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亂彈妞:兩枚少女心爆棚的「女漢子」,愛吃會耍又可愛,賣得了萌,犯得了二,自詡追得上陳偉霆,嫁得了吳亦凡...當然,和你一起吃遍、玩遍、看遍西安,才是我們最大的心願!
更多關於亂彈妞,請加微信:xaltxmt
站在萬壽中路路口的人行天橋上,一邊是正在建設的幸福林帶,另一邊是圍住改造的萬壽路。對於初到這裡的人來說,眼前沒有一絲絲「故事」可言。
但對生活在「街坊」裡的人們來說,它才不是一個沒有故事的萬壽路!
幸福林帶 ▽
天橋上,看萬壽路的方向 ▽
一杯敬故鄉,一杯敬遠方
那些年的你,在萬壽路和康樂路溜達,吃喝玩樂後在公園北路走走停停。
後來的你,總有一個無法實現的小願望,就是把那幾年玩過的好玩的重新玩一遍。
街坊裡的回憶,是一段絕版的青春!
順著萬壽中路往南走去,大部分的沿街商鋪都被圍擋了。走到大概一百多米的位置,有家七重天酒店,正面是工商銀行的招牌,七重天三個字被放在樓房側面,讓人懷疑這家店是否還存在。
萬壽路上的酒店並不多,記憶裡,七重天在這裡大概也有二十幾個年頭了。酒店裡面的設施也更是簡陋,房間沒有廁所,電視也是老式的顯像管電視。
當年的七重天可是萬壽路上最繁華的地方,只有七層,但卻是這一帶最高的一座樓。當年能進七重天消費的,在大家眼裡都是土豪。
走在萬壽路上,看到熟悉的地方,記憶的閥門一下子就被打開了。
當年的黃河俱樂部,想必很多人都有話要說。黃河俱樂部旁邊有個球場,那裡曾是看露天電影的地方。兒時的時光總是閒適,那時想看場電影總要排上3個多小時的隊,也因為有了小夥伴的陪伴,時間過得很快,童年也顯得十分短暫。
一位出門買菜的阿姨笑呵呵地講著,「我住15街坊,小時候時每天晚上看電影,一張票一毛多錢,很多小朋友是都跟著大人往裡混,或者翻牆,看了不少的免費電影。」
網絡圖
還有崑崙俱樂部和華山俱樂部,不僅周末節假日放電影,正月十五白天還舉行猜燈謎、抺鼻子、套圈等各類遊戲。燈謎寫在紙條上掛在空中,能猜中就帶著紙條去領獎,獎品是一支鉛筆,或是一塊橡皮,很珍貴。
華山俱樂部 ▽
印象最深的還有韓森寨工人俱樂部,七十年代的時候,周圍很多學校拍畢業照都會選在這裡,翻翻家裡的老物件,那些泛黃的黑白照裡說不定就能看到當年的韓森寨工人俱樂部。
網絡圖
看完電影,去新公司逛逛幾乎成為習慣,還有十一門市場部,當年的十一門市場部吃的用的一應俱全,大到自行車縫紉機,小到針頭線腦,要啥有啥。
十一門市場部是一個南北走向的長長的商店,從最南邊的門出來就到了韓森寨商場。
除了韓森寨商場,還有緯什街商場、十一門市部……崑崙十六街坊的軍工子弟喜歡把萬壽路叫做「北頭」,經常會說去北頭轉,叫多了也有了個叫北頭商場的地方。
「以前在十一門市部,流行吃水果皮,蘋果皮、柿子皮……現在根本找不到賣這些小玩意的了,這可能就是傳說中兒時的味道。」一位坐在馬扎凳上搖著扇子的大爺說。
網絡圖
那時街坊裡的生活仿佛從來都不缺少歡樂,高樓溜冰場、秦川廠遊泳池這些地方常常都是爆滿。高樓溜冰場,後來變成順客隆超市,再又變成小食品市場,隔條馬路還有個847的燈光球場。童年的玩樂,也幾乎都在這裡了。
「小時候爸媽不讓去旱冰場,有時連泳池都不讓去。我當年最好的朋友,她的初戀就是在高樓旱冰場認識的,在我心裡那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如今也成為了我心裡一個小小的遺憾。」路邊一家書店的老闆回憶到。
網絡圖
萬壽路曾經也有著富足的夜生活,夜市遍布。最早的夜市曾在七重天酒店門口,20多年前的事了,再近一點的就是無人不知的大棚夜市,很多90後都知道。夜市裡的燻肉大餅、過橋米線更是刻在了一代人的舌尖上。
「當年的寶橋兄弟烤魚的魚柳很好吃,後來不讓擺夜市,就搬到了大棚,現在也吃不到了。」一位黃河子弟講到。
萬壽路的美食很多都已經消失了,如今走在萬壽路,或是老街坊裡,還不時會看到一些十幾年以上的老店。
二十年的小趙烤肉 ▽
二十年的漢中熱米皮 ▽
十五年的鄒記米皮 ▽
十五年的八禧葫蘆頭 ▽
哪裡有相似的場景,哪裡就有掉入回憶的人。
西安城裡有很多種滿梧桐樹的街道,但是在萬壽路上生活過的人們,不管在哪裡,只要看到梧桐樹,心裡就會浮現萬壽路的點點滴滴。
改造當中的萬壽路上已經沒了梧桐樹的影子,聽人說還會再移種回來。但那些種在街坊們回憶裡的梧桐樹,是移不走的。
「從小長大的地方現在都快不認識了,但總感覺還是小時候綠樹成蔭的樣子,夏天各種從大梧桐樹上掉下的毛毛蟲,現在想想還挺有趣,現在都變了,都沒了。」十六街坊的老住戶說道。
「小時候在東郊長大,除街坊外,西安東郊還有一個明顯特點是不說陝西話,從小學裡大家說的就是非常標準的普通話,這個現象還挺神奇的。」一位路過的學生說道。
在東郊,沒聽過萬壽路的人,幾乎不存在。
年輕一代擠在早高峰的地鐵裡,不經意瞥到一塊牌子:萬壽路。於是,這個名字印在了腦海裡。
他們不知道,在那個網絡還不發達的時代裡,萬壽路上又有著怎樣的故事。
看懂老街坊,就讀懂了萬壽路!
