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立春吃春餅,春餅和春卷一樣嗎?【內附海報】

2021-02-26 太原腔調

盼望著

盼望著

東風來了

春天的腳步近了……

明天

2月3日

將迎來「立春」節氣

這是冬的結束

也是春的起始

這幾天太原天氣變化非常明顯的

氣溫有了明顯的回升

外出的時候也沒有了前一段時間那麼寒冷

一派暖呵呵的氣象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立春之後

萬物復甦春暖花開

那麼立春這天

咱們北方人都吃些什麼呢?

噹噹當

那就是春餅啦~

立春這天,民間有吃春餅的習俗。

最早的春餅,是與合菜物在一個盤裡的,稱為「春盤」。關於春盤的記載,可見於周處《風土誌》:「正無日俗人拜壽,上五辛盤。五辛者,所以發五臟氣也。」這裡的五辛盤,即指春盤。

如晉代潘嶽所撰的《關中記》記載:「(唐人)於立春日做春餅,以春蒿、黃韭、蓼芽包之。」清人陳維崧在其《陳檢討集》一書中亦說:「立春日啖春餅,謂之『咬春』。」

舊時,立春日吃春餅這一習俗不僅普遍流行於民間,在皇宮中春餅也經常作為節慶食品頒賜給近臣。如陳元靚《歲時廣記》亦載:「立春前一日,大內出春餅,並酒以賜近臣。盤中生菜染蘿蔔為之裝飾,置奩中。」

其實立春吃春餅的習俗起源於唐朝,也叫「咬春」。由於立春時,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各種蔬菜發出嫩芽,人們嘗鮮,古人就用麵皮包著時令蔬菜,捲成卷蒸熟或者油炸,取名春餅,寓意著五穀豐登,也是春天的象徵,並將它互相贈送,取迎春之意。

最初的春餅是用麵粉烙制或蒸製而成的一種薄餅,食用時,常常和用豆芽、菠菜、韭黃、粉線等炒成的合菜一起吃,或以春餅包菜食用。清代詩人蔣耀宗和範來宗的《詠春餅》聯句中有一段精彩生動的描寫:「……勻平霜雪白,熨貼火爐紅。薄本裁圓月,柔還卷細筒。紛藏絲縷縷,才嚼味融融……」清代詩人袁枚的《隨園食單》中也有春餅的記述:「薄若蟬翼,大若茶盤,柔膩絕倫。」

立春為什麼吃春餅?傳說吃了春餅和其中所包的各種蔬菜,將使農苗興旺、六畜茁壯。有的地區認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春餅,會使人們更加勤(芹)勞,生命更加長久(韭)。

所謂春餅,又叫荷葉餅,是一種燙麵薄餅。春餅的大小比較標準,通常多為巴掌大小,材料簡單,豆芽、胡蘿蔔、茼蒿杆、木耳等都是受歡迎的餡料。

做法如下:

① 將麵粉和成燙麵

② 加少許涼水扎勻後醒發備用

③ 揉勻,揪成小劑子,按扁抹香油

④ 撒上乾麵粉,兩個小劑子合擀成皮

⑤ 開火,烙熟餅皮

⑥ 配菜一起翻炒、調味,餅皮捲入配菜

春餅的特色是在於綿軟中帶著嚼勁的餅皮,麵團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口味的優劣,帶有濃濃的北方特色。當柔韌的白麵皮裹上熱乎乎的爽口餡料,冰天雪地裡的滿足感不言而喻。

北方人吃春餅

那南方人吃什麼?

此物以江南地區尤盛,上海春卷通常只有手指粗細,近似零食。而浙江、福建的春卷則有約10釐米,偏向一道上桌的主菜。食材上以F4為主:肥瘦適當的豬肉、水靈新鮮的白菜、圓整肥厚的香菇、柔嫩清閒的竹筍。

做法如下:

