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大爆炸 | 第一部好萊塢大片 引入中國時的奇特遭遇

2021-01-11 騰訊網

  「改革開放40周年」特別策劃《生活大爆炸》第15期

  文 | 諶旭彬

  1993年,對中國電影行業而言,是一個轉折點式的年份。

  這一年,新的電影發行政策出臺,國產故事片將不再享受「統購統銷」的待遇。

  這意味著,蘇聯的計劃經濟模式,將在中國電影行業裡坍塌。

  在此之前,中國的整個電影產業,被分為三大塊:1.製片業;2.發行業;3.放映業。具體運作模式是:

  電影製片廠生產出來的影片,交給「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簡稱中影公司)統一發行。影院從全部放映收入中留下50%,餘者作為「發行收入」上交至中影公司,按「3∶3∶3∶1」的比例,依次分配給製片廠、拷貝洗印廠、省以下各級發行公司、中影公司(後更改為按每個故事片拷貝10500元向製片廠支付版權費)。①

  時代破冰初期,社會爆發出的對精神食糧的巨大渴求,曾帶給國產電影一段短暫的輝煌期——1979年,全國觀影人次達到了293億的高峰,相當於每個中國人一年當中看了近30部電影。

  但計劃經濟體制,必然造成多數影片質量不高,與觀眾需求脫節。電視裡的港臺劇和錄像廳裡的港臺影片,讓民眾有了「用腳投票」的可能,國產影片的觀影人數,甫進入80年代,就迅速出現了萎縮。

  1985年,中影公司在一份材料中無奈寫道:

  「今年3月25~31日一個星期內,武漢市共有三個電視頻道(包括轉播中央臺)播放六個港、外連續劇。如星期六晚上播出《射鵰英雄傳》四集時,該市上座較高的新華電影院晚場只有四名觀眾;又如今年2月在瀋陽播映香港電視劇《上海灘》時,有些影院晚場因觀眾極少只好停演,也有的影院當映《上海灘》播放時間時觀眾紛紛退場。類似情況在各城市都有。」②

  1990年,中國至少存在著5萬多家在冊的錄像廳,裡面流轉的多是無法登上熒幕的香港和歐美電影。同期,國產電影的觀影人次已進入雪崩狀態。1991年,全國觀影人次只有144億,較之1979年可謂腰斬,1992年下滑至105億人次,1993年只剩下42億人次。

  觀眾「用腳投票」,已快將國產電影「投死」。

  圖註:表格轉引自:司若,《中國電影大片路》,山東友誼出版社,2009,第55頁。

  對於這種奄奄一息的局面,1992年的《電影經濟》雜誌,曾刊文如此剖析:

  「電影觀眾已經把看電影作為一種娛樂和享受,他們絕不會從自己的腰包裡掏一元錢甚至幾元錢去買一堂政治教育課來上的。……電影市場之所以急劇滑坡,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影片,和觀眾興趣、電影市場的需要不對口、不對路。」③

  時任廣電部副部長的田聰明,也有相似的判斷。他曾如此解釋為什麼要在1993年取消對國產電影的「統購統銷」:

  「我……深深感到問題的癥結就在『統購統銷』上,由此而形成經濟分配上平均主義、『大鍋飯』,創作上遠離生活,遠離觀眾。……隨著改革開放的深人,(統購統銷)越來越明顯地反映出它的弊病,嚴重地束縛著電影藝術生產力的發展,束縛著電影市場的繁榮,特別認為這種狀況同目前正在迅速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當不順,長久下去肯定不行。」④

  曾於1991年拍出經典國產影片《雙旗鎮刀客》的導演何平,發自內心歡迎這種變革:

  「我們的電影是計劃經濟的產物,過去觀眾想看什麼由電影院定;電影院放什麼由發行公司定;發行公司發什麼由製片廠定;製片廠導演拍什麼由製片廠廠長定。我們在計劃經濟的模式裡,不研究觀眾,不研究市場,現在該是研究市場的時候了。」

  圖:《雙旗鎮刀客》海報

  緊接其後,被引入中國市場的,是與國人絕緣已久的「好萊塢大片」。

  長期以來,中國熒幕上播放的進口影片,都是由中影公司向外商一次性買斷發行放映權,平均價格約為每部兩萬美元。

  這個價格,基本上只能買到海外的老片和爛片。

  1994年,中影公司首次在政策上獲允,每年可以通過票房分帳的方式,進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優秀文化成果和當代電影藝術、技術成就的影片」。

