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高發!娃有這4種症狀,別猶豫,快就醫!

2021-01-15 科學家庭育兒

前不久科大大剛跟大家嘮完EB病毒那些事,最近手足口病又出作妖,真是沒一個讓人省心的!

這不,廣西疾控部門發出了預防手足口的提醒,建議家長及時接種EV71疫苗,預防手足口病。但為啥子疫苗接種率仍舊很低呢?

雖說手足口病可以自愈,但從半年時間感染者達100.0000例的數據來看,只要家裡條件允許,疫苗應該打。

那手足口病長什麼樣?和皰疹性咽峽炎一樣嗎?家長該如何治療和預防呢?又有哪些傳言不可信?

別急,科大大今天就跟大家嘮嘮這「C位出道」的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 C位亮相

認清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傳播途徑有鼻涕、唾液、糞便、接觸物等等。

最愛活躍在6月齡~5歲的寶寶之間,全年無定期出沒,常常讓人防不勝防。

如果寶寶出現低燒不退,小手、小腳、小屁屁和嘴巴裡都長出皰疹,那十有八九得了手足口病。

還有些寶寶可能會咽喉痛、咳嗽、流鼻涕、食欲不振、噁心、嘔吐......

在小兒常見傳染病中,有一種病的症狀和手足口十分相似,經常讓人傻傻分不清楚。

區分 皰疹性咽峽炎

那就是皰疹性咽峽炎,如果寶寶得了咽峽炎,嘴巴裡也會像手足口病一樣起皰疹,但手腳上卻沒有。

其實「激活」兩者的病毒有所重合。

其中跟手足口最熟的是柯薩奇病毒A組16型、腸道病毒71型(最易引起重症)。

如果把皰疹性咽峽炎比作是,只踏足過咽喉的「小將軍」,那手足口病則是走遍「大(shou)江(zu)南(kou)北(pi gu)」的「大元帥」。

別不相信,為了讓大家更直觀的區分兩者,科大大特意做了對比:

備註:

1.兩者都是病毒感染,屬於自限性疾病不需要服用抗生素。

2.柯薩奇A6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會出現脫甲蛻皮,自己可恢復。

很顯然,同樣是由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手足口更具威脅力。但別忘了,手足口再厲害,它也是一種自愈性疾病。

可控可防 不可怕

既然能自愈,就可以任由病情發展了嗎?當然不是!

有的寶寶可以靠生活護理和自己的抵抗力打敗壞病毒,但有的寶寶抵抗力還不夠強怎麼辦?

護理跟著症狀走

對於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該如何護理,鐵粉們應該都清楚,畢竟科大大已經嘮叨過千萬遍

簡單概括成表格,沒記住的家長建議保存下來:

不要小瞧早期護理,沒有做好很可能招來腦炎、腦膜炎、心肺功能衰竭等可惡又可怕的併發症。

症狀不減要就醫

如果該做的你都做了,但寶寶還是狀態不佳,尤其是出現以下4種情況時,就要去醫院了。

① 持續高熱39℃>48小時,吃退熱藥體溫下降不明顯。

② 咽痛喝不下水、吃不了東西,脫水嚴重(眼窩深陷,嘴唇乾裂)。

③ 體溫正常時,精神狀態很差,嗜睡、煩躁、很長時間不吃東西。

④ 出現肢體抖動、嘔吐、抽搐、面色蒼白等情況。

預防工作不能省

有研究顯示,腸道病毒 EV71 的家庭接觸傳播率達 52%。也就是說,大人成了常被忽視的傳染源!

成人的免疫力強,患病者一般較少或感染後不發病、沒有症狀,但仍有可能傳染給孩子。

而孩子的免疫功能相對較弱,發病率和嚴重程度會遠高於成人。

因此在寶寶沒感染前,該做的預防工作不能少。科大大建議做好這7件事:

① 保持室內通風,可降低空氣中的病毒含量;

② 做好幼兒園晨檢,發現症狀及時隔離;

③ 飯前便後洗手,大人和孩子都一樣;

④ 多喝水,清淡飲食,每日正常排便;

⑤ 少吃熱性食物,比如芒果、榴槤、堅果、巧克力等;

⑥ 少去公共場所,易發生交叉感染,比如海洋球池、搖搖車。

⑦ 接種EV71疫苗,6月齡~5歲的寶寶,分2劑次間隔1個月。

秒破 手足口謊言

寶寶感染過一次後,不會再中招?

NO!手足口不像水痘、麻疹可以獲得終身免疫。去年中招今年也有可能再得。

因為引發手足口病的病毒種類有很多,每次感染都可能不是同一種病毒。

板藍根+維生素B能治手足口病?

NO!科大大提醒,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事不可信。

成人不會得手足口?

NO!手足口是病毒傳染病,雖然6 歲以下孩子是主要易感染人群,但不排除抵抗力差的成人也會被感染。

寶寶患手足口一周後基本好了,就不用再隔離?

