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乃身之寶
相信很多人都會認為,親密關係中的危機是背叛,因為那意味著關係很可能破裂,但如果我們轉換一個角度去想—為什麼伴侶會背叛自己,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想法。
因為我相信,絕大多數伴侶都是因為愛才在一起的。
那麼,為什麼本來相愛的兩個人會走到這個地步呢?
答案是兩個人都有責任。
當然,這麼說並不是在為背叛者推脫責任,而是想讓我們通過反思,更好地經營親密關係。
也就是說,當親密關係出現問題時,從自身找答案,才是正確的做法。因為改變自己是容易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親密關係中的危機,不是背叛,而是我們不了解自己。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說說。
1.不了解自己,意味著找不到問題的根源
認識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人走進婚姻並不知道為什麼,也不明白婚姻對自己意味著什麼。
當我們還沒有了解自己時,就走進這段親密關係,很容易出現問題。
比如,一對夫妻因為婆婆過度幹涉生活不斷引發矛盾(婆婆理由是,自己是好心),進而出現婚姻危機。
如果從表明上看,出現這樣的問題,肯定是婆婆做得不好,因為她控制欲太強,但如果我們進一步去想,為什麼媳婦那麼在意婆婆的「管理」,亦或兒子為什麼不去阻止媽媽,就會發現伴侶之間的感情出現問題,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這和他們各自的成長經歷有很大關係。
情況很可能是,媳婦之所以對婆婆的做法有那麼強烈的反感,主要是因為她小時候一直被父母控制著,總是圍繞父母的感覺轉,所以她太渴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了;而兒子之所以不敢說媽媽,也可能是從小習慣了順從,害怕自己的拒絕讓媽媽不高興,但這些問題的深層原因,只有兩個人真正了解自己,表達出來,才有可能得到對方的理解和支持,否則情況就是,兒媳婦被認為是不識好歹,而兒子在媽媽眼裡是不懂得感恩,以及老公在老婆眼裡就是不愛自己,不懂得維護老婆。
可見,過往的經歷,尤其是傷痛,對一個人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正如知名親密專家克裡斯多福 孟在《親密關係》一書中說的:「過去的事雖然已被我們拋在身後,卻如同魅影一般,如影隨形,揮之不去。」
當然,更多時候,這些過往的痛苦會被我們壓抑到潛意識中,很難察覺。
2.了解自己的開始,就是不斷審視自己
蘇格拉底說,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
他認為,人只有認識了自己,才能讓人生值得過。
那麼,在親密關係中,我們該怎樣認識自己呢?
答案是,親密關係中遇到困擾,我們要區分好這兩件事情:
哪些問題源於現在的關係?
哪些問題源於自己過去的陰影?
因為當一個人有遺棄、不信任、被忽視等經歷時,長大後很可能在關係中複製這樣的模式,影響關係的正常發展。
就像日本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裡的松子,從小被父母忽視,尤其是父親,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做鬼臉可以讓爸爸開心,於是她學會了這種討好方式。成人後,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親密關係中,她都是以膽怯者、卑微者的角色存在,試圖去討好他人,結果卻沒有得到他人的愛,這就是把童年的做法複製到成人後的關係中。
如果她能夠了解到自己討好的由來,或許就會轉變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進而擁有一個不一樣的人生。
可見,審視自己,反思自己,可以覺察到過往的經歷對自己的深遠影響。
3.在親密關係中認識自己,療愈自己
一段關係出現問題,誰痛苦,誰先改變,這是維繫好關係的關鍵法則。
但在親密關係中,這條法則很難運作,因為先改變的那個人會覺得自己很委屈,特別是對方的錯導致關係緊張的,先改變的那個人就會覺得不公平,就像被背叛者,如果有人說想要讓關係繼續下去,就要先改變自己,一定會心生不滿,但這是事實。
這裡,並不是要被背叛者縱然背叛者,而是要他們明白,關係怎樣發展,自己起主導作用。也就是說,我們要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然後才能做出客觀合理的選擇。
首先,時常自省。
自省,是認識自己的重要環節,比如,我們可以多問問自己:
你真的了解自己嗎?
過去的經歷,對自己的影響有多大?
以遭遇背叛為例,如果童年曾被忽視的人,在遇到這樣的事情時,很可能是害怕孤獨,無法一個人生活,選擇原諒,而這時的選擇就有過去經歷的影響。所以,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選擇的真正原因,才不會形成強迫性重複。
其次,承認痛苦。
了解自己,需要正視自己,即坦誠看待自己曾經的痛苦。
童年缺愛的人,就是因為不能接受父母不愛自己這件事,所以才會有討好的行為。一個人只有接受了痛苦的存在,才會有心力去創造美好,否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一直在「拒絕」痛苦上。
認識自己,就是要看清自己的過往,目的是為了以後更好的生活,只是接受自己曾是一個不被愛的人,是困難的。
但如果承認了過往的痛苦,就會相信現在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說,即使以前自己曾不被人喜歡,但現在的自己至少可以做到自己愛自己,這就是成長。
再次,在關係中努力做到自圓滿。
演員海清在一次採訪中回答過「理想的愛情是什麼樣子的」這個問題。她說,愛首先是自圓滿,自己愛自己。愛本身是兩個自圓滿的人碰到一起,分開也好,在一起也好,愛是彼此都好。
對於這樣的說法,很多人或許不理解,覺得愛情應該是一種互補,「我缺什麼,你應該給我什麼」,其實這是親密關係出現危機的主要原因,也是彼此不清楚「了解自己」重要性的表現。
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會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以及怎樣通過努力去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
還是以遭遇背叛為例。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會清楚明白自己接下來要怎麼做,或是選擇離開,或是選擇原諒,而這個選擇是忠於自己的內心,和過去的痛苦無關。
總之,親密關係中,我們只有足夠了解自己,才能從容應對一些列問題,而不了解自己,才是親密關係中真正的危機。
寫在最後:
走進親密關係前,如果我們足夠了解自己,就會避免很多危機,這是前面內容一直在闡釋的觀點,但那些沒有準備好的人,還沒有意識到「認識自己」重要性的人,他們走進親密關係後,該怎麼了解自己呢?
答案是伴侶。
也就是說,伴侶是一面鏡子,可以讓我們看見引發自己關注的不舒服感,進而深入了解,治癒自己。
從這個角度來說,親密關係也是一趟探尋彼此生命真相的旅程。
希望我們都能找到那個陪伴自己一段生命旅程的伴侶。
本文完
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