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動聽「死了」,蝦米音樂會持續隕落還是上演反轉?

2021-02-13 音樂財經



天天動聽要停止服務了,聽到這個消息完全不驚訝,反倒是網友對這一消息的反應,才更讓人感嘆原來大眾對產品的情懷仍在。

文丨於墨林

編輯丨董露茜

阿里音樂旗下的天天動聽即將迎來「死亡大限」——10月1日國慶。

消息顯示,天天動聽將於10月1日停止服務,最近當用戶啟動天天動聽(阿里星球)應用的時候,啟動頁面上出現了「10月1日起天天動聽將停止服務,感恩一起走過的洪荒歲月」的字樣。

據可靠消息,10月1日是阿里很早前就定下的天天動聽老版本復停的日期,由於轉成阿里星球已經有小半年時間,天天動聽今後將不能聯網服務,只能作為單機播放器使用。業內人士表示:「不是關閉了,只是不再更新。」

在微博上,不少網友表示天天動聽曾是手機裡的必備聽歌軟體,也有人提到因為天天動聽升級成為阿里星球後選擇卸載了這個APP。不管評論的內容如何,作為曾經陪伴過一部分人生活的數位音樂軟體,當天天動聽關閉服務的消息出來後,還是引起了部分用戶的關注。


目前,阿里音樂並未就天天動聽停止服務做出公開回應,不過客觀上來講,天天動聽關閉服務也只是早晚的事情。

雙平臺的命運是:總會死一個

從去年開始,陸續有音樂流媒體關閉的消息放出,被關閉的服務往往是不被重視的「乾兒子」。

從2015年Tidal收購Aspiro超90%股份的整合交易案說起。在買下Aspiro之後,Jay Z就把旗下的兩家音樂流媒體平臺Wimp和Tidal合併了,只留下Tidal一個品牌。合併不僅減少了開支,也更有利於把資源集中到一個品牌上全力發展。

隨後時間推移到2015年9月,微軟在官網上宣布其於2006年推出的Zune音樂服務將被關閉。與天天動聽現在的下場一樣,它只作為MP3存在。曾經Zune的出現是為了應對蘋果的iPod播放器和iTunes平臺,但它一直沒能達到最初的期望,遂被迫將用戶整合到微軟的另一個音樂服務Groove中。Groove的前身是Xbox Music,因為背靠遊戲用戶而擁有更高的活躍度。兩者相比較,沒有什麼成績的孩子自然淪為了「棄兒」。


之後就在關閉Zune服務消息傳出不久,Google也表示要關閉手下的Songza。Google在2014年7月收購了Songza,但在收購完成3個月後,Google就在自己的音樂服務Play Music中添加了Songza的功能,並且最終在YouTube推出音樂服務後關閉了Songza。不難看出,Google最開始收購Songza就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奔著提升自己服務質量去做的收購。

到了2016年,日本社交巨頭Line宣布將停止運營於2014年收購的MixRadio,對外表示因為MixRadio的整體表現不佳而選擇關閉服務。但實際上,Line在收購了MixRadio之後,就推出了自己的音樂流媒體服務Line Music。

恩,情況與前輩相似,都是先收購、再學習、最後關閉的三步曲。

總結來說,一家公司同時運營兩個平臺的意義著實不大,到後期公司確定了長遠的目標後,其中一個總會被捨棄或改造。


為什麼是天天動聽?

從以上事例不難看出,大公司收購的背後都有著各自的動機,或是產業布局,或是獲得技術,或是獲得團隊。

2013年1月,消息顯示蝦米已被阿里收購,天天動聽則是在2013年12月被併入,這正是馬雲在音樂領域的布局。雖然阿里收下了兩個播放器,但品牌仍保持獨立,維持各自運營的狀態。直到2015年7月,宋柯高曉松宣布加盟阿里音樂,當時的公關宣傳噱頭是兩哥們的「職業生涯最後一站」,而高曉松和宋柯的到來,也直接讓這兩大播放器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在版權之爭最火熱的時候,阿里音樂也拿到了不少獨家版權,雖然曲庫數量遠遠不及QQ音樂的1500萬首,但手中滾石、華研、寰亞等華語曲庫,仍然讓阿里在音樂市場上有相當大的競爭底氣。版權大戰打到一定階段時,其實阿里騰訊曾經坐下來試圖談版權合作,但還是因為「價格」問題雙方談崩了。然後才有了後面淡化播放器業務,退出版權大戰和高調推出阿里星球的一幕幕大戲。


究竟誰殺死了天天動聽?

