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版《熔爐》,電影背後是164起真實發生的校園性侵案

2021-03-03 有部電影

最近看了一部臺灣新片,短短104分鐘的故事,每一秒都令人窒息。

它改編自真實事件,被稱為「臺灣版《熔爐》」——《無聲》。

男主角張誠是一個失聰少年,剛剛轉學到啟聰學校讀書。

這是一所專門為聾啞人開辦的寄宿制學校,開設專業的手語課,師生相處融洽。

在男主看來,這裡就是他夢寐以求的地方,無需承受聽人(聽力健康人士)的異樣眼光,就能盡情享受校園生活。

而且,他很快跟一個叫貝貝的女孩,成為了朋友。

不過沒多久,男主驚恐地發現,這所看似美好的學校藏著一個可怕的秘密——

校車的最後一排,經常上演學生性侵事件,貝貝就是其中一名受害者。

為首的學長小光,會命令其他人實施侵犯,在他的施壓下,沒有人敢拒絕、舉報、反抗……

更讓男主沒想到的是,惡行發生過後,貝貝還像往常一樣,跟那些男孩們一起玩耍。

他百思不得其解,想要拉著貝貝去找王老師告發小光,可貝貝卻一再拒絕。

原來,早在一年前,貝貝就被小光幾人盯上,屢次在校車上遭受侵犯。

她曾試圖大叫拒絕,但學長們根本聽不見,跟車的輔導員也視而不見。

她曾把這些遭遇寫進周記,可老師並沒有把她的求助當回事。

最後鼓起勇氣找到老師當面舉報,老師也因為不怎麼會打手語,沒有耐心看貝貝解釋,導致求助再次失敗。

這些挫折導致貝貝放棄了抵抗。

為了不給爺爺奶奶添麻煩,她試圖用「他們平常人很好」的說辭,讓自己好受些。

後來,在得知了貝貝的遭遇後,王老師終於決定在校內展開調查。

通過對學生們的初步詢問,他震驚地發現在短短幾年裡,學校裡居然發生過上百起性騷擾和性侵害事件。

但王老師的這次調查,並沒有讓正義得到伸張,被問話的學生們遷怒於男主,把他暴打了一頓。

小光更是以貝貝的安全為籌碼,逼迫男主去侵犯低年級的學生,並錄下了不雅視頻,誣陷他為加害者。

直到影片結尾,王老師的不懈堅持才有了起色,啟聰學校的性侵事件上了報紙頭條,校長、職員相繼被革職……

片中這些令人瞠目結舌的情節,都源於臺灣省的真實案例——臺南啟聰學校性侵事件。

2011年,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召開記者會,揭發該校在過去幾年內發生的百餘起「學生對學生」的性侵害與性騷擾案件。

記者會以「隱匿不報、充耳不聞、視而不見、見死不救」為主題,控訴臺南啟聰三任校長、行政人員與教師,對校內性侵事件坐視不管,致使學生長期身處危險境地。

這次曝光後,有關部門對學校進行了詳細調查。

最終查實,在過去8年內,臺南啟聰學校一共發生過164起師生集體性侵害與性騷擾事件,被害人多達92人,最小的受害者當時僅小學二年級。

案發地點遍及學校的教室、廁所、宿舍、浴室、樓梯、頂樓、圖書館、校車,以及老師家……

事件之所以被掩蓋長達8年,校方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早在2005年,就有女生在日記中反應,自己遭到了學弟的性侵。

