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秋冬季,又到了手足口病等呼吸道傳染病高發的季節。
近期,不少寶媽告訴天眼新聞記者,自己或親戚家的孩子患上了手足口病。針對手足口病,記者來到貴陽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了解最新情況。
患者有序排隊掛號
醫院:家長孩子排滿隊,接診量較去年同期上升約25%
10月20日下午三點,記者來到貴陽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門診大樓。
在門診大廳和急診室前的候診區,帶著孩子來看手足口病的家長不少,家長和孩子都戴著口罩,等待著醫生接診。
家長抱著孩子等待接診
從甕安縣來到貴陽就診的吳先生一家在座椅上休息等待,「星期天發現孩子有點發燒,就檢查他的嘴巴,發現喉嚨有小泡泡,我判斷是手足口病,就趕緊送來醫院了,今天是第二天來打針上藥。」
吳先生說,自己四歲的兒子在2017年、2018年都得過手足口病,對手足口病的判斷有一些經驗。
「我家娃娃才1歲多,以前沒有得過手足口病,前幾天發現娃娃手上和屁股長泡泡,朋友說可能是手足口病,讓我帶孩子來醫院,一檢查果然是手足口病。」家住小河的謝女士也帶著孩子來複診。
醫院入口張貼手足口病預防提示
「每年9月學校開學後是秋冬季傳染病的高發時段,一般到9月中旬會形成小高峰。較往年而言,今天秋冬季傳染病疫情小高峰來得早,而且相對比較高。」 貴陽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急診科副主任吳洪波說,現在每天急診接診人數在500-600人左右,患手足口病例佔比70%-80%。
醫生:大人也可能感染手足口,治療主要對症下藥
吳洪波介紹,手足口病屬於丙類傳染病,主要有呼吸道、消化道、密切接觸三種傳染途徑,一般表現是發燒、咳嗽、流鼻涕,以及手、足、口、屁股長皰疹。5歲以下兒童為高發人群,但成年人在熬夜、喝酒、勞累等身體狀況差的情況下也有可能感染手足口病毒。
吳洪波給患者看病
「目前手足口病沒有特效藥,出現發燒就退燒,如果合併感染該用抗生素就用抗生素,針對患者症狀採用對症治療的方法。」吳洪波介紹。
得手足口病後,是否會產生抗體?為何甕安來的吳先生一家幾乎每年都飽受手足口病「折磨」呢?
「手足口病毒有二十多種,這次感染的是這種,下次感染的是那種,但感染過一種手足口病毒後,就會對這種病毒產生免疫力。」
吳洪波告訴記者,目前我國兒童接種的手足口疫苗僅針對感染後症狀最嚴重的EV71型病毒,並不能預防所有手足口病毒,所以即使打了疫苗,也還是有可能得手足口病。
「但從醫學的角度來說,能打的疫苗儘量都打。」吳洪波強調。
就診:除常規急診,凡有發熱咳嗽等症狀的患者均需接受核酸檢測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結束的情況下,到貴陽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看手足口病的流程有所變化。
家長帶著孩子進入發熱門診
吳洪波提醒,患者需要先到疫檢分診,如果有發熱咳嗽症狀需要到發熱門診做新冠肺炎核酸檢查,結果正常再到急診科做進一步檢查。等待核酸檢查結果期間,醫院也會對患者進行初步診治。
吳洪波提示大家,預防手足口病,平常還是要注意衛生、勤洗手、經常通風。
如果家裡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要注意消毒隔離,特別是孩子玩過的玩具加強消毒,床單被套等生活用品要單獨清洗。
【來源:貴陽市衛健委】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