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又到手足口病高發季,成人也可能是病毒攜帶者

2020-12-23 廣東陽江婦聯

讓家長們頭疼的手足口病又要來了。

手足口病往往從4月起進入高發期,但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到位,陽江手足口病的發病率較低。但隨著幼兒園陸續開學,手足口病仍存有反彈甚至爆發的風險。

發病率較去年同期下降90%

手足口病,通俗一點講就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和生活接觸等途徑傳播,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

「相比往年,今年我市手足口病處於較低發病水平。」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李文杰介紹說,從疾控部門目前監測情況看,今年陽江手足口病的發病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0%,全市報告手口足病的病例以散發病例為主,暫未發現有重症或聚集性病例。

不過,隨著幼兒園陸續開學,我市手足口病仍存有反彈甚至爆發的風險。

李文杰表示,如果孩子出現這兩種情況時要小心,一種是手、足、口、臀部出現皰疹,另一種是皰疹性咽峽炎

孩子感染手足口病後,其手、腳、臀部和口腔內頰部、舌、口唇內側等處可出現紅色斑點,斑點逐漸發展成皰疹。由於「水皰疹」的症狀會讓部分家長誤以為是出水痘,往往耽誤了病情。

「最主要的辨別方法是,水痘皰疹個頭稍大且皮薄,奇癢不止,但一般不出現在手掌,且口腔不會潰爛。而手足口病的疹子主要分布在手、腳、臀部及口腔,軀幹很少,最主要特徵是癢感不明顯。」李文杰告訴記者。

成人也可能是病毒攜帶者

密切接觸是手足口病重要的傳播方式,通過接觸被病毒汙染的手、毛巾、手絹、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感染,還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飲用或食入被病毒汙染的水和食物後也可感染。

成人亦可感染手足口病,一般只是手足出現皰疹,不會發燒,有的甚至沒有症狀,但是成人會成為手足口病致病病毒的攜帶者,有可能傳染給孩子。

因此,家長外出回家照顧孩子前,一定要清潔好雙手,家有二孩的家長,除了要隔離患兒和健康寶寶之外,在照顧完患兒之後也應該徹底清潔雙手,再照顧健康寶寶。

李文杰介紹說,手足口病一般症狀較輕,醫生通常會建議患兒居家隔離治療,此時家長的密切觀察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患兒出現持續的發燒、抽搐、手腳抖動、肢體無力、嗜睡、手腳冰冷等情況,家長應立即將患者送去醫療機構救治。」李文杰表示,這些是導致重症的前期症狀,手足口病病症由輕轉重的時間很短暫,可能患兒上午還在玩耍,晚上即可能出現重症症狀,因此家長不可掉以輕心。

手足口病是否能讓孩子產生抗體?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20多種,病毒之間沒有互相交叉免疫,也就是說,剛得過一次手足口病又可能感染另一種病毒而再次染病。即使是同一型的病毒在人體內產生的免疫力也不持久,更不會終生免疫,孩子重複感染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

打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

「家庭預防手足口病關鍵是勤洗手。」李文杰介紹,家長要教育兒童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另外,要經常徹底清洗消毒兒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勤曬衣被,減少孩子到人群擁擠的公共場所的次數,以防被感染。

對於手足口病,保護易感人群的最好方式是接種疫苗,做好預防,尤其對於6個月至3歲的孩子要儘早接種疫苗。接種EV71疫苗(俗稱「手足口病疫苗」)程序很簡單,基礎免疫接種2針劑,間隔1個月,適合於6個月以上幼兒。家長可帶幼兒在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種點自費接種該疫苗。

學校和託幼機構應做好以下四點:

保持課室的通風透氣;加強食堂衛生管理,食物要煮熟煮透,學生或兒童的食具要徹底消毒;每天至少對課室、窗門、課桌、地面、玩具等消毒1次;加強晨檢工作,發現感染手足口病的患兒至少要隔離治療10天以上方可回園回校。