女孩滿心期待老師看到日記後能施以援手,但等來的卻是冷漠的回應——「如果老師幫你,誰幫老師啊?」

女孩的家長得知後,找校方討說法,卻得到校長一番荒謬的建議——「既然事情都發生了,乾脆讓兩個孩子結婚算了。」

家長眼看個人申訴無望,就請求基金會的幫助,提起賠償訴訟。

與此同時,另一名家長也親眼目睹三名男生猥褻女同學。他立即向校方舉報,但得到的回答卻是——「小孩子在玩而已啦,不必那麼緊張。」

「一起玩」,是《無聲》裡最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句臺詞。

它原本是同學之間最單純的邀約,後來卻成了加害者的謊言、校方隱瞞真相的說辭、受害者自欺欺人的藉口……

影片通過構圖、色彩、聲效等元素,讓觀眾儘可能代入主角們面臨的絕望境地,讓人想起同樣是改編自真實事件的那部《熔爐》。

不過,導演柯貞年在創作這部電影時,並沒有把重點放在事件被揭露的全過程,而是分別從受害者與加害者的角度,剖析臺南啟聰性侵事件的深層原因。

貝貝之所以多次拒絕男主和王老師的幫助,是怕一旦站出來舉報小光等人,會讓自己變成學校裡的異類,再也不能在啟聰待下去。

一旦離開了從小依賴的學校,她根本無法適應校外的生活。

在貝貝看來,比起在學校陰暗角落承受的一切,她更害怕自己被丟進「外面的世界」,變得更加孤立無援。

而男主之所以毫不猶豫地轉學到啟聰,也是因為比起聽人學校,在這裡他更像個「正常人」,更容易被同齡人接納——「大家都一樣,不會有人笑我。」

儘管在小光的威脅逼迫下,他被冤枉成性侵犯,但給他帶來最大傷害的,反而是不明真相卻篤定他犯了罪的媽媽。

渴望交到朋友、不想被別人說「蠢」、希望被人認同,是每個活在無聲世界的孩子最大的夢想。

啟聰學校正是這樣一個能讓夢想成真的地方,即便它的角落充滿不堪的秘密。

至於唆使他人猥褻和施加暴力的小光,表面上看是十惡不赦的加害者,但之所以變成這樣,是因為他也曾是一個渴望歸屬感的受害者。

從四年級到初二的四年裡,小光經常被美術老師拖進偏僻的教室猥褻。

校長對此惡行其實早已知曉,但迫於美術老師有後臺,她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學生和老師一起保持沉默。

她並沒有意識到,讓美術老師提前退休,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小光在大人們的一次次沉默和無視中,內心變得矛盾而扭曲,開始將自己承受的虐待轉嫁給其他同學,從受害者變成了加害者。

這種身份轉變,是心理防禦機制的消極作用結果,並不會讓人從過往的痛苦中得到解脫。

這也是為什麼當退休的美術老師返校參加校慶時,小光會忽然情緒失控,再次侵犯了貝貝,並企圖割腕自殺。

當小光哭著用手語問王老師:「我想知道,我是不是變態?像我這種人,值得活在世上嗎?」

你就會理解這場校園性侵案,最大的受害者是每個處於絕對弱勢地位、被成年人不斷剝削的未成年人。

從這個角度來說,《無聲》其實比其他同類電影走得更遠,它不拘泥於復原事件本身,而是從大量田野調查的素材中,為觀眾詳細剖析事件發生的根源,以及受害者與加害者的心理狀態。

每當類似的新聞被曝出,總有人會發出質疑「被欺負為什麼不反抗」,「這樣的魔窟學校為什麼不逃跑」,「為什麼不報警求救」,「明明自己就是受害者,為什麼還要害別人」……

其實片名早已揭曉了答案——因為自己無聲。

他們的吶喊不會被外界知曉,因為旁人沉默,他們的求助也逐漸銷聲匿跡。

更絕望的是,這種無聲造成的惡,還會在人們察覺不到的地方悄悄蔓延。

影片結尾,曾經被小光欺負過的小男孩,在校車的後排,意味深長地盯上了自己的同學……

而在現實中,臺南啟聰學校性侵事件的結局,比電影更加可怕。

儘管最終有16人因為失職被彈劾,但懲罰不過是不痛不癢的降級和記小過。

那個建議家長讓女孩嫁給加害者的校長,早已順利退休,退休金一分不少。

還有不少人在被記過後,又換了單位繼續升職加薪,只有底層的合同工被迫離校。

至於受害者家屬發起的賠償訴訟,則由政府全部承擔,相當於讓每個公民為失職人員的行為買單……

《無聲》裡的王老師,曾經聲嘶力竭地找校長理論,「不是隨便裝幾臺監視器,趕走出事的老師就叫做解決問題。」

看完這部電影,我也忍不住發問——究竟該如何還孩子公道?誰能還孩子公道?


