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日》是國內戰爭片少有的佳作,曾榮獲美國夏威夷國際電影節的最佳長片,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這部影片自2001年上映後,17年間一直在電影頻道反覆播出,豆瓣評分依然堅挺在8.1的高分,口碑非常高。
《紫日》是西安籍導演馮小寧著名「戰爭三部曲」自編自導的最後一部,前兩部分別為寧靜和邵兵主演的《紅河谷》,寧靜和王新軍主演的《黃河絕戀》,馮小寧導演似乎對於戰爭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花費了三部電影的時間來闡述自己的戰爭觀。
對於小編來說《紫日》對我產生的影響是「戰爭三部曲」中最深的一部。很多人評價馮小寧憑藉這三部曲就可以躋身中國最優秀的導演之列,不過依個人所見,僅僅依靠《紫日》馮小寧就有資格稱得上中國最優秀的導演之一。
首要原因是,「戰爭片的使命是反戰」,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來說,《紫日》絕對是國內戰爭片的清流,「手撕鬼子」,「胯下掏地雷」一系列反人類反常識的「激情」抗戰橋段,更多是在刺激你的視覺體驗,看完這些抗戰片,觀眾感覺到的不是戰爭的殘酷,而是一種亢奮和暢快。簡而言之,「戰爭」純粹服務於娛樂,這樣的戰爭片就如同「蘸著人血的饅頭」。
《紫日》的故事人物架構非常巧妙,日本天真少女秋葉子,蘇聯女軍娜佳,中國勞工楊玉福,三人處於巧妙的三角關係,相互制衡。楊玉福的母親被日本人刺殺,僥倖逃過追殺,遇到了同樣逃難的娜佳,在層林盡染,秋意濃濃的大興安嶺遇見了與親人失散的日本女孩秋葉子,茫茫無際,暗藏殺機的森林裡三人在逃難中漸漸生出了友情。
日本女孩秋葉之是《紫日》的靈魂,很難想像假使沒有了秋葉子,又會有怎樣的紫日。在抗戰時期,日本人和中國人有血海深仇,在楊玉福和秋葉之的交流中可以體現,一開始秋葉子是被兩人綁著的,但是慢慢接觸之後,發現她也有正常少女有的天真無邪,也放開了她的雙手。在電影的結尾,當秋葉子被殺永遠地躺在大興安嶺的深山中,八音盒從她手中脫落,你會有一種無力和絕望感。
戰爭影片中最應該體現的是「人性」,因為以傍觀者角度來看,人性最殘忍的時候,會產生強烈嚮往和平和良善的願望。有人評論《紫日》改寫了歷史,只是難道戰爭片真的要原原本本還原歷史嗎?那麼紀錄片又該如何定位?
藝術來源於現實,但是高於現實。如果不經過藝術的加工,普通觀眾如何能夠耐下心來,感受戰爭的殘忍,真實的戰爭是血淋淋的,有多少觀眾能夠接受血腥的畫面?
純真的日本少女,英姿颯爽的蘇聯女兵,善良的中國農民,美麗的大興安嶺,其實我更希望他們在沒有戰爭的森林裡永遠相依相靠,沒有殺戮,沒有硝煙,一切都是歲月靜好。
中國電視文藝網(ID:zgdswyw)由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電視文藝工作委員會主管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中國電視文藝網立場
本文首發中國電視文藝網,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