畢竟,弱化播放器業務不至於一夜間就退出市場,總要留一個,那麼,留哪一個就成了問題。

天天動聽和蝦米音樂二者的氣質相去甚遠,在阿里決定做一個能夠運營粉絲、促成交易的平臺之時,在運營原創音樂和獨立音樂人方面頗有建樹的蝦米音樂顯然並不適合「被升級」。

在天天動聽停止服務消息出來後,我在網絡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標題問:到底誰殺死了天天動聽?雖然文中並未給出答案,但確實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2007年,王智罡、黃曉傑等人模仿著當時在PC市場大火的千千靜聽,打造了手機端的天天動聽,並且憑藉歌詞顯示、EQ均衡器設置、個性皮膚等功能,成為了塞班機的「必備軟體」,在手機從塞班系統向安卓、iOS系統變更之時,天天動聽也跟著市場的節奏,成為了當時手機播放器的領頭人之一。

之後就是順其自然的快速發展。據網絡數據,2009年天天動聽的用戶量達1000萬,2011年用戶量突破5000萬,2012年1億,2013年突破2個億,直線上升的數字說明了用戶的認可。

但隨著版權的正版化,做音樂平臺對資金的需求越來越大,在2012年,天天動聽主動接受了阿里巴巴的投資,2013年接受收購邀約。


2007年,在阿里巴巴先後擔任資深程式設計師和需求分析師的王皓,離職創建了蝦米網,他「讓音樂行業跟上時代」的想法,使蝦米成為了堅持培養用戶付費習慣的播放器。這種與眾不同的理念,也體現在了蝦米音樂的內容氣質上,更關注獨立音樂、原創內容的蝦米音樂,在音樂愛好者中口碑一直不差。

2013年,王皓也受困於資金問題,不得不忍痛把蝦米賣給了老東家阿里。此後,在曲庫數量不夠豐富的情況下,蝦米音樂的差異化經營仍然使它逐漸積累了2000萬的用戶,月活躍數達到700萬左右,2014年12月的公開數據顯示,蝦米音樂付費用戶的比例在0.8%左右。


可惜的是,儘管蝦米音樂做了很多事情,曾經的「尋光計劃」推出了不少優質的原創音樂人,新一代獨立音樂人程璧就稱呼蝦米為娘家。但蝦米也確實沒有能夠獲得更大的發展,它在集團內部能獲得的支持越來越少,地位也漸漸無足輕重。

如今,天天動聽一轉身成為了阿里星球,但蝦米音樂還是那個版權不夠充足的「小而美」,在阿里音樂沒有明確為它規劃未來之前,它就這麼處在這種不上不下的位置。

在迅速變化的網際網路時代,潮起潮落,再過半個月,誰還會記得一個叫天天動聽的APP停止服務了?蝦米音樂呢?會持續隕落,還是有機會上演「大反轉」?