  引進在國外已取得高額票房成績的「大片」,引發了中國電影行業的全面恐慌。

  1994年初,北京電影學院數百名學生聯名發表公開信,呼籲「抵制好萊塢」。

  2月20日,《戲劇電影報》刊發文章《大陸電影面臨致命威脅》,公開將引進外國大片視為大陸電影的首要威脅。

  4月8日,部分省級電影發行公司聚在天津,聯名籤署了一份《關於當前電影行業機制改革幾個問題的緊急呼籲》,反對引進國外大片。

  稍後,北京市電影發行公司致函中央某部長,控訴引進外國大片「不利於穩定整個電影行業的軍心,不利於穩定全國市場」。信中還上綱上線說道:

  「讓美國的影片佔領我們的電影市場,用中國的票款養肥外國的片商,請問,這樣做的人(或公司單位)算不算新生的外國買辦?」。⑤

  與這種嚴厲指控相伴隨的,是北京電影公司在影片播映方面的拒不合作。

  中影公司只好繞過北京市電影公司,於1994年10月,與區一級的海澱電影公司籤訂「首部進口大片」《亡命天涯》的代理合同。

  圖:1994年《亡命天涯》大陸海報

  即便如此,《亡命天涯》在北京的發行仍不順利。

  北京電影公司通過市文化局和海澱區政府,要求海澱區電影公司退出《亡命天涯》的發行。這種施壓,一直持續到11月11日,也就是《亡命天涯》上映的前一天。

  當夜,市文化局的領導找到時任海澱區電影公司總經理的韓茂瑞,以「組織命令」要求其停止發行《亡命天涯》,並提出要看電影拷貝。韓謊稱拷貝尚未拿到,待對方離開後,即返回公司倉庫,取出全部拷貝,放入車中,自己開車在北京街頭四處晃蕩。

  韓後來回憶說:

  「其實我也是被逼的,代理發行合同已經公證了,毀約要支付高額賠償款,於是就橫下一條心,逼得自己『亡命天涯』了。……我就像地下工作者保護著秘密材料一般,心裡直打鼓。」 ⑥

  次日清晨,韓茂瑞將車停在薊門橋下,讓影院經理們來找自己拿拷貝。

  當天的電影海報上,赫然寫著:

  「改革年代,激烈爭論,電影市場,風險上映。」

  「為了電影,為了首都的電影市場,我們問心無愧!」

  這樣的宣傳詞,在中國電影史上,可謂空前絕後。

  圖:《亡命天涯》劇照

  韓茂瑞的「亡命天涯」,只讓《亡命天涯》正常放映了7天。

  1994年11月18日,《亡命天涯》被禁止繼續放映。據《工人日報》當年的報導,大致情形如下:

  「在北京,十部大片的首部美國影片《亡命天涯》……本月18日晚17時接到北京市有關部門的通知:禁止放映。……11月19日上午,首都影院售票處繁忙異常,工作人員正忙著處理《亡命天涯》一片的退票工作。18日是中影公司與各家影院籤約放映7天的截止期。首都影院因此片上映情況較好,故想續籤合同至22日,並且已售預售票,但18日晚7時接到北京市文化局和北京電影公司的通知:禁止上映。」 ⑦

  此番風波,造成了很不好的輿論影響。

  《光明日報》當年的「內參」如此寫道:

  「現在,北京在最初階段就積極參與10部影片引進工作的電影發行放映工作者,人人憤憤不平;外國駐京記者把在北京發生的這件事,作為『中國官方幹預外國影片放映』的實例,向世界各國傳播。並紛紛掛電話到廣電部電影局,及北京一些影院,進一步詢問『內情』;海外衛視中文臺不顧事實真相,公開報導說:『《亡命天涯》被中國封殺』……」⑧

  最終,《亡命天涯》在北京只取得了區區220萬元的票房收入。但它在全國的最終票房,仍高達2500萬元。

  可供對比的是,1994年,17家電影製片廠共計發行了93部新故事片,這些國產電影的收入全部加起來,「僅略有盈餘49.4萬元」。⑨

  《亡命天涯》之後,引進的第二部大片《紅番區》,創下了9500萬的票房;第三部大片《真實的謊言》,票房突破了1個億。而當時北京、上海的電影票價尚未超過20元,多數地區未超過10元。

