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廣泛 家長需注意4大重症表現

2021-01-15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網北京4月23日電(孫慧)「手足口病是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由腸道病毒引起,高發人群在5歲以下,病原以EV-A71和CV-A16為主,第一次高發期會出現在4—6月,第二次會出現在9—11月。」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新華網舉行手足口病防控在線訪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處研究員張靜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許文波做客訪談,暢談如何抗擊手足口病。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新華網舉行手足口病防控在線訪談 新華網 楊鍩攝

        許文波表示,人體腸道病毒有20多種血清型都可以引起手足口病,目前我國已有EV-A71型滅活疫苗來預防EV-A71引起的重症和死亡,但針對腸道病毒其他血清型的疫苗,會根據嚴重程度優先開發。

        據介紹,手足口病是種全球範圍廣泛流行的傳染病,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手足口病就在亞洲、歐洲和美洲等多地引起暴發或流行。近二十年來,手足口病,特別是EV-A71引起的手足口病,主要在亞洲國家流行,包括中國、馬來西亞、日本、新加坡、越南、韓國、泰國、柬埔寨等。

        手足口病以發熱為主 沒有重症表現可遵醫囑在家對症治療

        「手足口病主要通過糞口、接觸、呼吸道飛沫三種途徑傳播。」張靜指出,手足口病一般有三到七天的潛伏期,之後患兒可能會出現高熱、低熱伴出疹,主要在口腔兩側出現黏膜皰疹,後期出現潰瘍。另外,手、足、口還有臀部會出現小的皮疹,有些是皰疹,部分含有皰疹液。此外,有些孩子可能還會出現神經系統的併發症,如嗜睡、精神差,嚴重的患兒會出現肢體抖動、嘔吐、心跳、呼吸加快,出現全身性的多器官衰竭表現。對此,張靜提醒,家長不必過於緊張,99%的孩子是輕症表現,以發熱為主,只有1%左右的患兒會出現重症表現,需到有救治條件的醫院及時治療。

        張靜表示,由於手足口病有多病原、多種傳播途徑的特點,所以同一個孩子有可能會多次感染手足口病,防控難度比較大。張靜指出,手足口病輕症一般的病程是7-10天,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只要沒有重症的表現,可以遵醫囑在家進行對症治療。如多喝水、飲食清淡,可以幫助孩子自愈。嚴重的手足口病併發症出現後,經過手足口病的定點醫院醫生的治療,一般都會康復,只有極少一部分的孩子可能因為救治不及時,病情發展迅速,還有其他一些原因的影響,有可能會出現死亡。

        重症的早期表現都有哪些呢?張靜指出,一是孩子的年齡比較小,在3歲以下;二是孩子體溫大於38.5℃以上,且持續兩到三天以上的情況,家長需提高警惕;三是孩子出現了至少一次嘔吐,另外出現了睡眠時驚醒,四肢抖動,呼吸、心跳加快,精神萎靡等,這種情況就是重症的早期表現。特別是出疹並不典型的患兒出現以上症狀,家長更要引起關注。

        預防手足口病的關鍵是做好個人衛生

        培養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是杜絕手足口病感染的重要方面。張靜建議,首先要注意手的衛生,因為手接觸的物品非常廣泛,所以手衛生在很多傳染病上都是重點;二是打噴嚏、咳嗽儘量遮掩,避免飛沫傳播;三是儘量不要與他人共用毛巾、餐具、玩具等;四是要避免和得了手足口病的孩子接觸。

        同時,還要定期清潔常用物品表面,如孩子的玩具、門把手、廁所地面、臺面、牙具等都要定期消毒,同時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間儘量不要帶孩子去一些大型的、人口密集的場所,一方面減少和病原接觸的機會,另外也可以減少其他呼吸道傳染病感染的可能性。

        6-12個月兒童接種EV-A71疫苗 可做到早期預防

        許文波表示,手足口病高發人群為5歲以下兒童,特別是6個月到5歲之間,其中6-12個月的兒童要優先接種EV-A71疫苗,做到早期預防。許文波指出,接種EV-A71疫苗只能預防EV-A71引起的重症和死亡,不能預防所有的手足口病。

        據介紹,在我國已有三個廠家的EV-A71疫苗上市,許文波表示,批准上市後,應用於預防EV-A71引起的相關手足口病中,在接種後出現一過性發熱、局部紅腫、疼痛,以輕度為主,不超過三天會自行緩解,EV-A71疫苗還是安全有效的,接種有效的保護效率在90%以上,但是被EV-A71感染過的孩子就沒必要再接種了。

