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大將軍徐達的後人如今在哪裡呢?

2021-03-01 徽臉

有野史說徐達是被朱元璋害死的,如徐禎卿編寫的《翦勝野聞》一書,稱徐達是被朱元璋毒死的。再比如王文龍編寫的《龍興慈記》一書,稱徐達因背上瘡,朱元璋逼他吃蒸鵝,致使病亡。

野史之說,當不得真。就說一個事實,如果徐達真的是被朱元璋毒殺的,朱元璋會給他那無上的死後哀榮嗎?「追封中山王,諡號「武寧」,賜葬鐘山之陰,御製神道碑文。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列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位開國「六王」之首」這樣的死後哀榮,可不是一個被朱元璋賜死的臣子能得到的啊!如若徐達真的被賜死,朱元璋會這樣待他嗎?顯然不會。

從朱元璋賜予徐達的死後哀榮,就可知徐達非被毒殺!

徐達死後,留下四子四女。

長子徐輝祖。以現在的話來說,徐輝祖就是妥妥的一枚高富帥,史書說他「面如冠玉,英姿非凡,有才氣」,是英武非凡,才華橫溢。身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且是朱元璋最信賴的徐達的長子,他這一生註定是前途無量的,憑藉著徐達的蔭庇,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沒多少戰功的徐輝祖就官居中軍都督府大都督,統領在京留守中衛、神策衛、廣洋衛、應天衛、和陽衛、牧馬千戶所等五衛一所,成為明朝最高軍事長官之一。

朱元璋死後,皇太孫朱允炆即位。因朱允炆很小的時候,徐輝祖就經常陪侍在他左右,陪他讀書,陪他練武,所以建文帝對徐輝祖那是比朱元璋還恩寵。朱允炆一即位,就加封徐輝祖為太子太傅,對他是恩待有加。

對於兩代帝王的寵信,徐輝祖是銘記在心的,他之後的所作所為也的確是未辜負朱元璋、朱允炆對他的恩寵。我們都知道朱允炆一登基,就開始著手削藩,削藩的過程中,徐輝祖的姐夫,實力最為強悍的燕王(燕王王妃徐氏是徐輝祖的姐姐)無疑就是首要目標。而在當時因朱允炆削藩政策的失誤,致使燕王反,靖難之役爆發。

按理說,自己的姐姐是朱棣的正妻,朱棣若造反成功,自己的姐姐就是皇后,那自己可就是皇親國戚,徐輝祖沒有理由不支持朱棣。但是,事實上,在當時滿懷忠義之心的徐輝祖,他自始至終都是盡心盡力的輔佐朱允炆削藩,並幫他鎮壓朱棣之亂。

彼時,朱元璋忌日,朱棣派三子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入京祭拜。這時,徐輝祖與朱允炆說道:「我的三個外甥中,朱高煦最為勇猛剽悍且無賴。他是絕對不會忠於陛下的,日後一定會成為朝廷大患」,就建議朱允炆將朱高煦留在京城,不要讓他回去。可是囚禁朱高煦一事最終是被暗通朱棣的徐達四子徐增壽和駙馬王寧破壞,在他們的刻意包庇下,心軟的朱允炆還是將朱棣三子放回北平。而事實上靖難之役時,朱高煦卻是成為了朝廷的心腹大患,若不是他幾次三番的救朱棣於危難之際,恐怕朱允炆早就平定了朱棣之亂。

靖難之役爆發後,徐輝祖也曾經多次帶兵擊敗燕軍。建文三年(1401年),李景隆大軍大敗於白溝河,徐輝祖率三萬建文軍掩護大軍撤退,全師而還。建文四年(1402年),徐輝祖帶兵北上,與燕軍大戰於宿州齊眉山,徐輝祖大勝,斬殺燕軍驍將、蔚州衛千戶李斌等。

「建文純臣」,這用來形容徐輝祖是最合適不過的啦!徐輝祖對建文是忠心耿耿,從未有一絲反心,盡心盡力的幫助建文對付朱棣。但是,一人之力實在是無力回天,朝中一半文武是昏庸之輩,另一半更是心向朱棣,如此焉能不敗,靖難之役最終是以朱棣的全勝而告終。

