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兒童、成人都會「中招」

2020-12-23 中國經濟網

隨著夏季氣溫的升高,嬰幼兒感染手足口病進入高發期。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近日表示,手足口病傳播係數高達4.2—6.5,是新冠病毒的3倍。2018年全國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中,手足口病以發病人數237.6萬位居第一。

近日,江蘇常州第二人民醫院、揚州大學附屬醫院等醫院的專家表示,手足口病是夏秋易高發的一種常見傳染病,且傳染性強,少數重症甚至危及生命。

早期症狀與流感類似

「手足口病(HFMD)是由腸道病毒(EV)感染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揚州大學附屬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徐金梅說,主要病毒的血清型包括柯薩奇病毒(CV)A組4—7、9、10、16型和B組1—3、5型,埃可病毒的部分血清型和腸道病毒71型(EV-A71)等,其中以CV-A16和EV-A71最為常見,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

專家介紹,手足口病有周期性流行的趨勢,夏秋季比較常見,3歲或3歲以下嬰幼兒手足口病發病率最高,並且能夠引起局部流行。從臨床看來,大齡兒童和成人有時候也會「中招」,切不可掉以輕心。

手足口病以發熱,手、足、口腔、臀部皮膚皰疹為主要臨床特徵,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狀。但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個別病例可無皮疹。典型皮疹則表現為斑丘疹、丘疹、皰疹。皮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疹內液體較少,不疼不癢,皮疹恢復時不結痂、不留疤。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由於手足口病早期症狀的發熱、咳嗽、流涕等與流感類似,很容易被忽視。徐金梅說:「手足口病和流感都是病毒感染,都可能會有發熱、咳嗽、乏力、流涕、咽部不適、食欲不振等症狀。但是真正典型症狀是不一樣的,手足口病會出現手足、口腔部位皮疹,流感沒有此症狀。」

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

手足口病傳染性強,其傳染源是什麼?徐金梅告訴記者,手足口病患兒和手足口病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手足口病隱性感染率高。腸道病毒在溼熱的環境下容易生存,且可通過感染者的糞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皰疹液等廣泛傳播。

「手足口病可通過密切接觸或呼吸道飛沫傳播。通過接觸被病毒汙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感染;飲用或食入被病毒汙染的水和食物後亦可感染。尤其當孩子發高燒、出皮疹的時候,傳染性最強。」徐金梅說,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是嬰幼兒和兒童,以學齡前兒童為主。因此,有幼兒的家庭要特別注意。

專家提醒,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中,一旦發現或確診為手足口病,也不必過於緊張,要立即切斷傳播途徑,做到早隔離、早治療。患者要根據不同程度的症狀,配合醫生採取正確的治療方法。特別是居家治療的患兒避免與其他兒童接觸,以減少交叉感染。同時,患兒的衣物也要及時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消毒處理。

高發季節要做到防治為先

專家介紹,每年都有不少孩子被手足口病侵害。所以在這高發季節,必須時刻提高警惕,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讓孩子遠離病毒。

如何預防手足口病?「一般預防措施: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常通風、曬太陽。」徐金梅說,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是預防手足口病的關鍵。勤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兒童玩具和常接觸到的物品應定期進行清潔消毒。避免兒童與患手足口病兒童密切接觸。

徐金梅告訴記者,在預防手足口病方面,最有效的方式是接種疫苗。目前,EV-A71型滅活疫苗可用於6月齡—5歲兒童,預防EV-A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基礎免疫程序為2劑次,間隔1個月,鼓勵在12月齡前完成接種。接種預防疫苗,保護率可達95%。疫苗的保護作用會因個體差異而略有不同,但及時接種疫苗可在人群中形成免疫屏障,能有效預防手足口病重症的發生。