① 主材料全部切丁

② 煸炒肉絲、配菜

③ 小火慢燉15分鐘,調味

④ 玉米澱粉勾芡

⑤ 放涼後包入春卷皮

⑥ 放入鍋內炸至金黃

春卷的滋味特點,在於酥脆的外皮+鮮美豐富餡料,每一口的酥脆妙不可言,總能調動味蕾,是過年期間必不可少的零食小菜,令人食指大動無法自拔。

春餅主要是將麵糊蒸或烤出來,卷上蔬菜,如蔥絲、炒肉絲、炒豆芽、雞蛋絲、黃瓜絲、胡蘿蔔絲等,再抹點醬料即可,口感清爽,飽腹感強。

而春卷分為很多種,像豆皮春卷,豆沙春卷,鴨肉春卷等,它和春餅主要的區別還是在餡料上,春卷皮用麵皮包裹或者用豆皮包裹後,要在平底鍋中煎熟,最終呈現酥脆的口感。

相比之下,不論是北方的春餅還是南方的春卷,其寓意都是對春天的嚮往和對新生活寄予的期待。相比之下,春餅和春卷在營養學上的價值會有所區別。

春餅的做法從營養學方面說是比較推薦的,麵餅和配菜基本沒有經過特殊的烹飪加工,最大程度上的保持了食材的原汁原味,而且其搭配也比較靈活和豐富。但是,春餅製作出來的成品一般個頭都比較大,差不多是手握一個,然後慢慢吃,有點像煎餅果子的吃法。也就是說,北方人會把它當成一頓飯吃,或者是一頓飯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春卷在南方人的眼中卻不意味著這是一頓飯,每個春卷的個頭都不大,最多一隻手指那麼長,兩隻手指那麼寬,一盤大約10枚左右。

因此,對於南方人來說,春卷只是他們正常一餐中的一個配菜而已。即便春卷是油煎的,在烹飪方法上沒有春餅健康,但是由於南方人只是把春卷當成一道配菜,在其他菜餚的均衡之下,無需擔心會對我們的健康產生影響。

立春還有吃蘿蔔一說。

脆生生的白蘿蔔,最能喚起心底的元氣。

《城北集詩注》,「立春後競食生蘿,名曰『咬春』,半夜中街市猶有賣者,高呼曰『賽過脆梨』」。

不論是春餅、春卷,還是咬蘿蔔,都保留著一股清新的氣質,雖說做法並不繁複,卻自有一股儀式感,有什麼能比一份青綠、甘淡的春菜更有盎然春意呢?

