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作者:何依霏。生於古城西安,典型80後,非典型金牛座。生活中的每一段經歷對我來說都是藝術品!愛建築,愛歷史,愛冒險,生活中隨時都是未知的美麗,對嗎?
在北方人的飲食文化中, 麵食始終佔據著重要的一席之地,一些特別的日子裡,麵食總是不缺席的。比如,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就習慣吃春餅,以此拉開新春序幕。在華北東北地區,立春吃春餅圖的是一年的好彩頭,喜迎春季、期盼豐收。立春這天吃上了春餅,就正式邁入了新的一年,這一天豐富多彩,這一年鴻運常來。
圖片源自:douguo.com
最早關於春餅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周處《風土記》:「正無日俗人拜壽,上五辛盤。」這裡的五辛盤指的就是蔥、蒜、韭、蓼、芥五種鮮嫩的蔬菜,五辛者,所以發五臟,在《本草綱目》中也能找到關於五辛盤的記載。因為最早的春餅是與「合」(音讀「或」)菜裝在一個盤裡的,稱為"春盤"。《四時寶鏡》說:「立春日食蘿菔、春餅、生菜,號春盤。」唐宋時,春盤已放在立春日出現,杜甫亦有「春日春盤細生菜」的詩句。到了明清,吃春餅的做法又升級了,除了最時令的蔬菜,還加入火腿肉、雞肉、鹹肉腰等葷菜,更講究的還會配上胡桃仁、白砂糖來調劑味道。隨著吃春餅之風日盛,有了皇帝在立春向百官賞賜春盤春餅的記載。明《燕都遊覽志》記載:「凡立春日,(皇帝)於午門賜百官春餅。」當然了,皇帝是希望借這一舉動昭示天下——「朕與民同樂,對民間習俗了解極了!」我個人更覺得,皇帝是藉此舉希望王公大臣們今年要更加努力工作,勤勉(芹菜)努力,從而朕的江山才會長長久久(韭菜)。不過生活在現代的我比較關心早年間紫禁城的食物保溫問題,從御膳房做好、再等宮女們走過長長的宮道端到午門,恐怕可能不會太熱乎吧!畢竟吃春餅講究將和菜包起來,從頭吃到尾,叫「有頭有尾」,取吉利的意思,吃春餅時,大家圍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餅放在蒸鍋裡,隨吃隨拿,為的就是吃個熱乎勁兒和紅火勁兒。圖片源自:laochangchunbing.com關於春餅的來歷,民間還有這麼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在宋朝年間,有一位書生名叫陳皓,他有一位賢惠的妻子,叫做阿玉,兩人情投意合、感情深厚。為了準備科舉考試,陳皓每日埋頭苦讀,經常忘記吃飯,這可急壞了阿玉,她左思右想,怎樣既能不耽誤相公讀書的時間,還能讓他吃好飯呢?終於,阿玉想出了春餅這個好方法,又有飯又有菜,還可以邊讀書邊吃,什麼都不耽誤。在那之後,陳皓餐餐吃得香,讀書都比過去更有效了。不久,終於到了陳皓要進京趕考的時候,阿玉怕相公路上挨餓,又把製作好的春餅用油炸了,給陳皓做路上的乾糧。結果陳皓高中狀元,開心之餘他把阿玉做給自己的春餅乾糧送給各位考官們品嘗,因為他不久就衣錦還鄉,想必路上也不用再吃春餅乾糧了。沒想到考官們吃了之後個個讚不絕口,正值文風興盛,因此大家就此物寫詩作文,稱之為「春卷」。從此春卷名聲大振,傳遍家家戶戶,畢竟誰家不想多幾個狀元郎啊!因此也形成了各家各戶吃春卷的習俗。後來,春卷還成了地方官吏向上級官員進貢的上等禮品,皇帝也曾經賜食群臣,雅稱為「玉餅瓊宴」,予以美好的祝福。中國的宮廷飲食文化中一直有「一物一器」的原則,也就是什麼樣的吃食用什麼樣的食器來裝。傳統到盛春餅的食盒是一個圓形的八角盤,攤好的春餅在最中間,圍繞這最中心的圓形均勻分布著8個扇形的格子,每一格中盛放一種合菜,不可重合,而且要注意顏色的搭配,上菜的時候從掀開食盒的那一刻開始就是一種視覺享受,取每種合菜少許放在麵餅上,再從一邊捲起之後送入口中,每一口都是鮮嫩的融合,所以也叫「咬春」。