如今,騰訊已經併購了海洋,以現金加資產注入的方式獲得海洋音樂控股權,QQ音樂+海洋音樂(酷狗酷我)將成立騰訊音樂公司,未來能走的路只有IPO。

網易雲音樂呢?它正在進行的10億元融資順利嗎?畢竟將告別「丁磊爸爸」的錢走上獨立運營之路。此前,在杭州參加過網易雲音樂路演的機構投資人曾對音樂財經表示,「數位音樂賽道已投無可投,只有網易雲有機會跑出來了,但是,如果騰訊要打它怎麼辦?」不過,我們從騰訊那邊確認了一點,只要一起推動數位音樂付費模式,走版權正版化路線,願意遵守商業規則,騰訊當然會把版權分銷給其他數位音樂平臺。

太合音樂旗下百度音樂最近挖走了豆瓣音樂原負責人、大福唱片總經理劉瑾,原網易雲音樂高級總監王磊已跳槽太合音樂,兩位已經在一些公開場合代表百度音樂露面,看來百度音樂也要走運營原創音樂和獨立音樂人這條路了。

過去的已經是歷史了,現在的大家還在奔跑,未來已在路上。

尋求音樂財經報導及合作

主編郵箱:dongluxi811@163.com

音樂人報導:382275269@qq.com

創業公司報導:sodaflower@shihangroup.com

市場合作:nenodemon@163.com

 

還想看點別的?

點擊👇圖片閱讀原文:


