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日》戰爭片傳遞的本來應該是「反戰」

2021-03-05 中國電視文藝網

  《紫日》是國內戰爭片少有的佳作,曾榮獲美國夏威夷國際電影節的最佳長片,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這部影片自2001年上映後,17年間一直在電影頻道反覆播出,豆瓣評分依然堅挺在8.1的高分,口碑非常高。

  《紫日》是西安籍導演馮小寧著名「戰爭三部曲」自編自導的最後一部,前兩部分別為寧靜和邵兵主演的《紅河谷》,寧靜和王新軍主演的《黃河絕戀》,馮小寧導演似乎對於戰爭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花費了三部電影的時間來闡述自己的戰爭觀。

  對於小編來說《紫日》對我產生的影響是「戰爭三部曲」中最深的一部。很多人評價馮小寧憑藉這三部曲就可以躋身中國最優秀的導演之列,不過依個人所見,僅僅依靠《紫日》馮小寧就有資格稱得上中國最優秀的導演之一。

  首要原因是,「戰爭片的使命是反戰」,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來說,《紫日》絕對是國內戰爭片的清流,「手撕鬼子」,「胯下掏地雷」一系列反人類反常識的「激情」抗戰橋段,更多是在刺激你的視覺體驗,看完這些抗戰片,觀眾感覺到的不是戰爭的殘酷,而是一種亢奮和暢快。簡而言之,「戰爭」純粹服務於娛樂,這樣的戰爭片就如同「蘸著人血的饅頭」。

  《紫日》的故事人物架構非常巧妙,日本天真少女秋葉子,蘇聯女軍娜佳,中國勞工楊玉福,三人處於巧妙的三角關係,相互制衡。楊玉福的母親被日本人刺殺,僥倖逃過追殺,遇到了同樣逃難的娜佳,在層林盡染,秋意濃濃的大興安嶺遇見了與親人失散的日本女孩秋葉子,茫茫無際,暗藏殺機的森林裡三人在逃難中漸漸生出了友情。

  日本女孩秋葉之是《紫日》的靈魂,很難想像假使沒有了秋葉子,又會有怎樣的紫日。在抗戰時期,日本人和中國人有血海深仇,在楊玉福和秋葉之的交流中可以體現,一開始秋葉子是被兩人綁著的,但是慢慢接觸之後,發現她也有正常少女有的天真無邪,也放開了她的雙手。在電影的結尾,當秋葉子被殺永遠地躺在大興安嶺的深山中,八音盒從她手中脫落,你會有一種無力和絕望感。

  戰爭影片中最應該體現的是「人性」,因為以傍觀者角度來看,人性最殘忍的時候,會產生強烈嚮往和平和良善的願望。有人評論《紫日》改寫了歷史,只是難道戰爭片真的要原原本本還原歷史嗎?那麼紀錄片又該如何定位?

  藝術來源於現實,但是高於現實。如果不經過藝術的加工,普通觀眾如何能夠耐下心來,感受戰爭的殘忍,真實的戰爭是血淋淋的,有多少觀眾能夠接受血腥的畫面?

  純真的日本少女,英姿颯爽的蘇聯女兵,善良的中國農民,美麗的大興安嶺,其實我更希望他們在沒有戰爭的森林裡永遠相依相靠,沒有殺戮,沒有硝煙,一切都是歲月靜好。

中國電視文藝網(ID:zgdswyw)由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電視文藝工作委員會主管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中國電視文藝網立場