走過四季的道路

帶著生活的眷顧

分享著春天的呵護

太原腔調願你在這個春天平安幸福

齊心協力

共渡難關

立春,快樂~

本文由太原腔調綜合整理自人民健康網、拉歌蒂尼、新華視點、網絡,轉載請註明來源

編輯 | Maria

海報 | 瑞瑞、萌萌

歡就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103.6主播推薦】北方立春吃春餅,春餅和春卷一樣嗎?
    最初的春餅是用麵粉烙制或蒸製而成的一種薄餅,食用時,常常和用豆芽、菠菜、韭黃、粉線等炒成的合菜一起吃,或以春餅包菜食用。清代詩人蔣耀宗和範來宗的《詠春餅》聯句中有一段精彩生動的描寫:「……勻平霜雪白,熨貼火爐紅。
  • 立春吃春餅,新春交好運
    愛建築,愛歷史,愛冒險,生活中隨時都是未知的美麗,對嗎?在北方人的飲食文化中, 麵食始終佔據著重要的一席之地,一些特別的日子裡,麵食總是不缺席的。比如,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就習慣吃春餅,以此拉開新春序幕。在華北東北地區,立春吃春餅圖的是一年的好彩頭,喜迎春季、期盼豐收。立春這天吃上了春餅,就正式邁入了新的一年,這一天豐富多彩,這一年鴻運常來。
  • 今日立春,這幾家春餅店被擠爆了
    據《曆書》中說:大寒後十五日,鬥指東北,維為立春,時春氣始至,四時之卒始,故名立春也。立春亦稱「打春」、「咬春」或「報春」,從3000多年前開始,中國古人便開始在「立春」這一天舉行「打春牛」等活動迎接春天的到來。此外,民間還有立春吃春卷的傳統,稱之為「咬春」,人們希望在新的一年裡防病去災。
  • 春餅 春卷 春筍 陽春麵 野菜還有香椿炒雞蛋
    春天,萬物復甦,一切都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仿佛要把壓抑許久的洪荒之力一下就要使出來一樣,而我們的餐桌也要有些新變化了。越是宅在家裡,越是要注意飲食的合理搭配。久不出門,免疫力就容易下降,如果再不注重飲食,更容易被病毒乘虛而入,給自己添堵,也給家人添亂。
  • 不用上鍋蒸的春餅,一次烙兩張,又薄又軟,北方人都愛這麼吃
    最近東北氣溫回升,有種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的感覺,俗語說:一天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所以春天被人們給予了無限美好和希望。北方有一種麵食叫春餅,是一種麵粉烙制的薄餅,卷上當下的時令蔬菜一起吃,吃春餅的時候要用整張餅將菜包起來,從頭吃到尾,又叫有頭有尾,象徵著吉利。
  • 立春說的咬春是什麼東西 咬春餅做法步驟簡單版
    立春咬春是什麼?立春為什麼咬春?咬春是什麼意思呢?立春這一日,中國民間講究要買個蘿蔔來吃,叫做咬春。因為蘿蔔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立春說的咬春是什麼?每年立春的時候,都會有來人說到咬春,那麼咬春是說的什麼呢?其實咬春是一種食物,我們將這些要在春天吃的東西,叫做咬春,下文詳解的解釋一下![貼春聯的寓意含義]
  • 春餅你能吃幾張?
    有人說,有啥可激動的,就算立春了還要冷上好一陣,離脫秋褲也遠著呢~黃小廚才不激動脫不脫秋褲,黃小廚激動的是又有名頭吃春餅啦!要說這吃春餅可是中國民間立春的飲食風俗之一,起源於晉朝,興於唐朝,如今在很多地區都有立春有吃春餅的習俗,尤其屬東北、北京一帶春餅口味最為可口。最早,春餅與菜放在一個盤子裡,成為「春盤」。到清代,伴春餅而食的菜餡更為豐富。
  • 立春,14種「咬春」美食,可不要貪吃哦!
    立春亦稱「打春」、「咬春」,又叫「報春」,「立」是「開始」的意思,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立春位居二十四節氣之首,人們十分重視這個節氣。3000年前我國就有迎春儀式,至今已形成了許多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迎春行春的慶賀祭典與活動,有打春的「打牛」,咬春的吃春盤、春餅、春卷、咬蘿蔔習俗等。下面就隨胡桃仁就隨胡桃仁一起去「咬春」,嘗嘗舌尖上的「春天」,咬出吉祥如意,身體健康!
  • 立春到了該做春餅了,不用和面做出薄皮,包上材料爽脆可口
    不知不覺已經到了立春了,這個時候,按照北方傳統的習俗,我們是要做一些春餅來吃的。春餅裡面要卷上各種新鮮的蔬菜,嚼起來味道脆生生的很好吃。這些新鮮的蔬菜能給我們帶來足夠多的營養物質,對於我們的身體健康有著很大的好處。
  • 真理道這家「春餅卷一切」的陣勢你知道有多霸氣?
    >不僅如此這裡也是各路明星常常光顧的地點哦每到立春時節,就是北方各地春餅店的比拼之日,誰家隊排的長、吆喝的響,那一定是對了食客的口味。這家開在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對面的「納家春餅店」,從開業時就是口味與環境口碑響噹噹的餐廳。春餅風行於東北、北京一代,而對於吃久了米飯麵條的津城人來說,這著實算是令人驚喜的味道。黑龍江榆林鎮的春餅鼎鼎有名,每個合格的東北人都明白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那就是不要在立春這一天去春餅店,因為排隊也不一定能吃上。