觀點丨播放器還有可能嗎?「能帶兵打仗的」楊偉東掌握實權,阿里音樂人事大變動

觀點|宋柯:當傳統行業爛泥一灘時,「移民」到新「星球」讓音樂行業變得更好

觀點丨蝦米音樂王皓稱:「用戶付費不可能靠版權壟斷實現」

相關焦點

  • 蝦米音樂要關閉,你還記得當初的天天動聽嗎
    11月30日消息:昨日晚間,微博認證用戶「相徵」(前華納音樂/環球音樂中國區市場總監)發帖稱,江湖傳聞,蝦米音樂將於明年
  • 蝦米音樂也涼了,天天動聽的遺憾再次上演,我們的青春還剩多少?
    很多人也表示爺的青春結束了,相信很多人都是蝦米音樂的用戶,有一種特殊情懷,蝦米音樂停服之後,就只能去別的音樂軟體平臺,目前似乎幾個主流的音樂軟體就剩下了QQ音樂,酷狗,酷我和網易雲四個了。對於蝦米音樂的退出,很多人都表示可惜,這也是一款很出色的音樂軟體,畢竟用了這麼久,停止服務不能用了自然是會很難接受,蝦米音樂無奈落幕,讓人忍不住想起曾經另一款曾經非常好用的聽歌軟體天天動聽。
  • 那些年被阿里耽誤的獨角獸:蝦米音樂&天天動聽
    無論是共享單車裡的ofo小黃車,還是外賣行業的餓了麼,又或者是稱霸視頻網站數年的優酷土豆,甚至是雲存儲服務領域的酷盤,幾乎沒有例外地都「躺下了」。因此,阿里被外界視為「獨角獸殺手」。 現在,我們來看下那些年被阿里耽誤的「獨角獸」——在線音樂篇:蝦米音樂&天天動聽。 近日有傳言蝦米音樂將於2021年1月關閉。
  • 搞死天天動聽後,蝦米音樂也被阿里玩壞了
    這麼近的時間線,加上陸陸續續的小道消息傳出:「蝦米音樂主編和運營總監目前在北京開會,回去要執行一些人員變動,蝦米音樂很可能將要解散」。想必蝦米音樂要關閉的消息,並不是空穴來風。那些喜愛蝦米的用戶們,內心要崩潰了!不少的微博網友的已經跑到了蝦米音樂的官微下高聲吶喊:「不要關,給老子挺住!」
  • 天天動聽蝦米音樂將共同組建成阿里音樂
    繼爆料酷我音樂、酷狗音樂與海洋音樂合併後,騰訊科技今日又獨家獲悉,被阿里巴巴收購的音樂網站天天動聽、蝦米音樂將共同組建成阿里音樂。知情人士透露,在收購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後,阿里巴巴高層一直在考慮如何能將二者的商業價值最大化,2015年春節後第一個月,公司決定將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組建成阿里音樂。
  • 蝦米之死:健康的音樂商業模式到底在哪?
    新音樂產業觀察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謝絕轉載作者 | 趙大卓蝦米死了。據內部的朋友說,2018年底以來,蝦米就僅僅在維持日常的運營,差不多早已是植物人的狀態,如今只是安樂死罷了。很多朋友其實已很久沒用蝦米,但都在朋友圈發布了哀悼之詞。蝦米在退出江湖的最後一刻,成了精神寄託的圖騰。
  • 音樂版權風波再起:環球音樂警告網易蝦米天天動聽
    此次Taylor Swift的需求是全球同步的,國內音樂平臺也要配合下架所有Taylor Swift歌曲的免費試聽業務,只有付費用戶才能收聽及下載,在海外這已不是藝人第一次像音樂免費服務開炮,原因也並不複雜,例如Taylor Swift一樣的更多音樂人實體唱片的銷量受到流媒體衝擊,因此數位音樂成為收入轉型的主要來源,認為音樂應付費且有價。
  • 【獨家】天天動聽和蝦米音樂組建阿里音樂了 在線音樂市場首現批量整合
    北京商報記者昨日獨家獲悉,阿里巴巴旗下的天天動聽和蝦米音樂目前正處於重組狀態,未來二者將組建為阿里音樂,成為阿里巴巴衝擊在線音樂市場的殺手鐧
  • 「蝦米」終究還是被「大魚」吞掉了!
    也是因此,蝦米也引發了當年沸沸揚揚的音樂人抵制事件。2010年,包括李志、周雲蓬在內的數十名民謠歌手集體發布了一份聲明稱要開始共同抵制蝦米音樂。雖然受到了這個事件的影響對蝦米音樂的名譽造成了很大的損害,但還是抵不過它太專業了。也是因此,蝦米音樂在當時的音樂用戶還是越來越多,到2013年時已經成為了擁有2000萬註冊會員的音樂社區巨頭。
  • 天天動聽倒閉了?
    大家都還記得天天動聽嗎?可能自從有了酷狗之後,很多人都沒有再用過天天動聽了吧!
  • 蝦米之死:音樂是一種理想主義?
    當時王巖便有預感,蝦米可能真的離死不遠了,「我已經很久沒有打開過了,就躺在我手機的某個角落裡吃灰,不卸載還是出於一種懷舊情緒。」有人陸續撐不住了,免費下載類音樂網站率先退出歷史舞臺;2012年,PC音樂巨頭百度放棄MP3業務,將旗下音樂播放器整合為百度音樂,收縮戰線;2013年,在獨家政策剛出臺時拿下大量版權的海洋音樂收購酷我音樂;背靠巨頭的QQ音樂苦苦支撐;小而美的豆瓣FM、蝦米音樂遭遇生存危機,前者逐漸退出市場,後者與天天動聽一起,在2013年被阿里收購,成立阿里音樂。