在公眾號消息頁面發送「無聲」就可以看到這部電影

也許是國內最認真的電影自媒體

長按掃描二維碼關注 

點個在看吧

相關焦點

  • 一個學校發生164起性侵案,老師性侵學生,學生性侵學生……更可怕的是這是真實事件!
    這部取材自真實事件的電影,不僅讓塵封9年的案件重新審理,還推動了《性侵害防治修正案》即「熔爐法」的出臺。同樣是10年前,臺南的一所特殊教育學校發生了更令人細思極恐的兒童性侵事件。受害者多達92人,最小的受害者僅8歲,校方對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縱容施暴者為所欲為。去年,導演柯貞年將這個案件搬上了大銀幕,希望藉由這部《無聲》讓人們不再沉默。
  • 學校發生164起性侵案,校長卻說讓他們結婚好了
    10年前,韓國電影《熔爐》上映。
  • 挑戰尺度,突破禁忌,被稱為臺灣版《熔爐》!
    前言2012年7月16日,有報導稱,臺灣臺南啟聰學校從2004年到2012年間,發生164件疑似性侵害及性騷擾事件。臺「監察院」今日對此案作出處理,一次性彈劾16名違失較多的人員。據透露,啟聰特教學校曝出兩年間發生上百起集體性侵案,教室、廁所、寢室、校車等都淪為性侵的場所,全校約四分之一的學生受到影響。
  • 臺版《熔爐》!《無聲》揭露臺南特教學校百件性侵案,看的人心碎
    還記得2011年由孔侑、鄭有美主演的真實事件改編電影《熔爐》嗎?故事描述一位美術老師,從首爾前往霧津的聾啞學校應聘卻意外發現驚人事實:校長與老師長期對學生進行性侵與暴力虐待,而學生們只能默默承受這一切。故事內容令人髮指,也讓電影上映後引起韓國社會輿論和廣大迴響,更促進法律修正。
  • 臺版《熔爐》,願這樣的「人性之惡」不再有
    《無聲》改編自聾啞學校學生性侵案,被稱為臺版《熔爐》,豆瓣評分目前7.6,是近期值得關注的一部華語片。《熔爐》是一部每當提起都會令人心碎的電影,但我們對它的關注與探討不僅僅是藝術層面上的,而更多的關注它背後的現實原型。
  • 熔爐—一部改變韓國未成年人性侵犯法案的電影
    最近國內發生了多起針對未成年人的性侵或者猥褻事件,甚至有一位有多次性侵猥褻幼女前科的校長,在再次犯案後才被抓獲,這些事件都深深的刺痛了身為家長的我們的心
  • 《熔爐》一部改變韓國法律的電影,引人深思真實事件改編~
    ——《熔爐》最近關於幼兒園和兒童保護的問題讓大家心情都很沉重,很多人又提到了韓國電影《熔爐》。這部關於學校校長和職員虐待、性侵兒童的電影,自它2011年誕生以來,到現在為止被說過太多太多次,不止在韓國,也在全世界。它不僅是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而且因為它推動了韓國在性暴力犯罪方面的相關立法,對於韓國社會來說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 《熔爐》真實事件詳情是怎樣的?
    1、概述《熔爐》是小說家孔枝泳以發生在韓國光州仁華學校的教師性侵殘疾學生的暴力事件為藍本創作的小說。2011年該小說被改編拍攝為同名電影被搬上大銀幕。「熔爐」案7名受害人1985年至2005年期間在光州光山區仁華學校就讀期間遭到了學校老師們的性侵。造成原告外傷並被診斷患上「精神壓力障礙」和「抑鬱障礙」等精神疾病。案件一審判決,韓國國家人權委員會只舉報了6人,最終只有4人受到司法審判,其中校長、總務主任一審分別被判5年、10個月,2名性侵老師被判2年。
  • 《熔爐》真實故事比電影更殘忍—被性侵兒童的維權之路
    電影中最令人恐懼的地方是片頭的幾個字——本片由真實故事改編。「歡迎來到霧津,白色濃霧之都」。電影《熔爐》講述韓國霧津一所聾啞障礙學校新任老師姜仁浩(孔侑飾)揭發校長與老師對在校的殘障兒童進行性侵與虐待的故事,其影響效益被評選為2011年度韓國十大法律新聞事件之一。
  • 車上被圍觀性侵的花季少女,究竟做錯了什麼?
    01影片由真實事件改編而來,講述一起發生在聾啞學校裡的性侵案。上映之後,《熔爐》觸發韓國社會的高度關注,直接促成「熔爐法」(《性侵害防治修正案》)的修訂與落實。而就在這一年,臺灣曝光一則與之雷同的醜聞事件——「臺南啟聰學校事件」。這所學校從2004年到2011年,發生過164起性侵事件,受害者多達92人。學校負責人,雖然早已知曉,但卻未加阻攔,任其愈演愈烈。
  • 真人真事改編,被稱為臺版《熔爐》,它絕對詮釋了「好電影」一詞