  圖:中國首部票房過億的引進大片《真實的謊言》

  儘管仍有反對的聲音,在高呼進口大片「跟當年鴉片進中國一樣,是很令人恐怖的」⑩,從電影院走出來的觀眾,所感慨的卻是:

  「中國長達40年的進口過時、低檔次廉價電影的歷史,終於過去了。」

  在看電影這件事情上,中國人終於漸有希望擺脫「二等公民」的身份。

  圖:1995年《開放》雜誌關於國人看電影不再做「二等公民」的報導

  注釋

  ①薩本敦,《田聰明:中國電影改革的破冰之任》,《中華兒女》2011年第18期。

  ②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京、津、滬等十一個城市1985年上半年電影市場情況》,收錄於:《中國電影年鑑 1986》。

  ③黃德佃,《試談電影發展的過渡時期》,《電影經濟》1992年第6期。轉引自:饒曙光,《中國類型電影歷史現狀與未來》,中國電影出版社,2013,第118頁。

  ④田聰明,《抓住機遇深化改革迎接挑戰》,1992年12月20日晚的講話。收錄於:《中國電影年鑑 1993》,中國電影出版社,1994,第08頁。

  ⑤饒曙光,《中國電影市場發展史》,中國電影出版社,2009,第464頁。

  ⑥楊林,《引進首部大片始末》,《新京報》2008年12月19日。

  ⑦王冬梅,《國外引進片:能順利走進中國影院嗎?》,工人日報1994年11月27日第7版。

  ⑧李家傑,《為何單在這裡停映》,光明日報「內參」1994年12月9日。收錄於:《新聞並非易碎品 1979-2015》,中央編譯出版社,2016,第572頁。

  ⑨羅棣珍,《1994年國產故事片發行盈虧情況》,收錄於:《中國電影年鑑 1995》,第169~170頁。

  ⑩郝建,《義和團病的呻吟》,《讀書》1996年第3期。

  【往期回顧】

  第01期:生活大爆炸|1978年,鄧麗君為何能在大陸突然火起來?

  第02期:生活大爆炸 | 新中國第一場時裝秀,現場觀眾如遭巨浪擊打

  第03期:生活大爆炸 | 口紅在中國,是如何解禁的?

  第04期:生活大爆炸 | 安全套在中國的公開銷售,是如何解禁的?

  第05期:生活大爆炸 | 港劇《霍元甲》:用萬人空巷教育內地電視界

  第06期:生活大爆炸 | 新中國第一位合法擁有小轎車的農民是誰?

  第07期:生活大爆炸 | 武俠小說的出版具體是哪年解禁的?

  第08期:生活大爆炸 | 中國人是如何看上世界盃直播的?

  第09期:生活大爆炸 | 第一家肯德基餐廳給中國人帶來何種衝擊?

  第10期:生活大爆炸 | 李雷和韓梅梅:感謝你們,三十歲生日快樂

  第11期:生活大爆炸 |股市在中國是如何徹底解禁的?

