬奴隸團結一心掙脫暴君,如果不承認虛擬意識的人格,那麼結局對故事主角就黑暗至極,他不過是玩弄著模擬出來的意識
  • 評分僅6.6創下系列新低,《黑鏡》第五季真的崩了嗎?
    雖然只有短短的三集,卻以獨特創新的劇情設定,展現一個極端的未來世界裡,科技對於人類產生了怎樣可怕的影響。《黑鏡》前兩季豆瓣評分均在9分以上,其中每一個故事都讓我們細思極恐,也由此奠定了神劇的地位。備受期待的《黑鏡》第五季,最近在網飛上線播出。不幸的是,繼《權力的遊戲》之後,《黑鏡》口碑也遭遇了滑鐵盧。看著這些曾經封神的佳作如今一步步跌下神壇,觀眾的內心也是五味雜陳。
  • 豆瓣評分僅6.6創下系列新低,《黑鏡》第五季真的崩了嗎?
    還記得2011年,《黑鏡》第一季橫空出世。雖然只有短短的三集,卻以獨特創新的劇情設定,展現一個極端的未來世界裡,科技對於人類產生了怎樣可怕的影響。《黑鏡》前兩季豆瓣評分均在9分以上,其中每一個故事都讓我們細思極恐,也由此奠定了神劇的地位。
  • 神作《黑鏡》的這個故事,細思極恐......
    而在這些神奇設定之下的故事,卻是關於人性的思考更讓人細思極恐~而今天要說的這個《黑鏡》第三季的小故事,更是了不得:這是一個:評分決定一切的世界高分人士是上等人》出品,必屬精品《急轉直下》這個短小精悍的故事,延續了黑鏡系列的高能設定和人性思考。
  • 黑鏡系列評分最低的一部,揭露手機成癮的弊端,暗示男主死得不值
    8.9有沒有發現規律,黑鏡系列的評分在不斷下降別急,有可能是觀眾們的審美失誤了,說不定後面兩部會好一點黑鏡第四季的某瓣評分8.3黑鏡第五季的某瓣評分6.7噢,謝特,如同傳說中的那樣,黑鏡不行了從第一季到第三季還是比較平緩的遞減,每次只下降那麼一點點可到了第四季往後,悲劇發生了,評分開始急劇下降出乎所有劇迷意料的是,黑鏡第五季的評分竟然跌落到6.7分黑鏡系列江郎才盡
  • 《黑鏡》為什麼好看?神編劇腦洞大開,描摹被黑科技奴役的芸芸眾生
    最令人叫絕的,是現實和影像的互文,這邊廂,《黑鏡》中虛構的競選人「Waldo」,通過社交網絡對傳統政客大肆謾罵,成為擁有超高人氣的政壇新星;那邊廂,川普KO希拉蕊,動動手指,敲敲鍵盤,垂拱而治,推特謀國。《黑鏡》前兩季,每一季只有三集,猶如一部大書之綱目,提綱挈領,苦心孤詣,秉持黑暗而深刻的風格,將主題發揮到極致。
  • 《黑鏡》淪為普通倫理劇了嗎?
    豆瓣排名靠前的評論裡有這個:黑鏡系列從科幻驚悚劇變為現實倫理劇的速度在加快。的確,自從嫁給Netflix之後,《黑鏡》的先鋒性沒有之前強了,網友反饋也是褒貶不一。《黑鏡》系列的特色,一直以人性和科技為主題。甚至是,探討科技不斷進步時,亦會被不斷放大被考驗的,人性之深幽。第一集「Uss Callister」《卡利斯特號》,片長74分鐘,黑科技就是高階版的VR。男一號是低配版馬特·戴達蒙傑西·普萊蒙(Jesse Plemons)——你應該在《絕命毒師》和《冰血暴》裡見過他。
  • 《黑鏡》第五季:神作沒有歸來
    2015年起,《黑鏡》轉交到了Netflix手裡。Netflix幹勁十足,原定一口氣推出長達6集的第三季,相當於前兩季集數的總和。儘管數量上去了,第三季的質量卻有些下滑,不過整體上仍不失為佳作。到了第四季,《黑鏡》的質量又一次下跌,這一回使它徹底跌下了神壇。
  • 《黑鏡》已死?
    只是一個現實中可能發生的事件加上了一個荒誕的假設。 就狠狠地玩了一把諷刺遊戲。一個突然醒來的女子發現自己失去了記憶。在一個被稱為白熊正義公園的地方,她被不停地追殺,四周都是拿著手機圍觀拍照的人群,卻沒有一個人願意伸出援手和告訴她成為獵物的原因。
  • 黑鏡 第五季
    今天也是高考的最後一天!sy祝各位學子黃金榜,龍頭望君有擺渡人,自有白衣卿相青春博一回,風流事、平生暢!好了說正題這周《黑鏡5》的回歸格外引人注目,從未開播時觀眾預期的豆瓣8.5分一路跳水至6.6,大家的失望之情溢於言表。
  • 黑鏡之那些細思極恐的故事
    黑鏡這部劇我也是今年才開始看,也可以說今年十月份才知道這部劇,然後一發不可收拾,裡面的一些腦洞,一些故事揭露的人性黑暗面,都引人深思。這部劇到現在一共有五季,每一季的每一集都是一個獨立的故事,時長大都在一個小時左右,完全可以單獨看其中的一集,對其他的部分沒有任何影響。
  • 互動版《黑鏡》:不止看故事,還要活在故事裡
    除了《黑鏡》本身就自帶「酷」和「極客」標籤,《潘達斯奈基》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是部「互動劇」。▲ 右上角的紅色星標顯示《黑鏡:潘達斯奈基》是互動劇觀眾用觸屏、滑鼠、遙控器等就可以自己控制劇情走向和主角命運;選擇不同,每個觀眾看到的內容就不同、故事結局也因人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