朱棣篡位後,徐輝祖被下獄審問,本來借著姐姐的關係,他只要服下軟,說句擁戴朱棣的話,就不會有任何的問題,但是自朱棣即位後,徐輝祖始終是一言不發,沒有任何要擁戴朱棣的意思。徐輝祖此舉惹得朱棣是大怒,想要誅殺他,但是因其是徐達之後,且還是國舅,朱棣最終還是沒下殺手,饒過他一命。

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朱棣雖饒過他一命,可卻不會放過他,不久朱棣就下令革去他的俸祿和爵位,禁錮於徐氏私宅中。永樂五年(1407年),徐輝祖病逝(有說是被朱棣勒令自裁) 。一個多月後,朱棣以「中山王不可無後」為由,命徐輝祖長子徐欽繼魏國公爵。

次子徐膺緒。徐膺緒在史書中的記載很少,相比於大哥徐輝祖、四弟徐增壽,他在歷史上的存在感真的很低,並沒有什麼突出的政績能被史書所記載,料想他應該是沒啥能力的,屬於平庸之輩,不然以他的家世和背景,不可能在歷史中如此寂寂無名。

從寥寥數筆的記載來看,憑藉父蔭,洪武二十三年,徐膺緒任尚寶司卿,掌寶璽、符牌、印章。二年後,升明威將軍、大同中護衛世襲指揮僉事。之後朱棣即位後,因徐膺緒並未像大哥徐輝祖那樣誓死不降,而是選擇臣服,所以不久就升驃騎將軍、中軍都督府都督僉事,掌中軍都督府府事。此後,史書對徐膺緒之事再無記載,直至永樂十四年(1416年)病逝。

三子徐添福。早夭。

四子徐增壽。徐增壽算是徐達四子中最有出息的啦!他為徐家帶來了第二個公爵爵位,讓徐家成為明代少有的一門兩公爵的顯赫家族。當然,徐增壽的公爵爵位來得並不太光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這是靠賣主才得了的榮華,讓人有所不齒。

與他大哥徐輝祖不同,徐增壽並不忠誠於建文,雖然建文待他也很不薄,讓他擔任右軍都督府左都督一職,成為最高軍事長官之一。當時,至建文開始削藩之時,徐增壽就一直裡通外敵,暗中向朱棣傳遞建文朝的軍中部署。正因徐增壽的背叛,建文軍在戰場上的部署總是被朱棣提前得知,因此是屢戰屢敗。朱棣渡過長江後,徐增壽這般讓人可恥的背叛行為,最終是被建文知曉。

而後,大怒的建文,怒其徐增壽的背叛,親手持劍,將徐增壽當場誅殺。徐增壽最終還是沒能等到他那個暗中效忠的朱棣的到來。當然朱棣還是念及他的功績的,先是追封他為武陽侯,而後在永樂二年進封他為定國公。

長女徐皇后。徐皇后出生時,就被內定為朱棣的王妃,未被冊封為王妃時,就入宮侍奉在朱棣的身旁,且因其貞潔嫻靜,知書達禮,所以也是深得馬皇后的喜愛。洪武九年(1377年)被正式冊封為燕王妃,洪武十三年,隨朱棣就藩北平,因她跟朱棣是從小一起長大,所以TA們之間的感情很是深厚,朱棣八名子女,除庶子朱高爔與庶女常寧公主外,餘下七人皆為徐皇后所出,在婚後九年,徐氏一直處於懷孕狀態,為朱棣誕下七名子女。

徐皇后雖為女子,但頗有乃父之風,是為將門虎女啊!彼時靖難之役時,李景隆率軍圍攻北平,世子朱高熾留守北平,凡是部署防禦之事,大多聽命於徐皇后。李景隆猛攻時,城中兵力缺乏,徐皇后親自披甲登城,激勵士氣,在她的帶領下,北平才得以安然無恙。

建文四年(1402年)七月,朱棣登基為帝,十一月徐氏被正式冊封為皇后。為後五載,徐皇后是恪守婦道,與馬皇后同為一代賢后。對內,徐皇后摘錄《女憲》、《女誡》,寫成《內訓》二十篇,教導後宮妃子要做到為人妻者的本分,安心地相夫教子,不得幹涉朝政,不得驕縱母家。對外,徐皇后自覺抑制外戚勢力,從不為母家求權,且經常勸諫朱棣要關心百姓的疾苦,重視人才,為君者一定要謹言慎行,一切要以民為本。