        許文波提醒,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很多,如果未經過病原學檢測,不確定感染的是否為EV-A71,可以再接種EV-A71疫苗。基礎免疫一般是兩次,間隔一個月。疫苗是自費疫苗,家長可自願選擇,同時接種疫苗一定要到有資質的疫苗接種點接種。

相關焦點

  • 手足口病傳染係數是新冠病毒3倍 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
    現在夏季的氣溫逐漸升高,隨著夏季來臨的氣溫升高,手足口病也進入到了高發期。中國疾病控制中心流行病學的首席科學家曾經表示,夏秋季節是手足口病疫苗接種的關鍵時期,如果忽視手足口病疫苗接種的話,那麼重症手足口病的數量將會明顯高於目前的水平。而有關專家也表示,對於手足口病保護易感人群的最好方式就是接種疫苗,做好預防措施。
  • 家長們注意啦!炎炎夏日,當心手足口病來襲
    告別了柔和的春天,迎來了火熱的夏天在享受夏日陽光的同時家長也應警惕手足口病的「趁機肆虐」什麼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多發傳染病,發病人群以5歲及以下兒童為主,重症死亡主要集中在3歲及以下兒童。一般全年均有發生,4~7月為高發期。手足口病潛伏期多為2~10天,平均為3~5天。主要表現為發熱,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狀。典型皮疹表現為斑丘疹、丘疹、皰疹。皮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疹內液體較少,不疼不癢,皮疹恢復時不結痂、不留疤。不典型皮疹通常小、厚、硬、少,有時可見瘀點、瘀斑。部分患者可僅出現皮疹而無發熱。
  • 手足口病傳染途徑是什麼 這樣治療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常見的皮膚科疾病,手足口病是可以傳染的疾病,擁有很強的傳染性,手足口病大都是發生在兒童身上,那麼請問手足口病傳染途徑是什麼?手足口病不能吃什麼?治療手足口病的偏方是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手足口病傳染途徑是什麼1、傳播方式手足口病傳播方式多樣,以通過人群密切接觸傳播為主。
  • 手足口病高發季 家有幼兒注意!
    手足口病高發季,孩子外出務必注意衛生(圖文無關)。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楊耀燁 攝說到手足口病,大家都不陌生。以往廣東入夏天氣溼熱病毒活躍,家長十分警惕。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戴口罩、勤洗手成為「每日功課」,手足口病發病率有所下降,很多家長開始大意。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主任張又祥介紹,根據往年的流行趨勢判斷,廣東每年有兩個手足口病的發病高峰:4~7月和9~10月。一到4月份,手足口病的患兒就會急劇增加。今年門診接診病例的確明顯降低,但家長仍需保持警惕。
  • 又到了手足口病的高發季,孩子家長要警惕
    瀋陽市衛生健康網發布健康知識:《健康科普堂 | 又到了手足口病的高發季,孩子家長要警惕》天氣逐漸轉冷了,病毒也開始肆意流行,讓寶爸寶媽們既害怕又頭疼的手足口病也到了高發季節,所以這個期間寶媽寶爸們一定要高度注意。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什麼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嬰幼兒常見病毒性傳染病。
  • 手足口病進入流行季 這些知識點家長需知道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丁俊麗提醒家長,要在日常生活中教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並學會分辨手足口病,一旦出現症狀要及時就醫。1,什麼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EV-A71、柯薩奇、埃可病毒等感染的臨床上以手、足、口腔、臀部皮疹為主要表現的感染性疾病,可伴有發熱,重症可出現肺水腫、循環衰竭、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等嚴重併發症,危及生命。2,手足口病有哪些臨床表現?
  • 如何防控手足口病?
    1什麼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多發生於5歲及以下兒童。四季均可發病,以夏秋季多見。多數患者只需對症治療,極少數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2手足口病有哪些表現?一般症狀較輕,多數患兒一周左右便可以自愈。
  • 健康在線|接種疫苗是預防手足口病的主要途徑嗎?
    手足口病是一種兒童常見的急性傳染病,6月齡到5歲內的兒童是高發人群,常令寶爸寶媽頭疼不已。那麼,在防治過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項?當前有沒有適宜接種的手足口病疫苗?12月22日,記者採訪了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主任郎志存。
  • 手足口病爆發,兒科醫生告訴你如何預防?
    每年4-7月份是手足口病高發期,今天早上來了一位3歲小男孩,手腳以及口腔都長出皰疹,經過檢查,診斷為手足口病,一旁的爸爸媽媽特別擔心。現在很多家長聽到手足口病心裡都會「咯噔」一下,這個病聽說會死人的。其實小男孩精神狀態不錯,發燒體溫不高,暫時沒有重症表現,於是交代家長不要太擔心,這種病大部分的孩子都是輕症,回家注意觀察,多煮些流質食物給孩子吃,孩子怎麼舒服怎麼來,到時間也就好了。家長聽完釋然地帶著孩子回去了。今天中央電視臺報導了2018年是手足口病發病的高峰年。
  •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會發病,多發生於兒童身上,家長應及時了解