  第12期:生活大爆炸 | 青年們狂抄「汪國真詩集」的動力,從何而來

  第13期:生活大爆炸 | 曾經 我們是如此地難以接受「外商廣告」

  第14期:生活大爆炸 | 「南巡講話」後的「吃螃蟹」潮

相關焦點

  • 從《生活大爆炸》回歸 看搜狐視頻IP+新玩法
    蘭納德與佩妮訂婚後想要搬出與「謝耳朵」合租的公寓,但「謝耳朵」卻被女友艾米提出同居提議嚇壞,種種遭遇讓「謝耳朵」做出了負氣出走的決定。「謝耳朵」是玻璃心嗎?其實只是「極客」病發作的比較厲害。「大爆炸」獨有的(京)劇審網字(2015)第0001號只是一個高品質美劇的開端,作為持續擁有多部經典美劇的搜狐視頻,繼《生活大爆炸》第八季後,下半年將持續獲得批准引進的多部口碑王美劇,其中9部為搜狐視頻獨家擁有,包括《生活大爆炸》第八季、《血族》第二季、《冰血暴》第二季、《末日孤艦》第二季、《鐵杉樹叢》第三季、《傳世》第二季、《昭雪》第三季
  • 好萊塢巨製遭遇不理解尷尬 星際大片「迷航」中國
    ·現象· 內地上映水土不服 華人導演沒能救市  作為將《速度與激情》從一個小成本B級片提升為目前好萊塢超級大片系列的功勳導演林詣彬,從接手《星際迷航3》開始,就被人們寄予厚望。不少業內人士表示,這個商業片華人導演,有望讓沒有經受過《星際迷航》系列多年渲染的中國觀眾對這個電影更加熱衷,更加喜愛,讓這個好萊塢經典IP在中國市場發芽。
  • 《生活大爆炸》第八季獨家上線!宅男們又回來啦!
  • 《生活大爆炸》回歸了,搜狐視頻獨播第八季
    7月9日,廣電總局自「限外令」頒布後首部美劇已經於近日通過審核,(京)劇審網字(2015)第0001號的準播許可證發放給了搜狐視頻獨家引進的《生活大爆炸》第八季,該劇成為自「限外令」後全網首部拿到許可證的美劇。
  • 2020年中國票房全球第一,好萊塢大片「全軍覆沒」
    從以2億點映票房破紀錄,到上映4天便以強勢勁頭突破10億,延長密鑰後的《八佰》最終在70多天的時間內,狂攬31.09億票房,這也就意味著——《八佰》不僅拿到了國內年度票房第一,更是首次成為影史第一部全球年度票房之冠的華語電影,救市成功!二、從「國慶檔」的爆火到「賀歲檔」的衝刺。
  • 《生活大爆炸》完結篇:在完滿與溫情中見好就收
    12年12季一共279集,《生活大爆炸》不論是時間跨度還是總集數都能排進美國情景喜劇歷史上的前三位,更為關鍵的是不同於在後期幾乎是苟延殘喘的《好漢兩個半》,《生活大爆炸》雖然後期同樣遭遇到了新梗接續不上的問題,但總體來說其整個
  • 如「限美令」出臺,好萊塢大片會否遭遇滅頂之災?
    對於「限韓令」,很多人似乎並不陌生,如果到了不得不出臺「限美令」的地步,好萊塢大片在中國內地電影市場將會怎樣?是否會遭遇滅頂之災?我們做個假設,假設「限美令」和」限韓令「一樣如約而至,這也就意味著,好萊塢大片將無緣內地電影市場,包括美國藝人、美國主創都將無法出現,同樣,內地影視公司製作,抑或赴美拍攝的影視劇,也將受到限制。
  • 今年好萊塢第一部撲街大片是怎樣煉成的
    畢竟,這並不是好萊塢第一次拍攝這種講述一個人被賦予了與動物說話的神奇能力的奇幻電影。這種腦洞大開的故事正是推動好萊塢發展的關鍵要素之一,可能這也是小羅伯特·唐尼對這個項目感興趣的原因所在。 可惜,對於參與這部最新改編版本的每一個人來說,現實並不如他們所願。僅憑這位現已退役的《復仇者聯盟》明星的魅力,這部電影本應大獲成功,但事實並非如此。
  • 從跨文化傳播角度淺析《生活大爆炸》和《愛情公寓》
    1.2成功原因:1.2.1創新性《生活大爆炸》擁有如此多的「影迷」,與其自身的題材和內容是緊密相關的。美國的情景劇是新穎的、奇特的,它的場景設置雖然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能見到的,經常去的一些地方,題材都源自於生活,但是卻比生活中的實際情況要多一些我們想不到的情景和細節。
  • 在國內慘遭失敗的好萊塢大片,飢餓遊戲第二,第一是超級英雄電影
    事實上,有許多好萊塢大片在海外遭遇慘敗。在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中國遭遇慘敗。據預測,中國總票房將在2020年超過美國,雖然現在看來不太可能,但毫無疑問,這一天總會到來。說到電影,中國和美國還是有區別的。
  • 【教程】中國普通消費者如何投資好萊塢大片?