本文首發中國電視文藝網,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紫日》:平凡人物的反戰史詩
    這句經典的臺詞來自2000年的國產抗日影片《紫日》。儘管二戰早在1945年就已經結束,戰爭留下的屍骸早已化為灰土,但戰爭留給人類的警醒卻始終不曾過去,在歷史的輪迴中交替。一個普通中國人 ,一個日本少女和一個前蘇聯女戰士組成了《紫日》這部戰爭片的命運共同體。
  • 《紫日》:戰爭摧殘下的人性
    山東師大新傳學院戲劇影視文學 2019 級 1 班   張曉璇《紫日
  • 《紫日》:中國人民心中的那份善良和正義感也永遠不可撼動!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部關於抗日戰爭時期慘無人道而又不失溫馨的影片——《紫日》。 該影片由馮小寧擔任導演兼編劇,由富大龍、前田知惠、安娜·捷尼拉洛娃主演的一部二戰題材的戰爭片《紫日》的背景設置在了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之時,故事講述了分別來自於中國、日本、蘇聯三個不同國籍的年輕人,在歷經了一次又一次重大的生死存亡考驗之後,從互相仇視和敵對的敵人逐步變成相互理解,相互依靠的朋友的故事。 該影片從上映之日起,就獲得了不錯的票房和口碑,豆瓣評分也高達8.3分,引發了人們無限的深思。2001年,《紫日》榮獲美國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最佳長片獎。
  • 戰爭片不要總陷入於所謂的愛國主義情懷裡,看管虎八佰有感
    當然電影格局還可以更高一些,咱們的戰爭片最大問題就是總喜歡陷入所謂的愛國主義情懷裡而更優秀的戰爭片應該表達的都是堅定的反戰情緒,用人性的微光揭露戰爭的醜惡,警醒世人這世上不該再有戰爭。而我們的戰爭片卻總是固步自封於濃烈的愛國主義情懷裡
  • 紫日 - 「一定要為自己驕傲」
    這個從小害羞的小夥子,不喜歡多餘的裝飾,可是今天卻同意帶著紫色絲帶去學校。原因呢,還是因為那個「計劃本」上的一行字。計劃本厚厚的,每周一頁,每天幾行字,穿梭於學校和家之間,用以傳遞各種信息。比如:「圖書館的書明天要還」,或者「回家講講什麼是頭腦體操」。大部分時候,這些信息不難懂。
  • 《紫日》思想蒙蔽的是雙眼,你我共盼的是和平,這永不分國界
    有人說《紫日》這部電影是最典型的戰爭電影。但是卻忽略了這部電影背後的情感,導演將更多的比例藝術渲染放了主題表達——不同國度的人們所接受的思想可能不一樣,所作出的軍事決定也不一定相同,但是對於某一個目標都是執著的,那就是和平。
  • 是否存在真正的反戰電影,又如何區分呢?
    特呂弗說,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反戰電影,可是史匹柏又說,所有的戰爭電影都是反戰電影。親戰和反戰真是一個模糊的界限,怎麼區分一部戰爭片是不是反戰電影呢?文丨冼順展編輯丨孔敏卿20世紀30年代的《西線無戰事》被認為是最早的反戰電影之一,它講述了一群德國學生在一戰中的經歷,從應徵入伍到軍營訓練,最終赴前線戰鬥。
  • 8部經典國產戰爭片,評分都比《八佰》高,第一名高達9.1
    《八佰》豆瓣評分7.7,口碑已經超過大部分國產片,不過我們今天不聊《八佰》,推薦一些評分較高的國產戰爭片,在口碑上它們都超越《八佰》。 7、《紫日》:豆瓣8.3分 《紅河谷》、《黃河絕戀》和《紫日》並稱馮小寧
  • 宮崎駿作品:傳遞反戰信息 拷問否定歷史者良知
    多年來,宮崎駿不僅通過一部部影片傳遞著堅強與愛的氣息,還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告訴公眾什麼是藝術家的良知。  另類反戰動畫  宮崎駿是個有著濃厚飛翔情結的人。在他幾乎所有的作品中,都糅進了大量有關飛翔和飛行器的元素,甚至讓一些患有恐高症的觀眾「叫苦不迭」。
  • 中國人拍不出來《血戰鋼鋸嶺》這樣好的戰爭片?
    1997年,曾經有一部戰爭片在國內火爆一時,說是萬人空巷都不為過。這部電影叫《紅河谷》,相信很多70後、80後都對這部電影有印象。我那個時候才12歲,看完這部電影之後,被震得幾天沒回過神來。不應該忘卻的導演馮小寧從此我成為馮小寧的忠實粉絲,他的電影我幾乎都看了個遍。除了《紅河谷》,他1998年的《黃河絕戀》,2001年的《紫日》,他的這三部曲,還有《戰爭子午線》,都是非常優秀的戰爭片。
