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春 吃它共赴春日鮮

2021-02-17 獐子島集團


----中國的獐子島詳細介紹,點擊上方圖片 ----

俗話說: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裡代表著朝氣蓬勃和生意盎然。

 

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就倏然而至,為了祝福春天的美好生活,各地都有屬於自己的「咬春」方式,吃春餅就是大家共同的默契。

春到人間萬物鮮。搭配春餅的醬,極致的吃貨自有妙招,藉助一勺蟹醬,讓簡單的食物瞬間有了靈魂。

 

中國人喜歡吃醬,「開門七件事」醬居第五,僅次於柴米油鹽。

孔夫子有言:「不得其醬不食!」——講究滋味的饕客信守這條格言,再也離不開醬的豐腴。

蟹醬取新鮮的花蓋蟹,剝殼去腮,輔以雞蛋等佐料炒醬。濃鬱鮮香,鮮而不腥,細抿即化,口感沙綿。


空嘴來一勺,唇齒間,蟹黃顆粒輕柔摩擦,咀嚼中別有一番趣味。鮮卻不鹹,口感剛好,也更符合了現代人的口味。
春餅搭配蟹醬不僅僅是餐桌上的美味,而且有更深遠的寓意,把配菜卷到餅中,意思是把美好的春天和幸運都捲起來留給自己,讓好運氣陪伴自己一整年,討個好彩頭。

有了它在家也可以完美復刻蟹醬拌麵,先捻一筷子蟹醬下肚,豐腴濃香。再勾挑上一縷細面裹著蟹醬咬下去,到底有多好吃?

鮮味在舌尖上成幾何倍數級增加,恰到好處地刺激著味蕾。不斷向大腦傳遞相同的訊號「想吃下一勺」。

每到飯點,總有一個問題困擾著所有人,吃什麼呢?

聽到這個問題後,小夥伴默默地掏出了蟹醬問題迎刃而解,不管吃什麼,只要有它,不怕飯不香!