永樂五年(1407年)七月初四,一代賢后徐皇后去世,年僅四十六歲。徐皇后病危之際,朱棣前往探視,見徐皇后如此病態,他是泣不成聲,徐皇后也淚流滿面,囑咐他一定保重身體,別為自己太傷心。徐皇后去世後,朱棣情難自抑,慟哭垂涕,他痛惜道:「從此朕在宮中再也聽不到皇后的直言了」,朱棣悲痛之餘,決定不復立皇后,自此永樂朝長達十七年再無皇后。

次女徐氏。嫁代王朱桂為王妃,生朱遜煓。關於她,史書並無太多的記載,《明史》曾記載一件事,說徐氏「驕妒」,曾虐待朱桂的兩位妾室,惹得朱桂大怒,上奏英宗,希望能夠懲戒她。但是,明英宗因徐氏是徐達之後的緣故,並沒有將徐氏問罪。朱桂得知英宗的決定後,是大怒,但是因徐氏的身份,他並不能對她幹嘛,於是他只能遷怒於世子朱遜煓,並自此冷落徐氏。

三女徐妙錦。徐妙錦在正史無載,只見於明代陳璉所著《琴軒集》中的墓誌。據墓誌記載,徐妙錦的生母是徐達妾室賈氏,她天資聰穎,善詩畫,且心地仁厚慈悲,因此被當了皇帝的朱棣所看中,但是徐妙錦對朱棣並不喜歡,為避免被他糾纏,徐妙錦選擇出家為尼。

四女徐氏。生平無史記載,只知她應是安王朱楹王妃。

總的說,徐達四子四女,除長子徐輝祖、四子徐增壽因捲入建文與朱棣的內鬥之中落了個悲慘的結局,三子徐添福早夭外,其餘皆是善終。自古捲入皇位之爭的功臣都沒有啥好下場,徐輝祖、徐增壽亦也不例外,一個被囚禁至死,一個被當場誅殺。當然,徐增壽死後的結局還算好,因他支持的朱棣成為最後的勝利者,所以他死後可謂是享盡哀榮,被追封為定國公。

