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師大新傳學院戲劇影視文學 2019 級 1 班 張曉璇
《紫日》是馮小寧導演「戰爭與和平」三部曲的收山之作,由富大龍、前田知惠、安娜·捷尼拉洛娃聯合主演的戰爭劇情片,於2001年 4月 11 日在中國上映。該片主要講述了在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前夕,中國農民楊玉福(楊)、蘇聯女軍醫娜佳以及日本女學生秋葉子三個生活軌跡、文化背景、政治立場完全不同的人因為戰爭而相遇相識,在經歷了仇恨、互相猜疑和生死等考驗後,最終放下心中芥蒂,解開心結,從敵人變成朋友的故事。該電影獲得第 2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攝影獎,並且獲得第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和第 25 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的提名。
1937年 7月 7 日,日本侵略者挑起了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之後,日本按照蓄謀已久的計劃,開始了全面侵華戰爭。日本侵略者燒殺搶掠,製造了許多慘絕人寰,十惡不赦的大屠殺,數以萬計的無辜生命慘死在日本侵略者殘忍冰冷的刀劍槍炮下。鐵蹄踐踏了我國半壁河山,犯下了罄竹難書的累累罪行。而這一切暴行萬惡的根源,則是源於日本的軍國軍閥主義。武士道是日本軍國軍閥主義思想的精神淵源,軍國軍閥主義是以「軍事立國」進行統治的反動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軍國軍閥主義意識形態支配下的武士道, 對內作為精神工具,毒化和控制日本國民的思想,嚴重扭曲事實,把與事實不符的信息傳達給日本國民,以達到欺騙日本國民、引發他們心中的仇恨,從而使他們被日本軍國軍閥主義所裹挾,利用他們推動侵略戰爭的目的。
正如在該影片中,秋葉子正是日本軍國軍閥主義思想殘害下的受害者。秋葉子身著學生裝,一頭學生短髮出場,在這花一般的年紀,她本該與同齡人同在課堂上學習、同在田野上奔跑嬉鬧;與家人同在飯桌上聊天吃飯、本該在家人溫暖的呵護下成長……卻因長時間受軍國軍閥主義的薰陶,她善良的本性逐漸被虛假的「愛國情感」道德綁架。使得她在面對戰爭時,無法正確辨別什麼是正義、什麼是罪惡、什麼是殘忍,只知道順遂自己曾經被灌輸的思想——殺死反法西斯的人。面對楊和娜佳的善意,秋葉子無法感受到,卻一次次的將楊和娜佳帶入日本軍隊的圈套下。帶來的結果卻是她曾堅定不移的信念被反覆的推翻和打敗,在與楊和娜佳一起穿越大森林的過程中,秋葉子的本善逐漸被喚醒, 而正當她孩童般的天真和善良甦醒時,卻死在了自己所深愛的民族冰冷的槍下。
《紫日》不同於其他戰爭故事片的一個地方便在於:馮小寧導演在批判日本軍國軍閥主義的時候,並沒有像以往戰爭片那樣,將筆墨全部用於寫日本軍國軍閥主義對中國人民人性的殘害和迫害,同時還反映出日本軍國軍閥主義對日本國民人性心理的摧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影片的深度。
孟子認為人性本善,人之為善,是他的本性的表現,人之不為善,是違背其本性的。人們的內心是善良、是嚮往和平的,這是人的本性,也是一種本能。
在《紫日》這部影片中,馮小寧導演將楊玉福、娜佳、秋葉子三人的內心獨白串聯在一起,從三個人的視角,闡述了人性本善,揭示了人們心底對和平的嚮往。楊玉福是一個典型的中國農民,他有著一顆憨厚、樸實、善良的心。在這場戰爭中,他親眼看到自己的母親死在日本人的軍刀下。面對如此深仇大恨,當娜佳多次提醒楊殺死秋葉子以防患於未然時,楊猶豫不決,終究是抵不過他自己善良的本心,他無法對眼前這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正值花樣年華的小女生下毒手,而是用一顆真實且善良的心去溫暖秋葉子。秋葉子也從一開始的滿眼仇恨,滿腔怒火逐漸將她天真,真實善良的本性表露出來。
善良無關於種族,無關於國籍,愛要比仇恨更有力量;無論戰爭產生的陰霾有多厚重,和平總能衝破戰爭的陰影,和平要比戰爭更持久。
影片的開始,是老年時期的楊玉福捧著一個看起來年代久遠的八音盒在接受採訪,八音盒響起清純、脆麗、美妙的音樂,就宛如鏡頭所呈現的和諧寧靜和平的世界一般,此時的八音盒承載著那段殘酷的時光,同時又寓意著和平的現在。
在接下來的影片中,秋葉子落入楊和娜佳的手中,秋葉子看著楊手中原屬於自己的八音盒陷入回憶。八音盒是大西君和秋葉子的定情信物,大西君和秋葉子本是兩情相悅,卻因戰爭而被迫分開。此時的八音盒象徵著秋葉子心中那珍藏的純潔美好的愛情希冀。同時八音盒那清脆美妙的音樂與日軍來來往往的汽車轟鳴聲形成強烈對比,從側面諷刺了日本軍國軍閥主義對日本國民心理的嚴重摧殘。
緊接著八音盒落入老年時期的娜佳手裡,回憶起三人一起穿越大森林的過程,此時的八音盒則象徵著三人關係的轉變,三人在穿越大森林的過程中, 互相依靠,互相幫助,逐漸放下心中芥蒂,慢慢的接受並靠近互相,象徵著仇恨的消失以及友情的產生。
最後,秋葉子死在日本人的槍下,八音盒從秋葉子的包中滾落到大地上,此時的八音盒則預示著秋葉子鮮活生命結束,也顯示出日本軍國軍閥主義思想下日本人的冥頑不化、人性的扭曲,同時也是對在這場戰爭中死去的無辜百姓亡靈的慰問與祭奠。
八音盒作為一個特殊的道具,從影片的開始,貫穿影片的始終。而馮小寧導演也成功的將八音盒的象徵隱喻的功能運用到極致,隱喻蒙太奇的巧妙運用,為《紫日》這部影片添色不少。
《紫日》雖說是一部戰爭片,但卻沒有過多的打鬥、戰爭的場面,這是該片與其他戰爭故事片不同的一點。相比用過多的戰爭場面來渲染情緒,馮小寧導演更多的是以一種客觀、理性的視角,以小見大,從楊玉福、娜佳、秋葉子三人逃亡的過程中去審視人性,批判戰爭帶來的危害,宣揚和平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