專家還表示,要加強醫院感染控制:醫療機構應積極做好醫院感染預防和控制工作。由於多種腸道病毒都可以致手足口病,因此得過一次手足口病的寶寶可能因感染不同病毒或者不同的血清型,導致多次發病。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手足口病 兒童、成人都會「中招」
    近日,江蘇常州第二人民醫院、揚州大學附屬醫院等醫院的專家表示,手足口病是夏秋易高發的一種常見傳染病,且傳染性強,少數重症甚至危及生命。早期症狀與流感類似「手足口病(HFMD)是由腸道病毒(EV)感染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
  • 手足口病的症狀重申一下,這種病別誤當作手足口病給娃治了
    截止2月份,全國手足口病發病數已達2.8萬例!不得不說,看見孩子嘴裡、身上長滿皰疹,當媽的真要慌死了!尤其是第一次!那今天科大大就跟大家來嘮嘮,這「磨刀霍霍向寶寶」的手足口病吧!揭開手足口神秘面紗!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很多種,而跟手足口關係最要好的還是卡薩奇病毒A組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後者更易引起重症!
  • 又到手足口病高發季,成人也可能是病毒攜帶者
    發病率較去年同期下降90%手足口病,通俗一點講就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和生活接觸等途徑傳播,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相比往年,今年我市手足口病處於較低發病水平。」
  • 小心手足口病
    何為手足口病?是一種會導致口、手、足、臀部(有時還包括生殖器)發生潰瘍的感染。另一種與之相關的感染,即「皰疹性咽峽炎」,也會引起口腔出現潰瘍。這兩種感染都最常累及兒童,但成人也可患病。本文將介紹手足口病,不過皰疹性咽峽炎的處理與之相同。
  • 手足口病傳染途徑是什麼 這樣治療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常見的皮膚科疾病,手足口病是可以傳染的疾病,擁有很強的傳染性,手足口病大都是發生在兒童身上,那麼請問手足口病傳染途徑是什麼?手足口病不能吃什麼?治療手足口病的偏方是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手足口病傳染途徑是什麼1、傳播方式手足口病傳播方式多樣,以通過人群密切接觸傳播為主。
  • 手足口病高發時期,寶媽要知道手足口病的早期症狀
    分享手足口病是一種兒童傳染病,尤其多發於以6歲以下的兒童,目前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那麼,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有手足口病呢?手足口病有哪些早期症狀?我們又該如何預防它?一、 手足口病初期症狀:手足口病是一種兒童傳染病,又名發疹性水皰性口腔炎。
  • JJ林俊傑患病事件—沒想到居然是這樣的手足口病!
    最新消息是,林俊傑此次演唱會期間,因患手足口病而就醫。很多爺爺奶奶是不是都有過這種疑惑——怎麼我們年輕時候,帶仔好像都沒聽說過「手足口病」啊?我們自己的小孩不也是隨隨便便就健康長大了啊?等到了我們孫子、孫女這一輩,左注意,右注意,千小心,萬小心,還是會中招,甚至還總是反覆中招,這是怎麼搞的啊?現在的孩子硬是金貴些?其實,這和手足口病的主要致病病原體是有關的。
  • 手足口病一般幾天能好 如何預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我們經常聽說,但是很多人對手足口病卻不是特別了解,手足口病一般發生在幼兒身上,成人的案例較少,因此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的狀況,預防手足口病的發生,那麼,手足口病如果患上了,一般幾天能好?怎麼樣治療手足口病?如何預防手足口病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 手足口病發燒幾天能退 手足口病這樣治療
    手足口病是常見的皮膚科疾病,手足口病是可以傳染的疾病,擁有很強的傳染性,手足口病大都是發生在兒童身上,那麼請問手足口病發燒幾天能退?治療手足口病的偏方是什麼?手足口病怎麼治療?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手足口病發燒幾天能退手足口病主要發生在4歲以下的兒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說每個人都是易感的。
  • 手足口病初期症狀有哪些 手足口病潛伏期多久
    手足口病是威脅兒童健康的一大疾病,這類疾病的傳染性非常強,孩子如果不能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能對身體傷害也是非常大的。那麼手足口病初期症狀有哪些呢?手足口病症狀又有哪些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手足口病初期症狀其實還是比較明顯的,一般孩子的手足口上面都會長一些皰疹,如果有這類症狀出現一定要積極的治療。千萬不能耽誤治療的最佳時機。
  • 又到手足口病流行季,5歲以下兒童要小心 |皰疹|呼吸道|手足|咽峽炎...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主任張又祥介紹,根據往年的流行趨勢判斷,廣東每年有兩個手足口病的發病高峰:4月至7月和9月至10月。今年相比往年,門診接診病例數的確明顯降低,但家長仍需保持警惕。如果在手足口病流行季節,5歲以內兒童出現皮疹、發燒等症狀,家長鬚多留意。