NO!手足口病的隔離期,應該是感染後的第14天左右結束,最好繼續隔離1周。

患手足口後指甲脫落,說明有併發症?

NO!科薩奇A6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會出現脫甲蛻皮的現象。

比較常見,不用特殊處理,可以靜待新指甲長出。

科大大嘚吧嘚:

簡而言之,預防手足口記住18個字:

勤洗手、勤通風、曬太陽、吃熟食、喝開水、打疫苗。

科學家庭育兒團隊原創

【科學家庭育兒】國家級出版傳媒機構專業團隊,聯合百名育兒專家與萬千家庭一起,專注寶寶的早教、智力開發、性格培養、情商教育、家庭親子關係處理。

相關焦點

  • 手足口病這玩意,讓人觸目驚心!孩子有這2症狀趕緊就醫,別耽誤
    手足口病這玩意,爸媽每次看到病例都覺得觸目驚心,有的呢會一直保持警惕,有的呢就「看看覺得很可怕,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手足口病是由多種人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大多數患兒症狀輕微,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徵。
  • 手足口病進入第二個高發期,孩子有這6種症狀,需馬上就醫!
    「手足口病」就是其中的一種,而且這段時間它也進入了每年的第二個高發期,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躲過,但有時候又會不小心「中招」。 所以今天,我就跟大家好好聊聊手足口病的那些事。
  • 手足口病高發時期,寶媽要知道手足口病的早期症狀
    分享手足口病是一種兒童傳染病,尤其多發於以6歲以下的兒童,目前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那麼,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有手足口病呢?手足口病有哪些早期症狀?我們又該如何預防它?一、 手足口病初期症狀:手足口病是一種兒童傳染病,又名發疹性水皰性口腔炎。
  • 出皰疹、發高燒 快帶娃排查手足口病
    原標題:出皰疹、發高燒 快帶娃排查手足口病   冬季氣候寒冷乾燥, 是傳染病的高發季節。12月9日,瀋陽市婦幼保健院兒科醫生劉芳然介紹說,手足口病可以通過糞便、唾液等傳播,孩子出現皰疹、發燒等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防範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今年將是高峰年!孩子出現這些症狀儘快就醫
    手足口病今年將是高峰年!孩子出現這些症狀儘快就醫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8年05月23日 11:15 A-A+        每年4到7月是我國手足口病的高發期,部分省份9到11月還會出現一個次高峰。今年3月份全國手足口病報告的病例約2.8萬例,是2月份的兩倍以上。
  • 手足口病高發季已經來臨,孩子身上出現這些症狀,家長就要警惕
    明明是簡單的手足口病現在都快發展為重症了,你再晚兩天就完了!」在小陳概念裡,別的小朋友患手足口病也沒見有生命危險啊,疹子一退就好了。殊不知手足口病若只根據皮疹判斷嚴重程度,那只會耽誤孩子的最佳治療時間。畢竟,有的孩子可能因幾個皮疹而喪命,有的滿身皮疹卻啥事沒有。
  • 手足口病的症狀重申一下,這種病別誤當作手足口病給娃治了
    截止2月份,全國手足口病發病數已達2.8萬例!不得不說,看見孩子嘴裡、身上長滿皰疹,當媽的真要慌死了!尤其是第一次!那今天科大大就跟大家來嘮嘮,這「磨刀霍霍向寶寶」的手足口病吧!揭開手足口神秘面紗!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很多種,而跟手足口關係最要好的還是卡薩奇病毒A組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後者更易引起重症!
  • 手足口病高發季 家有幼兒注意!
    手足口病高發季,孩子外出務必注意衛生(圖文無關)。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楊耀燁 攝說到手足口病,大家都不陌生。以往廣東入夏天氣溼熱病毒活躍,家長十分警惕。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戴口罩、勤洗手成為「每日功課」,手足口病發病率有所下降,很多家長開始大意。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主任張又祥介紹,根據往年的流行趨勢判斷,廣東每年有兩個手足口病的發病高峰:4~7月和9~10月。一到4月份,手足口病的患兒就會急劇增加。今年門診接診病例的確明顯降低,但家長仍需保持警惕。
  • 小孩手足口病症狀 手足口病應該這樣治療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科疾病,手足口病是可以傳染的疾病,擁有很強的傳染性,手足口病大都是發生在兒童身上,那麼請問小孩手足口病症狀是什麼?手足口病怎麼治療?手足口病的預防怎麼做?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小孩手足口病症狀手足口病是因為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有三到七天的潛伏期,小孩得了手足口病之後,初期會出現發熱、咳嗽、流涕等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隨著病情發展,患兒的手、足及口腔會出現皰疹,皰疹發癢發疼;由於口腔患處疼痛,患兒食慾下降,精神不振。發病初期:患兒有發熱、咳嗽、流涕和流口水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有的孩子可能有噁心、嘔吐等症狀。