萬壽路、幸福路、康樂路、愛民路……東郊這一帶的地名,很暖心。走在萬壽路上的人,不知道為什麼,總是走著走著,就走進了萬壽路的街坊裡。
從萬壽路的十四街坊,拐進去,就漸漸看到了萬壽路的內在。
十四街坊的路口零星擺放著幾家水果攤,路兩邊是燒烤攤、五金店和一些炒貨店。下過雨的街道有些溼,走在梧桐樹下,很涼快。
街道很寬敞,顯得路上行人很少。社區門口一位上了年紀的大媽,賣著自家醃製的酸菜。還沒走近,就已經要讓人咽口水了。
走到十四街坊的另一端,看到一個小橫幅,「聞香下馬」很是別致。住戶在這裡買著麵皮、蒸饃、滷肉。生活就是應該像這樣隨心意。
聞香下馬 ▽
如今的萬壽路的這些街坊裡,很少能見到年輕人的身影。
它的生命力,更多的留在了老一代軍工廠人,油鹽醬醋的日常裡。
「我記得在十五街坊小學裡,有個崑崙汽水廠,每年每個職工發一張汽水票,大多數父母是雙職工,就會領兩箱汽水,一箱24瓶,兩箱就48瓶,想想那時的暑假,就期待著吃西瓜,喝汽水。」一位留言的網友說道。
康樂路與萬壽中路平行,由十四街坊、十五街坊、十六街坊連接。這裡有西光小學、華山中學、華山實驗小學。
對於學子們來說,哪裡埋葬了青春,哪裡就是母校!
華山中學 ▽
「華山中學旁邊有個教育書店、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有了,周邊幾個學校學生買資料書,基本都在這兒買。」華山中學的一位校友說道。
教育書店 ▽
來到華山中學門口,看到學校周邊的商鋪全部都關門了,據說是要拆掉。
即將拆除的這些商鋪,有好幾個都是二十幾年的老店,名聲早已在附近家喻戶曉。馬奎肉丸胡辣湯就是其中之一,如今已經搬到十六街坊的路口處了。
馬奎肉丸胡辣湯 ▽
網絡圖
華山中學的馬奎肉丸胡辣湯 ▽
學生們的足跡和回憶,大多就是書店、小吃和網吧。對於他們來說,龍行、天賜、翔宇、索特、天豪……這些網吧,簡直就是心裡的標誌性建築了。
「康樂路快到南口那裡有個小巷子,裡面有個甲骨文網吧,有家砂鍋原來在隔壁,現在搬到對面了,好吃到哭泣。」曾經混跡在華山中學的同學講到。
幾個兵工廠學校裡,西光、黃河、華山都算是不錯的學校了。曾經的二十八中已經被西光合併,二十八中的那座斜塔也劃到了西光的名下。
網絡圖
萬壽路上的西光中學 ▽
西光中學的變化很大,但走出去的學生,不管怎樣都會懷念這裡。
記憶裡,被西光學生叫做白宮的建築,常常是用來對外調侃的對象。只有西光學生才知道,那被稱為白宮的地方,實際上是個衛生間。
「03屆初中從這裡畢業,小學也是在西光上的,現在門口兩邊的小賣部文具店都拆了,就感覺少了點什麼。」一位西光的校友回憶到。
這裡有學子們的青春,也有著職工們的歲月。康樂路上,參天的梧桐,不高的樓房,店鋪舊舊的門臉,有總讓人感覺這裡被歲月優待。
儘管康樂路的店鋪、車輛、格局在改變,但是這裡的氣味、聲音、感覺,卻從未動搖。
街道兩邊小區林立,西光廠小區、黃河廠小區……多是上了年代的樣子,仿佛長著一張深閨的臉。
在西光十六街坊小區的門外,看到一個「園林式居住區」的牌子。
「老街坊的樓房,是蘇聯幫建廠時一起蓋的,現在看還是當年的樣子。」西光十六街坊的住戶說道。
西光十六街坊小區 ▽
走在蘇式建築的社區裡,就像流走的光陰裡。
午後陽光裡打盹的貓咪、門口曬太陽的老人,這裡的生活總給人一種上世紀的既視感。
時間在走,老街坊的故事也在更迭。它的故事,屬於老西安,屬於西光學子、華山學子還有工廠職工,也屬於經常到這裡消磨時光的人們。
路過萬壽路的人,總會在街坊裡走走,留下自己的記憶。
這些碎片拼湊起來,就是一條有故事的街巷。
更多文章請關注
仙城裡
▽
今日互動話題
評論留下你與【萬壽路】的故事
走心評論點讚前10名
將獲得滾雪球小奶糕1箱
對!不是1根!是1箱!30根!
另外,我們還建了街坊群,歡迎來來聊
萬壽路街坊群
(如果加滿了,大家可以加亂彈妞的微信號:xaltxm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