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總書記讀歷史|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2020-12-23 福建婦聯

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包括廣大青年在內的每個中國人的夢。「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希望你們珍惜韶華、奮發有為,勇做走在時代前面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努力使自己成為祖國建設的有用之才、棟梁之材,為實現中國夢奉獻智慧和力量。

——2013年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09級本科團支部全體同學的回信

原文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未有學其小而能至其大者也。

——《歐陽修集》

解釋

明白了事物的大道理就可以兼得其中的小道理,從未有過學習小道理就能通達大道理的。

延伸閱讀

這句話來自歐陽修的文集,他在論述學習《周易》的方法時說道,「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未有學其小而能至其大者也」,也就是明白了《周易》卦象演變的大規律,就可以知道各種卦象具體變化的道理。這句話後來被人們廣為徵引,用來說明只有明白大局,才能在具體事情上作出正確的選擇與安排。

東漢末年天下板蕩,群雄並起,曹操以丞相之尊,親率大軍與東吳孫權決戰,但是,孫權聯手劉備,並在周瑜和魯肅的鼎力輔助之下,終於擊破曹操,贏得了赤壁大戰的決定性勝利。

戰後,孫權志得意滿,對魯肅的功勳亦由衷感激,因此,他派遣數員大將大張旗鼓地去邀請魯肅,魯肅見到孫權之後,正準備向他行禮,卻被孫權止住,他親切地稱呼魯肅道: 「子敬,我現在為你持鞍牽馬,足以在眾人面前顯示你的威名了吧?」魯肅正色回答:「不能!」眾人聽到魯肅這樣的回答,都異常驚詫。

魯肅緩緩舉起手中的馬鞭,侃侃而談:「願主公能威加四海,總括九州,克成帝業,然後再用徵用賢者的馬車來徵召魯肅,那時才能讓我心滿意足啊!」這一番豪氣幹雲的宣言,讓孫權聽後拊掌大笑。

在古代社會,天下的安定與君主的事業是無法分開的。因此,魯肅把安邦定國的希望寄托在孫權成就帝業之中,也把自己個人價值的實現與這個宏大的目標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

南北朝時期有一位猛將,名叫李弼。他臂力過人,年少便心存大志,他常說:「丈夫生世,會須履鋒刃,平寇難,安社稷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階資以求榮位乎。」李弼的父祖是朝中的重臣,但是,李弼並不願在父祖的蔭蔽之下苟且度日。

他希望在為國效力的事業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所謂「安社稷以取功名」,這是生逢亂世的熱血青年的人生箴言。後來,李弼果然投身軍旅。他作戰勇猛過人,時常帶領所部衝鋒陷陣,為國家立下了赫赫戰功。

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古代先賢,都是在為一個宏大目標努力的過程中,實現了自己的個人價值。所謂「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在古人的沖天豪氣中,我們也可以體會到個人與家國難以切斷的紐帶。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個人的理想只有投身到國家與民族事業的洪流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彰顯。

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青年「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的殷切鑑戒,表現了作為國家領導人看待問題高屋建瓴的視野和氣概,給予當代接受到紛繁複雜的信息的年輕人以寶貴的人生經驗。