    導語: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 HFMD)是由人體內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多發生於兒童的身上,通常患者的表現為不想吃飯、嘴巴痛等症狀。手足口病肯定是會與手、足、口 有關的,患者的這些部位會出現潰瘍。
  • 手足口病初期症狀有哪些 手足口病潛伏期多久
    手足口病是威脅兒童健康的一大疾病,這類疾病的傳染性非常強,孩子如果不能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能對身體傷害也是非常大的。那麼手足口病初期症狀有哪些呢?手足口病症狀又有哪些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手足口病初期症狀其實還是比較明顯的,一般孩子的手足口上面都會長一些皰疹,如果有這類症狀出現一定要積極的治療。千萬不能耽誤治療的最佳時機。
  • 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狀?預防小兒手足口病,要牢記這3點
    手足口病是全球範圍內的流行傳染疾病,一般在潛伏一周後,在兒童身上出現發燒,皮疹的情況。因為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很多,往往我們很難做到很好的預防,大部分的孩子也就有多次感染手足口病的可能,對於該疾病的防控難度很大,但好在危險性不是很高,對於沒有重症表現的患兒,我們可以考慮在家進行治療。
  • 手足口病兒童、成人都會「中招」
    隨著夏季氣溫的升高,嬰幼兒感染手足口病進入高發期。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近日表示,手足口病傳播係數高達4.2—6.5,是新冠病毒的3倍。2018年全國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中,手足口病以發病人數237.6萬位居第一。
  • 手足口病 兒童、成人都會「中招」
    隨著夏季氣溫的升高,嬰幼兒感染手足口病進入高發期。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近日表示,手足口病傳播係數高達4.2—6.5,是新冠病毒的3倍。2018年全國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中,手足口病以發病人數237.6萬位居第一。
  • 手足口病高發季已經來臨,孩子身上出現這些症狀,家長就要警惕
    所以說,比起觀察皮疹數量,不如直接觀察孩子的身體症狀,必須在手足口病出現心衰前表現就醫。一、什麼是手足口病1、手足口病手足口病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病,在我國以柯薩奇病毒A16 型和腸道病毒71型居多。
  • 注意!又到手足口病高發季,成人也可能是病毒攜帶者
    讓家長們頭疼的手足口病又要來了。手足口病往往從4月起進入高發期,但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到位,陽江手足口病的發病率較低。但隨著幼兒園陸續開學,手足口病仍存有反彈甚至爆發的風險。發病率較去年同期下降90%手足口病,通俗一點講就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和生活接觸等途徑傳播,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相比往年,今年我市手足口病處於較低發病水平。」
  • 手足口病高發時期,寶媽要知道手足口病的早期症狀
    發熱1~2天後開始出現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現,或出現口腔黏膜皰疹。有的患兒不發熱,只表現為手、足、臀部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病情較輕。大多數患兒在一周以內體溫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復。1、什麼是手足口病?得病後有什麼表現?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的多發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多種腸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種。一年四季都可發生。
  • 關於手足口病你知道多少?
    然而隨著夏季來臨,氣溫升高,手足口病也進入了高發病期。手足口病是怎麼回事?該如何預防?且聽專家怎麼說。關注:手足口病傳播係數是新冠病毒的三倍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或日常接觸傳播。該病多發生於6歲以下的嬰幼兒,潛伏期2—10天,病程一般為7—10天。
  • 又到手足口病流行季,5歲以下兒童要小心 |皰疹|呼吸道|手足|咽峽炎...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主任張又祥介紹,根據往年的流行趨勢判斷,廣東每年有兩個手足口病的發病高峰:4月至7月和9月至10月。今年相比往年,門診接診病例數的確明顯降低,但家長仍需保持警惕。如果在手足口病流行季節,5歲以內兒童出現皮疹、發燒等症狀,家長鬚多留意。
  • 啥是手足口病?—通俗版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手足口病的知識。為什麼先講手足口病?因為它的四大特點:1.較強的傳染性:爆發、流行;2.較高的重症率和病死率;3.較為特殊的發病機制:病情突然加重4.較難做到重症病例的早期識別。(總之就是很難搞的一類疾病是兒科常見的一類傳染病)。希望通過此文大家能快速識別,及時就醫,千萬要耽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