    這是根據臺灣2011年爆發的臺南啟聰學校校園集體性侵事件改編而成。不過最離譜的是,在案件審理過後的一年多裡,該校又被通報了多達30多件的性侵案,且未被通報的可能多達上百件。不僅在上映後就引發各界激烈討論與對案件的關注,也讓它成為許多網友心目中韓片的代表作,然而我們卻不知道同樣事件也曾在臺灣真實上演。
  • 國產版《熔爐》,真實事件改編,《無聲》背後的人性一點點被剝開
    韓國電影《熔爐》的這句經典臺詞影響了一大批觀眾。當然影響更大的是這部影片直接催生了《熔爐法》的誕生。如今一部國產版的《熔爐》也誕生了,同樣也是改編於真實事件。它就是《無聲》。該片獲得了第57屆臺灣電影金馬獎八項提名,而女主陳姸霏斬獲最佳新人獎。同樣是聾啞學校,聾啞學生遭遇性侵,當然不僅僅是學生被傷害,還有學生之間也是互相傷害。
  • 臺灣版《熔爐》.
    有人說這是臺灣版《熔爐》,而該片取材於真實事件,對於這樣的題材,能夠提名並獲獎著實讓人羨慕。臺灣的影視劇近來一直在試圖展露人性的多面和複雜。縱容孩子們玩這種遊戲的女校長,發現問題只會敷衍處理,安裝幾個攝像頭,重新裝修洗手間,她明明知道學校發生猥褻行為卻不勇敢地站出來果決處理,只是勸退了猥褻的老師,時間久了其他老師也變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學生受委屈也就獨自忍下來。她口口聲聲為了孩子們好,經營學校不簡單,卻連聾啞學校最基本的手語都不會,到底是崇尚權利還是真心付出?
  • 8年性侵92人,這部華語版《熔爐》,我不敢看第二遍!
    2011年,韓國電影《熔爐》上映。反響震撼,痛徹心扉。究其原因,無非是來自故事本身令人戰慄的真實性而今天要推薦的這部電影和《熔爐》非常相似,同樣是真實事件,同樣發生在聾啞學校,同樣讓人看了倒吸一口涼氣——導演: 柯貞年主演: 陳姸霏 / 劉子銓 / 劉冠廷 / 楊貴媚 / 太保 / 更多...
  • 還記得那部韓國電影《熔爐》嗎?影片中遭性侵的殘疾人現實原型敗訴了!!!
    2011年一部根據真實校園性暴力案件改編拍攝的韓國電影《熔爐》在上映後引發社會震動,推動了案件重申,並促成了「性侵害防治修正案」(又名「熔爐法」)。隨後電影《熔爐》的原型受害人在2012年向韓國政府提出4億3500萬韓幣(約為2600萬人民幣)的索賠訴訟。但就在8日,韓國大法院對這起索賠訴訟做出了原告敗訴的終審判決,結果令人唏噓。
  • 電影 韓國三母子事件就是現實版《熔爐》
    電影《熔爐》是以2000年至2004年間發生於光州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中性暴力事件為藍本,描述該時間所引發的悲劇以及學校的教師和人權運動者一起力圖揭開背後黑幕的故事。影片由黃東赫執導,孔劉、鄭有美、金賢秀、金志映等主演。2011年9月22日在韓國上映。 劇情簡介來自首爾的啞語美術老師姜仁浩(孔劉飾)來到霧津,應聘於慈愛聾啞人學校。
  • 提名八項金馬獎,一部讓人坐立不安的臺灣恐怖片版《熔爐》
    在第57屆金馬獎頒獎典禮的帷幕被正式拉開之前,榮獲8項提名的臺灣電影《無聲》就已贏得了本土及海外觀眾的滿堂喝彩,在臺灣10月15日上映兩周便累計超過3000萬票房與10萬名觀眾。自其前些年大受好評的電視劇《天黑請閉眼》之後,80後的臺灣青年導演柯貞年在自己的第一部長片中,繼續將其擅長的懸疑/恐怖的敘事風格對焦一則發生在聾啞學校的欺凌事件與性犯罪的故事。
  • 《熔爐》之後,《無辜囚徒》續寫了被性侵兒童成年後的故事
    臺灣美女作家林奕含少女時期被家教性侵,罹患嚴重抑鬱症,27歲寫下自傳體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後自殺身亡;林肯公園主唱貝寧頓小時候長期遭受成年男子性侵,一直走不出噩夢,2017年於家中自殺……近年來,世界範圍內頻發的與「兒童性侵」相關的新聞和案件,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童年被性侵的陰影,會對一個人的健康成長造成多麼巨大的傷害。
  • 《熔爐》:性侵是該被更多人直面的傷口
    媒體的相繼曝光,讓性侵這個鮮有人願大方談起的話題橫鋪在眾人面前,逼著人去面對與思考。而繼南風窗開始報導「鮑某事件」至今,案件仍未能有一個結果。這讓我想起了那部電影,《熔爐》,那個能讓人失眠一夜的銘心之作。影片講述了啞語美術老師仁浩前往霧津,任職聾啞學校的美術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