朋友圈裡有態度

我關注 我贊同 轉發

來源/《學習的力量:跟總書記讀歷史》、福建紀檢監察

編輯/郭小麗

校對/李少珍

編審/許松青

相關焦點

  •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薦讀人:吳晟瓊
    龍遊縣紀委縣監委教育調研室 吳晟瓊   講話原文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   ——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09級本科團支部全體同學的回信(2013年5月2日)   朗讀部分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是歐陽修關於《易經》學習方法的見解。   歐陽修認為易學有「大、小」之別,強調學習《易經》應從「大義」著手,而不能只局限於某一卦的小道理;只有學會了《易經》的大道理,才可以通達《易經》各卦的小道理。
  • 外媒:習總「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有何深意
    外媒:習總「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有何深意 2013-05-06 12:08:26  來源:大公網
  • 2013年廣東省公務員考試面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2013年廣東省公務員考試面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由廣東公務員考試網面試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13廣東公務員面試,面試,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面試的內容,請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習主席在採訪中說,根據我們設定的發展目標,即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保持7%左右的增長速度就可以做到。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會長包道格說:「中國加快結構改革的速度,我對中國經濟的未來充滿信心。」中美關係要看大局  習近平主席強調:「看待中美關係,要看大局,不能只盯著兩國之間的分歧,正所謂『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 總書記引用蘇東坡名典知多少!
    >六、其它類文博堂研究所小夥伴們先拜讀為快並與大家共享如下一、為民類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樂者,同天下之憂春江水暖鴨先知臣愚無知,竊謂西湖有不可廢者守其初心,始終不變二、從政類慎重則必成,輕發則大敗為國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
  • 我讀論語小記:裡仁第四·惡不仁者,其為仁,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 讀經宜冬,其神專也
    讀經宜冬,其神專也;讀史宜夏,其時久也;讀諸子宜秋,其致別也;讀諸集宜春,其機暢也;經傳宜獨坐讀;史鑑宜與友共讀。
  • 我讀論語小記:學而第一·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 讀了總書記的回信,復旦人有話說
    昌軍復旦大學人類表型組研究院副院長學習了總書記給我校師生黨員的回信,我們倍感振奮,深受鼓舞。當前,我們的國家、民族正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今天,坐觀新聞聯播,讀主席來信,我再次心潮澎湃。真理的味道是甜的。而支撐這份探索真理之心的力量便是信仰。所謂「心有所信,方能行遠」。選擇信仰很難,堅守信仰更難。醫者更需要時時以敬畏生命的初心來實現「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的初衷。追望大道,求索不息,信仰恆在,歷久彌新。
  • 理論解讀|怎樣理解習總書記所強調的「國之大者」?
    黨員幹部要「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黨中央圍繞應對世情國情黨情而提出的思想主張、確立的重大戰略、完善的重大制度、推進的重大工作,都是國之大者。國之大者,經邦濟世,但歸根結底都是為民。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是國之大者,歸根結底是為實現人民利益提供安全屏障、兜底支撐和生態優美產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是國之大者,是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根本原則的真正踐行。「經國序民,正其制度」。
  • 34位親歷者講述——2014 總書記和我們在一起
    原標題: 34位親歷者講述——2014 總書記和我們在一起  34位親歷者講述—— 總書記說,此行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居民對改善居住條件的意願,並詢問我們在「遷走」和「就地改造」這兩種方式中,會如何選擇。我們對總書記說,在這裡住了60多年了,對這胡同感情深厚,不想外遷,所以希望能就地改造。總書記表示認同,說可以理解「原生態居民」的心理,還說「儘管搬遷走了居住面積會大些,但老百姓還是故土難離嘛。」通過短暫相處,我真切地感受到習總書記是真正關心我們百姓生活的好領導。
  • 讀歷史,為什麼要讀《資治通鑑》?
    因此,要活得豁達通透,就一定要讀歷史。 讀歷史,身為中國人便不可不讀《資治通鑑》,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史通史,司馬光和他的助手用了19年的時間才完成。詳細講述了從戰國初期到宋朝之前中國1362年的歷史,共計十六個朝代。其中的興衰成敗,可以給人無數的啟示。
  • 小論「酌酒」:無論獨酌、淺酌還是雅酌,其掌故頗值得玩味
    酒與中國歷史有著自然的聯繫,可稱是「歷史的老夥伴」,它往大了說能促進或破壞歷史進程和文明推演,往小了說能勃興或腐蝕人的心靈。雖然史籍、辭書中鮮有記載,酒一直在中國歷史的脈絡中存留轍蹤,世人因循成俗,對酒的魅力、效用、利害熟稔於心。
  • 跟審食其有什麼關係嗎?
    讀司馬遷為劉邦所作的傳記,除了能清晰地感知劉邦的為人,還能看見劉邦和呂后的愛情。劉邦這個人,從來都是懶塌塌的一個人,司馬遷說他「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就是說他不跟他的家人一起下地幹農活。但在劉邦和呂后成家之後,劉邦對田地的態度,卻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劉邦甚至經常請假,請假的目的就是回家種田。為什麼劉邦對田地的態度會發生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呢?可能是因為生活艱辛,不種田就不能正常地維持生計了,也可能是想讓生活過得更好,而種田是可以幫他積累財富的一個方法。
  • 文天祥同窗張千載在文天祥被捕後照顧其三年並將其遺骨帶出
    在中國歷史的漫漫長河中,曾湧現過很多的小人物,他們雖然比不上那些帝王將相,但是他們的某些嘉言懿行卻足以讓我們銘記。其中,宋末元初的小人物張千載,便是典型代表。 張千載字毅甫,別號一鶚,江西吉州廬陵人,是文天祥的同學兼好友。「文山貴時,屢闢不出。」
  • 讀《孫子兵法》重在借鑑其思維方式
    黃樸民首先評價了《孫子兵法》的歷史地位。他說,《孫子兵法》是中國歷史上現存的第一部最系統、最完整的兵書,文字漂亮幹練,展現了中國古典兵學文化的最高成就。明代兵書《武備志·兵訣評序》就指出:「前孫子者,孫子不遺;後孫子者,不能遺孫子。」被稱為「天下第一兵書」,《孫子兵法》當之無愧。 「《孫子兵法》之所以在今天還被人們熱愛、閱讀,源於其擁有的獨特魅力。
  • 鹽澤兼人 小檔案
    鹽澤兼人 小檔案 塩沢 兼人(1954/01/28 ~ 2000/05/10)
  • 巴金 || 奴在身者,其人可憐;奴在心者,其人可鄙!
    其人可憐;奴在心者,其人可鄙。在悔恨難堪的時候,我常常想起那一句名言,我用它來跟我當時的處境對照,我看自己比任何時候更清楚。奴隸,過去我總以為自己同這個字眼毫不相干,可是我明明做了十年的奴隸!這十年的奴隸生活也是十分複雜的。我們寫小說的人愛說,有生活跟沒有生活大不相同,這倒是真話。從前我對「奴在身者」和「奴在心者」這兩個詞組的理解始終停留在字面上。
  • 巴金:奴在身者,其人可憐;奴在心者,其人可鄙
    其人可憐;奴在心者,其人可鄙。在悔恨難堪的時候,我常常想起那一句名言,我用它來跟我當時的處境對照,我看自己比任何時候更清楚。奴隸,過去我總以為自己同這個字眼毫不相干,可是我明明做了十年的奴隸!這十年的奴隸生活也是十分複雜的。我們寫小說的人愛說,有生活跟沒有生活大不相同,這倒是真話。從前我對「奴在身者」和「奴在心者」這兩個詞組的理解始終停留在字面上。
  • 孔明雖得其主卻不得其時?羅貫中:我讓水鏡先生說的
    徽出門仰天大笑曰:「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言罷,飄然而去。玄德嘆曰:「真隱居賢士也!」-------《三國演義》相信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水鏡先生」這個人,真名司馬徽,在演義中跟劉皇叔力薦臥龍鳳雛,稱得其一便可得天下,但當劉皇叔請得孔明出山後,水鏡先生卻又說:「孔明雖得其主,卻不得其時,可惜,可惜!」