只要有蟹醬,煮個清湯麵條,拌拌就很好吃;只要有蟹醬,一份春餅或是一片饅頭,抹抹就很好吃;只要有蟹醬,單單一碗白米飯,也能吃得有滋有味。



在家炒菜加入蟹醬,都能奉獻出全部的鮮香滋味,讓食物更加誘人,炒菜噴香饞人,還能做燒烤醬料、火鍋醬碟,總之,萬能搭配不糾結。


相關焦點

  • 立春吃什麼養生?2020關於立春的詩句著名詩詞立春諺語大全
    秦觀《元日立春三絕其一》「此度春非草草回,美人休著剪刀催。直須殘臘十分盡,始共新年一併來」,表達的就是這種喜悅。所以立春一旦稍晚,詩人就會很著急。如葉夢得《八聲甘州·正月二日作,是歲閏正月,十四才立春》:「又新正過了,問東風、消息幾時來。笑春工多思,留連底事,猶未輕回。」詞裡情形和今年相似,也有閏月。  當然,立春晚些也不是沒好處,再下點雪,就更好了。
  • 立春了,不時不食,這「春5鮮」記得多吃,靜待春暖花開心情好
    如今的立春時節,「打春」「報春」是很少見了,但「咬春」依然在民間流傳,在我們老家咬春有吃春卷,食春餅的習俗,除了這些之外,立春期間還要多吃「春5鮮」。因為天氣轉暖,陽氣上升,這時人體水分也大量流失,加上天氣陰晴不定,寒熱交替,火氣也比較旺,很容易出現不適,這時飲食方面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 【立春】立春,春天來了!
    立春唐  杜甫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縴手送青絲。 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唐  羅隱一二三四五六七,萬木生芽是今日。 遠天歸雁拂雲飛,近水遊魚迸冰出。
  • 今日立春:春天到來,一片生機,願所有人平安健康,繁華與共!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意味著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春天的到來,萬物甦醒,一片生機,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也是希望的象徵,但願隨之春天的到來,一切不好的事情都統統遠去,願所有人平安健康,繁華與共!立春送順利,美好祝福帶給您每天順順利利,好運和健康。
  • 今日立春丨立春吃什麼:喝春酒
    清代地方志關於立春的記載中常常提到「飲春酒」。這裡的春酒有著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春酒指的是酒,在北方一般是燒酒,在南方是米酒,只是立春飲食的成分之一;廣義的春酒指的是立春的春宴,例如<儀封縣誌>和<考城縣誌>載:「立春:迎春,觀土牛,飲春酒。」另外,新年的宴席也稱為春宴。這種新年春宴的日期要持續數日之久,甚至要到元宵節。在此期間,親戚朋友和鄰裡之間互相宴請和拜訪,這種新年之後的宴請在東北地區又稱為「會年茶」。
  • 立春吃春餅,新春交好運
    今日作者:何依霏。生於古城西安,典型80後,非典型金牛座。
  • 立春詩詞賞析
    立春日酬錢員外曲江同行見贈唐  白居易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闈。  兩人攜手語,十裡看山歸。  柳色早黃淺,水文新綠微。  風光向晚好,車馬近南稀。  機盡笑相顧,不驚鷗鷺飛。立春宋代  趙蕃臘中要雪逢三白,春日還沾雨似膏。天意於農亦良厚,何須耒耜我家操。立春宋代  曾豐羯鼓催春春尚回,況公夜擁軟紅灰。五更溫厚東南氣,煦煦妓圍深處來。
  • 今日立春丨舊歲此夕盡,新春今日回
    今日2021年2月3日 立春
  • 今日立春美食,潤餅和艾籺,吃一口,春暖花開!(福利大放送)
    在不同的地區,吃的春餅也各不相同。除了廣為人知的是春餅和春卷,立春這天全國各地還吃一些意想不到的美食呢?我國漢代就有「立春日食生菜」的記載,生菜可不是我們現在指的萵苣科蔬菜,而是指初生的野菜,取「迎新」的好意頭!
  • 立春時間2020幾點幾分 2月4日打春時間 立春傳統習俗吃什麼
    重大的拜神祭祖、納福祈年、驅邪攘災、除舊布新、迎春和農耕慶典等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後幾天舉行,這一系列的節慶活動不僅構成了後世歲首節慶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遺存至今。咬春習俗  立春時還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餅、咬春蘿蔔、五辛盤等,在南方則流行吃春卷,街市上都有不少叫賣春卷的小販。立春搶春  這裡的「牛土」或「牛紙」是指在官署鞭春之後,也就是在土牛或紙牛被打碎之後,圍觀的民眾搶得的土塊或紙片。人們相信,牛土或牛紙可以帶來吉利。
  • 立春的由來與含義
    古人將立春定為24個節氣之首。立春之日,晚上七點時仰望星空,可見北鬥七星的鬥柄正指向東北,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古人稱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立春的「立」表示開始,「春」表示季節,故立春有春之節氣已開始之意。農諺有「春打六九頭」、「幾時霜降幾時冬,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語,從冬至開始入九「五九」四十五天,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開始。
  • 遇見最美的立春詩詞
    今日立春,春天的腳步越來越近,在這美好的日子裡,小編給大家準備了16首立春詩詞,給大家春的祝福;同時配備了百子嬉春圖,這些圖是古人用來表達春的歡樂和幸福的名畫
  • 立春|春回大地,願山河無恙,人間皆安!
    來源丨詩詞世界立春今天是2月4日,農曆庚子年正月十一,立春。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今日立春。冰雪漸融,草木生芽,溫暖和煦的春天,已經來了。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它預示著溫暖的春天即將到來。古籍《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自秦以來,立春被看作是春天的開始。萬物生長,鳥語花香是春天的特徵。立春後,天氣將逐漸回暖,大地萬物復甦,自然又進入了一個新的周期。
  • 古詩詞中的「立春」 萬國轉春風
    「問東風、消息幾時來」  何時立春  今年正月十一立春,聽起來很晚,有些年份臘月就立春了。可每年立春的公曆日期,大致相同,總在2月4日、5日左右。秦觀《元日立春三絕其一》「此度春非草草回,美人休著剪刀催。直須殘臘十分盡,始共新年一併來」,表達的就是這種喜悅。所以立春一旦稍晚,詩人就會很著急。如葉夢得《八聲甘州·正月二日作,是歲閏正月,十四才立春》:「又新正過了,問東風、消息幾時來。笑春工多思,留連底事,猶未輕回。」詞裡情形和今年相似,也有閏月。  當然,立春晚些也不是沒好處,再下點雪,就更好了。
  • 關於立春的詩詞背起來!
    今日立春,春天的腳步越來越近,小編為大家準備了15首立春詩詞,孩子們背起來吧!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闈。
  • 立春,輕輕淺淺春已歸
    怎麼也沒料到,今年的春日竟是這樣抵達的。往日匆匆,似乎並未覺出廣播的存在,事實是它一直都存在著,只不過塵世太過喧囂,使它成了聾子的一副耳朵。而近幾日,廣播卻變成街道的主角兒,它從早到晚用響亮的嗓音,主宰著人們的耳朵,不管你是否樂意。
  • 今日立春 | 3步搞定年夜飯大菜,你也可以!
    今日立春,古籍《群芳譜》有云:「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也有萬物初始之意。今年的立春在春節之前,立春一到,距離春節也就沒剩幾天了。不過和往年相比,今年的春節卻有些特殊——因為疫情的緣故,很多人選擇就地過年,抗擊疫情。
  • 一年之初 | 立春
    春卷是古時立春之時食用春盤的習俗演變而來民間在立春這天海邊人要吃海參►現在人們吃海參的方法多是蘸汁吃。其實較好的做法是烹飪前將海參和雞肉、豬肉在一起燉,這樣既可以讓海參變得有味道,也能讓雞肉、豬肉的營養滲入到海參裡,增加它的滋補作用。另外,海參最好燉著吃。這樣可以讓蛋白質充分水解,有利於人體吸收。
  • 節氣與文明(十)立春:春之始,萬物生長
    本心書法一直與書友一同砥礪前行,到今日,又是一個萬物更新時——立春悄然而至了。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又有著正月節、歲節、改歲、歲旦等各式美稱。立春的「立」是「開始」的意思,表示著冬去春歸來。而一個「春」字,則使得春天的氣息撲面而至。冰雪融化,草芽萌動,花枝孕蕾……春天終將如一點墨痕暈開,最終鋪滿整個人間畫卷。
  • 春卷:東風解凍裡的春日香氣
    這時節最常出鏡的是韭黃肉絲春卷:肉絲炒到七分熟勾上厚芡撒入切成三份長的韭黃,用餅皮卷好兩頭折攏麵粉封口放入油鍋裡炸至金黃,撈出來的時候一眼便能看出它的外脆裡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這句話對上海春卷同樣適用——剛出鍋的春卷雖然香氣盈人但也積蓄了太多熱量,不適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唯契合著「楊柳岸,曉風殘月」般的本幫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