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老子是無為而無不為的。他不去推廣自己的觀點,但該說什麼,他就會說出來。他不會失言。正是因為他的說,中國老百姓少流了不知道多少血。他的智慧和哲學,可以讓中國老百姓在某些時候過上和諧的生活。實在過不下去了,他也可以像莊子那樣,逍遙遊。
他的「三絕三棄」非常好,他很明白地看到,很多東西了解得越多,不但不能給我們帶來幸福,反而會把我們的心搞亂,把我們的生活搞亂,甚至把我們的人生搞亂。
我每次到作家協會開會時,大家都會談發行量、談獲獎,有些人還老是問我,雪漠,你什麼時候獲茅獎啊?我一聽這些,就不想再寫作了。所以,我就對他們說,你們再不要跟我談這些了。如果我寫作是為了這些,讓這些烏七八糟的觀念把我的心弄得很噁心,我寫作還有什麼意義?大家想想看是不是,如果你在表達內心很多情懷的時候,背後卻想著發行量、想著能不能用這個作品獲獎,那這情懷變成什麼了?我不願為了那些很快就消失的東西,自己糟蹋自己。我寧願像莊子那樣,做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寫點自己想寫的東西,逍逍遙遙過一生,也很好。如果沒了原則,少了一種質樸、無功利的心態,寫作就沒意義了。
老子活著時,肯定不在意多少人看《道德經》,他也沒想過要影響世界,他只不過把自己明白、證得的東西,傳給真心向他求道的尹喜,如此而已。他只是隨順一種因緣。
老子沒想過要影響世界,卻影響了世界,還影響了幾千年。一切都能恢復本然,恢復本來面目,回歸本源,才是最好的。
這也是絕學無憂。
「絕學無憂」還有另一種理解:「絕學」是最好的學問,「絕學無憂」就是最好的學問能讓老百姓不再憂慮。這樣理解也是對的。佛教就是這個意義上的「絕學無憂」。它所有的目的,都是讓人離苦得樂,讓人從愚昧中解脫,得到一種不會動搖、也不會消失的快樂。這就是無憂。
道家從佛家中汲取了營養,佛家也從道家汲取了營養。禪宗六祖的《六祖壇經》中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就和老子的「絕學無憂」非常相似,我的《光明大手印:實修頓入》中關於本元心的描述,也跟那種無為的境界非常相似。所以,佛道兩家都是「絕學無憂」。
老子反對求「智慧」,認為所有求「智慧」的人都非常詭詐;也反對求功利,認為所有求功利的人會想方設法地謀利;也反對求仁義,因為求仁義容易變得虛偽、作秀、裝模作樣、欺世盜名。總之,一有求就不好,所以,老子追求無求。
那麼,如何讓自己達到無求?
道家認為,欲望跟基因有關係,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三種陰神——佛家認為有五十多種陰神——道家稱之為三屍神,有時也稱之為三屍蟲,分為彭嬌、彭質和彭好。其中,彭嬌主宰色慾,彭質主宰食慾,彭好主宰財欲和財運。如果你特別好色,就是彭嬌在作怪,它的力量太強了,把你給控制了;如果你特別貪吃,就是彭質在作怪;如果你特別貪財,就是彭好作怪。所以,這是三種非常糟糕的神。如果你看過一些古書,你可能還會記得這樣一句話:「三屍神暴跳,七竅內生煙。」三屍神控制了你的時候,是由不得你不發怒的。所以,道人修道時,必須消滅三屍神,其方法就是清心寡欲。你一清心寡欲,三屍神就被壓制住了。反之,如果你不壓制它們,不消滅它們,任由它們的力量增長,你就會被欲望所控。欲望是會消耗心力,欲望重的人老得快。
道家還有一種觀點:庚申日時,如果你用一種專門的方法修道,你能把三屍神給殺死。也就是說,你專門挑某天的某個時段閉關,專門進行某種訓練,就能把三屍蟲給殺死。而且,那個時候也特別容易接收到天地靈氣。當你把三屍神殺掉之後,你就會安貧樂道,要是身上有病,病也會消失。
佛家也有類似的內容,佛家有個八關齋戒,也要求能在特定的日子裡閉關。
藏傳佛教有個益西措嘉佛母,她是蓮花生大師的明妃。在她成就之前,蓮花生大師曾讓她修八大苦行,修了一段時間,她身上的皮膚就開始潰爛,渾身長滿了各種膿瘡,身體內部的毒素就開始發作了。當時認為是胎毒,是一種每個人都會有的、最原始的毒素。當它發作的時候,人的肉體就會腐爛。道人修到一定的時候,也會這樣。王重陽在山東教弟子的時候,忽然間得了很嚴重的皮膚病,有人認為他在測試弟子,看多少個弟子對他有堅定的信心;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他正好進入脫胎換骨的階段了。脫胎換骨的時候,通過特殊的訓練,可以引發生命本有的胎毒,讓它不要潛伏在生命深處。這跟道家關於三屍神的說法非常相似。所以,佛道兩家的修煉,都講究脫胎換骨。只有脫胎換骨,你才能真正地彌補基因缺陷,將身體裡的負能量清理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