相關焦點

  • 徐達的後人在哪裡?安徽肥東發現了1000多戶徐姓人,有族譜作證
    徐達,大明王朝的開國功臣,被朱元璋列為第一開國功臣。他和朱元璋是老鄉,很早就跟隨朱元璋起義,南徵北戰,戰功卓著。在鄱陽湖大戰中,徐達率軍大敗陳友諒,拿下淮東,攻陷平江,消滅了張士誠。他與常遇春一起揮師北伐,共同推翻了元朝的統治。
  • 徐達與《茉莉花》歌詞疑緣 || 秦坤章
    ……這首歌耳熟能詳,人人都會詠唱的《茉莉花》歌曲,近日卻出現在南京板倉街的徐達陵墓旁,來自全國各地120多名徐達後人代表低聲詠唱,並沒有快樂的神情。記者採訪了明史研究會的劉凍先生,他的母親是徐達的後人,他曾寫有「徐達作詞《茉莉花》」的文字,據他介紹,從小老人就告訴他們晚輩,中山堂始祖明朝魏國公、中山王徐達是靠月餅起義的。
  • 徐達是怎麼死的?真的是被朱元璋賜死的嗎?
    而由於特殊的歷史環境和異樣的政治氛圍,明太祖朱元璋更是被黑化的一塌糊塗,從意圖謀逆的胡惟庸案到怙惡不悛的藍玉黨案,因其牽連人數眾多、涉及範圍甚廣、政治影響惡劣等緣故,數百年來,一直壓得朱元璋抬不起頭來,甚至就連病歿善終的大將軍徐達,也被有心之人因緣附會,網羅演繹,而成為朱元璋誅戮功臣的又一大罪狀。那麼,相對於在坊間被演繹的惟妙惟肖的「太祖逼死徐達」的劇本。
  • 徐達與「奇男子」王保保三次交手,為何第三次會慘敗?
    徐達(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徐達被明太祖朱元璋列為大明王朝的第一開國功臣。元朝末年,徐達參加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在鄱陽湖之戰中消滅陳友諒。兩年後,又攻滅張士誠。1367年,徐達與副將常遇春一同揮師北伐,並於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元大都,終結了蒙古貴族在中原的統治。
  • 守將詐降,大將軍徐達發誓一定拿下此城,結果居然打了三個月
    洪武二年的夏天,大將軍徐達率軍攻打慶陽之前,朱元璋提醒他注意張思道、張良臣兄弟二人,說他們比較狡詐,提醒徐達注意,如果他們投降,務必要小心,提防有詐。
  • 此人善於以少勝多,防守比常遇春和徐達還厲害,大明第一守護神!
    遙看中國歷史,我們知道中國古代的封建王朝都是由北向南逐漸統一的,那麼到底是為什麼呢?一是北方地勢,易守難攻;東南地勢平坦,面對強大的騎兵,很難堅守。二是北方民風彪悍,作戰勇敢,是絕佳的兵源地;南方人生性文弱,狡猾多變,經商者多,不適合當兵,連一代名將戚繼光也曾對浙江兵感到絕望。
  • 從郭子儀到嶽飛:怎樣成為一個圓滿的英雄將軍
    在中國,提起英雄這個名詞,很多人腦海裡恐怕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武將。三忘也是。雖然武將只是英雄職業種類裡面的一種,但是今天,三忘還是想和大家聊一聊中國歷史上那些被稱之為英雄的將軍們。如果提起將軍,你現在腦海裡只記得嶽飛、霍去病、李廣、衛青等人,那不得不反應出一個三忘發現已久的問題,國人喜歡悲劇英雄。
  • 徐達真是吃了朱元璋送的一隻燒鵝死的嗎?現在專家給出了驚人答案
    徐達和朱元璋「似曾相識」,他們是老鄉——都是濠州(現安徽鳳陽)人,他們出身農家——小時候都當過乞丐。他們都有超級才華。公元1353年,當時還是軍中將領的朱元璋奉郭子興的命令回鄉招募士兵,徐達知道後立即參軍,從此追隨朱元璋。後來朱元璋為成大事僅帶了24人離開濠單飛,徐達便是其中一個。隨後徐達憑著勇猛剛強和個人才能成為朱元璋的「第一心腹」。
  • 其中有個人,爵位承襲到了大明滅亡
    那你可知,朱元璋曾封了六位國公,其中有人的爵位是一直承襲到大明滅亡的呢?所以若是武將因兵權過大而陷入危機,那麼李善長就是隨時都有可能遭到朱元璋的忌憚。因而即便李善長能憑藉數年來的勞苦功高而被封為定國公,被朱元璋贊作大明之蕭何,他最終也還是逃不開"大清洗"。洪武二十三年(1390),李善長全家七十餘人被處死,留下的活口再也不能繼承爵位。且因為李善長有此結局,他六公爵之首的位置也讓給了原本排第二的徐達。
  • 朱元璋冊封了六個「開國公爵」,為何只有徐達的爵位能延續下來?
    實際上,眾位大明王朝的開國元勳們對此早已是望眼欲穿,可謂是翹首期盼了多年,特別是此時已經距離朱元璋正式稱帝過去了三年,如今爵位與名分最終得以釐定,也算是讓他們此前的出生入死、浴血奮戰所拼的的功績得到了最為真切的肯定與褒獎。
  • 徐達患病,朱元璋賞賜蒸鵝給他吃,他看了淚流滿面,立即交代後事