  • 手足口病初期症狀有哪些 手足口病潛伏期多久
    手足口病是威脅兒童健康的一大疾病,這類疾病的傳染性非常強,孩子如果不能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能對身體傷害也是非常大的。那麼手足口病初期症狀有哪些呢?手足口病症狀又有哪些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手足口病初期症狀其實還是比較明顯的,一般孩子的手足口上面都會長一些皰疹,如果有這類症狀出現一定要積極的治療。千萬不能耽誤治療的最佳時機。
  • 夏季是手足口病高發期,當寶寶出現這些症狀時,就有可能中招了!
    廣東衛生紀委最近發表了手足口病預警信息:截止到5月31日,全省共確定手足口病病例57654例,其中死亡2例。在我們開心的躲入空調間,消消停停過小日子的時候,外界的手足口病病菌卻蠢蠢欲動起來,對我們嬌嫩的小寶寶伸出了魔掌。
  • 寶寶手足口病高發期,這幾個地方少去的好
    文丨悠悠每年5到8月是手足口病的高發季,手足口病具有傳染性,有些地方不適合帶寶寶去。寶媽範女士講,寶寶三歲了,昨天發燒住進醫院,醫生檢查後確診為手足口病。寶媽又心疼又害怕。在給寶寶治療期間,寶媽範女士在想寶寶患病原因。
  • 手足口病的特徵及症狀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 71)最為常見。個別重症患兒病情發展快,導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療藥物主要對症治療。由於夏秋交替之際是該病的高發期,所以對於每年9月入園的那批寶寶來說,存在大面積爆發的可能,家長需要格外的注意。絕大多數被感染的寶寶會在1—2周內痊癒,家長不用過於憂心,但也不排除極少數寶寶出現比較危險的狀況,如患上腦膜炎、心肌炎等併發症,甚至會導致死亡。
  • 手足口病高發期,早期症狀有哪些,新手爸媽不妨了解
    春夏季節是兒童手足口病的高發季節,病毒可以藉助空氣飛沫等諸多的途徑進行快速的傳染,其中在5歲以下兒童群體之中發病率更高。而由於手足口病作為一種高效的傳染病,對於嬌嫩的孩子而言,病症進程也更加快速,甚至在1~5天之內,會使孩子出現腦膜炎和肺水腫等一系列威脅生命的問題,因此家長需要了解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狀積極進行預防。
  • 又到了手足口病的高發季,孩子家長要警惕
    瀋陽市衛生健康網發布健康知識:《健康科普堂 | 又到了手足口病的高發季,孩子家長要警惕》天氣逐漸轉冷了,病毒也開始肆意流行,讓寶爸寶媽們既害怕又頭疼的手足口病也到了高發季節,所以這個期間寶媽寶爸們一定要高度注意。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什麼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嬰幼兒常見病毒性傳染病。
  • 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狀?預防小兒手足口病,要牢記這3點
    手足口病是全球範圍內的流行傳染疾病,一般在潛伏一周後,在兒童身上出現發燒,皮疹的情況。因為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很多,往往我們很難做到很好的預防,大部分的孩子也就有多次感染手足口病的可能,對於該疾病的防控難度很大,但好在危險性不是很高,對於沒有重症表現的患兒,我們可以考慮在家進行治療。
  • 寶寶「沒高燒」,也可能是手足口病
    現在正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手足口病是一種兒童常見傳染,關鍵在於早期識別。」全軍兒科疾病診治中心、福州總醫院兒科任榕娜主任醫師介紹說,手足口病主要特徵是在手、足、口、臀部出現皮疹,這個疾病一般有3~7天的潛伏期,之後患兒可能會出現高熱或低熱伴出疹。
  • 手足口病、水痘等傳染病進入高發期
    【襄陽政府網消息】12月31日,記者從市疾控中心了解到,目前已進入手足口病、水痘高發期,全國多地出現聚集性病例。近日氣溫持續大幅度下降,雨雪天氣頻發,襄陽市疾控中心在此提醒廣大市民朋友,做好預防措施,謹防冬春季高發疾病傳染。
  • 啥是手足口病?—通俗版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手足口病的知識。為什麼先講手足口病?因為它的四大特點:1.較強的傳染性:爆發、流行;2.較高的重症率和病死率;3.較為特殊的發病機制:病情突然加重4.較難做到重症病例的早期識別。(總之就是很難搞的一類疾病是兒科常見的一類傳染病)。希望通過此文大家能快速識別,及時就醫,千萬要耽誤治療。
  • 又到手足口病高發季,成人也可能是病毒攜帶者
    讓家長們頭疼的手足口病又要來了。手足口病往往從4月起進入高發期,但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到位,陽江手足口病的發病率較低。但隨著幼兒園陸續開學,手足口病仍存有反彈甚至爆發的風險。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李文杰介紹說,從疾控部門目前監測情況看,今年陽江手足口病的發病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0%,全市報告手口足病的病例以散發病例為主,暫未發現有重症或聚集性病例。不過,隨著幼兒園陸續開學,我市手足口病仍存有反彈甚至爆發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