  • 倍恩孕嬰//立春啦!不可不知的立春民間風俗和養生知識!
    拜畢,百姓一擁而上,將春牛弄碎,搶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欄內。由此看出,鞭春牛還是一種繁殖巫術,即經過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欄內就可以促進牛的繁殖。  四、咬春  立春時還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餅、蘿蔔等,在南方則流行吃春卷,街市上都有不少叫賣春卷的小販。
  • 今日立春美食,潤餅和艾籺,吃一口,春暖花開!(福利大放送)
    在不同的地區,吃的春餅也各不相同。除了廣為人知的是春餅和春卷,立春這天全國各地還吃一些意想不到的美食呢?我國漢代就有「立春日食生菜」的記載,生菜可不是我們現在指的萵苣科蔬菜,而是指初生的野菜,取「迎新」的好意頭!
  • 村時記丨今日立春,且盼東風綠江南
    立春,俗稱「打春」。立春,「立」寓意著開始,象徵著寒冷冬日的逐步隱退和春天的悄然來臨。立春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一到立春時辰,便自外向內點燃樹堆,並放煙花爆竹。家家以枝葉引火入室,念著「舊春去,新春來,保佑今年大發財」的吉祥話,已宣達春氣。舊時,人們還會以「打春」來迎接春天。「打春」即「打春牛」,意思是打去春牛的懶惰,迎來一年的豐收。打去的懶惰和一切不好的運氣,鞭策自己勤勞奮鬥,迎來吉祥和順利。同中國人一樣,韓國人也十分重視立春。
  • 立春時間2020幾點幾分 2月4日打春時間 立春傳統習俗吃什麼
    答:2020年立春是02月04日,17時03分12秒,星期二,農曆正月十一  一年一度的立春即將到來,這就預示著天氣會變得越來越暖和了,那在立春的時候都有哪些有趣的習俗您知道嗎,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 【二十四節氣】立春 · 春神句芒
    漢族民間在立春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鮮蔬菜,既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時寶鏡》記載:「立春,食蘆、春餅、生菜,號『菜盤』。」所謂春餅,又叫荷葉餅,其實是一種燙麵薄餅--用兩小塊水面,中間抹油,擀成薄餅,烙熟後可揭成兩張。春餅是用來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昔日,吃春餅時講究到盒子鋪去叫「蘇盤」(又稱盒子菜)。盒子鋪就是醬肉鋪,店家派人送菜到家。
  • 今日立春,蘭溪這款美食上了央視!
    立春吃春餅, 「咬春」迎新春。今天,春餅代表蘭溪美食,走進央視新聞頻道的《新聞直播間》,向全國人民展示。在蘭溪,春餅作為一種傳統小吃,吃法多樣且味道鮮美,一直是市民立春時節餐桌上的首選。其中,最受歡迎的吃法便是配上各種餡料,把春餅做成春卷。下鍋烹炸,呈金黃色後迅速撈出,一口下去,滿足感瞬間爆棚。
  • 立春吃春卷,做法簡單,一口下去酥脆不油膩,天天吃都不會膩
    宅在家的第十一天,不知不覺今日已立春。立春日老蘇州會吃春卷稱為「咬春」。中國民間在立春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鮮蔬菜,既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春卷,又稱春餅、薄餅。是漢族民間節日的一種傳統食品。目前流行於中國各地,在江南等地尤盛。
  • 春卷:餐桌上的一抹春色
    春來大地之時,中國的大江南北,都有吃春卷或春餅的風俗。作為百姓迎接春天的一種重要食物,春卷不僅承擔起「迎春」的任務,還為人們的餐桌增添了一抹春色。最難的是做春卷皮春卷,又稱春盤、薄餅。在江南一帶,立春時吃春卷是一件大事,入口的不止是美食,也寓意著一年的平安順遂。對於從小生長於浙江的康淮英來說,小時候,吃春卷是過年才能享受的美味。包春卷並不難,難的是做春卷皮,按一般人的手藝,基本上只有望洋興嘆的份。春節前夕,菜場裡做春卷皮的師傅來了,攤前立刻排起長隊。
  • 一家嘈雜的春餅店,那年冬天姥姥的味道
    姥姥家春餅這個名字讓我想起了離開的姥姥。想起那時候爸媽帶我去奶奶家吃飯,每次吃過之後就著急要回姥姥家。所以小時候姑姑就笑稱我是姥姥家的狗,跟外面吃完撂爪兒就回去,但我自己卻不覺得難聽。轉眼間,姥姥也已經去世很多年了,早已經忘了姥姥做的菜是什麼味道。但我媽確實繼承了我姥姥的一道硬菜:豬肉熬白菜!以至於長期食用,成了我的童年噩夢!
  • 在家做春餅,教你1個技巧2種做法,餅皮柔軟筋道,卷滿菜也不破皮
    立春後大家吃春餅了嗎?北方相比於南方,多了些粗狂,所以北方的餅有這麼一個說法叫做「大餅卷萬物」,而春餅製作在北方人看來也十分的講究,舀出足量的麵粉,先加入開水將一半的麵粉攪拌成散麵團,再加入涼水攪拌另一半麵粉,這樣冷熱中和所揉出來的麵團叫做半燙麵,這樣的麵團既有燙麵的柔軟又有死面的筋道,所以用它來做春餅再合適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