    而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大將徐達就走上了這條「不歸路」。開國功臣而後徐達被朱元璋封為徵虜大將軍,大將常遇春作為他的副將,一同起兵北伐,最終在1368年攻克元大都,讓朱元璋得以建立明朝,坐穩江山。由此,徐達也就成為了明朝開國第一功臣。自保之殤
  • 大明督師袁崇煥後人於旅順隱姓埋名
    導言:大明督師袁崇煥,曾是我的「崇拜偶像」!
  • 這場慘烈生死對決,贏來大明王朝天下一統與鐵血崛起
    洪武三年正月初三,朱元璋鄭重傳召,包括徐達常遇春劉伯溫在內,所有明朝頂級軍界強人全數列席,開了一場明朝開國最燒腦的軍事討論會。朱元璋下了決心要打,拉這麼大陣仗,卻又在猶豫:這將是登基以來,規模最大動員力量最強的軍事總動員!金朝興部出擊朔州,汪興祖部出擊東勝州,左副將軍李文忠直撲應昌,幾路大軍仿佛輕靈劍招,亂花飛舞般殺來!
  • 名將徐達死後,他的後人結局如何?女兒當皇后,兒子卻沒有好下場
    徐達絕非是朱元璋毒死的!有野史說徐達是被朱元璋害死的,如徐禎卿編寫的《翦勝野聞》一書,稱徐達是被朱元璋毒死的。再比如王文龍編寫的《龍興慈記》一書,稱徐達因背上瘡,朱元璋逼他吃蒸鵝,致使病亡。野史之說,當不得真。就說一個事實,如果徐達真的是被朱元璋毒殺的,朱元璋會給他那無上的死後哀榮嗎?
  • 徐達後人在贛南山區建有一座古堡,據說鳳凰衛視臺標便緣於此堡
    在沒有去龍南之前,我以為福建的客家土樓與廣東梅州的圍籠屋就是客家最經典的建築,但去了龍南之後,才知道江西的贛南圍屋也是與土樓、圍籠屋齊名的客家民居,而且這裡的圍屋星羅棋布,大多都保存完好,據當地相關部門統計,整個龍南(贛州下面的縣級市)保存下來的圍屋多達376座,而且有大有小、有方有圓、形式多樣
  • 徐達下棋贏了朱元璋,朱元璋反而高興地送了一棟樓給他?
    徐達是明朝的開國大將,一生戰功彪炳,是明朝開國第一大功臣。有言道:伴君如伴虎。即使徐達屢立戰功,還跟朱元璋是髮小,但是在已經是皇帝的朱元璋面前也需要謹言慎行。你說你下贏皇帝吧,說不定皇帝不高興,偶爾整點罪你受;你說你要是假裝下不過下輸了吧,要是皇帝從哪裡知道你是故意的,說不定又得治你個欺君之罪。徐達每次跟朱元璋下棋前估計都要心理建設個半天,但是建設來建設區,每次都是同一個結果:讓他贏!一開始朱元璋贏了還有點成就感,久了就感覺到不對勁了:怎麼感覺這小子技術不差,為啥一局都沒贏過?
  • 《山河月明》接檔《大明風華》,馮紹峰化身永樂帝,續寫大明傳奇
    最近《慶餘年》《大明風華》《錦衣之下》等古裝劇頻頻上映,種類繁多,劇情精彩。提起古裝劇就又要跟大家分享一則好消息了,馮紹峰有一部新劇是古裝類型的,這部劇是《山河月明》。近日劇組在微博官宣發文,海報也公布出來,或許已經定檔了。
  • 為什麼朱元璋的開國六公爵,只有徐達的爵位能延續到明朝滅亡
    農民出身的朱元璋經過十幾年的奮鬥,建立了大明王朝,開國時,朱元璋封了六位公爵,這六位都是功勳卓著的大功臣,建立王朝之後的朱元璋以屠殺功臣著稱,那我們來看看這六位公爵最後都是什麼下場韓國公李善長李善長是文臣,在朱元璋在外徵戰的時候,為他留守後方,輸送糧草,建國之後卻被朱元璋認為是他的第一功臣,他就是朱元璋的蕭何。洪武初年被封為宣國公,到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將其晉升為韓國公,位極人臣。
  • 幫助朱元璋打天下的常遇春,卻一直是徐達的副手,與他的性格有關
    當然在如今的社會當中,人們的生活就是比較安穩的。大家可以憑藉自己的能力過上好的生活,但是在古代社會當中,卻有很多的平民百姓因為生逢亂世,一直受著戰亂之苦,比如說在改朝換代的時候,戰爭也是必不可免的。而朱元璋之所以能夠打下明朝的天下,除了他自己以外,還與他身邊的一些人有很大的關係,今天就要和大家說一說他身邊的一個將軍常遇春。
  • 朱元璋稱帝後,孔子後人稱病不願前往朝拜,老朱如何教育孔家?
    但是從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開始,吳王朱元璋手下大將軍徐達率領的北伐大軍如摧枯拉朽一般攻入山東,元朝軍隊在徐達面前顯得那樣的不堪一擊。在一個冉冉升起的新興王朝和日薄西山的元朝皇帝之間,孔家在位於曲阜的衍聖公府內該如何做出抉擇?現今位於孔府二大門裡楷書白話碑,告訴了我們當時圍繞這個議題所產生的激烈政治鬥爭。有趣的是,把這塊碑文的內容和史書中的記載相對應,還能發現明初白話文和書面語之間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