來源: 陽江日報、廣東陽江發布

相關焦點

  • 手足口病高發季 家有幼兒注意!
    手足口病高發季,孩子外出務必注意衛生(圖文無關)。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楊耀燁 攝說到手足口病,大家都不陌生。以往廣東入夏天氣溼熱病毒活躍,家長十分警惕。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戴口罩、勤洗手成為「每日功課」,手足口病發病率有所下降,很多家長開始大意。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主任張又祥介紹,根據往年的流行趨勢判斷,廣東每年有兩個手足口病的發病高峰:4~7月和9~10月。一到4月份,手足口病的患兒就會急劇增加。今年門診接診病例的確明顯降低,但家長仍需保持警惕。
  • 又到了手足口病的高發季,孩子家長要警惕
    瀋陽市衛生健康網發布健康知識:《健康科普堂 | 又到了手足口病的高發季,孩子家長要警惕》天氣逐漸轉冷了,病毒也開始肆意流行,讓寶爸寶媽們既害怕又頭疼的手足口病也到了高發季節,所以這個期間寶媽寶爸們一定要高度注意。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什麼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嬰幼兒常見病毒性傳染病。
  • 手足口病兒童、成人都會「中招」
    隨著夏季氣溫的升高,嬰幼兒感染手足口病進入高發期。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近日表示,手足口病傳播係數高達4.2—6.5,是新冠病毒的3倍。2018年全國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中,手足口病以發病人數237.6萬位居第一。
  • 手足口病 兒童、成人都會「中招」
    隨著夏季氣溫的升高,嬰幼兒感染手足口病進入高發期。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近日表示,手足口病傳播係數高達4.2—6.5,是新冠病毒的3倍。2018年全國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中,手足口病以發病人數237.6萬位居第一。
  • 手足口病高發時期,寶媽要知道手足口病的早期症狀
    分享手足口病是一種兒童傳染病,尤其多發於以6歲以下的兒童,目前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那麼,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有手足口病呢?手足口病有哪些早期症狀?我們又該如何預防它?一、 手足口病初期症狀:手足口病是一種兒童傳染病,又名發疹性水皰性口腔炎。
  • 手足口病傳染係數是新冠病毒3倍 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
    現在夏季的氣溫逐漸升高,隨著夏季來臨的氣溫升高,手足口病也進入到了高發期。中國疾病控制中心流行病學的首席科學家曾經表示,夏秋季節是手足口病疫苗接種的關鍵時期,如果忽視手足口病疫苗接種的話,那麼重症手足口病的數量將會明顯高於目前的水平。而有關專家也表示,對於手足口病保護易感人群的最好方式就是接種疫苗,做好預防措施。
  • 又到手足口病高發季,貴陽醫院裡家長孩子排滿隊,醫生:疫苗非萬能...
    進入秋冬季,又到了手足口病等呼吸道傳染病高發的季節。近期,不少寶媽告訴天眼新聞記者,自己或親戚家的孩子患上了手足口病。針對手足口病,記者來到貴陽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了解最新情況。吳先生說,自己四歲的兒子在2017年、2018年都得過手足口病,對手足口病的判斷有一些經驗。「我家娃娃才1歲多,以前沒有得過手足口病,前幾天發現娃娃手上和屁股長泡泡,朋友說可能是手足口病,讓我帶孩子來醫院,一檢查果然是手足口病。」家住小河的謝女士也帶著孩子來複診。
  • 全球嬰:寶寶發燒、紅疹 是得了手足口病?
    全球嬰母嬰知識:夏季是手足口病發病高峰,病毒可以藉助空氣飛沫等途徑進行快速的傳染,5歲以下兒童群體發病率尤其高。寶寶一旦出現發燒、紅疹等症狀,家長們馬上如臨大敵,實際上這些症狀的表現不一定就是得了手足口病,如何鑑別病症及時對症下藥呢?
  • JJ林俊傑患病事件—沒想到居然是這樣的手足口病!
    2008年以後發現了一種新型病毒,即腸道病毒71型病毒——其毒力比科薩奇A組16型要強很多,引發了大量的不太嚴重的普通病例,同時也導致了一些病情非常嚴重的重症病例,甚至是導致了部分病例的死亡。而其他一些腸道病毒,也可以導致手足口病的發生,大概佔總發生率的百分之幾到百分之十幾,其毒力也是介於以上兩種病毒之間的。