在著名的滿漢全席菜譜中,春餅也是九道點心中的一道重要存在。清代詩人蔣耀宗和範來宗的《詠春餅》聯句中有一段精彩生動的描寫:「……勻平霜雪白,熨貼火爐紅。薄本裁圓月,柔還卷細筒。紛藏絲縷縷,才嚼味融融……」圖片源自:laochangchunbing.com最初,春餅是用麵粉烙制或蒸製而成的一種薄餅,比吃烤鴨的薄餅要大一些,畢竟要捲起來吃的東西更多嘛。餅一定要有韌性,北京話講叫「有骨力勁兒」,吃的時候一張張揭開,所以最好的春餅,看上去晶瑩剔透,但韌而不斷,更講究隔餅看菜,包上了時令的蔬菜之後,就像碧綠的玉石一樣,所以會把春餅稱作玉餅,也是很形象了。到了今天,為了更加營養豐富,很多春餅店推出了雜糧春餅,一蒸屜的餅裡面,五顏六色,好看極了!至於合菜,菜樣一定要多,取豐富多彩之意。合菜可分為葷素兩種。素菜主要選比較鮮嫩的,比如韭菜、菠菜、豆芽、豆乾、粉絲等;菜類如果需要炒制,就要急火快炒快上,主要是為了避免出湯,影響口感。葷菜要肥而不膩、皮糯肉香,松仁小肚、醬肉、醬鴨、燻雞等都是上好的選擇。更有春餅加上海參絲等較貴的食材。當然,美味春餅必不可少的一味合菜是攤黃菜,也就是攤雞蛋!在很多春餅愛好者看來,少了攤雞蛋的春餅就不叫春餅了。一卷春餅,包含的合菜種類這麼多,要將它們順利地送入口中不散開,功夫全在春餅的卷法上。將各種合菜依次放在春餅上,碼齊了,這時就需要用上重要的工具——筷子。將筷子放在春餅上,將春餅的一邊順著筷子捲起來,下端往上包好,用手捏住,再捲起另一邊,卷好了放在盤子上,再將筷子一根一根地提出來。手法高明的人卷出的春餅卷大小會跟自己的嘴一樣大,方便咬食。在過去,老北京人喜歡用豆汁配春餅,當然,小米粥、玉米糊也是很不錯的選擇。小的時候,每年家裡吃春餅我都一定要坐在祖父身邊,因為和別人不同,我祖父有自己一個獨家的卷餅秘方,那就是在開始卷的時候,先把卷餅的下方撕開一個小口子,然後把左邊撕開的部分卷上去,碼好了合菜之後,再把左邊的餅翻到右邊,這時再把右邊撕開的部分卷上去正好把卷好的左邊封口,最後再從左往右把餅卷實,就可以吃了。這樣的卷餅方法可以防止湯水和菜碼撒露出來,尤其適合我們這些小孩子,不會撒得到處都是。我的祖父有三個子女,據我祖母說,在我的父輩們小的時候,祖父就是用這樣的卷餅方法來給孩子們,到了祖孫這一輩,又在每一個立春卷給我和我的姐弟們。祖父是一位在礦山工作了一輩子的煤礦工人,從來不善言辭。當年我從一千多公裡外的故鄉考上北京的大學,打電話回去給他報喜,而祖父只說了一句:「就數你離我最遠。」然而,我這個離他最遠的孫女卻成為了唯一一個學會了他獨特卷餅方法的後代。冥冥當中,我相信這是我對祖父最深的懷念,更相信當年的他自己摸索出這樣的卷餅方法,其實是他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深沉的愛。現在,每一個立春,為人母的我也會像我的祖父一樣卷好春餅給我的兒子,同時也把最好的春日祝福送給他。就是這樣的親情流動,中國人代代相傳。春餅只是一味簡單的吃食,但從傳說中的阿玉到我的祖父再到我自己,我們的愛賦予了春餅生活的意義,那是父母對子女的照顧,是夫妻間的關心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小小的一個春餅,寄託了我們最美好的願望,願來年平平安安、順順利利。一年之計在於春。立春吃春餅對我們開了個好頭,這一年勢必喜氣臨門!最後祝大家春日「喜」餅。摩飛薄餅機
安全、實用、易操作
從發麵到成品
一機搞定春餅美味
點擊閱讀原文
進入好生活雜貨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