    普通消費者投資好萊塢大片?這並非痴人說夢。  現在總部位於矽谷的影視投資平臺——夢想蛋DreameGGs,正在打造中國第一個跨國電影眾籌平臺,將好萊塢優秀電影項目引入中國,首批項目便包括《死神來了》系列回歸新作《死神歸來》,和匯集了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的《沉默的海灣》以及著名編劇導演的《千萬別出門》等影片,並已經正式上線開始眾籌。
  • 中國第一部進口大片,居然如此驚豔?
    時間倒退到25年前,這可是中國大陸引進的第一部好萊塢分帳大片——《亡命天涯》啊!這部1993年推出的影片,1994年11月12日正式引進中國大陸,開啟了國內的好萊塢大片時代毫不誇張地說,中國觀眾意識裡的「大片」概念,就由此而來。
  • 中國第一部進口大片,居然如此驚豔!?
    時間倒退到25年前,這可是中國大陸引進的第一部好萊塢分帳大片——《亡命天涯》啊! 這部1993年推出的影片,1994年11月12日正式引進中國大陸,開啟了國內的好萊塢大片時代。豪不誇張地說,中國觀眾意識裡的「大片」概念,就由此而來。
  • 經濟學人:好萊塢大片在中國失寵
    最近《經濟學人》發表文章,盤點了2019年最賣座的十大電影,發現只有2部來自好萊塢。這是否預示著國產片崛起呢?我們今天聊聊這個話題。去年中國影視行業收穫了一個可喜的成績,中國內地總票房超過了兩部進口片是漫威史詩級大片《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位居第三,票房收入42.4億元。以及好萊塢大片《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位居第十,票房收入14.3億元。
  • 復工後的第一部好萊塢大片,撲了?
    就在最近,一部年初在北美上映的超級英雄大片國內公映。 既有硬漢影星範·迪塞爾擔當主演,又是漫威DC之後的美國第三大超級英雄漫畫公司的開山之作。 是不是已經急不可耐,想要衝進電影院了呢?這到底是部怎樣的電影?
  • 引進《生活大爆炸》優質熱門美劇,搜狐視頻衝刺美劇美綜第一平臺
    作為一部長壽美劇,《生活大爆炸》一直持續地給大家帶來歡樂和驚喜。同樣在中國,該劇也通過搜狐視頻的美劇獨播平臺建立了強大的粉絲基礎和良好的口碑。不少劇迷對第十一季的正版上線期盼已久,《生活大爆炸》已經陪伴很多粉絲成長超過十年,承載著人生的記憶,劇中的幾位主角也早就像粉絲的朋友和家人一樣親切熟悉,隨著四個理科宅男逐漸成長進入到人生新階段,在第十一季中,幾對家人組合又將演繹出怎樣的生活悲喜,「謝耳朵」和女朋友艾米舉行婚禮到底是怎樣的場面,牽動著同樣伴隨著《生活大爆炸》從上學到成家立業「用生命追劇」網友的心。
  • 為何《生活大爆炸》能善始善終,沒木下的《紙牌屋》卻晚節不保?
    兩部本季終結的經典美劇卻正在遭遇截然不同的命運。《紙牌屋》第六季在Netflix上線之後,Metacritic的評分是64分,在2018年播出的所有劇集裡排在第96位,國內這部沒有了過去五季的男主角,臨時修改故事主線的劇集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口碑負評。
  • 中國第一部能與好萊塢大片抗衡的電影,3年磨礪鑄就一個奇蹟
    2019年初,一部春節檔的電影燃爆了影院,燃爆了中國,甚至燃爆了地球。從那個大年初一開始,中國有了第一部真正意義上能與好萊塢大片抗衡的科幻電影。這部從2016年就開始起拍,磨礪3年、中途幾近猝死又起死回生的巨作,就是《流浪地球》。
  • 巨石強森也「歇菜」了,好萊塢大片為何在中國內地「全面遇冷」
    當《戰狼2》《流浪地球》等國產片在內地取得驚人票房的時候,網上總會出現這樣一種聲音:讓這些國產大片跟好萊塢大片同檔上映試試!言下之意,國產電影在好萊塢大片面前是不堪一擊的,即使在中國內地市場,觀眾也更偏愛好萊塢大片。
  • 生活大爆炸資源丨生活大爆炸百度雲丨生活大爆炸下載
    詹姆斯·伯羅斯1993年拍攝了第一季《老友記》,該劇一炮而紅,其後十年《老友記》每年一季,成為一代美國人的記憶,在美國權威媒體《好萊塢報導》2015年評選出的100部最受歡迎美劇中名列第一。資源:雙語電影、中英電子書、中文周邊、美國電子版、中文有聲mp3說到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系列,幾乎人人皆知,享譽世界,風靡全球的哈利波特究竟有什麼無窮魔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