  • 又到手足口病流行季,5歲以下兒童要小心 |皰疹|呼吸道|手足|咽峽炎...
    如果有的話,很可能就是手足口病了。此外,他也強調一點,有的患兒四肢或身上並不會出現明顯的紅疹,只是口腔裡有皰疹,這種情況很可能是皰疹性咽峽炎。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的關係非常近,因為導致這兩種疾病的都屬於一個大類病毒,只是引發手足口病的病毒含有多種,而皰疹性咽峽炎則主要是其中一種。
  • 寶寶手足口病高發期,這幾個地方少去的好
    文丨悠悠每年5到8月是手足口病的高發季,手足口病具有傳染性,有些地方不適合帶寶寶去。寶媽範女士講,寶寶三歲了,昨天發燒住進醫院,醫生檢查後確診為手足口病。寶媽又心疼又害怕。在給寶寶治療期間,寶媽範女士在想寶寶患病原因。
  • 手足口病高發期,學齡前兒童易感!做好預防措施請注意這5點
    一說到「手足口病」,或許大家就會想到它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兒童易感。據統計,2018年全國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中,手足口病以發病人數237.6萬位居第一,其傳播係數達4.2至6.5,是新冠病毒的3倍,而且它好發於學齡前兒童,尤其孩子在3歲前易感。每年的4~7月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隨著天氣一天比一天熱,接下去的一段時間會成為手足口病的主高峰期。
  • 手足口病、水痘等傳染病進入高發期
    【襄陽政府網消息】12月31日,記者從市疾控中心了解到,目前已進入手足口病、水痘高發期,全國多地出現聚集性病例。近日氣溫持續大幅度下降,雨雪天氣頻發,襄陽市疾控中心在此提醒廣大市民朋友,做好預防措施,謹防冬春季高發疾病傳染。
  • 手足口病高發季已經來臨,孩子身上出現這些症狀,家長就要警惕
    所以說,比起觀察皮疹數量,不如直接觀察孩子的身體症狀,必須在手足口病出現心衰前表現就醫。一、什麼是手足口病1、手足口病手足口病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病,在我國以柯薩奇病毒A16 型和腸道病毒71型居多。
  • 春季兒童手足口病高發 家長如何有效預防
    每年的4-7月份是手足口病的高發季節,據了解,該病好發於5歲以下的兒童,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以口腔及手足出現水皰為特徵,多數患兒一周左右自愈,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個別重症患兒病情發展快,導致死亡。
  • 不可不知的手足口病小常識
    沒想到幾天之後奕奕嘴裡的小泡泡多了起來,並且伴有持續高燒,在疫情防控這樣的關鍵時期,奕媽冒險帶奕奕去了兒科門診,醫生說奕奕這是得了手足口病。一下子震驚了奕媽,這是五歲的奕奕第一次得手足口病,而且天天待在家裡怎麼就得了手足口病了呢?後來,經過大概一周的時間,奕奕的手足口病才完全好。今天,奕媽就來和各位寶媽寶爸一起來聊聊這個可怕的手足口病。
  • 疫情間手足口病高發!快給寶寶100%的健康防護!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狀 手足口病的潛伏期為4-7日,起病以低熱、口腔潰瘍、口痛為主,伴有流口水、食慾減退等。症狀重者可以出現高熱,體溫38℃-40℃。起病後手心、足心可見皮疹,先為紅色丘疹,後轉為水皰疹,身體上一般無皮疹。 一般先有發熱,再出現發生於手指,足趾足跟,口腔的皰疹。
  • 面對手足口病高發季 你知道該如何正確預防嗎
    隨著天氣溫度漸漸升高,手足口病也開始在孩子中間流行,手足口病是一種讓每個家長都後怕的傳染性疾病,每年五到七月這段時間是手足口病的高峰期,對於手足口病,各位家長朋友們準備好預防工作了嗎?別把手足口病誤以為是感冒!
  • 寶寶「沒高燒」,也可能是手足口病
    現在正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手足口病是一種兒童常見傳染,關鍵在於早期識別。」全軍兒科疾病診治中心、福州總醫院兒科任榕娜主任醫師介紹說,手足口病主要特徵是在手、足、口、臀部出現皮疹,這個疾病一般有3~7天的潛伏期,之後患兒可能會出現高熱或低熱伴出疹。
  • 注意!手足口病進入高發期 貴陽市一醫兒科專家教你如何預防
    多彩貴州網訊(記者 王子茜)手足口病是夏秋季節易高發的一種常見傳染病,隨著氣溫升高,嬰幼兒感染手足口病進入高發期,針對目前高發的手足口病,怎麼預防才是科學有效的?多彩貴州網記者採訪了貴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張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