  • 手足口病高發季 家有幼兒注意!
    手足口病高發季,孩子外出務必注意衛生(圖文無關)。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楊耀燁 攝說到手足口病,大家都不陌生。以往廣東入夏天氣溼熱病毒活躍,家長十分警惕。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戴口罩、勤洗手成為「每日功課」,手足口病發病率有所下降,很多家長開始大意。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主任張又祥介紹,根據往年的流行趨勢判斷,廣東每年有兩個手足口病的發病高峰:4~7月和9~10月。一到4月份,手足口病的患兒就會急劇增加。今年門診接診病例的確明顯降低,但家長仍需保持警惕。
  • 手足口病怎麼治療 手足口病吃什麼好
    很多家長都會遇到自己的孩子出現手足口病的症狀,其實媽媽們無須擔心,手足口不是什麼大毛病,處理及時還是可以恢復如初的。那麼什麼手足口病呢,手足口病怎麼治療呢?小編這就來告訴你們。手足口病怎麼治療什麼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之一,傳播快、易流行,多在夏秋季節流行,多發生於5歲以下的嬰幼兒,可引起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潰瘍,口腔內的皰疹破潰後即出現潰瘍,患兒疼痛難忍,時時啼哭、煩躁、流口水,不能吃東西,尿黃,重者可伴發熱、流涕、咳嗽等症狀。手足口病一般一周內可康復,但如果此前皰疹破潰,極容易傳染。
  • 報名貼丨微課:寶寶手足口病的症狀和防治
    夏秋季節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各地也總是頻頻爆出手足口病的新聞。作為傳染性極強的手足口病,很多家長都是談虎色變,避之不及,然而手足口病真的有像傳說中那麼可怕嗎?有多少人是真的了解它呢?那麼手足口病由什麼引起?會有那些症狀?如何避免孩子中招?
  • 面對手足口病高發季 你知道該如何正確預防嗎
    隨著天氣溫度漸漸升高,手足口病也開始在孩子中間流行,手足口病是一種讓每個家長都後怕的傳染性疾病,每年五到七月這段時間是手足口病的高峰期,對於手足口病,各位家長朋友們準備好預防工作了嗎?別把手足口病誤以為是感冒!
  • 手足口病高發期,學齡前兒童易感!做好預防措施請注意這5點
    一說到「手足口病」,或許大家就會想到它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兒童易感。據統計,2018年全國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中,手足口病以發病人數237.6萬位居第一,其傳播係數達4.2至6.5,是新冠病毒的3倍,而且它好發於學齡前兒童,尤其孩子在3歲前易感。每年的4~7月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隨著天氣一天比一天熱,接下去的一段時間會成為手足口病的主高峰期。
  • 全球嬰:寶寶發燒、紅疹 是得了手足口病?
    全球嬰母嬰知識:夏季是手足口病發病高峰,病毒可以藉助空氣飛沫等途徑進行快速的傳染,5歲以下兒童群體發病率尤其高。寶寶一旦出現發燒、紅疹等症狀,家長們馬上如臨大敵,實際上這些症狀的表現不一定就是得了手足口病,如何鑑別病症及時對症下藥呢?
  • 手足口病高發!娃有這4種症狀,別猶豫,快就醫!
    前不久科大大剛跟大家嘮完EB病毒那些事,最近手足口病又出作妖,真是沒一個讓人省心的!這不,廣西疾控部門發出了預防手足口的提醒,建議家長及時接種EV71疫苗,預防手足口病。但為啥子疫苗接種率仍舊很低呢?雖說手足口病可以自愈,但從半年時間感染者達100.0000例的數據來看,只要家裡條件允許,疫苗應該打。
  • 小孩手足口病症狀 手足口病應該這樣治療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科疾病,手足口病是可以傳染的疾病,擁有很強的傳染性,手足口病大都是發生在兒童身上,那麼請問小孩手足口病症狀是什麼?手足口病怎麼治療?手足口病的預防怎麼做?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小孩手足口病症狀手足口病是因為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有三到七天的潛伏期,小孩得了手足口病之後,初期會出現發熱、咳嗽、流涕等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隨著病情發展,患兒的手、足及口腔會出現皰疹,皰疹發癢發疼;由於口腔患處疼痛,患兒食慾下降,精神不振。發病初期:患兒有發熱、咳嗽、流涕和流口水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有的孩子可能有噁心、嘔吐等症狀。
  • 關於手足口病你知道多少?
    然而隨著夏季來臨,氣溫升高,手足口病也進入了高發病期。手足口病是怎麼回事?該如何預防?且聽專家怎麼說。關注:手足口病傳播係數是新冠病毒的三倍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或日常接觸傳播。該病多發生於6歲以下的嬰幼兒,潛伏期2—10天,病程一般為7—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