  • 你還記得當年的天天動聽麼?今天它改了個讓粉絲怒刪APP的名字
    天天動聽堪稱是「一代神器」,它集播放、歌詞、音效、可視化、下載等眾多功能於一身,在2010年它還成為國內最受歡迎的手機音樂播放器。在那個智能機還並不普及的時代這款完全免費的手機音樂播放軟體是很多人必裝軟體之一。2015年,被阿里巴巴收購的音樂網站天天動聽、蝦米音樂合併共同組建成阿里音樂。
  • 青春回憶的隕落:蝦米音樂宣布停止服務 網易云何去何從?
    知頓1月7日報導,相信很多喜歡聽音樂的人都用過蝦米,小清新的界面和曲風,溫暖了很多人安靜的夜晚,人們可以在這裡找到很多適合自己風格和心情的歌曲,不乏小眾和冷門的曲目,是屬於很多人青春的回憶。但現在,回憶就要落幕,1月5日,蝦米音樂發布官方聲明表示,由於業務調整,蝦米音樂播放器業務將於2021年2月5日正式停止服務。
  • 蝦米關停 網友:青春散場的這一天,終於還是來了
    蝦米音樂公告 傳言成真,蝦米將停止服務 「江湖傳聞,蝦米音樂明年1月份關閉,一個時代要結束了嗎?」 「太可惜了,即使單純看音樂分類和專輯單曲EP等分類,至今也是蝦米最專業」「哭!蝦米日推比網易雲不知高到哪裡去了」、「蝦米真的是我內心最隱秘的白月光」、「之前看88VIP主頁上線網易雲音樂就有預料到會產業整合,很快會有這麼一天,但還是很不舍啊,中學時代的記憶,感恩陪伴」……蝦米音樂關停消息傳出,不少網友在其官方微博評論中表達自己對蝦米的不舍。
  • 「文青」蝦米之死:版權魔咒下的宿命使然
    當時王巖便有預感,蝦米可能真的離死不遠了,「我已經很久沒有打開過了,就躺在我手機的某個角落裡吃灰,不卸載還是出於一種懷舊情緒。」有時在收拾屋子的閒暇午後,王巖會打開一首周雲蓬的《九月》,他讀大學的時候在蝦米上關注了很多小眾音樂人,和很多蝦米的「音樂信徒」一樣,即便後來QQ音樂、網易雲陸續收錄了很多小眾音樂,王巖也覺得,「同一首歌在不同平臺聽起來完全不是一種感覺。」
  • 12歲的蝦米音樂,究竟為何而死?
    蝦米究竟是為何而死? 蝦米,是個有抱負的文藝青年 創始人的基因,往往決定著企業的氣質和走向。 而王皓這份對音樂的熱愛以及理想主義,也被延續到蝦米網身上。 首先是體現在對蝦米音樂的企業定位上,官網顯示,蝦米音樂對自身的定義為「專業的音樂內容發現及消費平臺,長期致力於扶植原創音樂」。
  • 「文青」蝦米之死:商人只看利益,誰管情懷
    當時王巖便有預感,蝦米可能真的離死不遠了,「我已經很久沒有打開過了,就躺在我手機的某個角落裡吃灰,不卸載還是出於一種懷舊情緒。」有時在收拾屋子的閒暇午後,王巖會打開一首周雲蓬的《九月》,他讀大學的時候在蝦米上關注了很多小眾音樂人,和很多蝦米的「音樂信徒」一樣,即便後來QQ音樂、網易雲陸續收錄了很多小眾音樂,王巖也覺得,「同一首歌在不同平臺聽起來完全不是一種感覺。」
  • 被「理想主義」耽誤的蝦米音樂的一生
    王皓曾在採訪中透露,「蝦米每年支付的版權費用是收入規模的十幾倍。」這讓他不得不開始思考,投身巨頭的懷抱。2013年,蝦米、天天動聽牽手阿里,等待它們的是阿里內容業務迎來的第一位職業經理人,剛剛從騰訊跳槽至阿里的劉春寧。《晚點》評價劉春寧,有野心也愛出風頭。新官上任第一件事,就與騰訊發動版權大戰。
  • 永別了天天動聽!阿里星球正式停止音樂服務,是阿里音樂的一次「壯士斷腕」?
    今天你打開阿里星球的主頁,點擊右上角的音樂標識進入界面,就會看到跳出主頁的這段提示語,它底下那排蝦米音樂的下載連結無聲告訴你,天天動聽終究成為了阿里大文娛這片浪潮裡的一點泡沫,現在映著2016年年尾處最後幾寸夕陽,悄悄的融化了。
  • 蝦米音樂的鍋,高曉松必須背?
    01 我懷念的當然,不是每一個人死的時候都能迎來大家的懷念。你多少還是得有點價值,或者曾經有過價值。懷念蝦米這種事,也可以成為一種身份角色的自我認證。畢竟在當年的鄙視鏈上,蝦米曾站在頂端。2013年,阿里巴巴收購蝦米,成立音樂事業部。2015年3月,阿里巴巴將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合併組成阿里音樂。2015年7月15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高曉松、宋柯已正式加盟阿里音樂,分別擔任董事長、CEO兩大要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