  • 《鳳梧洞戰鬥》一部優秀的戰爭片應該具備哪些特質?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優秀的戰爭片是好萊塢的專利,只有美國才拍得出來,直到我看了《太極旗飄揚》。那是我第一次看韓國拍的戰爭片,就被片中真實的戰爭場面所震撼,更被片中對歷史的高度還原感到震驚,原來戰爭片還可以這麼拍。
  • 《八佰》之前,《1917》是最好的戰爭片
    電影的受眾情緒反饋到製片公司那裡,投資也自然少了很多,尤其是耗費巨資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戰爭片。:人性和反戰。小人物的私心和使命感並存,人性的主題凸顯,反戰意味明顯。這部戰爭電影其實是一部公路片,把重點放在兩個士兵送信的旅途上,對反戰的主題都是在兩個士兵閒言碎語的聊天裡流露出來,味道就淡了一些。
  • 那個電影《紫日》中的日本姑娘,今天仍舊是許多中國觀眾的好朋友
    2014年,許久沒有在熒幕前出現的前田知惠順利產下一子,人們這才想起,那個《紫日》中青春可愛的水手服少女如今已經是一位媽媽了,相比起《紫日》中的「秋葉子」,前田知惠這個名字多少會顯得陌生,一直對中國有特殊感情的前田知惠給自己的孩子起了一個中文的小名,叫做「虹兒」。
  • 戰爭下的人性之戰:電影《紫日》
    2001年紫禁城影業公司製作出品了四部影片《刮痧》、《誰說我不在乎》、《法官媽媽》和《紫日》,本期介紹的是著名導演馮小寧執導的戰爭題材電影《紫日
  • 反戰電影史上的不朽豐碑——第三屆奧斯卡最佳影片《西線無戰事》
    面對戰爭,特別是在大規模的戰爭之後,人類往往會產生許多反思,由此,在戰爭片的類型中產生了一種特殊的類型片——反戰電影。一般來說,戰爭片往往著重於描寫戰爭場面、塑造英雄人物形象或者宣傳反抗與愛國思想。但反戰電影除了除了描繪戰爭事件、塑造人物形象之外,其最本質的精神內核是表達戰爭的殘酷與血腥,戰爭對人類文明與人性的摧殘,以及對和平的祈願。
  • 《紫日》影評
    無論白種人、黃種人還是黑種人,不論什麼信仰,本來都可以和平相處去建成一個新的世界。在那個世界裡,生命尊嚴將被所有人尊重,任何野蠻的暴行和恐怖都被禁止,任何侵略戰爭都不再會發生,在那個世界裡,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是朋友                                         ——《紫日》今天寫一篇戰爭劇情片的影評。
  • 日媒:《永遠的零》「反戰」似是而非
    日媒:《永遠的零》「反戰」似是而非 2015-03-04 15:17:2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吳合琴 觀眾稱,這是一部「反戰影片」。日本新華僑報4日文章表示,日本首相安倍則在看後稱「這部影片讓我十分感動」,從他一貫的言行看,這番話並非言不由衷。但是,日本當年發動的那場戰爭是「侵略戰爭」還是「自衛戰爭」,早有定論,無需討論。
  • 《八佰》票房破20億,但前後割裂明顯,且難掩戰爭片整體頹勢
    世界範圍內為什麼戰爭片變的如此之少呢? 2, 戰爭片主題只能是反戰 真正阻礙這個電影類型發揚光大的是它無法突破「反戰」這一主題。 任何現在的戰爭電影都不可能去歌頌任何攻城掠地的「英雄行為」,任何現在的戰爭電影都不可能去為主角殺死地方無數士兵而「歌功頌德」。
  • 《1917》:狂收26億,斬獲3項奧斯卡大獎的戰爭片有多牛?
    ,1917年,一戰激戰到了關鍵時期,兩個年輕的英國士兵接到了上級的命令,需要立即趕往前線,向那裡的將軍傳遞一個「停止進攻」的訊息。他們只是兩個普通的士兵,在傳遞消息的過程中,即使是敵軍的陣營,他們也沒有想過去傷害對方,只是想著完成任務。然而,自己的慈悲和善良,卻讓他們處於劣勢的一方。這是人性的複雜,也是戰爭的殘酷。
  • 小學三年級,cctv6播的這部電影讓我一夜沒睡著《紫日》.
    BGM:Various Artists - 《紫日》主旋律 (八音盒+提琴).mp3Leaf - 吐露.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