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市外國專家局)、市公安局在市民中心行政服務大廳舉行外國人就業居留事務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事務中心)揭牌儀式,並宣布「外國人綜合服務管理平臺」(以下簡稱綜合平臺)同步上線運行。
事務中心和綜合平臺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精神,進一步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雙區」建設,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
外籍人士在深圳工作,按照以往的辦理流程,首先要通過外國人來華工作管理服務系統向市科技創新委(市外國專家局)申請辦理外國人工作許可證,然後再通過公安出入境管理信息系統向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申請辦理工作類居留許可,全部流程辦理完,需要跑兩個部門,花費15個工作日。
市科技創新委(市外國專家局)、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聚焦外籍人士來深工作迫切需求,通過業務整合、流程再造、數據共享,搭建「外國人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建成「外國人就業居留事務服務中心」,通過將外籍人士需求側「一件事」與政務服務供給側「一次辦」有效結合,率先把「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外國人工作居留許可」兩項業務整合為「外國人在深就業居留事務」。
突破性地把兩個職能部門「一站式」辦公的「物理空間融合」升級為更高層面的「全面深度融合」,率先實現兩部門國垂業務系統線上高度融合;率先實現兩部門線下業務流程完整融合;率先實現兩部門多資料庫實時共享、信息準確融合;率先實現兩部門人員統一管理、隊伍緊密融合。
通過為外籍人士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把審批時限壓縮到7個工作日,實現外籍人士同時申請、同時領取工作許可和工作居留兩個證件六個「一」,即「一套材料、一套表單、一次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一次辦結」,大幅提升審批服務效率。
一是部門職能融合,只進一扇門。外籍人士在綜合平臺可同時申請工作許可和工作居留,在事務中心同時領取工作許可證和工作居留許可,審批時限由原來的15個工作日壓縮到7個工作日,大幅提升審批服務效率。
二是服務數據交互,最多跑一次。綜合平臺打通外國人來華工作管理服務系統和出入境大集中系統兩個審批系統的「數據煙囪」,通過信息互通、資源共享,解決以往外籍人才在兩個系統重複錄入數據、重複提交材料等問題。藉助綜合平臺,外籍人士辦理兩項業務只需前往窗口辦理一次。
三是管理信息互通,執法一體化。「外國人在深就業居留事務」不限類型面向所有在深工作的外籍人士,工作許可和工作居留的數據在綜合平臺進行碰撞,市科技創新委(市外國專家局)、市公安局兩部門共同對來深工作外國人進行面談,不但管理更加精準,對非法就業外籍人員也能夠產生一定的威懾作用。下一步,兩部門還將加強聯合監管,定期開展打擊外國人非法就業行動。
四是市區資源互補,就近一次辦。為了外籍人士辦理業務更加便利,市科技創新委(市外國專家局)、市公安局與前海管理局、南山區招商街道辦合作,在前海、招商街道共同設立工作站,可方便一次性辦理外國人工作許可、工作居留、外國人臨時住宿登記等業務,將業務延伸到基層,就近為外籍人士提供服務,推動我市國際化街區建設。
近年來,深圳不斷加強在全球引進一流國際人才,為高新技術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持續深化外國人才管理服務制度改革創新。
下一步,深圳將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進一步探索實施更加開放便利的境外人才引進和出入境管理制度,加強部門間合作,提升外國人管理服務的質量和水平,探索加強市區資源合作建立覆蓋全市的市區各級外國人就業居留事務服務中心,進一步為涉外企業和外籍人士辦事「減環節、減時間、減材料、減跑動」,讓外籍人才「引得進、留得住、流得動、用得好」,提高外籍人才獲得感和滿意度,吸引更多優秀外籍人才來我市創新創業,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提供人才保障,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加安全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